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风与政府建设
3851500000024

第24章 政风建设与制度创新(13)

服务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宗旨,政府的工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减少对经济和企业的直接干预,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的、有序的竞争环境。以放松或取消限制为重点,保证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市场竞争,保证经济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扶持社会中介组织,为居民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政府行为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要为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排除干扰和阻力。促进政府服务功能的完善,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实现。

2.公开透明——政务公开型政府

政府工作要把政务活动的内容、程序、结果公开,使群众对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的任免以及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机遇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政务公开透明是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监督政府管理的有效途径。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政府活动只有公开透明,才能减少权力“寻租”,才能兴利除弊。政务公开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对人民群众社会主人翁地位的尊重。政务活动中凡是必须通过行政手段解决的问题,政府都要采取公正透明的程序,这无疑会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3.依法行政——法治型政府

政府在管理工作中,凡是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经济方法解决的问题,应尽量避免用行政手段来解决,要依法行政,把政府行为规范在法制的范围内。明确政府的权力从何而来,如何运用,充分认识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理应为人民服务,理应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公、贪赃枉法的现象。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必然促进法治型政府的形成。

端正政风,消除腐败,决非一日之功,职能不转变,政风难改变。加快政风建设,必然推进职能改变,我们要把政风建设与转变政府职能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步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风建设,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亿万民众共同的心声。

(作者单位:吉林省行政学院)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曲真儒

人世前后,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

许多地方政府纷纷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响亮口号,并且相应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加快审批制改革、实行一站式办公、开通政府服务热线等等。然而,笔者认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绝不是制定几项制度、采取几条措施那么简单,要把它当作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及广大公务员在树立服务理念、明确服务要求、进行制度创新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首先,要树立服务理念。服务,是现代政府管理的本质要求。政府作为凌驾于其他社会组织之上的更高的组织,必须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服务,为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服务。为国家服务、为公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是政府存在的价值基础。因此,政府行政应该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行政,服务应该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服务型政府是现代政府的应有之义。

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行政一直是以政府为中心的重管理、轻服务的控制型行政。政府的中心工作是把社会管住,把社会秩序、公民需要、经济发展严格纳入政府自己设定的轨道内,而不是尽最大努力为社会、为企业、为公民提供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服务。因此,政府的许多行为不是从公民的需求、社会公众的利益出发,怎样方便群众怎样办,而是从政府自身出发,怎样方便政府办事怎样办,甚至是从部门利益出发,怎样对部门有利怎样办。这些行为使政府的职能严重错位,使为人民服务成为一句空话,使政府的形象受到极大的损害。这些行为发生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政府及其公务员服务意识的淡漠,服务理念的缺乏。

现在我们既然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首先就需要在政府及其公务员中树立服务的理念。政府及其公务员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非严格的控制。政府及政府官员要摆正位子,扑下身子为公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无私奉献,克己奉公,承担起社会服务者的角色。

其次,要明确服务要求。服务型政府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的问题。笔者认为,服务型政府必须解决以下几方面的服务。

一是提供公平的服务。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WTO的一项基本原则,更是民主政治所追求的目标。政府作为凌驾于公民个人和社会其他组织之上的更高组织,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毋庸讳言,我们的政府过去在为社会、为企业提供服务方面存在许多有违公平的现象,例如对三资企业的优惠、开发区的优惠,又如地方保护、政府垄断等等。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的服务对象不仅指本国或本地的市场和企业,还将扩大到WTO各成员国以及国际性公司、企业集团等。

服务的内容既包括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在国际谈判中为国内企业争取有利的条件等间接形式,也包括提供信息、信贷优惠等直接形式。但是,不管是为谁服务,无论是提供哪一方面的服务,政府都必须遵循公平的原则,提供公平的服务,不能重此轻彼,有悖公平。

二是提供高效的服务。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表现。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经济领域更是分秒必争,效率对于个人、企业或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政府为企业、社会提供服务更要讲求高效,效率是行政服务的核心,贯穿于行政服务的各个环节,是全部行政活动追求的目标,也是检验政府服务质量的客观标准。WTO的多边协议中有许多条款都明确提出了成员方政府的行为必须遵守的时间期限和要求,并对违反期限和要求的法律后果做出了规定。这些规定实际上等于对各国政府的运行效率提出了明确的可量化的标准。

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三是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再不能整齐划一了,而应该想方设法,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社会组织提供尽可能多样化的服务。

再次,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要提供公平高效多样化的服务,政府必须不断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第一,制度创新。变革原有的以管理为中心的行政制度,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行政管理制度,关键在于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把政府职能限定在处理公共事务的范畴之内。政府不要干预具体的企业经营和社会事务,事实证明,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这些事情。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政企分开,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切实交还给企业;同时,要加快政社分开,把社会公众自己可以处理的问题交还社会,政府要将某些不宜由政府担当的职能延伸,转移给社会中介机构去承担,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只有政府把不应由自己行使的职能让渡出去,由无限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政府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和能力,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公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促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推动技术创新和传播,加强信息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第二,体制创新。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小政府、大服务”、廉洁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到政令统一,消除地方保护和部门垄断。同时,要大力提高广大公务员的素质,建立一支水平较高、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娴熟、服务态度良好的专业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第三,机制创新。提高政府运行机制的公开性、透明度、法制性,实行统一规范的政策,使政府的政策和工作信息化、公开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电子政府,把法律、法规、政策和政府的行政规章、公告、通知等能上网的都上网,把政策交给企业、交给群众。建立政府服务中心,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便捷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加快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通过合同出租、公私合作、用者付费等方式将原先由政府垄断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权向私营公司、非盈利性组织等机构转让,这不仅有利于政府的开源节流,更有助于纳税人得到更加多样性的服务。

(作者单位:中共大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