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静心的力量
3854400000010

第10章 静一静浮躁的心(5)

真正的宝藏在我们心中

有一天石头禅师有事出远门,晚上投宿在荒山下的一家旅店。

一觉醒来好像听到房内有什么声音,石头禅师以为是旅店主人起来了,就问:“是不是天快亮了?”

黑暗中一个声音回答:“没有,现在才刚半夜。”

禅师心想:此人半夜能在一片漆黑中摸来摸去,一定是得道高僧,至少也得是个罗汉吧?

于是他又问:“你到底是谁呀?”

“是小偷!”没想到对方的回答如此干脆。

石头禅师又说:“噢!原来你是小偷。你先后偷过几次啊?”

小偷回答:“那可数不清。”

石头禅师接着又问:“每偷一次,你能快乐多久?”

小偷说:“那要看偷的东西是否值钱!”

“最快乐时能维持多久?”石头禅师打破砂锅问到底。

小偷深叹一口气说:“几天而已,过后仍不快乐。”

石头禅师嘲笑道:“原来是个鼠贼而己,你为什么不大做一次呢?这样你不就终生快乐了吗?”

小偷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反问禅师道:“你也做这个?偷过几次?”

石头禅师回答他说:“只有一次。”

小偷很好奇,走近禅师问:“只有一次够吗?”

石头禅师一脸自豪地说:“虽然只有一次,但毕生受用不尽。”

小偷情不自禁,靠近禅师轻声问道:“这东西是在哪里偷的?你能教教我吗?”说完就想拜师。

这时禅师突然指着小偷的胸部,大声说道:“这个你懂吗?这里才有无穷无尽的宝藏,如果你将一生都奉献给它,你才会受用不尽,懂吗?”

小偷一脸愕然,似有所悟地说:“懂……懂……又好像不太懂,不过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真是舒服。”

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依靠钱财获得快乐,终究是不会长久的。真正的宝藏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它才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生活富裕了,有些人的心却空了

很多人都认为,财富是精神生活的保障。中国古代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阐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此说来,似乎有了钱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姿。于是我们拼命地去赚钱,成功与幸福的标准,都演化成了资产身家多少。但是,当我们如愿以偿地让物质生活富裕了,有些人的心却空了。空虚,已经成了时代的“精神绝症”。

这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必然联系到底有多少,是不是真的可以成正比的增长?远古时候,生产力低下,物质生活停留在勉强温饱的阶段,但是却诞生了那么多精神上的先贤哲人。他们思考人生价值,探求自我定位,追寻宇宙与自然的奥秘,“百家争鸣”的精神盛宴至今无法超越。而我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物质生活的进步已非往昔可比,可是人们的却依然欲壑难平。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房子、车子、票子几乎占据了人们心中的所有阵地,以致于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或是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心灵。

当然,我们并不是完全地否定物质追求,毕竟这是我们生命和生活的保障,假如我们的生命无法存续,一切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但是,当我们的物质存蓄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应当转而分散一部分精力,在精神建设上,重新构建心灵的家园。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一句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这句话,并常用来教育学生。

如果把全部的幸福都寄托在外在物质上,对它的追求成了你唯一的生活目标,这显然是很可怕的。因为一旦你的财产、地位没有了,你的人也就垮了;即使你的财产、地位不变,甚至越聚越大,你也逃不脱精神空虚的困扰。因此,无论是谁,精神上都要有自己的家园,这样,无论外在是和风细雨还是风云突变,你的精神永远与阳光同在。

曾看到一则让人啼笑皆非的报道,某个公司的销售经理,在北京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且收入很稳定,经济上算是宽裕无碍了。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生活水平在中上等的白领,居然犯了盗窃罪,更为可笑地是他总是开着自己的别克轿车,去偷一些不怎么值钱的东西。他常常到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趁办公室没人的时候下手偷东西。最终,在他来到一家中学的校长办公室,看到四下无人,将桌上的笔记本电脑抱出去的时候,被几名路过的老师当场抓获。接到报案后,派出所民警也很纳闷,按道理讲,这名小偷应该不缺这点儿钱花呀,那么他的作案动机又是什么呢?经过审问,这个销售经理坦白交代,他只是想在偷东西的过程中寻求一种刺激,来缓解自己莫名其妙的烦躁情绪而已。

看到这里,真的是五味陈杂,这个世界在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物质丰富的同时,又让我们的心趋于了怎样的浮躁和空虚。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人的生命有时候的确很脆弱,像芦苇一样不堪一击;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要比宇宙间任何生物都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个所有生物都无法比拟的、能思想的灵魂。如果,我们在纵情于物欲时,把思想和灵魂拱手相让给了欲望的魔鬼,我们就将自己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所以,在虚浮的物质世界,我们要学会清洗自己。

不要让自己成为名牌的奴隶

常常听到有的人垂涎三尺地说:“哇塞,某某有一件某名牌的衣服,好帅!”还有不少人的梦想是买个大牌的包包,好背出去炫炫。大家跟风地效仿明星的香奈儿啊,巴黎世家啊等等。甚至有的媒体评论说,手袋已经成为“21世纪女人的鸦片”,一切无关需要,只是上瘾,喜欢最时尚的名牌包包。

有幅漫画是这样的:

一个女人去商场购物,路过一件衣服时,看了一眼标价500元,不屑地转身离去,逛了一圈,最后停在一件2000元的衣服前,啧啧称赞一番后爽快买下。殊不知,那件衣服正是之前标价500元的那件,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位置,一个价位牌而已。有一幅漫画的题目是:“穿的是感觉”,也许这句话所透露出的正是热衷名牌者的心理玄机。

有些人的口号是,只买名牌,“不买对的,只买贵的”。他们穿的是高人一等的感觉,穿的是虚荣心。

名牌之所以吸引人,并不是完全因为它良好的质量,这一点看看那些贴在显眼处的商标,以及大批购买假名牌的人就可以知道。

也并不是说买名牌就是不好,这要看你的经济水平而定。衣服、包包之于女人,就像剃须刀之于男人,都是生活必需品,最初只是有使用价值;只是在人们拥有相当经济基础条件下,才会将它的附加价值依次开发出来,从而追逐其与身份、地位相匹配的消费意义。于是,对名牌的渴望成为人们炫示个性、流行、奢华、尊贵的原始驱动,名牌产品也开始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欲望和附加意义。

那些奢侈品,对有钱人来说只是点缀,可以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为生活增添乐趣;但对于很多普通的白领——年薪十万或者小几十万的人来说,却是沉重的负担啊!而他们购买名牌产品仅仅是满足炫耀于人的虚荣心,并非为了提高生活品质。算一算,你的年薪够你买几套名牌衣服,几个名牌包?而同样是这些钱,能为你的家庭生活解决多少实际的困难?举个例子,名牌爱马仕Birkin包哪个女人不爱?但是六万多块钱买个包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对超越自己能力的名牌孜孜以求,就是跟幸福安逸的生活过不去。

其实同样质地的物品,例如一件衣服,名牌往往要比非名牌贵上数倍,甚至是数十倍之多,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世界上的名牌数不胜数。很多商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不断地制造新的名牌。如果你经常逛商场,你就会发现几乎每一季度,都会有新的产品面市。于是,当你去追逐名牌时,就会让自己花费越来越多的金钱,陷入“入不敷出”的怪圈,直到无法承受,无力自拔。毫无意义与实用价值的虚荣,消耗着你的财富,并且给你的心灵套上了沉重的枷锁。随着广告等各种名牌推销手段无孔不入地呈现在人们的眼球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名牌商品的奴隶,将辛苦赚来的钱都花费在华而不实的商标上,使自己背负更沉重的经济压力,产生更多的烦恼。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活简单而富有乐趣的话,就应当减去一些生活中不必要的欲望,甩掉包袱,轻装上路,不要让自己成为品牌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