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24节气与中医保健
3866700000003

第3章 顺应气,保障生命健康(3)

4、秋天燥邪导致疾病的特点秋天是由夏入冬的过渡季节。由初之孟秋,中之仲秋,末之季秋,天气不断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因而出现秋凉而劲急干燥的气候。秋天主气为燥,肺应秋。秋天燥邪感染的途径,多从口鼻而入,侵犯肺卫。秋燥有凉燥、温燥之分。

初秋有夏热之余气,秋燥易与温热结合而侵犯人体,多见温燥病症;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秋燥易与寒邪结合而侵犯人体,多见凉燥病症。秋天燥邪致病有以下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燥邪为干涩之病邪,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造成阴津亏虚、脏腑组织器官失于濡润的病变,出现口、鼻、咽、眼等五官七窍以及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干枯不荣或因津液不足,出现口渴、尿少、便干等症候。

(2)燥易伤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即肺主气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相通,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为秋天主气,与肺相应,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故秋令之燥邪最容易从口鼻侵犯人体,损伤肺脏,导致肺卫失宣,出现清窍不润,发热恶风,无汗少尿;或导致肺津受伤,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则出现干咳无痰,或痰粘不爽,胶粘难咯,或痰中带血,咽干而痛,甚至出现喘息、胸痛、咯血。若伤及津血,则出现苔干、无苔、脉细等津血亏损的症候。

四、冬天6节气与人的生命健康

中医学认为,冬天气候严寒,宇宙万物都处于收藏状态。寒为阴邪,所以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收引,容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的不畅,从而使许多旧疾复发或加重。寒冷的天气,还会令一些人情绪抑郁,昏昏沉沉。因此,冬天养生,势在必行。

1、冬天6节气分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立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立冬是冬天开始的节气,人们脱下秋装,换上冬衣,开始过冬,特别要注意防寒保暖,以保护人体阳气。

祖国医学对立冬以后的养生有着丰富的经验,如元代丘处机《冬天摄身消息论》说:

“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阳光,去寒就温,毋泄及肤,逆之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斯时伏阳在内,有疾宜吐,心膈多热,所忌发汗,恐泄阳气故也。

宜服酒浸补药或山药酒三杯,以迎阳气。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宜寒极稍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惟无寒即已。不得频用大火烘炙,尤其损人。”

(2)小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小雪时节,要适当减少户外活动,要注意保暖,避免阳气的消耗。但仍应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也可此外作短途的旅游。生活娴静的人,可以练习篆刻书法,小天地中有艺术大趣味,静心养性,有益于延年益寿。还可亲自下厨烹调,也是生活的一大乐趣,可产生新的体验,获得一次次新的成功,创造美的享受。

小雪后天气逐渐寒冷,人体易患呼吸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特别是小儿,在这个季节中,由于气候变化,衣着不慎很容易引起感冒和支气管炎。在这个时节,“薄衣法”仍应坚持,慢慢加衣,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厚太臃肿。其原则是以穿衣不出汗为度,避免汗孔大开,引风邪寒气侵入人体。

(3)大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雪时节,万物生机潜藏,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应早睡晚起,保持沉静愉悦。避免受寒,保持温暖,室温以16~20℃最为理想。冬天居室还要保持合适的湿度,应在30%~40%,湿度过低会使上呼吸道黏膜水分丢失,防御功能降低,咽喉干燥。在使用取暖器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室内空气中的湿度,必要时可放一盆水或在屋里养一些鱼,以防空气过于干燥。

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保健要与自然界统一,如果违反这一规律,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冬令进补就是要在“藏”字上下功夫,冬藏为了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万物复苏、生机蓬勃提供充沛的物质基础。古曰“秋冬养阴”,阳虚病人,冬天补温补阳气的同时,也应重视养阴,补充人体的阴精。阴精的充沛,也有利于阳气的生长。

(4)冬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是天地阴阳气交的枢机。阴盛阳衰,阴极生阳,一阳萌动,是人体阴阳气交的关键时刻。许多宿疾最易在这一时期发作,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在这时期发病率相当高,为防止这一时期疾病和促进人体健康,祖国医学特别重视冬令进补。冬令进补多选择冬至开始,这与宇宙间天地阴阳气交相合,可以促进人体阳气的萌生,消耗相对减少,进补后可发挥最大的药效,且可保存封藏最长的时期。

(5)小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小寒时节,要注意防寒保温,减少户外活动。

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人们不要扰动阳气,早睡晚起,不要让皮肤开泄出汗耗阳,使人体与“冬藏”之气相应。

小寒食补宜进食羊肉,羊肉含有蛋白质、脂肪、钾、钙、磷、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B1、B2,能补阳养血,阳虚体质尤宜。海参、鱼翅也是很好的冬令补品,海参更被称为“童叟补剂”,易消化,易吸收,多食有益。

小寒时节要适当减少阳气的消耗,但仍应积极参加健身运动和娱乐活动,但以适度为宜。

(6)大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寒,是冬天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节气,气温很低,人体应固护精气,滋养阳气,将精气内蕴于肾,化生气血津液,促进脏腑生理功能。所以青壮年在寒冷冬天应减少性生活,以适应生理功能处于低潮、人体培养精气的需要。大寒时节,更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疮和促进四肢末梢的血液循环。大寒,最为严寒之时,但寒极必反,也就是说,春天已经不远了。

2、冬天寒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冬天寒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最为明显。寒潮一般出现在每年初冬(11月)至来年初春(4月)期间。寒潮的特征和气象指标是:气温一天下降10℃以上,当地最低气温在5℃以下。

寒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心血管病患者感受最为明显。美国海洋和大气局发布的《天气和健康》中就曾指出,每当寒潮来临,在气温由高变低、风力由小变大的转换期间,人的心脏疾病发作频繁,危重病人常常在凄风苦雨中与世长辞。我国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也发现,约77%的心肌梗塞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气下病情加重。

寒潮袭来时,也容易诱发或加重肺气肿、气管炎等病症。因为寒冷空气会使呼吸道局部温度降低,毛细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减少;寒冷又可导致粘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慢,使气管排出进入呼吸道细菌的功能减弱,病毒和细菌(包括外界的和呼吸道寄生的)就会趁机肆虐,导致呼吸道疾病复发或加重。

在寒潮的控制下,空气常常非常干燥,鼻粘膜容易发生细小的皱裂,而较低的气温又可使鼻腔温度降到32℃左右,局部血管收缩,导致鼻腔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减少,这就给病毒入侵导致感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为减轻寒潮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必须时时掌握气象信息。

3、冬天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冬天气象因素与被污染的环境对人体多有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雾和逆温本世纪以来,震惊世界的大气污染事件已发生了8次,总计病例和死亡数10万人。人们都清楚其祸首是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但却忽视了隐藏极深的杀人帮凶——雾和逆温。这8次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冬天,而且都有雾和逆温层存在。

首先是雾。大气污染物在大雾存在时,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新物质,毒性比原污染物大得多,如二氧化硫在大气中被氧化与雾滴结合成硫酸气溶胶,毒性提高10倍以上,若再与光化学烟雾(氮氧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共存的大气中经受紫外线照射就发生光化学烟雾)相遇,毒性就变得更大更剧烈。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具有吸水性,容易形成大雾。这样大雾会经久不散,有利于病毒、细菌的生存和蔓延。所以,大雾自然就加剧了大气污染的危害,充当了杀人帮凶。

再就是逆温。一般情况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这样,低层温度高、空气密度小,高层温度低、空气密度大,造成了“头重脚轻”

的现象,气层很不稳定,容易上下翻滚而形成对流,使低层空气中的污染物和粉尘向高空移散。可是,在冬天冷高压影响下,却又会出现空气随高度增加温度亦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脚重头轻”,象个“不倒翁”,这种现象叫“逆温”,发生逆温的空气层称为“逆温层”,也叫“阻塞层”。当出现逆温层时,逆温层下的烟雾、杂质不易穿过逆温层向上扩散,这时污染物就会“无路可走”,只好在其下蔓延。同时,有逆温层存在时,一般风速都很小,而风速又直接关系到大气污染程度,因为风速越小,污染物越不易扩散。因此,逆温层强度越大,层次越厚,维持时间越长,污染也越严重。

因此,冬天人们早晨不宜外出太早,可在云开雾散,太阳出来以后走出户外活动。

(2)煤气中毒冬天是取暖季节,尽管有关煤气中毒的知识已十分普及,但各地每年都有煤气中毒死亡的事件发生。究其原因,一般并不是冬天炉火管理不当造成的,而是大多数人不清楚易发生煤气中毒的气象条件。

煤气中毒的气象条件都具有显著特征。通过对多次煤气中毒事件的气象资料分析发现,最易发生煤气中毒的气象条件是:气温低、气温日差较小、无风或微风、雾天或阴雨天、湿度大、有逆温层存在。在这些气象条件下,室内烟囱中的一氧化碳扩散不出去或外逸缓慢,有时甚至发生往室内倒灌烟的现象,此时很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另外,风向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风向不同,室内外的气压差也不同。例如吹南风时,室外南面的气压高于室内,北面的气压低于室内;刮北风时,正好相反。所以,如果煤炉的烟囱是向南伸出的,则刮南风时由于室内外的气压差,就会形成倒烟;若烟囱是向北伸出的,刮北风时就会倒烟。

4、冬天剧烈天气变化对健康的危害

1969年1月9日深夜,前苏联列宁格勒的气温骤然从零下40℃升到零上19℃,冰消雪融,使30多万人卧病在床,不思饮食。1980年1月间某一天晚上,这里又有4万多人突然患病。人们莫名其妙,当时既没有瘟疫流行,也不是集体中毒,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同时病倒呢?查来查去,原来是那天气温在几小时内突然从零下44℃骤升达零上6℃。正是这种气候的剧烈变化,使得这么多人同时病倒。

那么,天气变化是如何影响人体而诱发疾病的呢?有科学家指出:人和天气环境是两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人体的情况与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紧密相关,一旦天气变化,原来按照恒定变化与气候保持平衡的身体就会失去平衡,即人体的内环境稳定受到外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发生了不适应现象。

法国医学家阿塔利从事气象对人体影响的研究工作已30多年,他的研究指出:单是细菌还不足以致病,就是得了病也不致于有生命危险,一定要考虑气象因素。气象条件是引起和加重某些疾病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