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生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3863700000004

第4章 五段学习法:各学科学习的共同技巧(4)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己课后复习习惯的形成,你会发现:新课知识由于经过复习加深了理解,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平时复习加强了,后续新课的预习时间就会相应减少。从这些学习环节腾出的时间,足以保证课后复习的落实。同时由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自己听课的效率也会提高,课堂知识落实得好,课后复习的负担又会进一步减轻。这时候你的学习也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你会真正品尝到课后复习的甜头,并切身感受到课后及时复习的确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第四段:及时练习

练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学生将新学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它一方面促进学生获得新的技能,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它是实现知能转化、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必经途径。

1.练习五步法

(1)要认真审题

要做好练习,首先的工作是要审好题,有些同学做题时不善于认真审题,大致看一遍就做,以为这会节省时间。其实不然,如果审题没有审好,如把《我的新朋友》审成了“只要写我的一个同学”即可,至于和我有没有关系则不管它,写来写去,一问老师,发觉自己写的不合题意要求,只好再返工,这就更费时间。

同学们在审题时易犯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不明题意。即不能揣摩出题目的要求是什么意思,这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把握不住分类的标准。如下面一题:请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来:

A.望风而逃B.风声鹤唳

C.顶风冒雨D.风雨交加

这四个选项中,哪一个“风”的用法不同,如不能用一个标准去分类便只好猜了。

二是分析不准语句的含义。有些同学也许由于语言水平不高,而看不懂题意。如有的同学一碰上诸如“一个数,比a和b的平方和还大5倍,请写出这个数”一类的题就头疼,这就需要不断加强语文修养。

②曲解题意。就是自己理解的题意和题目本身的含义有差距。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春暖人间》,有的同学就写成了自然界的春色,而此文,更主要的在于写好人好事像春风一样吹拂着神州大地,温暖着人民群众的心。要重在写现今的新人新事新气象。

要知道,作业不审好题,往往会劳而无功。

③遗漏要素。作业题常是由一些基本要素组成的,如果审题时马虎,就会遗漏一些内容,使以后的运算、解答陷入绝境而与正确答案大相径庭。如“a与b的平方根加上a与b的差,请写出这个代数式”。有些同学就漏下了“根”字而答错。

可见,审题必须认真、准确。只有弄清楚题意,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才能答好题。

(2)要善于联系对号

我们平时的作业,总是针对某一范围内的知识而言的,解题时,就必须善于和我们学过的知识挂起钩来,看一看,想一想,老师讲没讲到,教科书或老师有没有涉及这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哪几方面的知识,要用到什么公式、定理等。比如解方程中,如涉及有关绝对值去号的,就要想一想有关的知识(如去号的规则);如是化学计算题,就要先想一下,是属于哪一类计算的,是常见化学量,还是分子式,或是溶液、化学方程式?再去考虑该用怎样的方法。

(3)要善于思考联系

作业往往不是单纯的静态的知识考查,更注重的是知识间的融会贯通,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解题中,往往要动用各种各样的思维方法,展开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像数学解题中的一题多解和材料作文中的多角度审题都是。

(4)要精于检查

练习做完之后,不等于完事大吉,还必须认真审核验算,看一看符号错没错、运算步骤对不对。很多同学之所以在小考试乃至期中期末考试中经常出现一些小失误,不是小数点位置不对,就是运算中缺少了一步,原因往往就是平时不善于检查,没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1985年高考时有位考生在写作文时,误把《给<光明日报>的一封信》写成了《给<人民日报>的一封信》而被扣去了3分,就因为差这3分,而未进入本科录取线,如果他检查一下,就不会犯这种简单错误。

(5)要善于对作业进行总结

作业是对自己练习情况的真实反应,因此,要对作业进行总结。

常见有些同学,作业发回来之后,看一看就抛在一边,即便老师打了“”,也不去追究,甚至怕丑而撕去。须知,这样做不仅失去作业的作用,更失去弥补自己缺陷和不足、促进学习的大好机会。要知道,在作业中,答错的地方比答对的地方更有价值和意义,因为它正暴露出你知识的不足和缺欠之所在,也正是你应加强的环节和弥补的地方。这时,正需要你去总结一下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并且要把这样的地方用特殊标记区别出来。

对了,作业可别写完一本丢一本,要精心装订,排好顺序,到总复习时,这就是一套很全面、很系统的复习题呀!

2.力求一题多解

要想提高解题能力,非锻炼自己的解题速度,开拓解题思路,增强解题意识,熟练掌握并运用公式,做大量多种类型的习题不可。做习题不仅要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锻炼解题技巧,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做完一题,如果兴奋一番便完了,那么做题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必须记住解题的方法,并推广到同一类的题目上,并再择一二试题,倘若很快成功,则该类题目的基本解法就找到了。

这种学法叫举一反三,掌握了一种方法,可解多道同类习题。

要提高学习效率,还要练习一题多解。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道试题,不仅能更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而且,通过一题多解,分析比较,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适当增加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题,对巩固知识、增强解题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大有益处。

心理学家们曾在一所非重点中学搞一个实验班,进行数学一题多解的训练,三年后,这个班的数学升学考试,平均成绩99.3分,效果非常明显。实验班的同学普遍喜欢上数学课,甚至觉得数学课很像智力游戏,上课解题,心情很愉快。

一题多解是可以广泛采用的高效学习方法。

3.编写“错题集”

“人不该在一个位置上跌两次跤”,意思是该及时汲取教训,及时分析失误的原因,及时改正,不在同一个问题上犯两次错误。

事实上,“人常常在一个位置上跌两次或更多次跤”。有相当数量的同学,一个错误,常常一犯再犯。

降低错误的有效方法,是要求学生编写“错题集”。

让每人准备一个大笔记本,页数为100页,分为5个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根据自己的成绩事先预留出每科的页数。以每科平均20页计,如语文成绩好,就预留10页,因这科错题少。数学分数比别的科稍低些,就预留30页。

平时自测,或老师组织的小测验,期中、期末试题,每次考过之后,就把做错的题重抄一遍在“错题集”上,错误的答案和正确的答题过程都要写上。必要时,还要写出错误原因。

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能力有很大差异,但纷繁复杂的差异中又存在着若干普遍规律。这就决定了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很可能要犯某种类型的典型错误。

中学生因受年龄特征、学习基础、生活习惯等条件的影响,常犯一些典型错误,例如:许多中学生因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常说“中国式英语”,如初中学生把“他比你高”说成Hetallerthanyou(应是:Heistallerthanyou)这类汉语习惯的干扰很难排除。

据调查,只有4%左右的中学生能在作业中通过5次纠正错误,基本排除汉语对某一外语语法知识的干扰作用,有90%左右的学生需通过10次以上的更正才能排除汉语的干扰作用。

这说明因汉语习惯干扰而产生的外语错误是多么典型,要战胜各科上的痼疾,编“错题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有的错误,老师强调过,学生也听了,但重视程度不够,效果往往不明显。“错题集”,并好好分析一下原因,就会在心理上引起重视,收到较好的效果,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错误的重犯。

“错题集”一般这样写:

先写清测试时间、地点以引起注意。

科目:数学

题目:若|a|=-a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错误:当|a|=-a时,a<0

正确:a≤0

原因:概念不清。

这样的“错题集”优秀学生一学年5个学科加在一起,写不了100页。学生常翻看“错题集”,把“错题集”上的题再做一遍,这样,便大大减少了再出这类问题的错误,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

五、第五段: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是学生通过积极地独立思考,达到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完成一个小的知识单元学习后,课后总结就成为科学学习程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一个教学活动周期的终结,同时又应该是自己对已学知识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它也可以说是下一个教学活动周期的开始,如此往复循环,把自己的学习和认识推向更高的层次。每一个希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同学,都应该高度重视课后总结这一教与学的环节,并通过自己的复习与总结实践把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1.如何整理系统的总结笔记

在系统学习的过程中,大脑始终处于紧张而兴奋的工作状态,每时每刻都在接受信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知识的组合,通过新旧融合形成新的动态知识结构,此时应及时地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使其形成简化有序的知识体系,并且应将这些学习与思维的成果,以笔记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便长久保留,这就是整理系统的课后总结笔记。

有了课后总结笔记,就可以保持和巩固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今后复习时,便可以站在原已达到过的最高水平上,以此为起点,再深入一步,进而达到更高的学习和认识水平。这样,课后总结笔记就成了学习进程中的里程碑,从而保持了学习的连续性。有些同学在系统学习时没有做总结笔记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知识已经淡忘了,再回忆时,无法完整地重现原已构建的知识序列。结果下次复习时,又要做一些学习上的重复劳动,这是很不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