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成都天福街两旁梧桐树的树叶已在寒冷的北风中掉光了,光秃秃的树枝伸展在灰蒙蒙的天宇中。街沿上,一个中年男子带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守着自家的烤鸭摊瑟瑟发抖。这个男子姓张,是这条街上土生土长的穷苦人家的后代,为了生计,只能在街边摆摊卖自家土制的鸭子谋生。幸好这条街上有一家名叫“锡丰和”的酒店,张家父子便把烤鸭摊摆到酒店门前。嘿,还真奇怪,那些进酒店喝酒的人,见了烤得又香又脆的张家鸭子都有了胃口,一个半个地买了,拿进店去当下酒菜。
锡丰和酒店不是一家大酒店,里面的菜品也不够齐全,其中烤鸭、卤鸭之类的下酒菜就没有。因此“张鸭子”在酒店外面摆摊,实际并没有抢了酒店生意,相反,还方便了酒店顾客,丰富了酒店菜品。所以“锡丰和”老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将这家小摊轰走。
过了两三年,张父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张忠如当时只有十五六岁,便一个人孤零零地守着那个摊子,继续谋求生路。但因他年纪小,长得又矮,没有做生意的经验,加之做鸭子的技术又不如父亲,因此生意渐渐萧条。有一次,一个前往锡丰和酒店喝酒的人,在张忠如的摊子上切了半边鸭子,带进酒店当下酒菜,刚用筷子夹起尝了一块,就觉得又寡淡又生硬,吃酒的兴头也破坏了,便对“锡丰和”老板说:“老板,外边摊子的鸭子味道不怎么样嘛,难道你就不怕它坏了你的生意?”锡丰和老板一听,也觉得顾客说得有道理,便凶神恶煞出来对张忠如说:“小张娃,你做的什么鸭子?把本店的生意都坏了,以后不许在这里摆摊!听见没有?”张忠如见老板发话,不敢硬顶,只好收刀捡卦把摊子搬回家。
待在家里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张忠如开始钻研父亲留下的记录本,上面有烤鸭的配料和制作方法,通过一次次试验,终于使清淡的生意又起死回生。他开始时挑着担子沿街叫卖,后来就经朋友介绍在春熙路锦华馆内租了一个固定摊位,生意逐渐好起来。
1934年,张忠如在书院街租下一间铺面,开始扩大经营规模;1941年又搬到梓潼桥街,这时他制作的鸭子在成都已很有名气。鸭子的品种包括烧鸭子、油烫鸭子、烟熏鸭、桶鸭、卤鸭、板鸭、樟茶鸭,再加上鸭脚板、鸭翅、鸭肠、鸭内脏——鸭子的生意简直被他做完了,形成一种集大成的鸭子制作传统工艺。后来,张忠如用挣来的钱,买下了梓潼桥两家铺面,正式挂牌“张鸭子”。
吃过老字号“张鸭子”的人,也许还记得用铁钩挂在店铺里的那些色泽金黄、形状各异、香气扑鼻的鸭子,和张忠如站在这些鸭子当中,身穿雪白的衣服,头戴雪白的帽子,一手提秤,一手操刀忙忙碌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