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必知的160条处世老经验
3846900000007

第7章 控生存有道,掌控人生主动(2)

§§§第十三节 像富人一样思考,才能成为富人

故事回放

美国少年亚当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实业家的故事之后,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同时希望得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忠告。

有一天,亚当跑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办公,早上7点就到了威廉·亚斯达的事务所。在第二间屋子里,亚当立刻认出了面前的那个人就是自己所要拜访的人。亚斯达刚开始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一百万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起来,俩人竟谈了一个小时。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亚当应该去访问其他实业界的名人。亚当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这方面,亚当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什么大的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却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过了两年,亚当成为他当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成为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为时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

亚当活跃在实业界多年,总结出了自己成功的一个信条,那就是多与优秀的人结交,像他们那样思考,建功立业的前辈能带给你改变命运的经验。

听老经验:

思考是财富之源,灵感总是悄然而至。不要误以为马不停蹄才有效率,不要认为思考是在浪费时间。你不必等到躺在床上,才养成阅读励志书籍和思考、规划的习惯。思考、研究及规划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你只用很短的时间思考,也能更快地达到目标,并且有惊人的改变。而要想拥有财富,就要像富人一样思考。当你确实以积极的态度思考后,自然会有所行动,去实现你所有正当的目标。要想致富首先要向富人学习,学习他们是如何思考的。

§§§第十四节 哪能事事让人感激,但求时时让人依赖

故事回放:

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国会议员,但在国会中没有一个可信赖的朋友。让人意外的是,他与当时已经没有任何权势的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结盟,这与人们的猜测大相径庭。腓特烈威廉四世虽然身为国王,但个性软弱,明哲保身,经常对国会里的自由派让步。这种缺乏骨气的人,正是俾斯麦在政治上所不屑的。

俾斯麦的选择的确让人费解,当其他议员攻击国王诸多愚昧的举措时,只有俾斯麦支持他。

1851年,俾斯麦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腓特烈威廉四世任命他为内阁大臣。他并没有满足,仍然不断努力,请求国王增强军队实力,以强硬的态度面对自由派。他鼓励国王保持自尊来统治国家,同时慢慢恢复王权,使君主专制再度成为普鲁士最强大的力量。国王也完全依照俾斯麦的意愿行事。

1861年腓特烈逝世,他的弟弟威廉继承王位。然而,新国王很讨厌俾斯麦,并不想让他留在身边。

威廉同样遭受到自由派的攻击,他们想吞噬他的权力。年轻的国王感觉无力承担国家的责任,开始考虑退位。这时候,俾斯麦再次出现了,他坚决支持新国王,鼓动他采取坚定而果断的行动对待反对者,采用高压手段将自由派赶尽杀绝。

尽管威廉讨厌俾斯麦,但是他明白自己更需要俾斯麦,因为只有依靠他的帮助,才能解决统治上的危机。于是,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虽然两个人在政策上有分歧,但并不影响威廉对他的重用。每当俾斯麦威胁要辞去宰相之职时,威廉从自身利益考虑,便会让步。俾斯麦聪明地攀上了权力的最高峰,他身为国王的左右手,不仅牢牢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掌控着国家的权力。

听老经验:

作为一名强者,俾斯麦认为依附强势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强势已经很强大,根本不在乎你的存在;而与弱势结盟则更为明智,可以让别人因为需要你而依附于你,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主宰力量。俾斯麦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趁机登上了德国的政坛。真正聪明的人更愿意让人们需要他,而不是感激他。因为有所求,便能铭心不忘,而感谢之辞最终将在时间的流逝中淡漠。

§§§第十五节 天上掉馅饼,不可轻信

故事回放:

一日,朱小姐在自动取款机前取钱,孙某紧跟其后。朱小姐由于对银行卡的使用不是很熟练,连着输入了两次密码都没能取出现金。这时,孙某装作非常“热心”的样子,上前把朱小姐的卡退出来,拿到旁边的自动取款机上试了半天,也没有取出钱来,便说可能是自动取款机坏了,转身将银行卡还给了朱小姐。朱小姐第二天再到银行查询时,账上的5000元钱早已不翼而飞。

后来犯罪嫌疑人孙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其实他的手法很简单。他在自动取款机附近徘徊,看到有人用自动取款机取钱时操作不熟练,就走上前去假意帮忙,就在拿过取款人的银行卡时,便以熟练的手法偷梁换柱,用自己手中一张没有钱的空卡插入取款机。在取款人输入密码时,由于已经换卡,当然密码不符,取款人不得不再输一次密码,此时他已经把密码看在眼内,悄悄把密码记下来,然后帮取款人取出银行卡,还“好心”地提醒取款人,可能密码记错了,今天不要再取钱了,免得卡被机器“吃”了。取款人道谢后离去,他便马上把取款人卡上的现金全部取走,而后再用这张空卡去骗下一个受害人。

一天傍晚,张大妈出去散步。街上灯火辉煌,张大妈一边欣赏夜景一边往前走。一位年轻人突然从旁边走过来,热心地搀扶着她边走边说:“大妈,瞧您这么大年纪,还是走人行道安全,小心车把您给撞了。”面对如此热心的年轻人,张大妈心中一阵感激,连声说:“谢谢!”很快,年轻人就消失了。这时,张大妈觉得有点蹊跷,她心想自己身子还算硬朗,而且走的路并不是危险地带,这个年轻人却主动将她扶上人行道,心会这么好?她摸摸口袋,才发现200多元钱“不翼而飞”,张大妈这时才恍然大悟,刚才那位“热心人”已经在扶她的过程中将她口袋里的钱掏走了。

听老经验:

假若某人和你只不过是普通朋友,谈不上什么交情,只是偶尔一起吃个饭;假若某人和你以前是很要好的朋友,但由于某种原因一段时间没有联络,感情似乎淡了许多,如果这样的人突然对你热情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求于你。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自己有什么事时是主动找别人帮忙,但有时却恰恰相反,有人会主动(甚至你根本不需要帮忙时)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这种情况多少有些异常,所以要加倍小心。

§§§第十六节 让自己有点神秘感

故事回放:

公安大学毕业的姚路一直做公安工作,论收入,他比许多人都要低,可他很有异性缘。有人问他现在的女友,姚路什么地方最吸引她?她回答:“看多了和我一样工作背景的人,对异性有些麻木了。姚路从事的职业比较特殊,他从不和我谈工作上的事。常常一个电话打来,他就马上从恋人的角色转换,匆匆赶去工作。他越是不说自己去干什么,我就越想知道,我会坐在约会的地方慢慢地想他,等他的电话——觉得很过瘾。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神秘感让我开始对他着迷。”

姚路是在无意之间给女孩留下神秘感的,而程强的举动却经过了深思熟虑。他和小丽认识两个月了,其实第一次见面他就倾心于小丽,两个月来追得很卖力;而小丽对程强也很有好感,可还不想轻易决定。程强感到,此刻如果再穷追猛打的话,结果会适得其反。从那以后,小丽觉得程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两人在一起的时候,他特别细心,对她关怀备至,让小丽很感动;而分开的时候,却不给她一点点音讯。这下轮到小丽费力猜测了:他到底爱不爱我?见不到面的时候,小丽特别想他。有一次两个多星期等不到程强的电话,小丽主动和他联系了。那天晚上,好不容易坐在一起了,程强的电话不断,而且听他回电话的口气,好像都是女孩找他,小丽有些忌妒了。

经过程强这段时间的一番“作为”,小丽越来越觉得放不下程强,对他很快就死心塌地了。

让自己有神秘感,还要求在表白爱意时不能太直白。比如胡朋是一个老实人,他爱上了同事小玉,他觉得小玉对自己也有那种意思,只是拿不准。因为这事,他神魂颠倒,茶饭不香。一天,他决心向小玉求爱,管它成不成,至少心里踏实点。刚巧,他从办公室出去办事时,在走廊里碰见了小玉。胡朋心里一冲动,说:“小玉,你过来一下,我有话跟你说。”小玉走过来,问:“什么事?”“我爱你!你愿意跟我交朋友吗?”胡朋说。小玉毫无思想准备,大惊失色,啐道:“神经病!”说完,匆匆而去。胡朋受此打击,不要说求爱,连小玉的面都不敢见了。

另一个人反其道而行之,他只是对一个女孩好,可就是不说自己喜欢她,搞得对方牵肠挂肚,最后他朦朦胧胧地说了心思,女孩就成了他的女朋友。

听老经验:

爱情需要新鲜感,不要让对方完全掌握你的一切,那样的话,对方很快就会觉得你寡淡无味。求爱是一种特殊的爱的信息交流,必须具备起码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讲求爱的方法和技巧,直来直去地贸然向人家求爱,结果只会遭到拒绝。太轻易得到的往往不屑一顾,人性就是如此。欲擒故纵,进退有度,反而能收到好的效果。

§§§第十七节 愤怒是魔鬼

故事回放:

1809年1月,拿破仑从西班牙战事中抽出身来匆忙赶回巴黎,因为他的手下密告外交大臣塔里兰准备谋反。一抵达巴黎,他就立刻召集所有大臣开会,含沙射影地点明塔里兰的密谋,但塔里兰却没有丝毫反应。

这时候,拿破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忽然逼近塔里兰说:“有些大臣希望我死掉!”但塔里兰依然不动声色,只是满脸疑惑地看着他。

拿破仑终于忍无可忍了。他对着塔里兰喊道:“我赏赐你无数的财富,你竟敢背叛我。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只不过是穿着丝绸的一团狗屎。”说完他转身离去了。其他大臣面面相觑,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拿破仑如此失态。

塔里兰泰然自若,转身对其他大臣说:“真遗憾,各位绅士,如此伟大的人物竟然这样没礼貌。”

拿破仑的失态和塔里兰的镇静自若像瘟疫一样在人们中间传播开来,拿破仑的威望降低了。伟大的皇帝在压力下失去冷静,人们开始感觉到他已经走下坡路了,如同塔里兰事后预言:“这是结束的开端。”

塔里兰激起了拿破仑的怒气,让他的情绪失控,而这种失控让他失去了作为一个领导的权威,影响了人民对他的支持。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可以采取其他许多不同的做法:可以试着争取塔里兰回心转意支持自己,或者干脆除掉塔里兰,或者将他投入监狱,杀鸡儆猴。所有这些策略中,最不应该的就是激烈地攻击和孩子气地发作。

塞拉西是女皇柔蒂图的继承人,他认为领导国家应该采取强硬的措施,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削弱了各种反对势力。只有女皇和她的亲信古格萨依然在反抗,并企图将他除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把古格萨任命为贝格曼德的省长,让他远离女皇,从而削弱了女皇的势力。

时间在流逝,古格萨一直在伺机策划他的阴谋。塞拉西明白,只有激他发怒,才能让他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有所行动,那样才能将他彻底铲除,以免后患。

北方的阿兹布·加拉斯族开始反叛,塞拉西故意让他们壮大,然后让古格萨率军攻打他们。古格萨于是散布谣言说塞拉西与教皇勾结,谣言使得古格萨的军队迅速膨胀到35万人,他们向南进发,但在半路上却突然攻向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古格萨声称他进行的是圣战,是为了基督徒而进行的战争。

这其实是一个陷阱。塞拉西早已取得教会的支持,并且用金钱贿赂了古格萨的一些重要盟友,他们已经不再支持古格萨了。飞机在古格萨的军队上空散布传单:“教会只承认塞拉西是真正的基督徒领袖,古格萨已经被逐出教会。”这些传单动摇了士兵的土气,古格萨的军队人心惶惶,同时也失去了原来盟友的支持。

古格萨在战斗中被杀,女皇因为悲痛而去世。几天后,塞拉西坐上了埃塞俄比亚领袖的宝座。

听老经验:

虽然发脾气会起到威吓效果,但你的愤怒只会引发疑虑和不安,暴露自己的弱点,这种狂风暴雨式的爆发,往往是崩溃的先声。

一个人的弱点总是在发脾气的过程中暴露出来,自身的计谋和思考也会在愤怒的情绪中迅速消散得无影无踪,失去理智会让事情变得无法收拾。因此,永远保持客观与冷静的态度至关重要。

§§§第十八节 要从假象中看出本质

故事回放:

1920年,塞拉西已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压倒众多的对手,掌握了埃塞俄比亚的大局。1927年,塞拉西开始召见将领,要求他们承认自己的领袖地位,并且宣誓效忠,但是西达摩的巴恰却不买他的账。

塞拉西不断用温和的方式要求巴恰前来。巴恰终于同意了,但他的戒心并未解除,他率领着足以掀起内战的一万大军保护自己,把部队驻扎在离首都约5公里的山谷里。

塞拉西邀请巴恰参加专门为他举办的宴会,巴恰答应前往赴宴,但条件是他要带着600名最精锐的全副武装的士兵。塞拉西竟然答应了他的条件。

在宴会上,塞拉西百般讨好巴恰,表现得极为谦卑。在巴恰看来,似乎塞拉西因为害怕他而不敢有什么行动了。他甚至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征服塞拉西,成为主宰埃塞俄比亚的皇帝。宴会结束后,当巴恰高高兴兴地返回军营时,才发现华丽帐篷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有扑灭的火堆冒出来的滚滚浓烟,自己的一万大军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原来在午宴进行时,塞拉西的盟友率领一队大军从一条小路偷袭了营地。塞拉西的军队拿着一篮一篮的黄金和现金,他们包围了巴恰的军队,买下了他们全部的武器,然后让士兵四散逃逸了。

至此,巴恰已经无力回天,只好无可奈何地俯首称臣了。

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郭靖与黄蓉合力将金国的完颜洪烈率领的军队打败。当金兵兵败如山倒,像蚂蚁一样四散逃命的时候,黄蓉发现有一匹马上坐着一个人,穿戴打扮很像完颜洪烈,正在朝东北方向逃去。黄蓉认为,在如此危险的时候,作为王爷,应该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而这个人偏偏戴着金冠,穿戴华贵,定然有诈,所以他肯定是完颜洪烈的“替身”,替身朝东北逃,真人肯定往西南走。于是她就在西南的方向等着,果然抓住了完颜洪烈。

听老经验:

欺骗者往往会制造一些假象,然后借着烟幕的掩护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给对方以致命一击。

烟幕弹是威力无比的武器,塞拉西深藏不露,利用假象欺骗巴恰,不费吹灰之力就完全摧毁了他。有些人无须迷药也能施展魔法,说上几句甜言蜜语就能让爱慕虚荣的人落入早已布好的陷阱。因此,不要被假象迷惑,要时时警惕对方的烟幕弹。就像黄蓉,善于从假象中看出真相,这是高智慧的表现。

§§§第十九节 不靠别人,才最可靠

故事回放:

曾国藩因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成名,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曾国藩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毅勇侯,世袭罔替。这对曾国藩来说,真可谓功成名就。但是,曾国藩此时并未感到春风得意,飘飘然。相反,他却感到十分惶恐,更加谨慎。他在这个时候想得更多的不是如何欣赏自己的成绩和名利,而是担心功高招忌,引来“狡兔死、走狗烹”的厄运。他想起了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身居权要的重臣,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身败名裂。

曾国藩写信给其弟曾国荃,嘱咐其将来遇到机会,尽快抽身引退,方可“善始善终,免蹈大戾”。曾国藩叫他弟弟认真回忆一下湘军攻陷天京后是如何渡过一次次政治危机的。湘军进了天京后,大肆洗劫城内金银财宝,其弟曾国荃抢的最多。左宗棠等人据此曾弹劾曾国藩兄弟吞没财宝罪,朝廷本想追查,但曾国藩很知趣,进城后怕功高震主,树大招风,急办了三件事:一是盖贡院,当年就举行分试,提拔江南人士;二是建造南京旗兵营房,请北京的闲散旗兵南来驻防,并发给全饷;三是裁撤湘军4万人,以示自己并不是在谋取权势。这三件事一办,立即缓和了多方面的矛盾,原来准备弹劾他的人都不上奏弹劾了,朝廷也只好不再追究。

随后,曾国藩又上折给朝廷,说湘军成立和打仗的时间很长了,难免沾染上旧军队的恶习,且无昔日之生气,奏请将自己一手操练的湘军裁汰遣散。曾国藩想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曾某人无意拥军,不是个谋私利的野心家,是位忠于清廷的卫士。曾国藩的考虑是很周到的,他在奏折中虽然请求遣散湘军,但对他个人的去留问题却是只字不提。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在奏折中说要求留在朝廷效力,必将有贪权恋栈之疑;如果在奏折中明确请求解职而回归故里,那么会产生多方面的猜疑,既有可能给清廷以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尽忠的印象,同时也有可能被许多湘军将领奉为领袖而招致清廷猜忌。

曾国藩的主动请求,正中皇帝的下怀,于是下令遣散了大部分湘军。由于这个问题是曾国藩主动提出来的,因此在对待曾国藩个人时,仍然委任他为两江总督。这其实也正是曾国藩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听老经验:

除了自己,任何人都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古代的统治者,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须知他们总是以自己的利益和喜怒为转移。不要以为自己有功劳就可以高枕无忧,须知自己的功劳很可能会变成罪过。所以我们在平时与人交往的时候,切不可将自己的一切都交付给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应该独立自主,多为自己的将来考虑。

§§§第二十节 别将朋友“捧”成敌人

故事回放:

公元9世纪中叶,麦克三世年纪轻轻就当了国王,他需要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做顾问。于是,他想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巴索利斯。

巴索利斯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以前他只是一个马夫,因为他救了麦克一命,所以麦克赏赐给巴索利斯许许多多的礼物,两人的关系也变得密不可分。后来,巴索利斯还被麦克送进最好的学校学习,原本一个粗俗的乡下人,摇身一变成了文质彬彬的大臣。

麦克认为只有他最好的朋友才会对他忠心耿耿。但是众人却认为麦克的叔叔巴达斯才是最合适的人选。然而麦克坚持认为巴索利斯最适合做他的顾问,谁也阻挡不了他的决定。

巴索利斯任职后就开始挥霍金钱,并开始觊觎更高的权力。为了满足巴索利斯,麦克不断地给他加薪,封他为贵族,甚至将自己的情妇英格丽娜下嫁给他。

后来,巴索利斯设计阴谋,挑拨麦克与叔叔巴达斯的关系,使麦克终于同意将巴达斯赐死。不久,巴索利斯便进一步要求取代巴达斯成为军队统帅。

巴索利斯的权力与财富在不断地增长,而麦克三世却由于挥霍无度,捉襟见肘。然而当他要求巴索利斯偿还自己多年来借给巴索利斯的部分金钱时,巴索利斯竟然拒绝了。麦克警觉到了自己的困境——巴索利斯比他拥有更大的权力了,但已经为时过晚。没多久,巴索利斯杀了麦克三世,自立为帝。

麦克三世创造了居于高位的巴索利斯,并且从来不让他的愿望落空,最后导致自己被巴索利斯除掉。

隋唐时的翟让和李密也是这样。瓦岗山本来是翟让的天下,李密在落魄之时投奔他,以自己的足智多谋得到了翟让的重视。李密以天下之势说服翟让,翟让作为一个草寇,没有那么大的胸襟和抱负,于是将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了李密。李密就这样一步步掌控了瓦岗山的局势。后来两个人的思想发生了冲突,李密意欲经营天下,而翟让只愿意打家劫舍。李密感觉到翟让已经成了自己的阻碍,于是密谋杀害了他。

听老经验:

有时对一个人太好,就会酿成祸患。须知人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如果一味地纵容,就会激发出他更大的贪欲。爱与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与朋友相处时要想到他们可能会变成自己的死敌,不应该完全信任他们,尤其是对于一个有贪欲的人,应该为自己多考虑一下退路,不要到事情无可挽回时才后悔莫及。

§§§第二十一节 规则的威力在于被执行

故事回放:

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被誉为兵学的鼻祖。他因内乱逃到吴国,把自己所著的兵法敬献给吴王阖闾。

阖闾说:“您写的兵法十三篇,我都细细读过了,您能当场演习一下阵法吗?”孙武回答说:“可以。”于是吴王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让孙武演练阵法。

孙武把她们分成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队长,每位宫女手拿一把戟。孙武说:“演习阵法时,我击鼓发令,你们听从我的指挥。”她们都齐声说:“是。”

一切准备妥当后,孙武击鼓发令向右,宫女们却嬉笑不止,不遵奉命令。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口令不熟悉,这是主将的责任。”于是他重新申明号令,并击鼓发令向左,宫女们仍然嬉笑不止。

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口令不熟悉,这是主将的责任;现在既然已经明确,你们仍然不服从命令,那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罢,命令斩杀两名队长。

当时吴王正站在观看台上,见孙武要斩杀他的两个爱妃,急忙派人向孙武传令:“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请您不要杀掉她们。”孙武回答说:“臣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帅,就应该尽职尽责做好分内的事。”说完,仍旧命令斩杀两名队长示众,并重新任命两名宫女担任队长。孙武再次击鼓发令,宫女们按照鼓声操练,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嬉笑声了。

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穰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做监军。临行前,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营中。约定时间已过,可是庄贾迟迟不到。

穰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穰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负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庄贾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穰苴的话不以为然。

穰苴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叫来军法官:“无故延误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穰苴当即命令拿下庄贾。庄贾的随从见势不妙,连忙飞马进宫,请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赶到之前,穰苴已经下令将庄贾斩首示众了。

听老经验:

杀鸡儆猴并不是为了惩罚猴子,只为震慑其心,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历代名将都特别注意严明军纪,因为作为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做到令行禁止、法令严明,否则令出不行,士兵犹如一盘散沙,那就无法带兵打仗。有时候采取杀鸡儆猴的手段是必须的,也非常有必要,这样才能达到震慑全军将士的效果。

不但是行军打仗,我们做事情也应该是这样。一个团队,必须令行禁止,步调一致,这样才能产生出力量。若是某个人不遵守号令,树立了坏榜样,导致纪律遭到破坏,那就非常有必要制裁这个害群之马。

§§§第二十二节 蓄势待发,见机而作

故事回放:

公元221年,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的劝说,为了夺回荆州,亲率蜀国大部分人马,对东吴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孙权得知后,几次派人去向刘备求和,都遭到拒绝。在这之前,东吴大将周瑜、吕蒙等人都已先后去世了。孙权不得已,只好任命年轻的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5万人马去抵抗刘备。

吴国文武官员对陆逊出任大都督都表示怀疑,担心他不能胜任。为了提高陆逊的威望,孙权当着百官的面对陆逊说:“朝廷里的事由我主持,外面打仗的事由你负责。”然后把自己佩带的宝剑交给陆逊,接着说:“哪个不服,由这剑说话!”百官听了,都默不作声。

陆逊辞别孙权,带着水陆两军来到前线。

这时候,刘备已进抵犹亭,沿路扎营,绵延几百里。吴国将领请求陆逊赶快出兵迎击刘备。陆逊说:“刘备此番东下,气势正盛,且占据高处,我们很难攻破。如果出师不利,便会挫伤士气,所以不如布置防御,等待时机。”将士们听了,嘴上虽没说什么,心里却认为陆逊胆小,个个脸上都流露出轻蔑的神色,暗笑他的懦弱。

陆逊拍拍宝剑,又道:“我虽是书生,但有责任更好地完成主上交给我的重大使命。如有不服,尚方宝剑伺候!”

之后的日子里,蜀军多次挑战,陆逊总是置之不理。尽管刘备一次次地挑战,但陆逊就是没有上当。

两军相持半年之后,盛夏季节来临,天气异常炎热,蜀军士兵忍受不了高温,叫苦连天。刘备只得让水军离船上岸,和陆军一起,在树林的茂密之处,扎下互相连接的40多座军营,等到秋凉后再向吴军大举进攻。

陆逊看到了蜀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士气低落,认为进行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了。一天,他召集大小将士,宣布了出兵破蜀的计划。经他前前后后一分析,将领们都佩服他有远见。

为了使反攻能够取得胜利,陆逊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对蜀军的一个营寨进行了试探性攻击,虽然吃了点亏,但却找到了克敌的办法,那就是用火攻。

当天晚上,正值风猛。陆逊命所有的士兵每人手持一把茅草,里边藏上火种,向蜀营发起攻击。霎时火光冲天,蔓延开来。吴军乘着火势,奋力杀敌,接连攻破了蜀军40多座营寨。

陆逊火烧犹亭,一举打败了连营几百里的蜀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听老经验:

陆逊能忍,一方面忍受内部将领对他的轻视和不理解,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刘备的挑衅故作不知,这中间需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但他更明白时机未到,任何轻举妄动都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一旦时机成熟,陆逊瞬间爆发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做事的风格让人敬佩。所以时机尚未成熟时需要隐忍,需要具备承受一切压力的勇气和执著。而等到时机成熟,却要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采取行动。

§§§第二十三节 找到收线的最好时机

故事回放:

明代奸相严嵩父子专权,当朝官员纷纷上疏揭发他们的罪行。但因严嵩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上疏官员反而惨遭迫害致死。徐阶就在严嵩炙手可热的时候进入了内阁,他从不敢与严嵩平起平坐,只是追随在他的后边谨慎从事。同时,他在嘉靖皇帝斋醮所用的青瓷上格外用心制作,以此亲近皇帝。一方面防备严嵩对自己下手,另一方面伺机“倒严”。

嘉靖四十年,明世宗所居住的永寿宫发生了火灾,只得徙居别殿。徐阶劝皇帝重修永寿宫,第二年改名万寿宫。相比之下,皇帝对劝他居住南城的严嵩,已有几分不悦。

而这时徐阶又指使道士借着扶乩来昭示严嵩的奸行。嘉靖皇帝素来迷信法术,听了道士所言,不免心动。徐阶认为时机趋于成熟,就暗中支持御史邹应龙上疏弹劾严嵩父子的不法之事。等到邹应龙的奏疏呈给皇上之后,徐阶却特地到严嵩府中去拜谒严嵩。严嵩很是高兴,并且让严世蕃把全家妻儿老小都带到徐阶面前,托付给他。徐阶一回家,他的儿子就暗示他说:“现在正是报仇雪耻的时候。”徐阶假意斥责他说:“要是没有严家我就不会有今天,亏负良心与他作对,别人会怎么看我。”严嵩派亲信之人侦探徐阶的心意,很是放心。此时皇上把严嵩罢免回乡,徐阶仍是假意关心。

回到家乡江西宜春的严嵩,并没有吸取教训,而他的儿子严世蕃被充军到广东后没多久,就悄悄逃回了原籍。在家乡,父子二人继续为恶不悛。袁川府推官郭谏臣因公事到严府去,严府恶仆不但戏弄郭谏臣,而且还用瓦块投掷他。郭谏臣一怒之下,就上疏给巡江御史林润,揭发严府强暴侵占的罪行,告发他们聚众谋反。林润马上驰疏奏报朝廷。皇上立即下令将严世蕃等人逮至京师。

这时,严世蕃聚集其党羽私下谋划,认为“聚众以通倭”的罪名大,必须设法隐瞒。还补充填写杨继盛、沈炼入狱的事,这样既可激怒皇上,又可得到赦免。谋划好了以后,他又让他的党徒到处去宣扬。于是主持审理案件的刑部尚书黄光异等人听信了传言,草拟了这一内容的疏稿,准备进呈给皇帝。

他们先将此疏稿带给徐阶过目。徐阶看后,对他们说:“你们认为严公子是该死,还是该活呢?这个案子是想判他死罪呢,还是想判他生还呢?”三人说:“写上杨、沈之案正是要判他的死罪。”

而这时的徐阶却摇头,说如果这样写,正是中了严世蕃之计。三人这才猛然醒悟。可是对于奏疏究竟如何写才能置严世蕃于死地,他们仍没有主意。

这时徐阶从袖中取出了一份早已写好的疏稿,说:“拟议久矣。”三人一见,喜出望外,疏中历数了严世蕃的种种滔天大罪,特别突出了他的“潜谋叛逆”。徐阶知道,仅此一点,就足以治严世蕃以死罪。

果然不出他所料,皇上震怒,命三法司核实后奏闻。就这样,严世蕃终于罪有应得地被判死罪,严嵩被黜为民,严府被抄。

听老经验:

古时官场如战场,面对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最好是懂得暂时退让隐忍,通过筹谋妙算然后打败对手。这才是做事机智之人。以卵击石无异于自取灭亡,若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便可制胜。我们做事情,不能猛拼猛打,一定要等待“老虎”打盹的时候,再一举出击,争取一击而中。不然,有可能损伤了自己,还没有取得益处。

§§§第二十四节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故事回放: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他智慧过人,屡出奇计,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请张良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推辞不受,最后被封为留候。

张良的谦逊,很多人颇为不解。陈平就曾问张良说:“先生功高盖世,荣宠受之无愧,又何必拒绝呢?”

陈平见张良一笑不答,又说:“先生足智多谋,非常人所能测度,莫非先生别有筹划?”张良敛笑正容:“我家几世辅佐韩国,秦灭韩时,我幸存其身,得报大仇,我愿足矣。我凭三寸不烂之舌,贵为列候,我还有什么悔憾呢?我只求追随仙人遨游四方了。”

张良从此闭门不出,在家潜心修炼神仙之术。一次,跟随张良多年的心腹忍不住问张良说:“富贵荣华,这是人人都不愿放弃的,大人何以功成之时,一概不求呢?”

张良随口一叹说:“正因如此,我才有如此抉择啊。”

张良的心腹闻言一怔,茫然不语。张良低声说:“我年轻时,散尽家财,行刺秦王,追随沛公,唯恐义不倾尽,智有所穷,方有今日的虚名。时下大局已定,我还能彰显其能吗?谋有其时,智有其废,进退应时,方为智者啊。”

张良从不议论时事。一次,群臣因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之事找他相商,他枯坐良久,最后只轻声说:“皇上有此意愿,定有其道理,做臣子的怎能妄加评议呢?”

群臣悻悻而去,张良的心腹对张良说:“大人一口回绝,群臣皆有怨色,再说废立太子乃天下大事,大人怎忍心置身事外,不闻不问呢?”

张良怅怅道:“此事千头万绪,关系甚大,纵使我有心插手,只怕也会惹来一身的麻烦。群臣怪我事小,皇上忌怪于我事大,我又能怎么样呢?”

吕后派吕泽去强求张良,张良无奈给他出了主意,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见他们出山相助太子,自知太子羽翼已成,不得不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吕后派人向张良致谢,张良却回绝说:“这都是皇后的高见,与我何干呢?”吕后听了使者回报,感叹良久:“张良不居功是小,弃智绝俗才是大啊。我先前只知道他智谋超群,今日才知他是深不可测,非我等可以窥伺得了的。”

吕后见他潜心研学道家养生之术,便不以他为患,反而对他愈生钦敬:“人的一生十分短暂,应该及时享乐。听闻你为炼仙术,竟致绝食,何须如此?切不要自寻烦恼了。”

在吕后的一再催促下,张良这才勉强用饭。吕后对其他的大臣或杀或贬,却独对张良关爱有加。

听老经验: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一个人智慧出众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能为你带来名利,坏事是会为你惹来众人的非议和嫉妒,甚至是杀身之祸。懂得收敛自我的人是大智若愚的人,这样的人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往往都能保全己身。而喜欢招摇过市、大露“真相”的人,一般不是“真人”,这种人很容易招来祸患。所以做人应该低调,应该韬光养晦,不要锋芒毕露。

§§§第二十五节 初生牛犊,往往能制服老虎

故事回放:

根据祖宗的惯例,康熙满14岁那年举行了亲政大典。可是亲政后的康熙帝,仍然没有实权,鳌拜继续大权独揽。皇帝与权臣之间的矛盾,终于在如何对待苏克萨哈的问题上公开化了。

苏克萨哈是顺治皇帝临终时指定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一,一向为鳌拜所妒忌。在一次朝会上,鳌拜对康熙说:“苏克萨哈心怀不轨,蓄意篡权,我已下令将他抓了起来。请皇上同意将苏克萨哈立即正法。”

此时康熙尽管对鳌拜的做法不满,可自知实力太差,远不是鳌拜的对手,所以只好忍痛答应。鳌拜一回到家,马上传令绞杀苏克萨哈,同时诛杀了他的一家人。这使康熙决心除掉鳌拜。但是,康熙心里清楚:鳌拜羽翼丰满,并且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亲信党羽遍及朝廷内外;鳌拜本人也身高力大,武艺高强,平时行动总是戒备森严。康熙帝深知要除掉鳌拜绝非一件易事,弄不好,他这皇帝的位子也就别想再坐了。

经过一夜的冥思苦想,康熙最后定下了剪除鳌拜的计策。

第二天鳌拜上朝时,康熙不露声色,也不再提苏克萨哈的事情。没过几天,康熙给鳌拜晋爵位,又加封号,又给鳌拜的儿子加官晋爵。

康熙一面故作软弱无能,稳住鳌拜,一面挑选了十几个机灵的小太监,在宫内舞刀弄棒,练习角力摔跤。康熙帝自己也加入摔跤队伍与小太监们对阵取乐。鳌拜进宫奏事,也认为是小皇帝瞎折腾,闹着好玩。

从表面上看,朝中大事一切照旧,鳌拜还是那样为所欲为,康熙对鳌拜还是那样信赖,鳌拜渐渐放松了戒备。练习拳棒和摔跤的小太监们技艺逐渐纯熟,康熙见时机已到,决定向鳌拜下手。

康熙派人通知鳌拜,说是有要事请他立即进宫。鳌拜直奔宫中,刚一进宫门,十几个小太监打打闹闹地挨近了鳌拜。说时迟,那时快,大家一拥而上,拉胳膊拽腿地将毫无防备的鳌拜翻倒在地。

等鳌拜反应过来,感到大事不妙想要挣扎反抗时,十几个小太监已牢牢地将他制伏在地,哪里肯让他脱身。

康熙正颜厉色地对鳌拜说:“你欺凌幼主,图谋不轨,飞扬跋扈,滥杀无辜。今日下场是你罪有应得。你罪行累累,罄竹难书,待我查清你的罪行,一定严惩,绝不宽待。”

听老经验:

有时,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处理问题既要果断,也要善于忍耐,等待最佳时机。退有时只是为了更好地进,特别是自身的力量还处于弱势时,更应该多一些隐忍,等待机会成熟之时再大显身手。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应该戒急用忍,在默默无闻的情况下积聚力量,然后在最合适的时刻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