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地下成都
3856200000027

第27章 永陵:前蜀皇帝王建墓(1)

被时间遗忘的帝陵

王建墓被正式发掘以前,没有人会相信那个东高西低的土台是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现在的土台经人工修筑已呈比较规范的圆形墓冢),以前几乎所有的成都人都说,那哪儿是什么皇家陵墓嘛,那明明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弹琴说爱”的琴台嘛。这样的附会也不纯属子虚乌有,因为平民百姓心目中的历史装不下一个皇帝,却装得下一对浪漫的才子佳人。他们记住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这对情侣,却忘记了那不可一世的前蜀皇帝。

司马相如是西汉蜀郡成都人,小名叫犬子,因为羡慕蔺相如的为人和风采,所以改名为司马相如。这个出生于成都的才子,少年时期喜欢读书舞剑,后来跑到长安去当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也就是贴身保镖之类的小官。司马相如虽然剑术精良,但他温柔的内心其实更喜欢咏诗作赋。但汉景帝对文人的酸词不感兴趣,司马相如找不到知音,便辞了职改投到梁孝王处做宾客,但不久,喜欢诗赋的梁孝王得病死了,司马相如只好郁郁寡欢地回到成都。

既然司马相如做过皇上的保镖,又做过梁孝王的宾客,那么他在成都普通人的心目中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了,趋炎附势、附庸风雅的人接踵而至。这一天,邛崃县令王吉邀请司马相如到邛崃做客。邛崃相对于成都来说,是个又小又偏僻的小县城,人们听说从大地方来了名人,都争相邀请司马相如去“光临寒舍”。当时邛崃最富的人是卓王孙,他摆了一桌丰盛的家宴请司马相如前去品尝。这虽然是一次普通的宴会,但却成就千古流传的佳话,因为司马相如跟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双双私奔了。故事的原委是这样的:当时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因死了丈夫寡居在家,虽然已经嫁过了一回,但依然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貌,而且才艺也好,会弹琴会写诗。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司马相如遇上这么一个出色的寡妇,岂不如干柴烈火马上要燃起来?席间司马相如弹了一曲《凤求凰》,把个卓文君迷得神魂颠倒,两人先是眉来眼去,后来就趁着夜色私奔到成都来了。

卓王孙觉得自己的掌上明珠跟人私奔,这是多丢面子的事呀,因此派人到成都去捉拿。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恩爱得很,宁愿在成都当卖酒的酒娘,也不愿意回去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卓王孙气得胡子都捋掉一把。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成都开了一家酒店,美貌多情的卓文君笑盈盈地当街卖酒,而司马相如则穿着围裙在店内擦桌子洗盘子。遇到酒店关门,两口子就带上琴来到郊外的高台上弹奏,叮叮咚咚的琴声就像流水一样在这对恋人心间流淌。

这样的故事对于成都人来说,是既亲切又富于感染力的。人们在争相传颂这个故事的同时,自然就把三洞桥附近的那座土台当作他们二人弹琴的地方,并取了“抚琴台”这样一个优雅的名字以示纪念。

其实早在清代中叶,成都人就一直把王建墓当作抚琴台。20世纪60年代,王建墓西侧的农田中曾经出土一块石碑,碑文是“清故候选县丞朱君墓志铭”,下面一排铭文:“光绪十六年五月望月遘疾,遽卒。春秋五十有三,君妻沈孺人,无子,以兄子光烈兼祧为后。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光烈葬君于成都之西司马相如琴台之侧。”也就是说,连清光绪年间成都的候选县丞后裔都把王建墓当作抚琴台,何况一般的平民百姓。

发现之旅

王建墓的发现其实很偶然。1940年,日本鬼子的飞机飞临成都上空,投下一枚枚罪恶的炸弹。为了躲避空袭,许多成都人都越过老城墙的缺口往城外跑,当时大家认为西方是个吉祥的方位,因此有不少成都人都往城西方向跑。一群难民似的成都人拥挤在西城的田野和树林里也不是办法,因此当时的天成铁路局就受命在这一带挖防空洞。工程师到实地一察看,说就挖在这个大土台下面吧,敌机的威力再大,总不能把这个高15米、直径80余米的土包炸得底朝天吧。

开挖防空洞的工程开始以后,其中西北方向的一个洞进展最快,但是仅仅挖到四米多深,就被一面地下砖墙挡住了。这堵砖墙看起来是如此古老坚实,以至让挖洞的人感到有点手脚无措。但即使是这个时候,大家仍然认为它是琴台的遗址,而没有想到它会是王建的陵墓。消息传开以后,毕业于哈佛大学人类考古系、时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冯汉骥先生亲自前往察看,他用手抚摸着那些千余年前的古砖,便断定这是一座比较有规格的古墓。但当时的发掘条件还不成熟,因此仍请天成铁路局将挖好的洞填土复原。

直至1942年9月中旬(此时四川博物馆已经正式成立),发掘工作才得以进行。以冯汉骥先生为首的专业考古学家首先从原天成铁路局所挖防空洞偏西的位置开挖——此处正当北面墓壁的正中,因此很容易打通墓壁进入墓室。在清理墓壁边沿的文物时,竟然意外发现了前蜀皇帝王建的谥册,因此可以断定长期被误为司马相如抚琴台的巨大土堆为历史上有名的“永陵”。

正当考古学家们被这一巨大发现所惊喜和振奋的时候,社会上却流传出一个消息,说是王建墓内挖出了金娃娃和许多价值连城的珍宝。此消息引起了当时成都一伙袍哥地痞的关注,为了圆自己的发财梦,这帮家伙竟然于光天化日之下闯入发掘现场。这些人腰间都佩着短枪,为首一人找到冯先生要求出示“施工执照”,俨然以当地的地头蛇和土皇帝自居。他们甚至把温文尔雅的冯先生捆绑起来严刑拷打,非要冯先生交出“金娃娃”。这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伙人除了威胁之外,还在打开的墓室内四周搜寻,企图将陵墓内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幸好墓室内堆满了历代沉积下来的淤泥,匪徒们的险恶用心才没有得逞。发掘工作也因为这次意外变故而拖延了一周。

第二阶段的发掘工作从1943年3月1日开始,由于有前中央研究院和前中央博物院的考古学家加入,因此力量大增,发掘工作从陵墓的南北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在墓室之外,未发现与这座皇陵相匹配的墓道和其他建筑。进入墓室以后,发现室内堆满泥沙,陈设也极其凌乱,经探查发现此墓早年曾被盗墓贼光顾过,盗洞就在墓室的左上方。一群盗墓贼当时从墓顶封土掘洞而下,深度到达墓室顶部时,抽掉封墓的砖石进入墓内。当时王建墓内的陪葬品异常丰富,各种从未见过的金银珍宝把盗墓贼的眼睛都看花了,他们就像是一群突然闯进一家珠宝店的暴徒,拿的拿,抢的抢,砸的砸,末了还把王建的棺木打开,连王建身上和嘴里的珍宝也抢走了。等这番肆意的劫掠进行得差不多了,一个头目打一声唿哨,于是这伙贼人又从来时的洞口爬出去,草草用土封住洞口,一哄而散。

由于这次盗墓的时间很早,大概在王建的灵柩下葬后一两百年以内,所以上千年的雨水和泥土就顺着盗洞下沉,把原本肃穆干净的墓室弄得一片狼藉,所有的木质文物,包括木门、棺椁都全部腐烂了。从现场发掘情况来看,王建棺椁的上半部分已经被盗贼砸坏,并被掀到了石质棺床的东侧,现场已找不到王建的遗骨、头发或随身的衣物。考古学家只在凌乱的棺底淤泥中发现15公斤水银,这些用于保护王建尸骨不致腐烂的特殊物质,经长时间的存放已经变成一粒一粒的小珠。从这些残留物推测,王建的棺椁中当时放置了大量的水银和其他珍贵药物,只是因为丧心病狂的盗墓贼砸毁棺椁,抛出王建的尸骨,才使我们无缘目睹前蜀皇帝的尊容和衣饰。

《蜀梼杌》中记有一条毫不起眼的信息,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墓被盗的时间。书中说后蜀皇帝孟知祥(当时还没有割据四川称帝)于公元993年2月受封为蜀王时,曾经下令维修王建墓。此时离王建下葬的时间不远,当时的皇陵建得非常雄伟,光是地面的皇家陵园建筑就给人目不暇接之感,为何突然间又要维修?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孟知祥发现王建墓已经被盗了。

墓室中动人的雕塑

尽管盗墓贼洗劫了永陵中的珍宝,然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被保留下来。现在看来,前蜀皇帝王建所葬之永陵,称得上是一座永恒的艺术宝库,它不仅形象地再现了唐五代音乐舞蹈的动人场面,而且表现出了高超精湛的雕刻技艺,其成就代表了前后蜀艺术发展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