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386300000040

第40章 校园生活(5)

接着是反转桌子,以防有的同学偷看桌膛中的书。

再接着是拉开前后座位之间的距离。

然后是严格控制带进考场的文具。

再然后干脆要求大家只拿出需要的文具摆在桌面,其余的一律收进书包。

等大家学会在课桌上抄写答案后,老师临时推出了考试时打乱坐序的政策,我一个可怜的小学同学就因为这样花一整天时间却替别人做了嫁衣。

当胶条技巧被发现,老师气得脸上发绿,从此胶条也被踢出了考试允许使用的文具行列。

到最后老师发现连饮料瓶子上的塑料纸都可以用来作弊,老师已经无语了。

之后我们考试时的课桌上不光只能出现很少的限制物品,监考老师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曾经,有一个十分强大的老师。

那时候我们的作弊行为还处在美好的初级阶段,尚未引发老师的大规模反扑。这个老师更是个有名的佛爷,监考的时候不哼不哈。我们还以为他眼神不好,慢慢地也越来越放肆,轮到他监考,有些同学甚至敢拿起别人的卷子直抄。终于有一次,我们的放肆挑战到了他的极限,他从讲台上走下来,打开一个同学的折叠尺,拉下一个同学的课程表,掀开一个同学的卷子,破解一对同学的暗号……他说:"我作弊的时候你们还没出生呢!"全班同学噤若寒蝉。

那次他并没有处分作弊的同学,那次之后他也照旧在监考的时候不哼不哈,只是再也没有人敢在他跟前作弊了,他监考的考场反而成了纪律最好的考场。

文具总动员

伟人曾经教导我们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于是,在这种英雄形象的感召之下,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了轰轰烈烈了的文具总动员。基本手段如下:

课桌上刻满或写满课文。

自动铅笔的笔管里装着小抄。

长条橡皮挖空了把纸条卷成小卷塞进去。

折叠尺的夹层里贴着答案。

铅笔盒盖上的课程表如果翻过来看,记载着数学公式、物理定律、化学元素周期表……

倚天屠龙记里赵敏曾写给张无忌一封信--金盒夹层,灵药久藏,珠花中空,内有药方,二物早呈君子左右,何劳忧之深也。于是我第一次看时就笑喷了。莫非金老爷子当年也是作弊行家?

说到文具的利用,有一种BH的手法不得不提。因为讨厌涂改液涂在纸上造成的白色疙瘩,我们一度流行用胶条代替涂改液,把写错的部分粘下去。而有的同学居然从中受到了启发,事先把小抄写下来,然后用胶条完整地粘住,再把胶条卷好,明目张胆地摆在桌上。考试时可以随时拿在手里把玩参详,老师在身边晃来晃去都不会起疑,不能不说是艺高人胆大。

作业本家族

记忆里,我们小时候有好多好多种不同的作业本--语文本,算术本,田格本,作文本,英语本,造句本……清一色的蓝色粗纸封面,画着一些很和谐很健康很向上的简单图案。比如柳条间的燕子,或者认真写作业的小女孩等。本子翻开来,是印了不同格子的白纸,纸色不太均匀,有点暗暗的。

拼音本

小学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本子是"汉语拼音本"。每一行分上中下三格,用以规定拼音字母的每个部分,分别要写在哪行对应的格子中。例如b是上中两格,g是中下两格式,f上中下三格都要占到。拼音其实也就是二十六个英语字母,我英语启蒙得早,结果学拼音反而因此费了牛劲,总是背着背着"a bo ci de"就串到"EFG"去了。

那时候一直觉得"wu wei wu,xi yi zi"这一串拼音的发音很可笑,死活不肯大声背出来,没少因此挨说。

田格本

接着接触到的是田格本。顾名思义,也就是印了"田"字形方格的本子。田字格的外围是实线,里面还有"十"字形的两条虚线。这个本子是初学写字时用的,老师说田字格的设计是为了让我们理解每个字的间架结构,从而把字写得更加好看。可惜,我用这种本子写了好几年的字,字迹还是像蜘蛛爬,毫无风骨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