书城亲子家教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3842300000021

第21章 让孩子学会做人(4)

过去孩子从小就受到了这种教育,现在孩子还应当从小就受到这种教育,无论你的家庭是否富有,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有些父母自己很节俭,对孩子却很大方,这是一种爱,却是一种极不明智的爱。现在的城市少年已没有多少穿旧衣服的了。

对孩子来讲,教育他们省钱,主要在不浪费东西上。而有社会责任心的父母不妨更进一步,教育孩子为人类节省资源。

一位母亲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她在听了环保讲座后对女儿解释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因为我们城市的地下水位很低,气候又比较干燥,而用过的污水都被排水管道排到了大海,回不到地下水中,这样最终造成水源枯竭。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比如在淋浴时不要让水哗哗地流淌,自己去干其他事。”从那以后,她经常听见7岁的女儿向她喊“别浪费水啦,不洗就关上。”而当她用浪费水来提醒女儿时,女儿会一缩脖子,马上行动。她忽然觉得自己变得高尚起来,她的女儿也长大了许多。

是的,不只是这位母亲变得高尚起来,孩子更是如此。让孩子从小接受对社会负责的意识,长大才能成为有责任心的人,而有责任心的孩子是最容易接受道理的,从而避免了许多无益的纷争。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奢侈的习惯呢?我们建议:

(1)告诉孩子节俭是一种美德让孩子懂得金钱是父母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尊重父母就应当爱惜父母为他所买的任何东西,而不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让孩子懂得养成节俭的习惯将对他的一生都有好处。

美国的詹姆斯·杜布森博士在《孩子管理法则》一书中提出的寻找疼爱和管束之间平衡的五条原则中,有一条就是不要让孩子沉浸于物欲之中。

他指出孩子对于贵重玩具的需求,是制造商通过上百万美元的电视广告所精心营造出来的。

小消费者们在巨大的魔力面前张大嘴坐着,五分钟以后便能挑起一场战争。当同街区其他三个孩子得到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玩具时,对此,妈妈和爸爸开始感到有压力,甚至有负疚感。

问题是爸爸经常能买得起新东西,用他很有魔力的信用卡,孩子为什么不能得到?孩子要什么买什么,便成了理所当然的理由。

一些人会问:“为什么不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孩子享受美好时光的成果呢?”当然大家并不否认,对男孩们和女孩们所渴望的东西,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购买量。但是许多孩子被对他们有害的奢侈行为所淹没。繁荣富足比艰难不幸对人的品格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2)让孩子感到并非想要什么随时就能够得到其实,如果孩子想要什么,马上就能得到满足,这是养成孩子奢侈习惯的最直接诱因。因为这么容易就到手的东西,孩子是不会产生珍惜的心理的。所以得到的越容易,浪费的就越多。

(3)在必要和适当的时候满足孩子的要求就像吃饭一样,饥饿的时候,吃起来才香,而饱腹之时,即使山珍海味,也食之无味。因此,只有孩子产生强烈的愿望且这一愿望是非常合理的时候,父母满足孩子的要求才是必要和适当的。

奢侈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因此,父母应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对孩子进行节俭为美、奢侈可耻的教育。

12.让孩子由不懂礼仪变为彬彬有礼

礼节礼貌表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因此,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行为,最重要的是要对他们进行道德修养教育,使孩子将来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精神文明相和谐。

刘小英今年6岁了,她是个既好动又喜欢说话的孩子,按理说她生性活泼,应该讲究礼节,可是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阿姨,她见了阿姨不仅没打招呼,在吃饭时,她还一边吃饭,一边口沫横飞地跟大人说话,并在阿姨与家人说话时,插嘴打岔。

孩子不讲礼貌大多与家长本身行为的不良有关。作为父母,你应该成为孩子的礼仪老师,这必须从孩子刚刚懂事就开始注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礼仪是促进人际关系的“粘合剂”和“润滑油”。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就是教孩子学习怎样待人,怎样跟人相处,包括尊老爱幼、尊敬师长、讲文明懂礼貌、守时守信、讲卫生、遵守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在交往中都渴望有一个良好而和谐的人际环境,都想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且当今社会又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成功的助力器。为此,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习惯,教孩子一些建立良好人际的关系的知识。

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习惯并不难,如能按下面的要求去做,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首先要使孩子学会做人要帮孩子树立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思想。对别人的尊重,是一切良好礼仪习惯的前提。做什么事都要“想到别人”。“想到别人”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内容就是尊老爱幼、尊敬师长。而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发扬。

但在生活中,在尊敬长辈方面,很多孩子往往比较放纵、任性,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更有甚者,有的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一旦满足不了自己的意愿,小至吵嘴闹别扭,大至离家出走,发展成为社会问题,家长应该防微杜渐,以免酿成严重的后果。

(2)注重培养孩子懂礼貌的美德讲礼貌,是在人际交往中互相尊重谦虚恭敬的表现,是孩子应该养成好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其实,父母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文明用语,教他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凡事要想到他人,与人交往要体现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让孩子懂得礼貌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从而做一个真正的有礼节的好孩子。

礼仪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没有修养的人。

13.不要姑息孩子不尊重长辈的毛病

尊重长辈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只有教育孩子从尊重长辈做起,才能培养起他们良好的品行,从而使他们将来在社会中处处受欢迎。

有一个孩子,名叫丹丹,平时待人礼貌热情,总是大方地打招呼,在学校里也很尊敬老师,深受老师和周围邻居的喜爱。但在家中,就是不尊敬他的爷爷,经常对爷爷横眉怒目,有时还说“不要你啦”、“你走吧”、“讨厌”、“去你的吧”等话语。早晨不起床,爷爷就帮助他穿衣服、喂早点,骑着自行车送他到学校。放学了,爷爷早已躬身等候在校门口,想不到丹丹开口就说“走开走开,谁让你来了,跟屁虫”。丹丹的爷爷习惯了丹丹的做法,但丹丹的妈妈非常生气,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孩子不尊敬长辈,根本的原因在于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和对待老人的态度。有的孩子,父母过于溺爱或者管制,孩子体会不到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很难学会尊重他人。有的家长,不孝敬长辈,不关心老人的感情生活,经常顶撞老人,忽视老人的需求,孩子看在眼中,记在心里,耳濡目染地也学会了嫌弃老人。

针对孩子不尊敬长辈的坏习惯,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尊重孩子,让孩子明白事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当基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还会产生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家长要与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的个性,孩子也会更加珍惜来自他人的尊重,并能推己及人,学会尊重他人,同时还会变得更有责任心。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老的,今天我们不尊重老人,以后当我们老时,别人也同样会嫌弃我们。尊重长辈,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不尊敬长辈,就是不尊敬自己的未来。要告诉孩子,长辈当年为孩子、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付出了心血,现在,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不便,属于“弱势群体”,需要后代的关心和照料。

尊敬长辈既是每一个人的基本美德,也是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2)以身示范,家长首先要尊敬长辈有的家长,只教育孩子孝敬父母,自己却不孝敬父母。平时在家中对父母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家长不尊敬长辈的行为,就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有的家长,表面上对老人恭敬有礼,背后却经常对老人发牢骚甚至辱骂老人,对待长辈总是提防着,好吃的东西不与长辈分享,好玩的地方不带老人去,对老人讲的话不屑一顾,甚至教唆孩子不要听老人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想当然地认为不尊敬长辈是正确的。作为家长,要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多关心照料老人,与老人经常谈谈心、聊聊天,家中的事情事先告诉老人,征求一下老人的意见。如果家中没有老人,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敬老院,与孩子一起关心、照料孤寡老人。总之,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给孩子做出不好的榜样。

(3)制定规则,培养孩子尊敬长辈的美德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尊敬长辈,仅靠说教是不够的。家长要适当制定一些家规,让孩子学会遵守。比如,吃东西时,要先拿给长辈;好吃的东西,要与老人一同分享;出门之前,同老人打招呼;当长辈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上前帮助;公共汽车上见到老人,要主动让座等等。要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是一种美德。当孩子遵守了规则,能发自内心地尊敬长辈了,家长要及时给予赞扬。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们应从孩子小的时候把这种美德教给孩子。

14.引导孩子改正喜欢恶作剧的毛病

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不要捉弄他人。引导孩子认识顽皮的害处,并从小事中学会体谅他人,领会与人友好的窍门。

一位妇女说她姐妹夫妻俩都很有教养,生了个儿子却是“捣蛋鬼”,到处捣乱。东邻的小朋友在玩积木,他窜进去,“这房子有多难看”,话犹未了,就一手把人家好不容易搭好的“宫殿”推倒;西舍的小朋友在玩娃娃家,他冲上去,把人家的东西搅得杂乱不堪。

这处捣乱完了,又跳到别处去捣乱,人们视为“瘟神”,避之惟恐不及,大人拿他也没办法。

孩子为什么会不停地恶作剧,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他自己笨手笨脚或没有耐性,游戏玩不好,作业不出众,对别人的成功与快乐心怀妒忌;因为没有人同他玩,“你不叫我玩,我也叫你玩不成”;因为“有趣”,看到别的小朋友被捣乱后,哭的哭,气的气,心里满足,“我要把所有的‘敌人’都打败了”,这就是他被扭曲的心灵写照。

二是有恃无恐,孩子捣乱,人家为什么不反击呢?之所以敢怒不敢言,把孩子视为“瘟神”,避之惟恐不及,道理明摆着,碍于邻里关系,大家都愿较那个真。

对于孩子的恶作剧,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纠正:

(1)对孩子进行道德观的引导破坏别人的作品,搅乱别人的游戏,是不道德的行为,会遭到别人的讨厌和谴责。理所当然,对这类孩子,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道德观念的指导。怎样指导?《灵枢·师传篇》指出,关于“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是对成人的办法,但其精神亦适用于这类孩子。

“告之以其败”,即指出其行为的危害性;“语之以其善”,即指出必须接受教育;“导之以其所使”,即指出应当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开之以其所苦”,即了解孩子的苦烦所在,给孩子创造机会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共同嬉戏,共同欢乐。

(2)把教育与奖惩结合起来孩子有所进步,诚心祝贺,给予奖励;反之,依然如故,必须严肃惩罚,不能姑息。要知,爱捣乱的孩子,其恶习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具有某种“扭曲”性质,所以奖必诚,足以引起正强化作用;惩必严,足以引起负强化作用。

孩子的一面是孩子,孩子的另一面就是父母。爱捣蛋的孩子,背后都有其父母教育不当的影子,或父母的教育态度不一,或父母纵容放任。

“欲正其子,必正其亲。”这句民间俗语,蕴含着千百年的教子真谛!

要纠正孩子爱捣乱的恶习,父母必须从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入手。

15.及时坚决地杜绝孩子小偷小摸的行为

对待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要注重教育方式、方法,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是非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崔丽是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父亲自己开了一家小卖部,母亲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家里的经济条件属中上水平。

班主任老师反映,崔丽有小偷小摸的习惯。一年级时,她有几次把同学的笔、橡皮擦等带回了家。上二年级后,有几次拿走了同学文具盒里的钱。老师曾多次对她进行教育,但效果不明显。这次她又拿了同学文具盒里的20元钱,老师感到很不理解,就把问题向她的父母作了反映,希望她的父母同老师共同找到解决的办法。

偷东西的行为在孩子幼年时可以说并不鲜见。这里有许多不同的动机隐藏在背后:可能是看见自己喜爱的东西,父母不肯给买;也可能是为了品尝偷东西的刺激心理;而大多数却是因为不清楚这种行为的卑劣之处。

父母应随时随地教育孩子关于整个社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懂得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应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给他人造成伤害。惟有如此,每个社会成员才可以享受平等、幸福的生活。

在对孩子进行此方面的教育时,同样要注意方式方法,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激发他们的对抗与报复心理,或使其产生对自身的厌恶,从而失去自信心。家长要针对事情,而非人的本身,明智的教育既能使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又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对别人的关切之情。

对于小孩子的偷窃行为,作为父母绝不能忽视。下面是比较恰当的教育方法:

(1)正面教育先从分析其偷盗的动机入手,进而说理,帮助孩子从内心认识错误,进而激发出改正的愿望。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有偷盗行为,不进行有效教育,企图以物质上的满足使之改正,殊不知欲壑难填,偷盗岂能终结。专家们认为,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希望的一切。

(2)切忌粗暴不要打骂,更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或给孩子戴上小偷帽子。否则,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3)防微杜渐有些父母发现孩子有贪小便宜或小偷小摸行为不以为然,使孩子胆子越来越大。古人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每个父母都应记住古人的遗训:勿轻小事,小隙沉舟;不轻小物,小虫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