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静心的力量
3854400000019

第19章 活在当下,静心修行(2)

只有抓住现在,才能为自己创造幸福

在第三届亚洲女性论坛上,公布了一份《中国人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月薪在2000~8000元之间的答题者与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相比,幸福差异并不明显。

可见,有钱不一定幸福,在满足温饱以后,金钱并不是个人幸福的最高追求。这一结论显然颠覆了很多人长期以来的概念。

很多人认为,幸福的定义是享受奢侈的生活。假如自己有钱,很多愿望就可实现,比如买车买房,周游世界。他们认为那样会很幸福。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东西是钱买不到的,比如婴儿的笑,逝去的青春,美好的爱情,真挚的友谊……钱只能让人们完成物物交换,但并不能完全创造幸福。因为钱买不来快乐,而只有快乐才可以创造幸福。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金钱几乎成了财富的代名词,我们这里只要研究金钱对幸福的影响就够了。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钱几乎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到。金钱可以改善人的生活状况,给人带来种种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金钱可以支配别人为你服务,钱可以买通“官路”……。“钱通神路”,金钱在当今社会几乎成了无所不能的东西。

那么钱能给人带来幸福吗?因为钱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给人提供种种享受,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和幸福。但钱给人带来的这种幸福具有相对性。

一个人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钱可以改善其生活条件,给其带来快乐和高兴。但是人对金钱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满足只是暂时的。

我们没有见到哪个老板、大款停止过对财富的追求。没有人会问微软总裁盖茨还挣钱干什么,问李嘉诚什么时候停止挣钱。西方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聚集财富就像喝海水一样,越喝越渴,永不满足。

我们很难划分出钱给人带来幸福的度,但我觉得,当一个人的财富超过了满足自身和供养后代需要,多了可能不是好事了,钱多可以招灾惹祸,可使人走向堕落,钱多了可能使下一代不思进取。

记得有这么一个观点:作为个人财富无论多大,它的最终结局:一是反哺于社会;二是丧失于天灾人祸;三是供一代“败家”。富不过三代,这似乎是一个规律。难怪现在一些开明的有钱人总要搞点社会慈善和捐助事业。

所以,钱给人带来幸福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靠不住的。

生活在一个讲求效益的时代里,昨天的“有”很可能到今天就成了“无”。唯有现在最重要,只有抓住现在,才能为自己创造真正的幸福。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你的太少,生活向来是公平的。它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关键是从窗口飞入的鸟儿,能不能成为你快乐的理由。

其实真正的幸福很容易,那就是享受快乐,缘于心灵的快乐是幸福的源泉。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这不是金钱可以换来的。要得到幸福只有靠自己,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你会感受到什么是幸福的。

自古人生何其乐,偷得浮生半日闲

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苏东坡被贬海南,暮春时节,东坡先生闲来无事,闲逛时路过一处围墙,绿肥红瘦,一时从围墙内传来隐约的少女嬉笑声声。

于是,一首《蝶恋花》佳作,使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完成了一次闲逛出精品的历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文学财富。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像饱经忧患的东坡先生能写出心灵独白的精品。闲荡中的所得是你自己的,是一份独特的心灵的收获。

你曾经无所事事地闲荡过吗?也许“闲荡”这个词早已不存于你脑海里了,因为我们压根儿就忘了该怎么闲荡。

以往,我们常会在厨房里东晃晃西晃晃,今天烤个蛋糕,明天做个饼干什么的,其实并不是真的想吃,只不过为了好玩而已。但是现在呢?多数人早已不晓得该怎么在厨房或车库里闲晃,甚至,可能连开火都懒得动手,而车库也早已加盖成违建了呢!闲荡早已不可得。

自从生活开始忙碌起来之后,我们是不是常常告诫自己:“闲荡是在浪费时间、蹉跎生命而已!”其实并非如此!要是偶尔闲晃一下,说不定生活就不会那么匆忙了呢!

过惯了所谓“充实的生活”,总认为工作时工作,游乐时就该尽情游乐,而“闲晃”既不是工作也不算游乐,当然避之惟恐不及。再加上放眼望去,终日闲荡者尽是退休老人、无业游民,每个人都害怕被冠上个“游手好闲”的罪名,无不尽量将行程排满,好让自己安心点。

然而,我的心真的能安静下来吗?匆促的行脚背后,是不是仍有些许怅然、几多无奈?想要摆脱无穷无尽的束缚,却又不敢,深怕惹来别人异样的眼光,唯恐自责感加重?

别怕!只要你仍心存目标,“闲荡”只不过是往目标前进之路上的野花而已,一路上野花无数,只要不尽采,偶尔弯腰俯拾,是不会耽误多少的。更何况,一路有花香为伴,此行不更欢愉?

偷得浮生半日闲,可以让你多点时间思前想后,虽不一定会让此行一路无阻,但必能调节生活节奏。与其匆匆忙忙地活着,何不留点闲情、来点逸致?

以轻松的心情去面对下一阶段将要走的路

也许是因为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已经习惯了那种高度紧张、在压力之下长时间高度集中精神的生活。

仔细回想一下,无论是在运动场上,还是考场上,或者是职业场上,或是市场上,我们总是过于紧张,时刻处于一种临战状态,不仅如此,我们还喜欢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让周围的其他人也跟着自己紧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渐渐忘了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生活,只觉得满身重负,竞争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边在吸收许多有益的东西,一边欲望也越来越多。为此,我们想尽办法去与别人竞争。

为了拥有更多的东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单调,以至于最后只剩下工作与竞争。而当我们真的获得了我们想要的那些东西时,却又不觉得快乐。

看看周边的朋友也是如此,明明看起来可以达到很快乐的境界,但却没有一个人快乐。似乎我们拥有的越多,我们的欲望也越无止境,负担也越重,有时候,我们自己会问自己:我们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

其实生活中值得我们去体验、去享受的事情很多:娱乐、爱情、家庭生活、回忆、创造、放松、交流……这些都能够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而我们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片段,竞争不是也不应该是我们生命的全部。

尽管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无法彻底回避竞争,然而一个人若只在意如何竞争,而忽略了生活的其它方面,就好似在一个闭锁的环境里重复着单调的行为,渐渐会麻木地适应已有的存在。这种竞争会使人渐渐迷失方向,再也没有创新的欲望。

有很多东西,我们通过竞争永远也得不到,我们需要一种充满智慧的快乐生活,我们需要家庭的温暖,我们需要爱情的甜蜜,我们需要有张有弛的情绪作为生活的调节,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理清思路,以更轻松更快乐的心情去面对下一阶段将要走的路。

事实上,生活总是更倾向于鼓励我们去寻觅自由而充满生机的新世界。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现代的社会也要求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多元化。真正富有创造性的作为,哪一样不是在心态宽松、自由快乐的状态下获得的?

被竞争充斥着的人心就像婴儿的小手,总是握着,而不愿松开,其实仔细想来,若是松开手,手上放的东西岂不是更多吗?想象一只鹰,当它的爪子握起来,最多捉住一只兔子,而当它松开爪子,它便拥有一座山、一片天空或浩瀚的林海,山林与天空之间当然有更多的兔子,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就捉一只,为什么要捉住不放呢?

竞争也是如此,竞争是必要的,而学会松开手更有必要,只有懂得了竞争不是生命的全部,我们才会真正地领会到竞争以外的意义。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去找到生活的真正重心,理解生活的真谛,学会感受各种生活,享受生活的各个方面,用一种快乐的方式去生活。

何不放松一下,去注视自己的周围,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关注自己的心灵,生活有这么多美好的因素,竞争是为了拥有更好的条件、更快乐的生活,竞争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手段。

我们会发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开始变得有意义了起来。看看9月的蓝天吧,感受一下秋天的气息吧,我们的世界如此之大,我们有无数个理由快乐地生活,为什么不放松心情,把自己解放出来呢?

把竞争看做是生活中的主要事情,太冷酷、也太顽固了,使人的肌肉绷得太紧了,意志过于专注集中。如果将它用作人生基础的话,连一二代人都难以持续。过了这样一段时间后,它一定会引起神经疲劳,各种形式的逃避,对快乐的追求同对工作的追求一样紧张艰难(因为松弛宽懈已经不可能了)。

罗素深有感触地说:不仅劳动受到竞争哲学的危害,悠闲生活也同样深受其害。那样一种闲静安逸、使人神经放松的悠闲生活被看做令人厌烦无趣。接踵而至的必是连续的加速运转,其自然的结局是吸毒和崩溃。治疗之方在于,应该承认:在平衡的理想生活中,健全的、温和的快乐享受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