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生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3863700000019

第19章 数学实用学习法(1)

——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成绩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数学并不难学,只需要掌握三个字“重、精、巧”,即对例题要重读,对概念要精读,对要点要巧读。

——丘成桐

一、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数学各环节的学习方法,然而,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重中之重,概念、公式、定理学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

1.准确掌握数学概念的方法

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定义、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大约有1000余个。它如同人体的206块骨头,搭起中学数学学科的知识骨架。围绕它展开引出、证明、应用、记忆,构成了多姿多趣、丰富多彩的中学数学。也许你从未详细统计过学习了多少概念,也许你未曾意识到自己竟掌握了如此之多的概念,但当你面对数学题目的时候,头脑中却迅速地反映出相关的概念,使问题迎刃而解,这就表明你已经正确理解、准确记忆、灵活运用了你所学的概念。

对这约1000多个概念的理解、记忆、应用程度,决定着你的数学成绩。要学好数学,必须抓住主线,在概念这条主线上用功。

中学数学教学中,概念的教学通常有以下四个环节,即引出、推导、辨析和记忆。中学生要学好数学概念,不仅要掌握上述四个环节,而且还要掌握其中的方法。

(1)掌握概念的引出

概念的引出往往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认真听好教师的引言教学,不仅可激发求知欲,使心理进入积极的准备状态,更重要的是,教师可能会在引言中对概念的产生或应用对象有所交待(或提出关键性的思考问题),这些往往是理解、记忆概念的重要铺垫。这一环节疏漏了,你的认识结构中就会出现一个空白。

定义、定理、公式等既然是对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的准确抽象,那么抽象的过程也就是前人发现和证明的过程。教师常常采取和同学们一起重涉前人之路的引入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教我们如何抽象客观现象,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在这个时候,对同学们来说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探索者行列之外,应该认认真真地从事发现活动,研究发现过程,自己得出结论。这一步是不能省略的。

(2)掌握公式的推导

研究定理、公式的推导是使同学们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途径,也是进行证明或计算的思考模具。在研究公式的推导时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①剖析典型。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方法很多,又都是数学论证的基本方法。尤其要注意研究那些在思路、方法、技巧方面有典型意义的定理、公式的推导。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等。从这些公式的推导中我们可以学到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②借鉴技巧。研究一个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不亚于做几道习题。例如证明“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这个定理的证明非常简单,但重要的是,要从证明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感觉到什么,思考它带来的启示,借鉴它提示的方法与解题技巧,然后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解题中去,你就会变得聪明了。

③寻求多种证法。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往往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课本上一般只介绍一种,给同学们留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例如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现行教材中的证明是由作已知的三条线段的第四比例项引出的,构造出四条线段成比例图形,把要论证的线段转化成与之相等的线段。引平行线的作用就在于转移比例。教材中,只过三角形的顶点C作角平分线AD的平行线,那么过C点作AB的平行线可否转移比例?过A、B、D点作其他线段的平行线可否转移比例?不妨试试看。把所有的情况都研究之后,只有过被平分的角的顶点作平行线不能转移比例。其他六种证法两两相同。再比较这些证明方法我们看到:其一,最简单直观的还属教材中的情况;其二,例题和练习题的证题方法和结论往往是论证新问题的依据。经过这六种证明方法的探讨,同学们就会对用平行线转移比例的作用及思考方法理解得更深刻,运用得更灵活,对教材中知识的前后联系也有了系统的认识。

④排疑解惑。对概念的研究还在于排疑解惑,自己去验证它的正确性。对概念中有疑虑的地方,不妨试试看它究竟是怎样。通过自己验证排疑解惑,记忆就准确了。

(3)对概念进行辨析

“概念学多了,反而有些糊涂”,这是一些同学的感受。有这种感受并不奇怪,因为数学概念有很多是容易混淆的。从认识论的观点看,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要真正理解一个概念,仅靠引入、推导还不够,还要通过辨别、分析来澄清混淆,明确内涵、外延,深化理解。

①对比辨析。一些类似的概念,只有在对比中才能找到联系与区别,明确它们的从属关系,关键是要抓区别,通过对比,既知道了各概念间的共同属性,又知道了它们各自的不同属性,运用时就再不会糊涂了。

②变式辨析。对概念进行变式分析和应用,能够进一步掌握概念的特征及广泛效能。定义、定理、公式一般都可用数学符号来表达其对象间的关系。一个关系式里包含的几个量,虽有固定的关系,但不一定有惟一固定的形式。对形式进行合理变式,可得到更多的结论。变式辨析的一般方法是:a.单向递进式联想;b.双向可逆性联想;c.恒等变形。但要注意:在多种变式中,一定要首先深刻认识原公式、定理的特征。另外有些定理往往难解其意,用起来也很被动,这就要把它大解剖,析理清楚,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③条件辨析。有些公式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条件变了,则可能导出错误的结论。因此,要正确运用公式,就要弄清条件的来龙去脉。当公式的条件较多时,要弄清提供这些条件的原因,避免条件间发生交叉错误。有的时候学习的公式都带条件,弄得人眼花缭乱,用公式时不知如何是好。如代数中根式的性质和幂的运算性质19个,都有适用条件,但只要认真分析,你会发现所有的条件其实可以分别归属于两类,只要记住了这两条,19个性质的条件就全记住了。

(4)概念的记忆

数学的概念必须牢牢记住,只有记住了,才谈得上计算、运用和论证,否则是不可能有解题能力的,因此,同学们应学会一些记忆的方法。

2.数学定理、公式的学习方法

(1)建立、发展和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数学学习,就是把数学知识结构(指教材)经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头脑里的数学认知结构。因此,在定理学习中,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处于核心地位。

①打好基础,建立优良的数学认知结构。学习一门数学的新课程,或学习某一课程中与前面知识没有多大联系的新课题时,开始都会碰到一系列新的概念、公理、思想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定理、公式等,这些内容不可能被原有的认知结构所同化,只能从实例、模型或已有经验中抽象概括,形成新的概念、公理、方法等,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例如,平面几何入门阶段的学习,就处于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中。这个新建立的数学认知结构,就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它的优劣直接影响以后学习的好坏,因此显得十分重要。数学家张广厚曾说过:“我在念一本新书时,开头我特别下功夫,由于开头都是基础的东西,基础的东西往往是容易接受却难理解,特别是高等数学是这样……中学学习也是一样,开头简单,自己认为懂了,实际没懂,不下功夫,过两三个月就吃力了。要入门,就要开头下功夫,我觉得开头的基础要搞扎实。”他这番话,道出了入门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反映了开始时建立优良认知结构的必要。事实上,从学生学习平面几何起始阶段的情况,也可说明这一点。新建立的认知结构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水平,所以这些内容虽然简单,但学习的要求却很高,应引起特别注意。尤其是采用公理化方法编写的教材,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

②循序渐进,搞好命题学习,促进认知结构的良好发展。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内容紧密相联,一环紧扣一环。在学习时,若对某一环学得不扎实,认识模糊不清,就会直接影响认知结构的良好发展。如果不及时解决,那么继续学习下去就只能是机械学习,这时认知结构中出现的都是一些孤立的“点”,不仅容易遗忘,而且失去应用的价值,结果导致学习的失败。

在学习每一个定理、公式时,都要清楚地知道怎样一步步得出结论,运用了哪些概念、公理、定理或公式,使用的是什么方法等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不能只记住其条件和结论。命题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从感知定理的情境(信息输入),接着进入思维(信息加工),即与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知识建立联系,相互作用,进行同化,然后把它纳入原有认知结构(储存),并使原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这个思维活动中,既要理解证明过程,更要从中学习到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解题途径。这对发展认知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所体现的分类、化归的方法等,就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那种尽量缩短命题学习的时间来加快学习进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③精炼所学知识,不断完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认知结构也有一个形成、发展到完善的过程,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并且,认知结构的大小也是相对的,大可以指整个中学阶段数学认知结构,小可以指某章某节的认知结构,也可以指某部分内容的认知结构。因此,每到一个阶段,就要进行提炼,改善原有认知结构,提高抽象、概括水平,以便有助于今后的学习和应用。通常,阶段复习、学期复习就应起这个作用。数学家华罗庚谈到学习有一个“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他说:“要真正学会学懂还必须经过‘由厚到薄’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这看起来你得到的东西似乎比以前少了,但实质上经过消化,变成精炼的东西了。”华罗庚在这里特别强调了“由厚到薄”的重要性,反映了改进、完善数学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例如,初中学完代数方程后,可以对方程的解法进行整理、提炼,得出基本思想——“转化”、“降次”、“消元”,达到了高度概括、简缩;再由知识“点”、“线”组成知识的“网络”,揭示内在的联系(如图4-1所示),从而完善了这一部分的认知结构。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则不仅对数学知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2)几种有效的公式、定理记忆法

①对比记忆法。

就是把相互对立或近似的知识放在一起对比记忆。常见的有相似对比、正反对比等。

如:两个三角形全等和相似的判定条件,就可以这样对比记忆:

A.两三角形全等B.两三角形相似

a.两边对应相等,夹角相等;

b.两角对应相等,夹边相等;

c.三边对应相等。a.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

b.两对应角相等;

c.三边对应成比例。

小结:角,相等——相等;边,相等——成比例。

这样对比记忆能突出两者的异同点,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对加强记忆十分有利。

②分类法。是根据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的一个划分,通过分类、有助于我们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和记忆。

初中数学教材中分类思想的应用比比皆是:有理数的分类、直线位置关系的分类等等。

正确完整的分类应该满足下列原则:①按同一标准分类;②没有遗漏;③没有重复。

如把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这就遗漏了既不是正有理数,又不是负有理数的有理数“0”。

分类,能帮助我们把纷繁的材料或研究对象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简化的、有效率的思维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应把握好在什么情况才需要分类及如何分类,盲目的分类及分类不当反而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复杂的问题弄得更加复杂。

③形象直观法。即

是通过图形的直观形象,帮助记忆定理、公式的方法。如果掌握了公式的推导方法,并结合图形强化记忆,有利于在运用中巩固记忆。

下面我们介绍借助图形记忆有关公式:

A.平方差公式

图4-2

(a+b)(a-b)=a2-b2

如图4-2,则有

图4-3(a+b)(a-b)

=(a2-ab)+(ab-b2)

=a2-b2

B.两数和的平方公式

(a+b)2=a2+2ab+b2

如图4-3,则有

(a+b)2

=a2+b2+ab+ab

=a2+2ab+b2

C.两数差的平方公式(a-b)2

=a2-2ab+b2

如图4-4,则有

(a-b)2

=a2-b(a-b)-b(a-b)-b2

=a2-ab+b2-ab+b2-b2

=a2-2ab+b2

D.三项式的平方公式(a+b+c)2

=a2+b2+c2+2ab+2ac+2bc

如图4-5,则有

(a+b+c)2

=a2+b2+c2+ab+ab+ac+ac+bc+bc

=a2+b2+c2+2ab+2ac+2bc.

二、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

运算能力可谓是学习数学的重头戏,掌握各种计算的技巧,不但能提高运算速度,而且对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也很有帮助。

1.有理数计算的技巧

做有理数计算时,除了牢固掌握运算法则,正确使用运算定律外,还应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避繁就简,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算式的结构特征,寻求简捷的方法。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提出下面的常用计算技巧。

(1)先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

例①:计算(-1.5)2-(-313)-(+214)

解:原式=2.25+313-214

=(2.25-214)+313

=313

(2)先把相加后得整数的数凑在一起相加

例②:计算449+(-5.2)+(+559)-(+10.8)

解:原式=(449+559)+(-5.2-10.8)

=10-16

=-6

(3)先把同号的数相加,即先把正数和负数分别相加

例③:计算(-3)-(+18)+(-24)-(-36)+(+12)

解:原式=(-3-18-24)+(36+12)

=-45+48

=3

上面提出的三个技巧的实质是先把容易相加的数先加,或相加后得数整齐的数先加。

(4)反用运算律

例④:计算47.5×(-0.1997)-0.475×(-9.97)

解:原式=4.75×(-1.997)-4.75×(-0.997)

=4.75×(-1.997+0.997)

=4.75×(-1)

=-4.75

例⑤:计算(-4317)×2215-8317×141315-4×(-141315)

解:原式=(-4317)×2215+141315×(-8317+4)

=(-4317)×2215+141315×(-4317)

=-4317×(2215+141315)

=-4317×17

=-71

(5)合理选择运算顺序

例⑥:计算421819-831617-401617.

解:原式=831617-421819-401617

=43-421819

=119

反用运算律、合理选择运算顺序的立足点是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克服定势思维的干扰,这样才能做到避繁就简,巧妙计算。

2.整数平方的速算

为了便于发现规律,我们列出一部分平方数:

112=121212=441312=961412=1681

122=144222=484322=1024422=1764

132=169232=529332=1089432=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