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华餐厅,是抗战时期成都最著名的西餐厅,位于繁华的春熙路。也许老一辈的成都人还记得叫“耀华”的这家餐厅,店面装修布置是与其他餐厅不同的,它有旋转门、银色钢架坐椅、玻璃桌面,还有各式刀叉杯盘;服务员不穿中式服装,而是穿打着蝴蝶结的西式服装。店面一楼一底,干净整洁。提起这家名噪一时的西餐厅在成都的出现,还有一段曲折的龙门阵值得摆谈。
耀华餐厅的创始人,名叫赵志成,他是重庆广益中学毕业的高才生,因为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他信奉基督教,懂一两门外语。年轻时的赵志成长得一表人才,风度翩翩,最初他在一家英国人开的“白理洋行”工作,属于那个时代少有的“白领”。可是几年下来,并没有挣到多少钱。于是赵志成打算单独开店做生意,经过一番考察,终于决定在繁华的春熙路上开一家电器行。店子虽然隆重开业,但一直生意冷清。赵志成这才决定改做“饮食行道”,一来是因为饮食业在成都十分火爆,另一方面他在外国人的公司工作多年,有一定的西餐基础。
开业这天,赵志成穿着白色的西装和黑色的皮鞋站在楼下迎宾,看热闹的人很多,但真正有心思进店品尝“洋茶点”的人却很少,一般的市民对咖啡、可可、面包一类东西不太感兴趣。好在当时成都还不算落后封闭,喜欢吃西餐早点的人仍然有,再加上赵志成和成都的外国人有一些交道,因此餐馆还做得下去。
不久,赵志成为扩大经营,高薪聘请了一名西餐厨师,打算正儿八经推出西餐。聘请来的师傅以前在外国领事馆工作过,论手艺,对付洋人那是绰绰有余,但他有个不善变通的毛病,弄出来的菜不受成都本地人的喜欢。这一招可算偷鸡不成蚀把米,把原来还算过得去的“早点”生意也破坏了。
一天上午,赵志成沿着春熙路走到隔壁科甲巷的“冠生园”,发现那里的粤式茶点生意很好,门前人声鼎沸,店内座无虚席。赵志成硬着头皮走了进去,要了一个套餐,然后一边细嚼慢咽,一边坐在那儿仔细观察,结果发现冠生园的粤式茶点确实品种丰富,七碗八盘什么都有,来此就餐的顾客多是有钱人,而且冠生园茶点的价钱很昂贵。经过这番观察,赵志成茅塞顿开,他想,纯粹西餐茶点看来是曲高和寡,不如吸收冠生园的长处,专做几样经济实惠的早点,以满足普通市民的需要。
赵志成回到耀华以后,托人找了一位白案师傅,两人喝着茶细细商量,赵志成问:“我们专做包子和面条,而且品种是成都市面上没有的,师傅有没有把握?”白案师傅沉默半天,斗胆说出一句:“我尽力而为吧。”不料这个白案师傅到耀华个把月,就推出了“甜豆沙包”、不甜不咸的“叉烧包”、馅子里有一大块鸡肉的“鸡肉包”;面条也有加一大块甜肉的“臊子鸡面”、北京口味的“鲜笋肉片口蘑面”,以及“咖喱牛肉面”。这些面食采用中西合璧、南北融合的方法,因而既不是成都本地面食的味道,又不脱离“西餐厅”的宗旨。
不久,生意果然红红火火,连华西坝的洋人也常常坐着人力三轮前来光顾。前来就餐的本地人那更是络绎不绝。老板赵志成每天除了应酬客人,还亲自过问食品的质量。包子蒸好,他都要揭开盖子一笼一笼检查,如果发现碱加重了引起颜色发黄,或发酵时间不够,包子的面不软,皆一律不准出售;面条的汤一定要使用不掺水的原汁鸡汤。因为赵志成懂得,质量是生意成败的关键。
西装革履的赵志成有时候会在打烊以后,站在店里独自发愣。尽管耀华的生意不错,但它还不是真正的西餐厅,他最大的心愿是在成都开一家像模像样的、真正意义上的西菜餐馆。一周以后,心事重重的赵志成又请来一位专做俄国大菜的师傅,在交谈中,赵志成要求他每天只做三菜一汤,每一道菜需做得十分精致,到了第二天又再更换。这位姓徐的善做俄国大菜的师傅一拍胸脯:请赵老板放心,这点手艺我徐某人还有。于是,光顾耀华的食客发现,这里的西菜变得很地道了,花样又多,今天是咖喱鸡,明天是铁扒鸡,后天是黄焖鸡;汤也做得十分出色。
耀华有两样东西当时在成都是稀罕物,一件是电冰箱,另一件是冰淇淋电动搅拌机,这都是赵志成托他的洋人朋友从美国买回来的。有了这两样东西,耀华每天的肉食可以冷藏不坏,而且用冰淇淋机做出来的冰淇淋既细腻,又好吃,再多的顾客,也能及时供应,且不会溶化一点。老成都大概没多少人不知道“耀华冰淇淋”的,那种细腻甘甜的美味和冰凉的口感一直在成都人的记忆中保持着新鲜的印象。
在鱼龙混杂的旧时代,要开好一家餐厅绝非易事。记得有一年冬天,耀华餐厅忽然拥进来七八个叫花子,他们流着口水、鼻涕,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进来以后就大声嚷嚷:“老板!快上菜,我们要吃真正的俄国大菜!老子们兜里有钱!”餐厅的顾客见这一帮歪瓜裂枣进来,都像避瘟神似的跑得无影无踪。一帮叫花子有的把脚踩在椅子上,有的解开衣服捉虱子。赵志成叫伙计轰他们出去,他们却又是骂,又是躺在地上打滚。老板没办法,只好叫伙计上菜,自己忙打电话到警察局。哪知警察局的大爷打着官腔说:“局里的人都执行重要公务去了,哪有时间管你一家餐厅的鸟事?”赵志成觉得不对头,就偷偷从楼堂往街面上一望,只见警备司令部的吕参谋正带着十几个人在对面树荫下看稀奇哩。原来,昨天这个吕参谋到耀华用餐,招待不小心怠慢了他,他不服气,今天弄了一帮叫花子来滋事。
赵志成急忙亲自跑到街上,像迎接贵人一般把吕参谋迎接上楼,又是好茶好烟好菜款待,又是弯腰赔不是。闹了半天,吕参谋才轻描淡写对乞丐们说一句:“吃完了,就去干你们的正经事。”
耀华的生意虽然越来越好,但面包和西点却不是自己生产,而是每天到冠生园或“上海食品公司”去批发。俗话说“同行相妒”,这两家见耀华门庭若市,心里很不服气,便借“缺货”或“没有生产”来为难耀华。好在赵志成在用人和经营方面有特殊的才华,懂得现代经营管理的一些策略。他派人到重庆,请来著名的“老大升面包坊”主火师傅郑顺林,抛出一条“你产我销,利润分成”的经营之策。郑顺林本来替人家打工,现在不出本钱摇身一变成为老板,何乐而不为呢?随后,耀华的奶油蛋糕、夹心蛋糕和喜庆大花蛋糕就风靡蓉城,尤其是喜庆大花蛋糕,在蓉的外国人过圣诞节和生日,都无一例外地到这里来订制。
根据同样的方法,赵志成又网罗到一批制作糖果的高手,合作方式依然是“产销合作,利润分成”,相继制作和推出奶油花生糖、奶油球糖、凤尾酥、海参酥、方块白糖、红白芙蓉糕等名品,一时间成为成都饮食界的畅销货。
虽然耀华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它的店面依然没有扩大,人员也没有增加,这不能不说是赵志成杰出的经营才能所致。现在,耀华食品厂的食品跟过去一样,仍是成都市民心仪和喜爱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