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中生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3863600000009

第9章 高作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和技巧(3)

20年来,许多高考作文的题目都只有一个词语,最容易实践“一点说透”的原理。现将具体的“说透”法简介如下:

(1)层层深入,挖掘“一点”

由于“一点”往往体现在一个词语上,所以对这个词语由原义、本义的诠释,逐层阐述其引申义、现实义等,是使读者充分理解这“一点”的内涵的最基本的方法。

请看下例:

说“志”

北京罗翔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它说明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认识到“志”的重要。

人贵有志。志是激励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古往今来,一切英雄豪杰,才人巨匠,莫不是在志的鼓舞下才有所作为的。如果没有写《史记》的宏志,司马迁怎能在经受了难堪的腐刑后依然顽强地生活下去?如果没有修订《本草》的宏志,李时珍怎能几十年如一日“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行程达一万多公里?杜甫立下“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志,才成为百代景仰的“诗圣”;鲁迅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志,才被万众尊为“民族魂”。不可否认,上述杰出人物是有才华的,但是,有才无志亦难真正有所作为。秦桧、汪精卫之流,早年亦曾“才华横溢”过一番,然而他们身上缺乏中国人应有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志气,终于卖国投敌,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有志与否,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决定其是否有所作为,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则能决定其兴衰存亡。

……

个人之志与民族之志是紧密相关的。我们这一代青年应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在学生时代就牢牢立下报国之志。

周恩来同志13岁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这一壮志指引着他投身革命洪流,不仅改造了中国,自己也成长为旷世的伟人。每个青年学生都应以之为楷模,胸怀大志,献身中华,在奔向四化的新长征中,让青春焕发出夺目的光芒!

如果你悄声颂读一下这篇作文,你会发现,全文层层深入,反复扣“志”达几十次之多,不仅体现了“一点说透”的原理,也体现了作文要紧密扣题的原理。

(2)对比论证,突出“一点”

对比,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议论文写作中,为了说透“一点”,往往要与对立面一齐来论述。如果要肯定自己主张的这“一点”,那么不妨边“立”边“破”,将对立的那方面一并拿来,批判其荒谬性,以显示这“一点”的正确性。反之,如果这“一点”是要批判的,那么,在否定它的同时,提出与之相反的主张,边“破”边“立”,使这“一点”“破”得更为彻底。

请看下例:

习惯

天津考生王毅

太阳系赋予人类的第一份珍贵的礼物就是土壤,而又有谁能比我们的祖先更加珍惜这一份皇天后土?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中国人的祖先,身上整天沾濡的是黄土,住的是黄土坡下挖出的窑洞,吃的是黄米、黄豆,喝的是黄汤般的水,死了又统统奔赴黄泉。

长期的地质演变,造就了中国人所居住的地理环境。北面是茫茫不可逾越的戈壁,西北是连片的黄土高原,西南是世界上最高峻的青藏高原,而东面是浩渺无际的太平洋。这样的地理环境也就造成了中国人拥挤于黄河长江流域,终日以黄土为伴的封闭的机制和落后的习惯。

落后的习惯,造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悲剧。

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君,为了抵御北方高原上那势如洪水的匈奴人的冲击,命人筑起了高峻的长城。如果说秦始皇时所修筑的长城还有一定的功绩的话,那么明朝时修筑的长城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耻辱,它起到的只是封闭自己的作用,而当一代雄杰努尔哈赤起兵于白山黑水之间,别说长城,就连长江、黄河这样的天堑也无能为力了。当秦始皇命人修筑长城的时候,爱琴海边的亚历山大正领着他的马其顿大军,横扫欧亚非的古老帝国呢。多么惊人的相反的一幕!习惯,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冲出那封闭的习惯,而勇于开拓呢?

中国军事史上一名天才战略家戚继光在倭寇来侵之际,命人修了一个海上长城,这就是中国第一个水城——古北口水城。但是有了这座水城,也只能是防御,并不能出击。小小的倭寇都跑到我们的领土边,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进入他们的国度看一看他们的真面目?中国人落后封闭的习惯决定了其只能生活于陆地,而冲不出陆地;只能生存于落后的机制中,而不能开创新的机制。

郑和下西洋可谓规模宏大,浩浩荡荡了,但这海上的行动,始终还受着陆上思想的束缚,像这样一次毫无经济目的的海上大游行是世界史上所仅有的。郑和船队的目的是纯而又纯的政治目的,这些“正其谊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所到之处,留下了多么伟大的功绩。此后的几十年,达·伽马率领他的四只小船开始了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开始了伟大的地理发现,此时郑和的船队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

历史选择了中国人,而中国人却不能选择历史。这是为什么?都是因为中国的世俗习惯。

当中国的东南沿海屡次被欧洲人的坚船利炮敲击时,中国人的思想也开始变革了……

今天的中国人是具有新思想的中国人,我们有义务、有胆量,也有能力冲破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养成顺应时代趋势的新习惯。为振兴中华,为使龙的传人站立于世界之巅,我们正在奋力拼搏着……

黄河流向大海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旧习惯的破除,新习惯的建立也是大势所趋。

(1988年全国高考作文)

作为议论文,应与时事,即改革开放的现实密切联系。中华古国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习惯”,也形成了若干阻碍进步的“习惯”;我们的“改革开放”,正是要弘扬我们民族的“革故鼎新”的优良传统,克服那些求稳求安不求进取的“中庸之道”。《习惯》这一文题,只提供了论题,没有提供论点。论点要通过考生的分析获得。

例文在这方面值得借鉴。作者以丰富的历史资料雄辩地证明了“落后的习惯,造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悲剧”。文中采用了对比手法,以秦始皇对比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以戚继光对比倭寇,以郑和对比达·伽马。从前人公认的业绩中看到了不足之处,目光是敏锐的,思想是深刻的。结尾以“黄河流向大海”来类比习惯的“破旧立新”的“大势所趋”,十分恰切,而且富于感染力。

全文以“破”为主,以“立”为辅,对于中国的“世俗习惯”做了有理有据的批判。这是一篇驳论性的“一点说透”的范例。

第三,夹叙夹议,印证“一点”。

“一点”是作者的主张,应该主要通过议论,即“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阐发。但是,同时也不排斥在议论中适当“叙一段故事”,以印证作者的主张。这种笔法叫“夹叙夹议”。“夹叙夹议”的“叙”,和一般的列举事实论据有所不同。例证法中所运用的论据一般只有三言五语,只有概说,而无细节,也就是说“只叙述,不描写”。“夹叙夹议”的“叙”则不同。为了唤起读者对作者所论的“一点”的共鸣,增强感召力,在叙述中可以加入适当的描写,使之成为一则“小故事”。从广义讲,这则“小故事”当然也可以视为一则详写的论据,但它之所以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印证“一点”,使议论不仅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这实际上是借助叙述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更好地“说透一点”。

2.如何用推陈出新的方法写出有新意的议论文

作文优异的同学在思维上都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

在议论文写作中,这种“求新求异”的思维常常用“推陈出新”的技巧来表现。“推陈”,是指推翻前人的陈见;“出新”,是指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前人陈见并不一定是错误的。但是由于前人陈见产生的时代局限、生产力水平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还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很容易出现漏洞或不完备之处,需要后人进一步加以修订、补充,使之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议论文便很容易“推陈出新”。

怎样议出“新意”呢?怎样“推陈而出新”呢?具体说,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

(1)以科学研究新成果纠正前人陈见中的谬误

前人陈见的产生是前人总结当时观察、调查、研究的成果而成。随着时代的前进,科技的发展,这些“成果”中的一部分便显示出了谬误。例如,古代欧洲的教会信奉“地心说”,这一说法在人类天文观测手段不发达的情况下,也许还能勉强解释天体的运行。到了哥白尼时代,这种说法便难以自圆其说了。哥白尼以最新的观测成果驳倒了“地心说”,确立了“日心说”。这种对前人陈见的纠正便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又如古人以“鸳鸯”喻情侣,认为这种水禽是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但是现代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鸳鸯并不具有这种美德:一只雄鸳鸯可以同时占有若干只雌鸳鸯,雌鸳鸯死去后,雄鸳鸯立刻另觅新欢。这种水禽不但不是爱情专一的典范,反而是喜新厌旧的“负心贼”。如果我们以此为据,展开议论,也属于以科研新成果纠正谬误,这样的议论文也是很有新意的。

(2)以辩证思维的方法纠正前人陈见中的偏颇

由于时代所限,前人陈见往往比较绝对化。而过于绝对化的观点,往往就有偏颇之处。比如俗话说:胳膊扭不过大腿。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而如果是一只健壮的胳膊去扭一条残疾的大腿,情况会如何呢?如果是一个大人用胳膊去扭一个小孩的大腿,情况又会如何呢?像这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使许多前人陈见的偏颇暴露无遗,这样的议论文是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

1999年初,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之后,赞誉甚多,夸其为“翻案”佳作。对此,有人在1999年2月11日《齐鲁晚报》上发表了这么一篇反“翻案”的文章:

为雍正平什么反

北京京津岭

《雍正王朝》的作者和编创者都有一个主导思想,就是为雍正皇帝平反,恢复雍正的本来面目——一个励精图治、勇于自省、关爱臣民的好皇帝。其实这是不折不扣的妄言。单说文字狱一项,康熙皇帝在位61年,文字狱不超过10起,而雍正朝文字狱大兴,他在位仅13年,文字狱就有几十起之多,由此,中国的文字狱终于在以后的乾隆朝达到极致。这种空前阉割思想文化的、绝对一律的文化专制主义统治,最终毁灭了康、乾盛世,也使老大帝国走向无可挽回的衰亡,要说“恢复雍正的本来面目”,这是不是更值得一提?

我不明白,艺术家们把一个封建帝王的形象推上电视屏幕,到底想让今天的观众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样的精神滋养?编导们说,今天的观众看到这个剧仍然是很感动的,因为它很有现实感。但在世界史的范围内比较一下,就会发现,雍正登基是在公元1723年,而早在1688年英国就已经完成了长达40多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从而向现代社会迈进。而“我们的大中国”仍处在中世纪的梦魇之中,真正是混沌未开。有了这样的参照,我们的文艺家是不是该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来一点反省、多一点批判?进而思考我们民族为什么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性的挑战回应得这么迟钝?果真有了这样的意识,他们肯定不会再为一个18世纪的中国皇帝的“开明专制”大唱赞歌。

对于雍正王朝,史学界的“成见”是“文字狱”盛行的一代王朝。作为电视剧的编导,对雍正皇帝做了诸多肯定,只要有事实依据,也是允许的。这也可以说是电视剧创作上的“推陈出新”吧。但是,“翻案”必须有“度”。本文作者便指出了这种偏颇。

文中采用了例证法,举了雍正王朝的“文字狱”的数量,并与康熙王朝做了对比。为了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认识雍正王朝,作者又将其与同期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作了对比。这两个对比,使人们认识到雍正王朝严重的反动与落后,从而有力地批驳了电视剧对其过度的“翻案”。

这种与“翻案”文章唱反调的文章,也可以视为一种更新的“推陈出新”吧。

由此可见,“推陈出新”的“新”的前提是“正确”和“科学”。违背了“正确”、“科学”的前提,随心所欲地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但达不到“推陈出新”的效果,反而会贻笑大方。

3.如何写好托物言志的作文

托物言志与象征手法是密切相关的。

在人类与大自然共生的千百万年中,由于每一天与各种事物打交道,久而久之,对某些事物便产生了一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