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风与政府建设
3851500000003

第3章 政风建设概论(3)

政风与政府形象政风问题也是政府的形象问题。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不是由某一个因素决定的,它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如果把这些因素称为“形象要素”,则可以列举如下:是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是密切联系实际还是脱离实际;是求真务实还是形式主义;是服务行政还是管制行政;是人民本位还是“官本位”;是法律本位还是权力本位;是改革创新还是因循守旧;是民主集中制还是独断专行;是程序简化、办事高效还是繁文缛节、办事拖拉;‘是认真负责还是敷衍塞责;是态度热情还是态度冷淡;是摆官架子还是放下架子,等等。前一类要素勾画了一个好的政府形象,这是人民希望看到的形象,也是中国走向世界所需要的、应有的形象。中国人世后,将更全面地参加国际合作,参与国际事务,中国政府的形象也更加为世人所关注。但是,“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这是对于政风与政府形象的关系的科学论断,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强调了当前加强和改进政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政风与党风

政风与党风属于不同的组织作风,不可混为一淡;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尤其是执政党的党风对政风具有直接的影响。

党风主要决定于什么呢?主要决定于政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由于性质、宗旨和世界观的不同,政党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态度和风格特点也就不同,在其发展过程中就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党风。而执政党,特别是成熟的执政党,其党风特色又必然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机关作风的特色。即使那些实行多党制、两党制的国家,执政党一些好的作风,即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风,也必然成为国家机关的作风,并长期起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已经成为国家机关的作风,成为政风的基本内容。但是,政风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党风,不可能仅用党风来代替。政风的形成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各国政府在相互交往中,都会注意学习对方好的作风,在同社会的接触中也会受到民风的影响。政风还与国家机关工作性质密切相关。例如行政管理追求工作效率,因而要求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严格等级制的科层组织结构,造就了严格的命令与服从的领导、管理作风。这与党内强调充分讨论、民主协商的工作作风有明显的不同。再如司法机关的工作强凋公正,重证据而不是重感情,即所谓法不容情。这一性质决定了审判机关工作作风具有严肃、严谨、认真且近乎“刻板”的特点。而党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则不同,它强调以情感人,情理交融,要求“和风细雨”,热情友爱的工作作风,要求“平民化官员”的领导形象。通过上述政风与党风关系的分析,对于如何加强和改进政风建设,可以明确以下三点:首先,政风应以执政党的优良作风为基础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以便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当前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中国加入了WTO,为能适应WTO的规则和原则,中国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廉洁、高效、认真、负责、务实、诚信等方面的作风建设,必须提出更严格的标准。除此,政风建设还要考虑不同机关、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政风建设应符合工作特点的要求,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政风建设应重视如何避免和克服党内不良作风、不正之风的影响。再次,政风建设应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为纲领,以保持同党风建设的一致性。《决定》中关于加强党风建设的必要性、党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主要内容、要求等,同样适用于政风建设。

三、政风与民风

政风与民风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民风是政风的来源。好的社会风气、民间习俗、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等都会进入国家机关,在那里被选择、提练,逐渐成为机关作风。从这个角度而言,民风是政风之“树”的土壤,它为政风提供营养。

另一方面,政风对民风具有示范作用。好的政风为社会提供了榜样,故而可以醇化社会风气,引导民风的发展方向。

四、政风的内容体系

政风的内容体系,当以党风的内容体系为基本构架,即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和领导作风五个部分。思想作风主要是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其他还包括与时俱进、创造性思维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群众路线的作风等。工作作风包括踏实肯干、干实事的作风,勤恳、敬业的作风,严格依法办事的作风,以及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等。生活作风包括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追求高尚情操、远离低级趣味的作风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进一步强调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浪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艰苦奋斗一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作风,它理所当然也应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生活作风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好作风,贪图安逸,追求奢华,甚至腐化堕落,成了金钱、权力、美色的俘虏,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只有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构筑精神支柱,才能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面前,自觉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才能确保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确保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学风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坚持唯物主义、反对主观主义的作风,坚持辩证法,反对教条主义,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勇于理论创新的作风等。国家机关领导作风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实际上包含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领导职权和职责的特殊性,对领导作风必然有不同于一般干部和群众的特别要求。例如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作风,平易近人的作风,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作风,深人群众向群众学习的作风,清正廉明、大公无私的作风,敢作敢为、不怕丢官的作风等。

五、政风与政纪

政风与政纪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一方面,纪律是作风外在表现。将作风的要求外化为强制性的规定,即为纪律。例如,关于禁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款大吃大喝、禁止公费游山玩水的规定,与廉政作风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作为纪律明令禁止的“玩忽职守,贻误工作”、“压制批评,打击报复”、“弄虚作假,欺骗领导和群众”等不良行为,也正是官僚主义作风、家长制作风、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因此,加强纪律教育和严格执行纪律,有助于推进作风建设。实际上,抓纪律建设就是抓作风建设。另一方面,作风一旦形成,也影响纪律的执行。好的政风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遵守和执行纪律的自觉性,反之,如果风气不好,纪律的遵守和执行就要大打折扣。但是,现实中就有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知纪违纪,敢于以身试纪;一方面是替违纪者说情开脱、袒护包庇。该追究的不追究,该查处的不查处;有的口头上也说要严格执纪,但一涉及具体的人和事,就往往下不了手;有的以批评教育代替纪律处分,以经济处罚代替党纪政纪处理;有的对纪律处分不宣布、不落实,对已经决定给予从重处分的却在执行中给予从轻处分或者根本就不去执行,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一些地方、机关、部门、单位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正之风,尤其存在人事方面的不正之风。作风出了问题,一些人的纪律观念必然淡漠,违纪现象就会公开化,在局部甚至可能严重化。而纪律松驰,必然反过来进一步损害机关作风。

纪律与作风的关系告诉我们,抓作风建设的同时也要抓纪律建设。通过加强纪律建设,扩大纪律规定的范围和内容,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无疑是加强政风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

政风建设与行政伦理建设政风建设同行政伦理建设关系密切。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伦理道德问题说到底也是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公共行政领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中地体现为行政伦理观,而行政伦理观又在根本价值的层面上影响或指导着每一个从政人员,影响或指导着各级政府、各类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行政作风,同样具有极其巨大的伦理价值,说到底,行政作风也就是行政道德,就是行政伦理。行政作风同行政道德在许多方面是重合的,例如,“清正廉明”、“关心群众”既是个作风问题又是个道德问题;“玩忽职守”、“不负责任”既是个作风问题又是个道德问题,等等。因此,抓政风建设与抓行政伦理建设是一致的,应该同步进行。通过加强行政伦理道德建设,增强公务人员的自律意识,政风建设自然就容易取得成效。江泽民特别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伦理道德和作风的养成的重要作用,他说,有些干部、党员革命意志衰退了,有的走到邪路上去了,有的甚至堕落成为社会的蛀虫和罪犯,归根到底就是这些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出了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的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七、政风建设与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政风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领导。领导干部带头坚持优良作风,坚决克服不良作风,则机关作风建设必能取得成效。否则,政风建设可能走过场。例如,有可能用形式主义的办法来抵制形式主义,用官僚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官僚主义,这就不可能真正搞好作风建设。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至理名言,自古如此。所以,只要上司有不良作风,搞不正之风,下面必有人投其所“好”,同时自己也正不起来。现代管理学认为,“上梁不正下梁歪”具有普遍性,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在权力体系中克服这一人性的弱点,领导带头是关键。如果领导不能起带头作用,则其他任何好的措施,包括法规和纪律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甚至根本起不了作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几十年能够保持一套优良作风,广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和国家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的显性化与严重化趋势,归根到底关键也在领导干部,是一部分领导干部起了负面的带头作用;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风、政风建设,坚决克服不良作风,关键还是在领导干部,还是要领导起带头作用。

在权力体系中,“一把手”处于特殊地位,是领导班子、领导层及整个组织的核心。因此,政风建设要抓“一把手”,政风建设要靠“一把手”去抓,“一把手”是关键的关键。

八、政风建设成效的评价政风建设的成效如何评价?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单纯从技术的角度,目前还难以设计出一套操作性强的评判标准,而只能通过政治(社会)性标准,即“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赞成不赞成”来进行检验。广大群众的意见是根本标准,也是最终标准。因此,机关作风建设不能搞封闭运行,应开放运行,广大群众提批评意见,让群众参与。哪个机关作风好,哪个机关作风差,哪个领导有官僚主义,哪个领导搞形式主义,广大群众最清楚。脱离群众搞政风建设,关起门来自我评价,必然“水分多”,难免虚假,难免出现一边反对形式主义一边又搞形式主义的情况。政风建设也应坚持“政务公开”,唯有公开才有公正的评判。

长期以来,机关作风的评价问题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在对领导班子“绩效”或“政绩”进行评价时,也基本不涉及到作风问题。另外,对于如何惩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长期以来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与措施,仅仅在刑法中作出了对付“玩忽职守”这种官僚主义行为的定罪规定。这是不良机关作风难以克服的一个重要原因。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辞职制度,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也是政风建设的必然选择。但是,辞职制度仍然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就制度的制定而言,需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吸纳群众中的合理建议和要求;就制度的实施而言,也需要群众参与评议,倾听群众的反映。谁该辞职,还是群众最有发言权。此外,辞职制度执行的情况,即辞职者(不管是引咎辞职还是责令辞职)的姓名、职务、行为事实,以及组织意见、批准机关等情况,也应该及时让群众知晓。辞职制度执行的结果是不是公平、公正、公道,也应该由广大群众作最后的定论,接受群众的检验和监督。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政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法,它必须贯穿政风建设的全过程。

(作者单位:江西行政学院)

论政风建设

蔡放波

所谓政风,就是政府公务人员的行政作风。具体而言,它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政风是党和政府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也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政风状况如何,可以显示政府的服务、廉洁、效率和可信度。因此,狠抓政风建设,对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社会风气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风建设是提升社会风气的关键

政风是社会风气的核心,它决定着社会风气的性质和特征。

如果政府公务人员都能够勤政廉洁、克己奉公,有强烈的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就能够产生强大的幅射功能,诱导社会公德的弘扬,人的精神境界的净化,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提升。

其次,政风对社会风气具有示范性。国家公务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重要影响,其道德修养与工作作风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准和社会风气起着导向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单靠理论说教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广大国家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作出表率。

二、“三个代表”是政风建设的核心

2000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世纪的政风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成为新世纪政风建设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