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386300000041

第41章 校园生活(6)

造句本、作文本

然后是造句本,一个一个的小方格紧紧挨在一起,每行和每行之间留有空隙,方便老师批改。

三四年级以后开始写作文,造句本就换成了作文本。其实作文本就是造句本的升级版,照旧是一个一个的小方格,只是行与行之间不再有间隔,反而是每页的左边或者右边留出一栏空隙,好让老师写评语。

小时候老师常常在他们认为优秀的词语和句子下面画上一串红色圆圈,一篇作文里,红色圆圈越多越长,分数往往就越高,那时候总是铆足了劲希望自己的作文能来个"满江红"。

有些老师特别鼓励大家使用成语,每次看到了成语就会画一串红圈,结果有一度我走火入魔似的乱用成语,以至于多年以后再去翻看小学作文的时候,恨不得想一头撞死。

算术本、单线本

数学课上最先用到的似乎是算术本。印象中是偏大的格子,每道题占用一格。后来随着年级的增长,题目越来越复杂,算术本的格子就不够大了,于是换成了单线本。往往一道应用题就能占用一两页。

似乎还有过一种叫做"珠算本"的本子,可是我已经完全记不起它是什么样子,又是做什么用的。

英语本

英语大约是在小学二三四年级开始启蒙。于是英语本闪亮登场。和拼音本一样,每一行分成上中下三格,不过分割格子的单线变成了双线。于是在小学一年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背会汉语拼音表之后,我们又得把自己的频道从"a bo ci de "切换回"A B C D"。

有一件事我至今想不通,明明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的写法是一模一样的,为什么英语本和汉语拼音本的布局却不一样呢?单线和双线的区别又到底有什么作用?

大字本

依稀记得大字本里有已经印好的红色字,书法课的时候要我们用毛笔描黑。老师似乎还教导我们,写大字要靠臂力和腕力,还有一些基本的写大字的规矩,例如起笔要顿,收笔要留。还有什么顺锋、逆锋、藏锋之类。可惜当时也没好好学,现在更是早就还给了老师。

说起来,当年的大字课上,我们这帮不让人省心的孩子实在没好好写过字,反而是在玩笔,玩墨,玩砚台,甚至在恶作剧上倾注了大部分的创意和热情。

功课

在我们成长的漫长岁月中,总有那么一些作文题,是我们一定要写的,总有那么一些金句,是我们一定用过的。总有那么一些东西,让我们在当时不胜其烦,在事后啼笑皆非,在远处泪流满面。

必写作文

1.我的××系列(生物篇)

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爷爷,我的奶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我的老师,我的邻居,我的小猫,我的小狗,我的小鸡小鸭子小鱼小金丝熊小乌龟……

2.我的××系列(物体篇)

我的房间,我的学校,我的课桌,我的书,我的文具,我的名字,我的零用钱……

3.我的××系列(抽象篇)

我的理想,我的梦想,我的梦,我的友谊,我的兴趣爱好,我的寒假暑假,我的生日/新年/五一/国庆/妇女节/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

4.我最××的××系列

我最好的朋友,我最爱读的书,我最爱看的电影,我最愧疚的事,我最爱做的家务,我最难忘的往事,我最感谢的人,我最难忘的一天……

5.观感系列

读××后有感,看××后有感,听××后有感,参观××后有感,学习××后有感……

6.游记系列

春游后,秋游后,游××公园,游动物园/植物园,今天我们去了××,在××度过的一天……

7.如果系列

如果我是课代表,如果我是班长,如果我是老师,如果我是校长,如果我是父母,如果我是市长……

8.从××说起系列

从雷锋说起,从赖宁说起,从考试作弊说起,从校训说起,从国歌说起……

必写套路

1.万众歌颂型

时间:开班会/家庭聚会/邻居乘凉/同学聊天

地点:学校里/家里/居委会里/乘凉的大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