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习惯的动物——习惯的内涵
习惯人皆有之,而且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被自己的习惯所左右。南方人习惯吃大米,北方人习惯吃面条,这是生活习惯。有的人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有的人则习惯于神情专注、不受干扰,这是学习习惯。有的人工作时习惯快刀斩乱麻、雷厉风行,有的人则习惯有头有绪、条理不紊,这是工作习惯。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有人说:“人是习惯的动物。”甚至有人还极端地说:“人是习惯的奴隶。”例如,人们上班时总是习惯走一条固定的路线或是乘坐固定的某路公共汽车;出差时喜欢住在自己熟悉的宾馆;我们的一日三餐与睡眠,都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习惯。如果依着固定的时间饮食作息,就会感到舒适,因为这些已经成为自然的惯性行为。假如超过了吃饭时间,肚子就会抗议;熬了夜,眼睛就不听使唤,因为这些都是不自然的生活。因此,人类的生活处处受到习惯的支配,我们不能小视它。
然而,习惯还并不仅仅是日常惯例那么简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则是习惯性的。这表明人的行为是按习惯进行的,如果不加控制,习惯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想想看,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我们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和驾车上班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小到啃指甲、挠头、握笔姿式以及双臂交叉等微不足道的事,大到一些关系到身体健康的事,比如,吃什么、吃多少、何时吃、运动项目是什么、锻炼时间的长短、多久锻炼一次等,甚至我们与朋友交往、与家人和同事如何相处都是基于我们的习惯。再说得深入一点,甚至连我们的性格都是习惯使然。
牧师华理克在他的作品《目标驱动生活中有这样的论述:“性格其实就是习惯的总和,就是你习惯性的表现。”关于习惯成就性格的说法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50年便宣称:“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
习惯实际上不仅仅影响我们的个人生活,许多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实际上正是习惯引导着整个社会结构和心理机制的改变。19世纪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如此写道:“习惯就像一只巨大的飞轮……正是它,使得那些从事最艰苦、最乏味职业的人们没有抛弃自己的工作;也正是它,注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在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最初选择的范畴内与生活展开搏斗,并为那些自己虽然并不认同,但却别无他选的某种追求而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它,把不同的社会阶层清晰地区分开来……
哪怕只有25岁,你也能够从这个年轻人的身影上一眼看出未来的推销员、医生、律师,或是首相;哪怕只是一句话,你也能够从中分辨出细微的主观思维模式,以及特定的行为方式。而这些都在表明,他们总有一天逃不过某种命运,就像是衣袖上会出现的褶子一样。我们的性格就像塑料,一旦塑造成形就很难改变,不过,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詹姆斯不仅注意到习惯的巨大力量是如何影响整个社会的架构,同时,他也指出了改变习惯的不易。
人为什么要按习惯做事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们相信经验,害怕改变,担心这种改变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为习惯具有力量,习惯的力量就叫做惯性。但遗憾的是,人们的这种习惯实际上并非最佳的选择。所以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助人成功,坏的习惯使人受挫。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所以有必要建立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如果有时候你锁门,有时候你不锁门,结果有一次你最后一个走出家门,匆忙之中上了飞机或者火车之后,你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门锁上了没有?”使得你忧心忡忡,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患了“精神强迫症”。其实如果你养成了一个习惯,就可以相信习惯的力量会帮助你解除担心。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如果每次你都能按某种方式行事的话,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你如今的行事方式将慢慢占据你的脑海。重复次数越多,你过去的行事方式就越来越模糊,而新行事方式将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特别是由于从事一种职业时间长了,人们往往会养成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所以就有了职业习惯。比如警察看谁都像小偷,老师看谁都像学生。所以就有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和“慈不掌兵”之说。有这样几则关于职业习惯的小故事,可以作为这一论点的注脚:
第一个故事说:妻子和丈夫一起回家,妻子一进门就把门关上。丈夫一边敲门一边喊:“开门,开门,我还没进去哪,真是的!”而做公共汽车售票员的妻子则说:“吵啥吵?坐下一趟吧!”
第二个故事说:某局张局长突然接到一封加急电报。电文是:“母亲去世,父亲病危,望速归。”阅毕,张局长痛不欲生,边哭边在电报回单上签字。邮递员接过回单一看,竟是“同意”二字。
第三个故事说:一个游客乘出租车出游。半路上他拍拍司机的肩膀,想问一件事,没想到吓得司机“哇哇”乱叫。“啊,对不起,没想到会吓着你。”他抱歉道。“没关系,小小误会。”司机道,“我今天刚开出租车,过去我一直是开灵车的。”
第四个故事说:某地方电视台新闻播音员正在播报新闻,这时一张纸条送到他面前,他拿起纸条习惯性地说:“下面是本台刚收到的消息……”接着打开纸条读起来:“伙计,你的门牙上有一片儿菠菜叶……”
第五个故事说:一日,警察与朋友一起去打猎,忽然,他看见了一只梅花鹿,于是,悄悄地绕到它的身后,举起枪,大声喊道:“不许动,举起手来,不然我就开枪了!”
第六个故事说:蚊帐里有两只蚊子,一只喝饱了血,另一只肚子空空。妻子让当检察官的丈夫打蚊子。丈夫出手不凡,一掌拍死了那只喝饱了血的胖蚊子,而对另一只却迟迟不下手,妻子问他为何不打,丈夫说:“证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