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文成都
3855900000001

第1章 大趋势:被纳入中原版图的蜀(1)

曾经强大的蜀国

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时候,秦始皇的先辈秦惠王站在秦岭以北的苍茫山地中思考着一个问题:群雄逐鹿、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快要结束,秦国立志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中原偌大的版图快要归入秦国的掌控,然而秦岭以南的蜀国还维持着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独立。秦惠王早就听说过蜀中肥美,那里的良田一望无际,那里的城郭壮丽无比,那里的人民勤劳朴实。如果能够把这块膏腴富裕之地纳入秦国的版图,那么无疑将极大地充实秦国的国力,同时也能免除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秦惠王和他的谋士们站在山巅眺望南方蜀地,浩荡的山风撩动着他的长袍,他严峻的神色在夕阳下变得十分坚定。然而灭蜀的计划虽然已经制订好,可是要尽快把蜀国吞并还面临着两大困难:一是汉中至四川盆地的路途十分艰险,这还是一条未经开垦的处女之地,茫茫的山地和河谷间还找不到一条道路,四处是悬崖峭壁和野兽出没的丛林,用李白的话来说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要派遣大批军队穿越秦岭,抵达蜀国的腹心之地成都平原简直不可想象。其次,开明王朝统治下的蜀国也并非不堪一击,蜀国当时还拥有强大的军队和辽阔的疆域,要制服这个对手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而且,秦与蜀之间大规模的冲突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秦国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秦与蜀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开始于公元前451年,主要是为了争夺汉中盆地一块叫“南郑”的地方。此时两国实力差距不大,正如一盘刚开始下的中国象棋,而汉中南郑一带正是两国间的楚河汉界。南郑位于汉中盆地西南部米仓山北部,扼守在汉江和嘉陵江上游之间,是一块北出褒斜道可以进入中原,南下金牛道可以入蜀的战略要地,正可谓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并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地方,谁能不争呢?史籍早就记载过,开明一世鳖灵和他的儿子都曾发兵于此试图争夺,而且他们还把自己最亲密的兄弟往这一带分封,可见它的战略价值是相当高的。

当时,南郑牢牢地掌握在蜀国手中,因为《华阳国志》记载说,开明二世“攻秦至雍”。雍在今天的宝鸡以北,已经完全越过南郑了。蜀国开明王朝在这盘棋的布局阶段明显占了上风,而且抢夺到了一定的实地。但自秦穆公以后,秦国突然发起反攻,并于公元前451年收复了南郑。为了防止蜀国反扑,秦国还在南郑修筑城池和城墙,为战略防御之计。由此可以推想,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大概是从他祖先那儿学来的,并非完全靠他自己创造。战略要地已失,蜀国当然不会甘心,

于是调兵遣将,用了近十年时间收复了南郑。《史记·秦本纪》的作者司马迁称这步棋为“南郑反”,也就是说形势又被反转过来了。

经过两个回合的较量,秦国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加之秦国内部有乱,所以此后的数十年间秦国不再与蜀国交手。一直到秦惠王十三年(公元前387年),秦国才又腾出手来抢夺南郑。《史记》作者此时像个裁判一样坐在旁边观战,刚刚记下“伐蜀,取南郑”,忽而又忙忙地记上“蜀取我南郑”。因为战局的变化实在风云莫测、难以预料,上面两笔记录都是在公元前387年之内,可见双方是下了一步快棋。秦国被这一闷棍打得有些头昏眼花,这才发觉蜀国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秦国在此后大约七十年时间内,没有再敢轻举妄动,它把国家政治军事的重心转移到了东边,而且接受商鞅提出的变法主张,国力很快强盛起来,下一步就只等一举吞并六国了。

蜀王也是自大狂

可惜这一步棋蜀王没有看到。他认为秦国七十余年不敢再来抢夺南郑,那就是说明秦国被蜀国的阵势震慑住了。殊不知,按兵不动不等于内心胆怯,这种风平浪静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的图谋。蜀王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已然不把秦国放在眼里。到了秦惠王时代,有一次,蜀王率领万余人到汉中一带打猎,他骑着高头大马,在已被据为己有的“楚河汉界”上耀武扬威,好不威风。据《蜀王本纪》记载,蜀王还派人给秦惠王传话,说我蜀王某日某时要在褒地举行军事演习,如果你秦惠王有兴趣前来参观,我也欢迎,并且还乐意接见你;如果你不来,那就拉倒,我自己演练自己的。

秦惠王来看蜀王的军事演习没有?据《蜀王本纪》记载,秦惠王不但没有拒绝邀请,反而欣然赴约,两国首脑在汉中的苍茫山地间握手问候,并作了“亲切”的交谈,然后一起观看了蜀国士兵的军事演习。这时候的蜀王简直像个大傻瓜,他完全不知道,秦惠王已经把蜀国军队的编制和排阵情况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而且还了解了蜀国士兵的装备和作战能力。在蜀王看来,自己的军队无论从战术素养还是武器装备上,都明显优于秦国军队,所以才故意把它展示给秦惠王看,希望这样的阵势能把秦惠王吓个半死,从而断了他和蜀国交战的念头。秦惠王神情悠然地坐在观礼台上,面含笑容,其实他的内心里已经制订好了一套破蜀计划。这是一次失败的聚会,虽然《蜀王本纪》的作者扬雄以蜀中历史学家的身份记录了这段历史,好像这段历史能够说明当时蜀国的强大,其实却恰恰暴露了蜀王的无知和自傲,其后果必然是付出沉重代价。这段史实,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明确记载,在他看来,一个泱泱中原大国的首领怎么会跑去跟一个南方小国的首领见面呢?这或许就是中国史学家们一贯的眼光。

看来,一盘僵持已久的棋局行将结束。

秦惠王当时对蜀国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知道末代蜀王开明十二世有好色贪财的毛病,因此开始想办法制服蜀国。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一次,秦惠王利用蜀王好色的毛病,同蜀王开了一个国际(国与国之间的)玩笑,差点没把蜀王给气死:“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丁及秦五女……蜀王痛伤……作思妻台。”通读全文,连头脑最简单的人也知道这是一个骗局和阴谋,秦惠王明明知道蜀王好色,所以假装答应把秦国的五个美女许配给蜀王。蜀王简直受宠若惊,立即命令五丁力士带上聘礼前去迎娶。他还以为秦惠王真要把自己身边的爱妃嫁给他,其实,那顶多是几个长得标致一点的宫女而已。五丁力士把这五个宫女像宝贝似的抬在花轿里,心里还梦想着将来娘娘们会如何犒赏他们呢,毕竟他们为她们抬了上千里的轿子。不料走到一个名叫梓潼的地方,却遇到一条大蛇钻洞,五丁力士不知是计,忙着去拽尾巴,结果把山也拽崩了,宫女也被砸死了——遇到蛇可能是史家的春秋笔法,遇到了秦惠王为他们挖的陷阱倒是千真万确,因为秦惠王本来就是想开个玩笑,气一气这个蜀国的昏君。结果呢,蜀王不知是计,流涕抹泪地感到很痛伤,还修筑了一座思妻台,以此来思念那五个不知名的小宫女。

自毁家园的道路

虽然秦惠王表面上不再与蜀争夺汉中南郑要塞,但灭蜀计划实际上早已考虑成熟,只是自古蜀道多艰险,秦惠王在没有弄清入蜀的道路以前也不敢贸然进兵。现在,他的大军已经集结在蜀国的边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