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中生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3863600000002

第2章 学好高中语文的有效方法和技巧(2)

锥型学习法是集中精力专门钻研一个方面问题的速效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内容的专一性。把学习知识的专一性比作锥尖,集中精力学习比作对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在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用这种方法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所以有人便形象地称之为“锥型学习法”。其原理很简单,持续不断地集中精力钻研一个问题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断断续续地接触有时连表面可能都深入不进去。就像烧一壶开水,如果断断续续地烧,一万斤柴也烧不开;如果连续烧,少量的柴就烧开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的西蒙教授曾提出这样一个论断: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他的这一论断不是没有根据的。心理实验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一分钟到一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的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计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0000块,如果一分钟能记住一“块”,那么50000块大约需要1000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有六个月就够了。再拿四年制大学本科的一门课程来看,一年级每周为46节课,其中专业课10节,其他课16节,自习课20节,其中专业自习课是4节,所以专业课每周只有14节,而实际的时间还不足12个小时,平均每天不到两个小时。一年的时间内,去掉50多个星期天和寒暑假、法定假日、社会活动等,大约只剩240天的学习时间,每天两个小时的专业课学习,一年总共为480个小时,如果采用“锥型学习法”,每天学习10个小时的话,只用50天就可以学完一个年级的课程,四个年级的课程用200天就够了。这实际上也是完全可以办到的。据报道:只有初中文化的熊存瑞,最初曾立志当一名音乐家,从17岁开始,每天坚持用10个小时苦练手风琴,练了一年,拉琴的水平已使专家为之叹服。不幸的是,由于练琴过猛而得了难以治愈的手指腿鞘炎,只得放弃学琴。于是他又以每天10个多小时的时间攻读英语,只用2年就学完了英语专业的全部课程,最后以全国英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插班二年级。不久他又攻读考古学,只用半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考古专业四年制的全部课程,并又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上了考古专业研究生。这里天赋固然是一个因素,但全国那么多考古专业毕业生就没有一个天赋好的吗?显然不可能。原因在于锥型学习法的知识增长是一种优势积累,不仅在知识的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优于一般的学习方法。比如按常规的学习方法,上一节专业课后,又上其他课,其间由于专业课的停顿和其他课时对专业课记忆的影响,上第二节专业课时,还必须用一定的时间来复习巩固,以此类推,学得越多,复习量就越大,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多。而集中的持续不断的学习本身就包含着对学过的知识的不断使用,就可以省去复习所耗费的时间,再加上进攻的态势本身也是一种优势,于是又会产生学习质量的优势。

锥型学习法需要精力的高度集中,因此有人担心,频繁地使用大脑,会不会造成精力衰竭呢?研究表明,人脑的潜力是很大的,人脑是由140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可以接受数千种不同的信息,因此它可以贮存相当于一个人读300万年书所接收的信息量。人的记忆力,据有关材料介绍,人在18~35岁的记忆力若为100的话,36~60岁的记忆力则为95,61~85岁的平均记忆力为80~85。在30岁以后,记忆力虽然开始衰退,但每年衰退不到整个记忆的1%,而且由于理解力的加强和经验的增多,又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实践证明,锥型学习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并不存在精力衰竭的问题,当然,任何学习都要注意用脑卫生和锻炼身体,但这与锥型学习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以上介绍的几种学习方法,既有古老的,也有现代的,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仅供参考。方法只是一种手段,关键在于运用,再好的方法还必须运用得恰当,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要运用得好,就不能生搬硬套,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卓有成效。

二、提高阅读能力的学习方法

1.四步阅读法

阅读能力,是从书面语言符号获取意义的一种智力技能。阅读能力的结构,从横向范围看,包括阅读的认知、理解、记忆、速度和技能等;从纵向发展看,可分为认知性、理解性、鉴赏性、评价性、创造性阅读等。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明确阅读目的,变被动性阅读为主动性阅读;其次,还要注重阅读规律,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就高中学生的阅读目的来提高阅读能力,基本是四步阅读:

第一步,阅读认知,提高语言自学认读能力。

首先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要会用工具书,扫除认知上的障碍。具有准确地将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主体语言(意义)信息的能力。这是阅读中最基本最起码的一种能力。调查数据表明,认识1500个字,达到扫盲标准;认识4500个字,可阅读一般文章;认识5000个字以上,用工具书可阅读一般文言文。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子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子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也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困难,往往是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的思维有很大好处。”

培养认读能力,目的在于积累语言文字的感性材料和各种知识。要提高阅读能力,关键是认字、识词、析句,通过大量阅读多掌握一些词汇,而勤翻字典、词典,则是主要的途径。

其次,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困难重重。现在报纸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可见,要想在现代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

第二步,阅读理解,提高语文理解能力。

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华罗庚说:“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过去学过的小学算术、初中的代数,在脑子里还有那么多吗?没有那么多了。因为我们理解了,会运用了。这就是说书变薄了。”这就是说,阅读时要实现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第三步,阅读鉴赏,提高鉴别与欣赏的能力。

鉴别,也就是判断、辨析;欣赏,也就是感受、体验。阅读鉴赏的内容,包括文章或作品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前者指把握其题旨,了解作者的意图,进而评定文章内容的优劣高低;后者指考察其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对前人的继承和创新关系及风格等。阅读鉴赏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阅读鉴赏能力,在阅读能力中占重要地位,只有善于鉴赏,才能善于吸收,领悟精妙,获得美的享受。

第四步,阅读表达,提高语言吸收能力。

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再检查一下阅读的效果。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以备日后查用。钱伟长说过:“读一本书,就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忆一下,看自己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本子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解决。”

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或作品的内容表现或传达出来的能力,即用独特的方式加工语言信息和语言形式进行记忆和存储编码转换的能力,是阅读要实现的重要目标。阅读表达可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口头表达指对文章或作品的内容进行口头复述、解释或表达。书面表达指对文章或作品的内容用文字复述解释或评述。广义的书面阅读表达还包括编写提纲、表解、图示、读书笔记等。阅读表达与写作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有助于直接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2.如何突破阅读理解关

理解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阅读理解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其理解的内容包括:文章或作品词语含义的感情色彩,结构复杂的句子的组织构造及意义、变化,段落、层次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文章或作品的思路、中心和要点,写作方法上的特色,并能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准确、完整的概括。阅读中的理解也是从形式到内容,又从内容到形式的“循文入义”、“由义返文”的认识过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涉及到学生素养等许多方面,除了要有知识储备做后盾外,还必须结合实践,提高分析和综合水平。那么,怎样才能加深对阅读对象的理解呢?

(1)以思路为线索

大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去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的理解是多么重要。

在阅读自然科学著作时,对书上提出的原理、规律、定律、公式,不仅要理解结论,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这些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李政道说:“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别人为什么走通了。”阅读时,只记现成结论,而不考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思维能力就很难在阅读中提高。因此,凡是阅读科学著作,不仅要掌握具体的个别的科学结论,更要从引出这些结论的思维过程中去寻找其共同的、普遍的思维规律和方法,这样才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以问题为焦点

为解决问题而阅读,才能勤于思考,“引向深处”。可以说,“问题”是推动阅读的动力。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提出异议或补充;一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因而有不懂的问题。高中学生随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时发现第一类问题会逐渐增多,而第二类问题会慢慢减少。

如果在阅读中,能主动地以问题为焦点,开动脑筋,去弄通或解决这些问题,就自然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思辩力。

3.现代文阅读的“三项九点”法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意义,这是阅读研究形成的结论性认识。意义的领会和把握尤以现代文学类作品为难。文学语言具有多歧义性和暗示性,富有高度的内涵和意蕴,强调文学符号本身的意义,也强调词语的声音象征意义。出现在作品里的孩子对爸爸说的“你打死我吧”,并不是一个一般祈使句,真正的含义可能是他情绪上很难接受现实中的自己。我们需要加强感觉训练,培养探究现代文阅读的意识和兴趣,积累经验和方法。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的阅读要求共分“三项九点”,依次是:理解文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分析综合——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我们这里把“三项九点”再细化一些,具体一点: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个考点包含下列内容:准确指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指出词语所指的对象或范围,把握词语概括的内容,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根据语境揣摩词语派生出来的新意,分析词语所隐含的内容,弄懂语境中词语的修辞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包含下列内容: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掌握句子的特定含义,即句子在上下文中被语境所赋予的意义,掌握句子的深层含义,即隐含在句子表面意义之内的更深的寓意,领悟句子的表达作用,注意语句的感情色彩,揣摩语句的表达特点,善于联系背景知识具体理解其表达效应。

“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包含下列内容:能够确认词语在文中指代的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够查找、摘录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材料,发现其细微的偏差,能够准确提取并归纳整理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材料。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是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的能力层级,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必须掌握其采用的表现形式。因此,该考点包括分析记叙文(散文)的结构层次(时空变化、思想感情变化、内容变化、逻辑顺序、描述角度)和表现形式(白描、象征、伏笔、设置悬念、顺叙、倒叙、插叙等),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层次(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和表现形式(立论和驳论,各种论证方法),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层次(时空顺序、认识规律、事物发展过程等)和表现形式(各类说明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层次的方法大致有:按时间、空间的界限分割,按性质合并,按侧重点归附,参照语言标志等方法。考试形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与表现形式,二是分析某一段的结构层次与表现形式,三是调整段内结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