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
3846100000008

第8章 淘汰过于“天真”的做人方式

§§§第一节 “敏感”是给自己戴的枷锁

猜疑之心令人迷惑,乱人心智,甚至有时会使你辨不清敌与友的面孔,混淆是与非的界线,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境地。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如果遇事太敏感,很容易生气或者猜疑的话,那么无疑就是给自己戴上一个痛苦而沉重的枷锁,往往因此而活得不快乐。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在父亲去世后,共同经营着父亲留下来的店。生活一切都很平顺,直到有天丢失了1美元后,关系才开始发生变化。哥哥将1美元放进收银机,并与顾客外出办事,当他回到店里时,突然发现收银机里面的钱已经不见了!

他问弟弟:“你有没有看到收银机里面的钱?”

弟弟回答:“我没有看到。”

但哥哥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咄咄逼人地追问,不愿罢休。

哥哥说:“钱不会长了腿跑掉的,我认为你一定看见了这笔钱。”语气中隐约地带有强烈的质疑意味,怨恨油然而生。不久,手足之情就出现了严重的隔阂。

开始双方不愿交谈,后来决定不再一起生活,在商店中间砌起了一道砖墙,从此分居而立。

二十年过去了,敌意与痛苦与日俱增,这样的气氛也感染了双方的家庭。

有一天,有位开着外地车牌汽车的男子,在哥哥的店门口停下。

他走进店里问道:“您在这个店里工作多久了?”哥哥回答说他这辈子都在这店里服务。这位客人说:“我必须告诉您一件往事:二十年前我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一天流浪到你们这个镇上,已经好几天没有进食了,我偷偷地从您这家店的后门溜进来,并且将收银机里面的1美元取走。虽然时过境迁,但我对这件事情一直无法忘怀。1美元虽然是个小数目,但是我却深受良心的谴责,所以我必须回到这里来请求您的原谅。”

说完原委后,这位访客很惊讶地发现店主已经热泪盈眶。店主用哽咽的音调请求他:“是否也能到隔壁商店将故事再说一次呢?”当这陌生男子到隔壁说完故事以后,他惊愕地看到两位面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商店门口痛哭失声、相拥而泣。

20年的时间,怨恨终于被化解,兄弟之间存在的对立也因此而消失。可是谁又知道,20年猜疑的萌生,竟是源于区区1美元的消失。

假如说,这个人没有回来承认错误,那么这两个兄弟很可能一辈子都怀有敌意,不会走到一起。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本可以活得更轻松、更快乐,但就是因为在生活中过于敏感,所以随时可能会大怒,捕风捉影,将莫须有的帽子扣在别人的头上。假如生命中尽是这种东西,那么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有人说:“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的确,猜疑之心令人迷惑,乱人心智,甚至有时会使你辨不清敌与友的面孔,混淆是与非的界线,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境地。

生性过于敏感的人往往孤独,因为别人跟你做朋友太累,总会无端地生出很多麻烦来。没有几个人愿意与一个好猜疑别人的人交往,因为害怕引出一些无端的麻烦,他们大多对这样的人避而远之。

造成好猜疑、神经过敏、判断错误、发生误会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人、不了解世界、缺乏判断力。因此,克服多疑,克服神经过敏的缺陷,就得从走出自我开始,多交往、多了解,以获得对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

相信别人,相信自己,相信这个世界,走出神经质和绝对化的阴影,这样你才会拥有轻松快乐的心情。

§§§第二节 “见外”也是一种必需

没有人会认为为你做事情是理所应当的,当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你就应当心怀感恩,及时地感谢别人,这样才会让人帮助你之后心里舒服。

很多时候,当我们受到别人的帮助时,内心虽然也感动万分,但总是习惯于这样想,只要将感激留在心里,以后别人找我帮忙的时候,我会尽力帮助的,或者说,明天吧,明天再告诉他,当面感谢他。但是,往往有这样的想法之后,却懒于行动,每天以忙为借口,认为无关痛痒,时间长了,就更不愿意去说了。这样的做法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你花费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情感去全力帮助一个人,而有时候对方连一些感激的话都没有的话,那么你肯定顿生凉意,今后也懒得再去答理他了。

现代社会里,感谢的话是文明的一个很好的象征,感谢的话不仅要真诚,要言出肺腑,做到声情并茂,让对方如沐春风,顿感温暖,而且光真诚还不够,感谢别人还需要及时。

赵立和陈小是一对好朋友,她们俩总是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于是,赵立很自然地将陈小当做自己的知己,做事也从来不客气。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赵立却发现陈小在逐渐地疏远自己,她自己也不清楚怎么回事,于是,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母亲。母亲毕竟是过来人,她告诉赵立,是因为赵立把陈小“太当做朋友”了,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无所顾忌,有忙就让她帮。因为熟悉,所以每次陈小帮完赵立之后,赵立也就没有客气,从来没有提过一个谢字,她认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太见外了。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渐渐地陈小疏远了她。

事实上,赵立错就错在将朋友太当自己人,没有人会认为为你做事情是理所应当的,当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你就应当心怀感恩,及时地感谢别人,这样才会让人帮助你之后心里舒服。否则,如果别人热情的帮助没有得到肯定,那么,一定会挫伤对方的积极性,也会逐渐疏远你。

感谢在很多情况下其实是一种对对方心理需求的满足。就不同的人来说,其心理需求是大相径庭的。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一举一动本身表示感谢,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行为的效果进行感谢,而有的人则希望你对他个人进行感谢。因此,感谢就应首先满足对方这种心理需求。

此外,感谢还要针对对方的不同身份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如老年人自信自己的经过对青年有一定的作用,青年人在表示感谢时就应感谢对方言行的效果:“谢谢你,您的这番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会使老年人感到满足,并对你感到满意,认为:这个小青年修养人品好啊,孺子可教也。女人常把心地善良、体贴别人当做独特的人格魅力,因此在感谢时,说“你真好”就比“谢谢你”更好一些,说“幸亏你帮我想到了这点”就比“你想到这点可真不容易呀”要强得多。

感谢的力量在人际交往中举足轻重。无论是你对别人说,还是别人对你说,你都会体会到说与不说这两个字实在有天壤之别。“谢谢”不仅仅是一句客套话、一句礼貌用语,它已经成为沟通人们心灵的润滑剂。

总之,懂得感恩,及时感谢,让你与别人之间暖意融融。

§§§第三节 好奇心也会害了自己

隐私被别人知道,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无数事实都表明,了解别人不愿说出来的隐私,对自己来说是很危险的。

好奇心可以促使人不断挖掘新的东西,向前奋进。但是如果二十几岁的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拥有太大的好奇心,就可能会害了自己。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地盘,谁也不能轻易触碰到这块隐秘禁区,否则揭了别人的伤疤,自己也捞不到任何好处。正如西方的一句谚语所说:“擅自偷听或公开朋友的秘密,你将失去这个朋友。”既然是别人的隐私,那么最好不要知道,一旦被你所知,就应该将它烂在肚子里,该装聋作哑时就装聋作哑,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种明哲保身之道。

好友娟快要结婚了,敏欢天喜地,比自己结婚还高兴。一天,娟在家外打电话,敏便想听听马上结婚的好友还要说什么知心话,以便取笑。谁知娟的电话不是打给未婚夫,而是打给医生的。原来婚前检查时发现,娟根本没有生育能力,结婚以后不能要孩子。娟忧心忡忡,想询问医生可以不可以挽救。敏听到这个电话,她的心一下子也沉重起来。后来她将此事告诉了另一个好友,谁知被娟知道了。娟非常气愤,结婚那天,都没有邀请敏参加。一对好友因此产生了隔阂,最终导致分道扬镳。

朋友之间保守彼此的隐私这也是对自己负责。一旦朋友的秘密被泄露,你肯定逃脱不了干系,不仅好朋友之间会反目成仇,而且让别人知道后,也不愿与你做朋友,因为谁都不希望身边有这样一个爱泄露别人隐私的人。所以,在你朋友觉得难为情或不愿公开某些私人秘密时,你也不应强行追问,更不能因为你们的关系好而去悄悄地打听朋友的秘密。

凡属朋友的一些敏感性事情,其公开权应留给朋友自己。你既不应该以朋友的身份自居去了解你不该了解的事情,更不应该做朋友隐私的传声筒。其实,不仅朋友之间如此,爱人之间也应如此,如果拥有太强的好奇心,强行要对方说出一些不愿意说出的事情,那么只能让两者之间的关系恶化。

莉莎和男朋友分手了,处在情绪低落中,从他告诉她应该停止见面的一刻起,莉莎就觉得自己整个被毁了。她吃不下睡不着,工作时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人一下消瘦了许多。

一天,她坐在教堂前院子的椅子上,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着。不知什么时候,身边来了一位老先生,他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小纸口袋开始喂鸽子。成群的鸽子围着他,啄食着他撒出来的面包屑。他转身向莉莎打招呼,并问她喜不喜欢鸽子。莉莎耸耸肩说:“不是特别喜欢。”他微笑着告诉莉莎:“当我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我们村里有一个饲养鸽子的男人。那个男人为自己拥有鸽子而感到骄傲。但我实在不懂,如果他真爱鸽子,为什么把它们关进笼子,使它们不能展翅飞翔,所以我问了他。他说:‘如果不把鸽子关进笼子,它们可能会飞走,离开我。’但是我还是想不通,你怎么可能一边爱鸽子,一边却把它们关在笼子里,阻止它们要飞的愿望呢?”

丽莎听了老人的话,突然之间明白了很多。其实一直以来她因为太爱自己的男朋友,所以容不得对方有一点点的隐私,甚至每天查他的手机,翻他的私人物品……终于有一天男朋友无法容忍她的这些行为,提出了分手。爱并不代表毫无隐私可言,爱一个人更要尊重他,只有懂得放才能收得回来。

好奇心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如果太过于强烈,就只能是害人害己。但有时候我们不是出于主动去打听到别人的隐私,而是无意间碰巧看见或听见了,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最巧妙的做法,就是假装没有注意到。“无动于衷”有时候恰恰是最有力量的。

§§§第四节 真诚,并不是毫无保留地袒露

与人交流时,不要以为内心真诚便可以不拘言语,我们还要学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精通为人处世之道的人,与人交往时会避其锋芒,即使觉得他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以告。那些忠直的人如果实话实说,虽然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了自己魄力,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罗斯福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假如我的邻居失火了,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花园的水龙带,要是给邻居拿去接上水龙头,我就可能帮他把火灭掉,以免火势蔓延到我家里。这时,我怎么办呢?我总不能在救火之前对他说:‘朋友,这条管子我花了15元,你要照价付钱。’这时候,邻居刚好没钱,那么我该怎么办呢?我应当不要他15元钱,我要他在灭火之后还我水龙带。要是火灭了,水龙带还好好的,那他就会连声道谢,原物奉还。假如他把水龙带弄坏了,他答应照赔不误的话,那么我拿回来的仍是一条可用来浇花园的水管,那我也不吃亏。”的确,这样,一方面成全了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至于让别人心里觉得不舒服。

有句古话叫“不看你说的什么,只看你怎么说”。同样一个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效果。与人交流时,不要以为内心真诚便可以不拘言语,我们还要学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别人对你采用的言谈举止令你很厌恶,你想力图摆脱,但基于当时的气氛和情境或碍于对方的面子不好表达时,最好就采用风趣的方式。只要你运用得当,你的感受就会得到灵活的表达,你所处的困境也就会随之得到轻松解脱,而对方也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

一次,著名的德国作曲家翰内斯·勃拉姆斯参加一个晚会。不曾想,晚会上他遭到一群厚脸皮女人的包围,他边礼貌地应付,边想解脱的办法。忽然他心生一计,点燃了一支粗大的雪茄。不多久,他与那群女人便被一团团淡紫色的烟雾包围了,很快,有几个女人忍不住咳嗽起来,而勃拉姆斯则照样泰然地抽他的雪茄。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对勃拉姆斯说:“先生,你不该在女人面前抽烟啊!”

“不,我想,有天使的地方不该没有祥云!”勃拉姆斯微笑着回答。

勃拉姆斯用风趣的语言,使自己从无奈的纠缠中解脱了出来。假若当时他黑着脸来表达自己观点,就不一定是这个效果了。

生活中,真诚并不等于不加修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许在交流某事上,你的想法与旁人正好相反,你又要将此种想法坚持到底,而只要你将这种想法表达出来,就会伤害到这些与你持相反想法之人。这时,你千万别将你的想法直接表达出来,不妨采用通俗的比喻来委婉而曲折地表达,这样反而会取得更好的沟通和说服效果。

总之,千万不要以为人际交往中的真诚就等于双方直接简单、毫无保留地相互袒露,它所要求的是,我们要本着善意和理性,把那些真正有益于双方的东西系上美丽的红丝带送给对方。

§§§第五节 好话说过了不如不说

恭维人的话不能说过了头,这样对方会不自在,觉得你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因此而不信任你。

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希望自己的真正价值被认可,尤其是希望得到同人的认可。尽管人人都喜欢受到赞扬,但赞扬必须恰如其分,好话说过了,还不如不说。

据说有一个年轻人曾经给恩格斯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称赞恩格斯是一位无与伦比的革命导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甚至称其为马克思的再现等。恩格斯并没有因为这封信而有丝毫的感动,反而生气地回信说:“我不是什么导师、思想家,我的名字叫恩格斯。”恩格斯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不喜欢别人在赞美他时用夸张的词汇,又因为他和马克思有着几十年的友谊,他是非常尊敬马克思的,当然会忌讳别人称他为“马克思的再现”。

此人本意在于表达对恩格斯的赞扬,却达到了不好的效果。的确,有时候,赞美别人也要有个度,在事实的基础上略有拔高就可以,如果不顾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表扬,别人不但不会感激,反而会心生厌烦。

清朝的中堂大人李鸿章,位高权重,文武百官都想讨他欢心,以便使他多多提携自己,能升个一官半职,也好光宗耀祖。这一年,中堂大人的夫人要过五十大寿,这自然是个送礼的大好时机,寿辰未到,满朝文武就早已开始行动了,生怕自己落在别人后面。

合肥知县也想送礼,因为李鸿章祖籍合肥,这可是结攀中堂大人的绝好时机。无奈小小的一个知县囊中羞涩,礼送少了等于没送,送多了又送不起,这下可把知县愁坏了,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于是请师爷前来商量。

师爷看透了知县的心思,满不在乎地说:“这还不好办,交给我了。保准你一两银子也不花,而且送的礼品让李大人刮目相看。”

“是吗?快说送什么礼物?”知县大喜过望,笑成了一朵花。

“一副寿联即可。”

“寿联?这,能行吗?”

师爷看知县还有疑虑,便安慰他:“你尽管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包你从此飞黄腾达。这寿联由我来写,你亲自送去,请中堂大人过目,不能疏忽。”

知县满口答应。

于是第二天,知县带着师爷写好的对联上路了。他昼夜兼程赶到北京。等到祝寿这一日,知县报了姓名来到李鸿章面前,朝下一跪:“卑职合肥知县,前来给夫人祝寿!”

李鸿章看都没看他一眼,随口命人给他沏茶看座,因为来他这里的都是朝廷重臣,区区一个七品知县,李鸿章哪能看在眼里。

知县连忙取出寿联,双手奉上。

李鸿章顺手接过,打开上联:

“三月庚辰之前五十大寿。”

李鸿章心想:这叫什么句子?天下谁人不知我夫人是二月的生日,这“三月庚辰之前”岂不是废话。于是,李鸿章又打开了下联:

“两宫太后以下一品夫人。”

“两宫”指当时的慈安、慈禧,李鸿章见“两宫”字样,不敢怠慢,连忙跪了下来,命家人摆好香案,将此联挂在《麻姑上寿图》的两边。

这副对联深得李鸿章的赏识,自然对合肥知县另眼相待,称赞有加。而这位知县也因此官运亨通了。

一副对联既抬高了李鸿章夫人的地位,同时又做到了不偏不倚,没有盲目哄抬,自然深得被赞人的喜欢。

恭维人的话不能过了头,这样对方会不自在,觉得你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因此而不信任你。恭维过多也不利于交谈,在谈话中频频夸对方“好聪明”、“好有能力”,对方频频表示客气,往往使谈话无法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平日就要把握赞美别人的度,点到为止,既让别人心里高兴,也不会觉得你另有所图。

§§§第六节 过多地展示自我反而得不到承认

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那么我们将永远不会有真实而诚挚的朋友。

二十几岁的你如果常常在别人面前过度表现,则会让人以为你是个很“假”的人,不利于处理同事关系。

吉米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表现很好,待人热情大方,跟同事关系不错。但有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

那是在公司会议室里,当时好多人都在等着开会,其中有一位同事觉得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地来。而吉米似乎不怎么关注,一直站在窗台边不停地往楼下看。突然,他走过来,坚持要替同事拖地。本来地板差不多已拖干净了,根本不需要他的帮忙,可吉米却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

刚接过拖把不一会儿,总经理推门而入,看到的是吉米在勤勤恳恳地拖地,便很欣赏地夸奖了一番。一切似乎不言而喻。

从此以后,大家再看吉米时,就觉得他为人假了许多。即使那次之后,他解释了好多次,但以前的良好形象皆因这一个小动作一扫而光。

在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人掌握不好热忱和刻意表现之间的界限,所以有时候一些热情在别人看起来却成了故意装出来的,这样的热情反而会让别人心生反感,倒不如不表现的好。

在需要关心的时候关心同事,在工作上该出力的时候全力以赴,才是聪明的表现。而不失时机甚至抓住一切机会刻意表现出自己“关心别人”“是领导的好下属”“雄心勃勃”,则会让人觉得虚假而不愿与之接近。

很多人在其谈话中不论是否以自己为主题,都有突显自己的表现。这种行为,暴露出其自我显示欲,常使别人产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绪。而善于自我表现的人则常常既“表现”了自己,又不露声色。他们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多用“我们”,而不是“我”,让人产生了不少的亲近感。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那么我们将永远不会有真实而诚挚的朋友。

不恰当表现的另一个误区就是经常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人,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感到狂妄,使得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但结果却是失掉了威信。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相互之间应该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过分自负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会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让别人都敬而远之,甚至厌而远之。

§§§第七节 “看上去很好”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

聪明的人总会想方设法地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愚笨来反衬对方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对方的青睐与赏识。

有时,人们要学会适当地犯一点无伤大雅的小错误,“看起来很好”往往让人认为过于完美,而盖住了别人的光芒,进而引起别人的嫉妒。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要懂得让自己犯些小错,这样可以让对方的虚荣心得以满足,从而减少对自己的损害。

在好莱坞有这样一位国际知名演员,一次,他在进影棚演出之前,一位朋友提醒他,纽扣上下扣反了。他低头看了看,连声向朋友道谢并赶紧扣好纽扣。可等他的朋友走开以后,他又把纽扣上下重新扣反。一个年轻人正好瞧见这一过程,便不解地问他是怎么回事。这名演员说他扮演的是个流浪汉,扣反纽扣正好表现出他不注重形象、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一面。年轻人更是困惑地问道:“那你为什么不向朋友解释或者说这是演戏的需要呢?”

这位演员坦然地笑着说:“他提醒我是把我当做真正的朋友,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假如我一定要解释个清楚,就极有可能让他认为我做任何事都是有准备的,有一定原因的。久而久之,谁还能指出我的缺点?在他们眼里,我的缺点也可以被认为有个性,而这恰恰正是我要完善的地方。”

人不是上帝,都不完美,都会犯一些错误。为了不断地完善自己,你必须给人批评你的机会。

安德烈耶维奇·法沃尔斯基是苏联现代艺术家和写生画家,被誉为“苏联人民艺术家”。他是现代木刻艺术学校的创始人,曾做过建造纪念碑的建筑和剧院美术指导。法沃尔斯基作品的特点是含义深刻、形象鲜明,在木刻艺术上更是鬼斧神工,于1962年被授予列宁奖金。

然而,每当法沃尔斯基给一本书画完插图后,他总是在其中一幅画的角上不伦不类地画上一只狗。毫无疑问,美术编辑一定要他把狗去掉,而法沃尔斯基却固执己见,非要保留这只狗。当争论达到白热化的程度,非常激烈时,法沃尔斯基就做出了让步,把画面上的狗涂掉。到这个地步,一般来说,美术编辑的愤怒就烟消云散了,绝不会再提出什么别的要求,因为编辑的自尊心得到了维护,也就心满意足了:编辑的任务无非是修改一下作品。但更满意的是法沃尔斯基本人,他的巧计成功了-画将以他所拟定的形式出版。如果没有编辑所诅咒的那条用做诱饵的狗,那么编辑还不定要在画上改什么呢!

既然人不是上帝,那么适当地犯点小错,相信人人都能够谅解。并且,你的这些小错误也给了别人自尊心上的满足,这样,别人才不会因为嫉妒而攻击你。表面上看来,犯错是不好的,但实际上却是给自己搭了一个获得好人缘的梯子。

因而,聪明的人总会想方设法地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愚笨来反衬对方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对方的青睐与赏识。其实,适当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点儿,就等于把别人抬高。当被人抬举的时候,谁还有放置不下的敌意呢?

§§§第八节 得意之事忍一忍再说

得意忘形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成就和我们要走的漫长的人生道路相比,没什么值得好骄傲的。

每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这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要注意,在他人失意时,不要去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要注意关心朋友,若在他失意的时候你还不知道,还要与他分享你的快乐,那么只会令人反感。

在他人失意时有意谈自己的得意,这样别人很可能会渐渐地疏远你。如果你的朋友刚刚失恋,情绪低落,你知道后却马上跑去告诉他自己的恋爱是如何的成功、如何的幸福,这样做只会使他更加痛苦。

有一次,王丰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间都很熟识。王丰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于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结束了一家公司的经营,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迫,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因为目前发了大财,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工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王丰看了都有些不舒服。王丰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还是提早离开了。

王丰送他出去,走在巷口时他愤愤地说:“老吴有本事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吹嘘嘛!”

有时候我们的一些行为,尽管是无意识的,但确实会对他人造成打击和伤害,也会引起交往对象的不满,同样会给人以小人得志的感觉,从而让对方对你产生误解,影响双方的交往。因此,我们要经常关心朋友的生活情况,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有成功和喜悦要同朋友分享,但分享成功和喜悦也要注意选好时机和场合,不要有一点小成就就奔走相告,更不要在朋友失意的时候让其与你分享。

比如自己刚被心仪已久的一家大公司录取,就马上去告诉自己的朋友,殊不知其中的一位朋友正好刚被这家公司解聘,说不定还是因为这家公司录取了你而解聘了你的朋友,如果你不知道这事,而得意地跑去告诉这位朋友,就很可能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这种情况固然不一定会造成双方关系的破裂,但很可能让朋友伤心,产生抵触情绪。对朋友之事不了解并不是一个恰当的理由,对朋友的一些重要问题和当前面临的大事都不怎么了解,这样的朋友也的确不称职。

有人说,我们怎么关心得过来那么多的人和事?确实,我们对一些朋友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观察人和事,特别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先看一下情形,不要冒冒失失地什么话都说,尤其是自己的得意之事,能忍就忍一忍,等到合适的场合再说。

谁都有不顺心的时候,在他人失意时提及自己的得意,就会于无形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此时,尽力避免谈自己的成就,是对人的一种敬重。得意忘形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生活中的一些小成就和我们要走的漫长的人生道路相比,没什么值得好骄傲的。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我们必须以这样的阳光心态对待人生,才能保证待人处世没有偏差。

§§§第九节 做人不要“一根筋”

小草之所以抵得过强风,是因为懂得随风摇曳,随时改变自己的姿态;扁舟之所以抗得住恶浪,是因为能够顺水行舟,随时调整自己的航向。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一个不善于变通、“一根筋”的人,只会四处碰壁,被撞得头破血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学会变通做人。

一天,在英国麦克斯亚洲的法庭上,一位中年妇女声泪俱下,面对法官,严辞指责丈夫有了外遇,要求和丈夫离婚。她对法官控诉了自己的丈夫,指责他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去运动场与那“第三者”见面。法官问这位中年妇女:“你丈夫的‘第三者’是谁?”她大声地回答:“‘第三者’就是臭名远扬、家喻户晓的足球。”

面对这种情况,法官啼笑皆非,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劝这位中年妇女说:“足球不是人,你要告也只能去控告生产足球的厂家。”不料,这位中年妇女果真向法院控告了一年可生产20万只足球的足球厂。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被人控告到法庭上的足球厂,他们在接到法院的传票后,不怒反喜,竟十分爽快地出庭,并主动提出愿意出资10万英镑作为这位中年妇女的孤独赔偿费。这位太太喜出望外、破涕为笑,在法庭上大获全胜。

这场因足球而引起的官司自然在全英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各个新闻媒体纷纷出动,做了大量的报道。头脑精明的厂长,敏锐地利用了一次非常糟糕的事件大做文章,没花一分钱的广告费,就让他和他的足球厂名声大噪。

足球厂厂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位太太与其丈夫闹离婚,正说明我们厂生产的足球魅力之大,并且她的控词为我厂做了一次绝妙的广告。”后来,这家足球厂的产品销量因此直线上升,成为同行中的“领头羊”。

如果说这家足球厂对这个妇女的控告置之不理,或者与她坚持到底,那么毁掉的不仅是自己足球厂的名声,而且会浪费大量的精力。而足球厂的厂长变换了一下思维,将一场麻烦的官司变成了提升自己足球厂知名度的免费广告,最终成名。

生活中如果能灵活一些,讲究一点“曲线”策略,往往就能化解矛盾。比如面对他人的不恰当言行,如果你针锋相对地进行争执和批驳,对方就很难从内心真正接受,还可能使自己“惹祸上身”,如果能在表达方式上巧妙一些,效果就好多了。

甘罗的爷爷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他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秦王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

甘罗听说此事后非常气愤,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甘罗替爷爷上朝了。

秦王见是甘罗,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所以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

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又怎么能下蛋呢?”

甘罗的爷爷作为秦朝的宰相,面对皇帝无理的问题,却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拒绝。甘罗作为一个孩童,能如此得体地拒绝秦王,并让秦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无理请求,正因为如此,秦王才有“孺子之智,大于其身”的叹服。

所以,当我们遇到难题,正面难以解决时,不妨采取迂回的策略,以曲求胜,往往会事半功倍。

§§§第十节 奢望与人共富贵只能累了自己

鸟尽弓藏,对于一些掌权者来说,有能力的人只是他们的工具,用完了就不再希望他们与自己来分享胜利果实。这样的掌权者,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宇航员,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尔德林。阿姆斯特朗说:“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中,有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尔德林一个很特别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在全场有些尴尬的气氛下,奥尔德林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他肯和别人分享名利的豁达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人们赞赏这位英雄,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是因为能够与人分享荣誉的人太少,因为稀罕,所以觉得可贵。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可以共患难,却无法同富贵。一起经历风雨,肩并肩走过来的夫妻,恩爱无比,可当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时候,便开始出现矛盾,糟糠之妻被抛弃,眼前的花花绿绿让一些人心浮气躁、眼中无人。直到有一天,生活重新回到了以前的清贫,才开始反思自己,后悔不已。这些事是非常常见的,古之帝王将相也是如此,曾经一起流血共患难的兄弟,其中一个有了王权之后,其余的就会遭到迫害。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这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他的两大功臣:一个是范蠡,一个是文种。当勾践被围会稽山上,弹尽粮绝之时,是文种提出以乞和求降之计来保全性命,使勾践得以生还;当勾践被拘往吴国时,是文种留在越国,救死抚孤,耕战自备,愤发图存。

勾践从吴国归来之后,是文种提出了破灭吴国的七种办法:一是以金银相贿赂,讨好其君臣;二是花高价购买吴国粮食,使其仓储空虚;三是赠送美女,去迷惑吴王夫差的心志;四是派遣能工巧匠去帮助吴国修建宫殿,以消耗其财富;五是拉拢吴国的奸臣,以破坏他们的计谋;六是故意推崇吴国的忠臣,使吴王疑心而加以杀害,来削弱吴国的辅佐力量;七是自己要积财练兵,等待时机反攻。

勾践打败了吴国,称霸一时。就在欢庆胜利的时刻,范蠡便急流勇退,隐姓埋名,弃政经商去了。

他出逃之后,曾给文种送来一封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越王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欢乐,你如果不赶快离开,将有大祸临头。”

文种以为范蠡多心了,不过,从此以后他也不大过问国事,终日称病在家。可是,勾践并没有放过他,借探病为名,来见文种,问道:“先生曾以灭吴的七种手段指教过我,我只采用了其中的三种,便将吴国灭了,剩下的四种,你打算再怎么去使用呀?”

文种说:“我看不出它们还有什么用处。”

勾践说:“请先生带了这四种手段,到九泉之下去辅佐我的先人吧!”说罢起身登车而去,留下了一把名为“屡镂”的利剑。

文种明白,勾践容不下他了,便自刎而死。

古人如此,现代人也是一样,二十几岁的我们也不要太天真,不要以为曾经和人共同分担过痛苦,就理应和别人一起分享富贵、荣誉。将一切看得淡一些,顺其自然,不要苛求太多,这样才能避免在竞争中被人排挤、遭人陷害。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依赖于和别人分享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