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少年科普知识读本高新科技
3852900000017

第17章 、揭开宇航面纱(5)

为了探解太阳之谜,人们开始探测太阳,但太阳的高温和强辐射给人们观测带来很大困难,探测器也难以达它的近旁。从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射的许多科学观测卫星承担过观测太阳的任务。美国的“轨道太阳观测站”、“国际日地探险者”、“太阳峰年”卫星等,前苏联的“预报号”、“质子号”、“宇宙号”卫星等,都在近地轨道上观测、监视太阳活动,对人们认识太阳做出了贡献。美国研制的“先驱者”6号至9号探测器,美国和原西德联合研制的“太阳神号”探测器,在进入靠近太阳的行星轨道上,探测太阳风和日冕的变化。1974年10月20日和1975年12月8日先后发射的“太阳神”1号和2号,在接近太阳450万千米的地方,观测了太阳表面及其周围空间发生的各种现象。

45.眼高手低谁之过?

1982年,在“礼炮7”号航天站上度过211天的前苏联航天员列别杰夫,讲述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次,他和别列佐沃依卸完“进步”号货运飞船送去的货物后,已累得满头大汗。休息了片刻之后,他伸手从一个袋子里取一个螺栓,往外拿时,动作快了一点,结果所有的螺栓都跟着飞了出来,四处乱飞。他俩急忙放下工作,飘浮着去捕捉螺栓。这在地面上是最容易做的事,可是在航天站上要抓住一个螺栓,就像要在水中捉住一条活鱼那样困难。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一个一个地将螺栓“捉拿归案”,装进袋子里后立即将袋子口扎好,生怕它们再飞了出来。过了很长时间,他们还望着袋子喘粗气。

这就是太空工作的特殊情形。一场激烈的球类比赛,当你看到该赢而没有赢的球时,往往会埋怨有关的运动员“真笨!”其实,如果你自己上场,可能连球都摸不着,这叫“眼高手低”,就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太空工作,也会出现类似这种眼高手低的情况。一些在地面上很容易完成的动作,在太空却很难完成。

在太空轨道上工作出现这种“眼高手低”情况的原因是失重。在地面上,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一切静止的物体总是处在固定的位置上,不会无故地挪动,人可以稳固地站立着工作,工作时的一切动作和使用的工具都与重力环境相适应。一旦进入太空轨道,重力消失了,许多自然规律改变了,可人们并不熟悉或不习惯那些规律,就像没有玩过球的人不熟悉球性一样,自然会“眼高手低”了。

46.神通广大却为“仆”

人类自古就知道月球,与星星比起来,它又大又亮,大约一月一圆缺,所以我们叫它“月亮”,英、美等西方人叫“moon”.后来,人们叫围绕行星飞行的天体叫“卫星”,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卫星的英文拼写为:satellite.这个字的原意是“仆从”.

“奇怪,卫星和仆从有什么相干!”

这里有一个典故。据说天文学家在其他行星周围发现卫星时,以为它是行星的附属物,又由于它们总是围绕行星转,就像仆从总是围绕主人转一样,于是就给它取名叫satellite.

航天时代开始后,除了天然卫星以外,又增加了人造卫星。围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叫人造地球卫星,如此,也有人造金星卫星、人造火星卫星,等等。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有时也简称为“人造卫星”或“卫星”.

“发射卫星”既困难,又费钱,值得吗?“

我们可以这么说,各类卫星和其他航天器,不仅是为我们服务的”仆从“,而且是我们的挚友和导师,没有它,我们的幻想、理想和现实生活将黯然失色!

如此看来,卫星虽为”仆从“却重要。

47.阅尽人间春色

在宇宙中航行,我们可以一饱眼福,阅尽人间春色。

晴日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可是离开地球大气层以后,我们看到的宇宙背景,是深邃的黑色。各类天体由于它们的温度不同,而呈红黄蓝白等各种颜色,像镶嵌在天鹅绒上的一颗颗宝石,美丽极了。

海市蜃楼,是地球上的稀有景物,难得一见。在宇宙中航行,就很有可能观赏到”宇宙蜃景“.根据相对论,一个恒星或星系发出的光线,通过另一个引力强大的天体时,会发生弯曲,如果从两个天体很远的正前方看去,在中间那个天体的周围,有日全食一样的光环,或形成后面那个天体的两个,甚至四个影像。这叫”万有引力幻景“.

如果有幸,会像在海边观日出一样,看到一颗原始星球在黑暗中刚刚放射出光芒。那是它在进一步收缩后,中心温度升高到发生核聚变的结果,原始星变了成年的主序星,一颗恒星诞生了。

48.原来是母子?

地球与月球是两个有相互关系的天体,比如月亮绕着地球转。可是,据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说,月球勘探者探测飞船新近发回的数据证实了这样的推测:月球是在一次猛烈的星球相互撞击之后从地球分离出去的。这就是说,月球极有可能是地球的”孩子“.

负责对月球勘探者发回的数据加以分析的艾伦·宾德在加利福尼亚芒廷维尤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现,它有助于科学家们确定地球和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尽管月球与地球矿物构成的相似性表明它们拥有共同的起源,但是月核与地核在各自总质量中所占比例的不同,可能表明月球最初实际上是地球的一部分,它是在发生一次猛烈的星球相互碰撞之后从地球分离出去的。宾德在解释这种推测时说:”那次撞击是在地球的铁核形成以后发生的,把由岩石形成的、含铁很少的地球外壳喷射到轨道中。这些物质聚集到一起便形成了月球。“

这种星球碰撞假设的根据科学家正在验证,对地月研究可能会有新的贡献。

49.生意兴隆客满门

你能想象出未来太空中哪个行业会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吗?对了,就是太空城里的维修业。

如今,空间飞行器的应用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如此众多的空间飞行器中,除了极少数可回收的设备之外,几乎都是一次使用的。在某些情况下,因为某个元部位出故障而导致花费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卫星为成了毫无用处的”空间垃圾“.就拿目前已在军事上或商业上广泛应用的通信卫星来说,虽然工程设计人员已使这些通信卫星的可靠性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在近十几年因发生故障而使整星报废的事件却屡见不鲜。更可惜的是,有时卫星一入轨,由于出现短路等”微不足道“的故障就使整星成为空间”垃圾“,从而使得数年的努力和数千万美元的投资统统付之东流。在过去面临这样一类的不测事件时,除了望”宇“兴叹之外,几乎找不到任何解救的办法。

太空维修站的出现使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某个卫星发生故障或不能工作时,只要在地球上向太空城发出呼救信号,太空城负责空间维修业务的机构就可以迅速组织维修人员,乘坐小型的空间拖船,立即赶赴现场,对失灵卫星进行检查,就地抢救,或者把整星带到太空城,进行修理,或是换上新的元部件,再送到预定轨道上去。

随着地球周围的卫星数目日益增多,空间维修活动会日益频繁,那么,未来的太空城从中可能获得的经济收益将是相当可观的。可以清楚地看出,太空城上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50.未来谁养活我们?

到下世纪初,世界人口大有可能突破100亿大关。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地球上可以耕种的土地在一天天减少。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粮食匮乏势必也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解决吃饭问题,其他问题便无从谈起。可是,拥有广阔天地和得天独厚的大气环境的地球尚且如此,对于只有弹丸之地的太空城来说,要解决多至万人的饮食问题,又谈何容易呢?

人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心,未来太空城的实际情况并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而解决的办法当然不是靠地球供应。因为如果按每人每天需要9斤食物、水和氧计算,那么,一万太空居民每天就得由地球往返运输45吨的供应品。就是用现代最先进的航天飞机运输,平均每天至少要发射1.5次,而且还只能把各种物资从地面运送到地球的近地轨道。

如果按现有航天飞机每次运费7000万美元计算,全年从地球到近地轨道的运费至少要花400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万人的太空城,仅靠地球来供”养“是不行的。

建一座太空农场怎么样?在一种工厂化了的农场里,从选种、栽培、耕作直到收获,都和地球上广种薄收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它会采用21世纪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象工厂出产品那样,在每人平均不到一分地的农场里,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品种齐全的粮食、蔬菜、水果、鱼肉蛋奶和其他食物,而且这种作物,不会有旱涝虫灾之虑,阳光充足,营养丰富。

51.穿越时空到未来

从理论上讲,到未来去是可能的,高速火箭就是时间机器。

把高速火箭作为时间机器,是根据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理论提出的。例如,假设火箭以80%光速(1秒绕地球7圈半)从地球出发,然后再返回地球。如果火箭从地球发射到顺利归来,地球上的时间为50年的话,那么对火箭里的人来说只过去了30年。

不论是未来还是过去,能随时到自己喜欢的时代去旅游,这样的时间机器,恐怕在现代物理学上,即使应用各种原理、定律,实际上都很难做到。

可是,1988年美国物理学家发表了关于”如果通过虫洞就可到达过去世界“的学说。所说的虫洞好像是一种隧道,它把我们所在的宇宙与其他宇宙以及同一宇宙内不同的场所相互连接起来。

但是,如果能自由返回过去的话,会产生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虽然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自己同一个身体,假设现在的自己回到过去并杀死过去的自己,那么,这个曾杀死过去自己的现在躯体,会不会在现实世界里瞬间消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