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客家人
3856000000025

第25章 客家人旧影回眸(2)

2.巨大的家之模式。中国北方民间府第住宅,如北京的四合院,能够聚居上百人已是罕见奇观,而客家土楼居住几百人却是很平常的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南靖县“和贵楼”,永定县“承启楼”和“永隆昌楼”,后两座至今都还聚居300人以上,可谓世界上最大的“家”。

3.磁铁般的向心力。无论是客家方楼还是圆楼,各住户都众星捧月环绕或朝向内院,因为内院中心的设置往往都是“祖堂”所在,家族先贤们在此安息长眠,不散的精神在此游荡、驻足和徘徊,冥冥中,先贤的光辉仍然照耀着后辈客家人的生命旅程。

4.可以无限生长的“环”。随着人口的成倍增殖,原先只有一环两环的客家土楼已经显得拥挤,在此情况下,就可以在环楼之外再建同心圆的外环楼,形成更大更完整的圆楼,如此“环环相套”,可以衍生出更大的家族居窠。另一个扩展的办法是向内院发展,如南靖县的“顺裕楼”和永定县的“承启楼”,后者已在内院加筑出两层环楼。

5.从等级分明到平等聚居。随着客家土楼的由方向圆发展,旧有的家族等级秩序逐渐被打破,各户层数相同,开间相同,无明显的贵贱等级之分,这反映了客家民系崇尚“天下大同”的传统理想。

功能齐备的独立社区

土楼建筑作为大型的民居住宅,其内部功能也是相当完备的,从居家娱乐(有的楼内设有戏台)到家族祭祀,从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到谷物晾晒、用水以及学校教育都一一齐备。可以说,客家人一旦进入这扇大门,就是进入了一个功能齐全的独立社区。广东梅县“棣华居”,整栋住宅在中轴线的位置上有上中下三个厅堂。下堂五开间,为入口门厅。中堂也是五开间,右边的明间为大厅,是家族日常起居和婚丧喜庆活动的地点。次梢间为中堂间,用为卧室。上堂明间则为社堂,设神龛供奉祖先。三堂之间围绕着两个天井,天井两侧又分设上下花厅。两排横屋的外侧建有杠厅、书房、天井和回廊。天井中种植桂花,为读书学习提供了优雅舒适的环境。而左侧的副杠又被隔成小间,用作厕所、猪舍和杂间使用。

除了日常生活、劳动起居外,下面再谈谈客家土楼内的祖堂和学堂。作为“独立社区”,这两项功能对客家人的生活至关重要。

(1)祖堂——客家人的生命中枢。在大多数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祖堂从来都是占据中轴线最显赫的位置,其空间往往轩敞明亮,堂后设置屏风,屏前摆放供桌、供果、香蜡、神位。它的功能除祭祖以外,还是家庭公共活动或用餐聚会的场所。特别是在客家土楼中,祖堂的地位更为突显,它通常都被安置在中堂的明间,位置居于整个建筑格局的最核心,方楼圆楼概莫能外。

一入大门,沿中轴线朝前望去,高大神圣的祖堂就赫然呈现在你目光的尽头。堂内设置红色的屏风、黑亮的供桌和太师椅子,再加上神位前尺把高的、燃得通红的蜡烛,以及纸钱和檀香热烘烘的香味,已使你感觉到生命中有一股力量在蠢蠢欲动,那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祖先在遥远的天国向你默默祝福。

客家建筑中,还有一种“半月楼”的建筑形式,顾名思义就是它没有圆楼那么完整,像残缺的月亮一样只有一半。即使在这样的建筑格局中,所有的房间也都以弧形的方向朝向祖堂,似乎有一股力量、一只手在紧紧地控制着客家人的“崇祖思维”。祖堂,确切无疑地说,是客家土楼这个圆形小宇宙的中枢。

(2)学堂。客家人承袭中原士族的崇高梦想,对教育往往有一种天生的迷醉和投入。这种思想甚至体现在他们的建筑结构中,因为不少土楼内都曾设置过像模像样的学堂。在永定县三堂两横的五凤楼中,横屋最前端的单元通常被辟为塾学所在地,如富岭乡“大夫第”即是一个典型。而在永定县上洋的“遗经楼”,甚至还在大门外单独围出一个前院,一左一右设立起了文武两个学堂,为族中子弟读书习武之所。

土楼社区,是客家人宗族社会的一个缩影,只要了解了其中的奥秘,也就揭开了客家人的生命观念和宇宙观念。

四、客家的理想秩序和法则

客家人的“崇正”和大同理想

客家人在土楼中的聚居方式,其实是他们追求天下大同思想的一种缩影。为什么总部设在香港的客家人最高社团组织“崇正总会”要取名“崇正”?其实就是为了突显和隐喻客家人对传统中华文化的正宗继承关系,这既是他们的理想,也是维持客家民系文化生存发展的核心。在西方现代化思潮传入中国以前,儒家学说的大同理想就是客家人的理想。在长期的迁徙和客居生活中,客家人一直以中原文化的正统继承者自居,其执着的程度超过了其他民系。

所谓大同文化,即天下一统的文化,它是一种和平文化,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客家民系称作人类群体良性迁徙典范的原因。关于这点,从客家人“耕读传家”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天人合一”般的庞大建筑,都可以得到形象的说明。这样的生活模式是传统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模式,正如中国古代经典《礼记·礼运篇》所描述的那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形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尽管有人说,客家文化内部缺乏现代化启动的动因;但事实证明,东方儒家文化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化,它正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东西方不同文明的精华,毛泽东“洋为中用”,邓小平“一国两制”都是东方文化自我创新的杰作。

目前,客家人的身份已经获得了全球性的统一,这说明客家文化已逐渐融入中华大文化和世界文化之中,并获得了新的认同。

儒家文化的忠实传承者

儒家文化中首先需要确立的是天道人伦的秩序和法则,客家人的乐于编修族谱,就是他们人伦思想的形象表达。现在,客家族谱已成为中国民间文献中引人注目的一个分支,客家人不仅喜欢修谱,而且确实“成绩斐然”,留给我们许多可资参考的珍贵文献。编修族谱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体会:1.记录宗族渊源以及世系的来龙去脉;2.彰显祖宗之功德无量;3.明伦理、立规矩、为后人行为树立榜样;4.增强宗族观念,以利于家族的团结和发展。

客家族谱的编修体例虽然千姿百态,各有千秋,但归纳起来不外以下一些要素:1.序言,包括以往历次修谱以及今次新修时的说明性、交代性文字;2.诰敕之语,也就是历代帝王对该族先贤的褒奖之语;3.图谱,包括崇祠、祖先坟地等的画像;4.源流,主叙该族源流历史、迁徙和分支情况;5.族规、家训、禁约;6.辈分排行;7.记文,包括祠堂记、墓记、人物记、宗族名人录、祖先诗文以及各种杂文;8.宗族源流世系,此部通常为族谱的主体部分。大体而言,以上部分基本囊括了客家族谱的全部内容。

作为庞大院落(土楼)内的群居者,我们有必要关心他们的先祖是以怎样的言语来教化、约束和管理活着的人,以及即将出生甚至几十上百年以后才出生的人——这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它能够使我们看清客家人真实的内心世界。据林晓乎先生《赣南客家的宗族制度: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一文归纳,客家族规、禁约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如:

赣县夏府戚氏族规:1.勉孝悌;2.隆教学;3.输国课;4.序昭穆;5.崇祭祀;6.遵正道;7.戒匪僻;8.息争讼;9.婚姻;10.修祖墓;11.严死葬;12.管祠事。

宁都古夏李氏族规:1.安生理;2.戒非为;3.立义馆;4.立义仓;5.输国赋;6.掌祠事;7.戒溺女;8.禁峦林。

南康罗氏族规:1.孝;2.友;3.睦;4.姻;5.任;6.恤。

兴国林氏族规:1.立国课;2.尽孝悌;3.勤耕读;4.息争讼;5.务勤俭;6.戒淫乱;7.戒赌博;8.戒凶斗;9.戒洋烟;10.戒贪欢。林氏除设立了家规十条外,又立了禁约八条,其内容为:1.禁渎乱伦常;2.禁悖逆父母;3.禁吞噬祭产;4.禁欺凌尊长;5.禁异端邪说;6.禁娼优隶卒;7.禁匪类盗贼;8.禁私卖族谱。

虽然各家族规禁约条目不同,文字各异,但综合其中要素来看,还是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了客家人宗族思想的高度统一,以及他们对“怎样做人”这一命题的重视程度。若归纳其中具有共性的条目,大致又有以下一些:

1.重视孝道。几乎所有的族规都很重视这点,重孝道又包括孝顺父母长辈以及崇敬祖先等内容。如兴国林氏族谱中的《禁悖逆父母》就谈到:“父母之恩,昊天罔极,子生三年,有何知识?全赖父母鞠育之恩;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始得成人。乃有不肖之子,不孝之罪孰大!于是抑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兹特为禁。凡我族人,倘有忤逆之子,一经禀报,应在必诛之条。”既然客家人白纸黑字把这些禁约写入族规之中,那么在执行时也是铁面无私,毫不手软。否则,族规禁约岂不成了一纸空文?

清朝光绪年间,会昌门岭镇州场村何姓宗族中有一个不孝之子,他的父亲早逝,母亲辛辛苦苦将他拉扯成人,守了几十年寡,才使他娶上媳妇生下儿子。可是母亲因为年轻时劳累过度,身体累垮了,积蓄也花光了。本指望依靠儿子安享晚年,哪料这个儿子却非常的不孝顺,平时又懒,还硬逼着年迈的母亲挑水、煮饭、看孩子,料理各种各样繁杂的重体力劳动。到了吃饭时间,他和媳妇、孩子抢着把好吃的都吃了,剩下些残汤剩饭给母亲吃。不仅如此,母亲做活做慢了还要挨儿子的打骂,语言恶毒,不堪入耳,诸如:“滚出去!”或“还不去死!”母亲本来很维护儿子的声誉,但时间长了也就忍无可忍,于是便拄着一根拐杖到族长那里去告状。族长听罢这个老妇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一时竟火冒三丈,气得不得了,立即召集族中首脑到祖堂议事。大家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一听,都说这么一个不孝之子完全应该拿来活活打死!于是火速叫人把这个孽子抓起来,五花大绑准备处以极刑。但这时候做母亲的心又软了,毕竟儿子是自己心头的肉啊,她不停地给族长斟酒,意思是希望能够从轻发落,但族长误解了她的意思,以为她还很感激。结果,几个大汉就把这个不孝儿子扔进一口深深的古井中淹死了。

2.端正品行,好学上进。客家人重视族人的品德修养,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一些客家杰出人物,如黄遵宪、朱德、郭沫若等都曾在回忆中提及此点。从族规来看,客家人对后代子孙品行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兴国林氏族规《劝耕读》有云:“欲求富贵须行善,要好儿孙在读书,衣食足则礼义兴,愿吾族人勤耕苦读,切勿始勤终怠。”又列《务勤俭》文曰:“勤能补拙,俭可养廉,是勤俭为美德也。大富自勤由俭,富从升合起,贫自未算来。愿吾族人士农工商各宜奋勉,毋违是幸。”对应到具体的事例上,又有一篇《戒洋烟》,专门劝诫族中子弟远避鸦片,文曰:“俗云食不能充饥,饮不能止渴,倾家败产,莫甚于此。原人常谓洋烟可养神疗病,不知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每次见世人身体本肥本壮,一吃洋烟,形便瘦弱,是地府阎罗示出销魂之票,阳间烟鬼先燃引路之灯矣,何愚至此!愿吾族众未染者,不可以逢场作戏而试之;既然染者,各宜猛省及早回头以求正路,是所切望!”

再如夏府戚氏族规《遵正道》言:“礼义廉耻,人所钦崇,娼优隶卒,人所羞恶,而乃有不肖子弟,舍正而务邪,舍贵而为贱者,礼义廉耻之心丧之无有矣,此尚得以为人乎?合族攻之,除遣官外,永不许人祭。”同时还列出《戒匪僻》一条云:“士农工商各有常业,而游手好闲之辈或以赌钱为生理,或以酗酒为逍遥,迨至囊橐皆空,盗心顿起,一经发觉,性命相关,纵使丧身败家亦所不恤,而辱宗累祖,岂忍言与?遇有此辈,合族宜急攻之,毋使延蔓而贻害。”

总之,族中有不正当行为者,上有规约限制,下有族人监视,一旦犯之,便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因此客家人面子观念强烈,十分注重子弟的品行修养,务必使其“根红苗正”,人品端方,经得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