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全美国顶尖的保险业务经理,要求所有的业务员每天早上出门工作之前,先在镜子前面用5分钟的时间看着自己,并且对自己说:“你是最棒的寿险业务员,今天你就要证明这一点,明天也是如此,一直都是如此。”
经由这位业务经理的安排,每一位业务员的丈夫或妻子,在他们出门工作之前,都以这一段话向他们告别:“你是最棒的业务员,今天你就要证明这一点。”
结果,这些业务员的业绩都在保险业居领先地位,他们必须努力工作,尽管卖保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很少有人会自愿购买保险。
这位经理运用的就是自我暗示的原理。风能使一艘船驶向东,也能使它驶向西,自我暗示原则亦可将你推向高峰或使你坠入低谷。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一定会成功,会获得发展,能够取得进步。
如果你“认为”自己会败,你已败了。
如果你“认为”自己不敢,你便不敢。
如果你想赢却“认为”赢不了,几乎可以断定你与胜利无缘。
如果你“认为”自己会输,你已输了。
成功始于人之“意志”——一切决于“心念”之间。
情商研究专家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断地向自己灌输某些事情,最后,你的潜意识就会接纳它并信以为真。一旦你的潜意识相信并且接纳了某件事,它就会努力地把这个想法转化成事实。如果你能有意识地计划安排,让你的心充满积极的念头,就可以从中获益,肯定地告诉自己的潜意识“我有能力完成想做的任何事情”。每天多次重复这些自我激励的语句,直到它成为自动的反应,当你怀疑自己时,这些语句就能自动浮现。
从人体的构造来说,人类大脑中有一个潜意识部分,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每一个人都可以发掘出这种力量,运用在任何一个目标上。方法非常简单,只要用简短的话命令大脑,潜意识就像一个无形的巨人,随时可以接受你的指挥,为你做任何事情。
每一位成功者都有一套调整思想的方法。他们密集地将自己选择的目标输入潜意识,使它没有机会接触任何负面的思想。技巧并不重要,只要明确地描述自己想要什么,并将这项信息反复地传达给潜意识即可。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思想家、传教士和教育者都一再强调信心与意志的重要性。但他们都没有明确指出:信心与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可以用自我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的心理状态。心态决定命运,成功始于觉醒。这个结论是以心理暗示决定行为这个事实为依据的。
我们生活的绝大多数境遇,既不是一无所有、一切糟糕,也不是什么都好、事事如意。这种一般的境遇相当于“半杯咖啡”。你面对这半杯咖啡,心里会产生什么念头呢?最好的选择是告诉自己:“太好了,我还有半杯咖啡!”
有人说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我们还可以说得更加浅显、全面一些:你习惯于在心理上进行什么样的自我暗示,是你成与败的根本原因。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径是:坚持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去做那些你想做而又怕做的事情。
毕尔在19岁时开办了一个经营兽皮和皮革的商店,不久他破产了,但挫折并没有压倒这个年轻人,反而更加激励了他。不久,他开始寻找获得成功的新方法。
毕尔急欲致富,他认为他能在励志的书籍中找到获得财富的方法,于是就到图书馆里寻找有关的图书。在那儿他发现了一本关于致富的书,不禁欣喜若狂。他将它借到手,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读了三遍后,他还不能准确地理解那些世界级富豪们是如何获得财富的。
在他第四遍阅读的过程中,奇迹发生了。那一天他在新德里一条商业大街上悠闲地漫步,途中伫立在一个肉类市场的橱窗前面向上仰望,就在那一瞬间,他得到了一个一闪而来的致富方法。
他大声告诉自己:“那就是它!我已得到了它!”他的伟大的发现就是“运用自动暗示致富”。
“当你每天有感情地、全神贯注地高声朗读两遍从帮助你致富的书中抄下来的语句时,你就能使得你所期望的目标同你的下意识心理直接相通。重复这个过程,你就会自觉自愿地形成思想习惯。这对你努力把愿望转变为现实是有好处的。”
“在应用自动暗示的原则时,要把心力集中于某种既定的愿望上,直到那种愿望成为热烈的愿望。那次我从街上气喘吁吁地跑回家时,我立刻坐到饭桌旁写道:‘我确定的主要目标是到10年后成为百万富翁。’”他说,“一个人应当把他所想要获得的金钱的数量规定得十分明确,并定下日期。我照办了。”
毕尔虽然在19岁时失败过,但是现在他却成了著名的、令人尊敬的威廉·维·麦克考尔,是澳大利亚最年轻的国会议员,著名的辛得立城可口可乐子公司董事会前董事长,以及一家为22个家族所拥有的著名公司的董事。
毕尔的致富法宝运用到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可以的,学习、交友、获得提升……任何你想要达成的目标都可以运用此法。
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固然是个法宝,但这个法宝的巨大魔力,还需要通过长期运用,形成一种意识,才会充分地显示出来。具有主动意识的人必然会长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而具有被动意识的人却总是告诉自己“我没有那么幸运”。可以说,经常进行积极暗示的人在每一个困难和问题面前看到的都是机会和希望,而经常进行消极暗示的人在每一个希望和机会面前看到的都是问题和困难。
如果你能运用你的潜在意识、暗示的力量及丰富的想象力,建立一个成功、快乐、美好的自我形象,那么这正是成功的开始。实际上每个人都比你自己想象中的更好、更有能力,比你想象中的更为聪明。如果你能在某件事情上证明了这一点,你就得到了鼓励,从而更加奋发向上。人的潜能就是这样逐渐发挥出来的。所以每个人都不要小看自己,你会比你现在更成功,只要你有那个愿望,就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第五节 以人为镜,通过别人看自己
学会听从建议,就会养成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受用一生。——希拉里·克林顿
EQ关键词 旁观者清
唐朝著名大臣魏征的死讯传到李世民耳中时,李世民痛哭流涕地说“朕失去了一面镜子”。
他人是我们的一面人生之镜,因为自我认识的时候难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得出的评价就会有失偏颇。苏东坡有句诗叫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在情商上面就是讲述了关于自我认识的局限性的问题。人之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能正确、准确、精确地识别自己,就是因为当局者迷。借助“旁观者清”的力量来剖析自己,是完善自我认识所必需的。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二人一起坐禅。
苏东坡说:“大师,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看来像一尊佛。”佛印说。
苏东坡讥笑着说:“但我看你倒像一堆大便!”
苏东坡回到家后,得意地对苏小妹炫耀自己是如何占了佛印禅师的便宜。
谁料,聪慧的苏小妹不仅没有赞同他的说法,反而说出这么一番话:“自己心中是佛,看别人也会像佛;自己心中是大便,看别人也会像大便。”
了解其他经常与你接触的人对你的评价,是一个人了解自己情绪的重要途径。你可以邀请父母或者其他经常与你在一起的人用一些形容词描述你的特点。不过,他人对你的看法,是供你作参考的。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来自他人的破坏性批评会对你有不利的影响,这时就需要你认真分辨,小心“巴奴姆效应”,不要让一些错误的评价影响你对自己的信心。
心理学家把人们乐于接受一种概括性性格描述的现象称为“巴奴姆效应”。你平时所了解的所谓“星座”与性格的预测,乃至各种“算命”的解释也就是利用了这种效应。“巴奴姆效应”一方面揭示了我们的认知心理特点,另一方面也迎合了我们认识自己的欲望。事实上,认识别人难,认识自己更难。
有一位漂亮的长发公主,自幼被巫婆关在一座高塔里,巫婆每天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赞叹公主貌美如仙,并救出了她。
其实,囚禁公主的不是什么高塔,也不是什么巫婆,而是公主认为“自己很丑”的错误认识。我们或许也正被他人所蒙蔽,比如父母、老师说你笨,没有前途,你也就相信了,而这不正如那位公主吗?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一个国家。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唯恐不及。
有一天,一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做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十五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招待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注意到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那位白人姑娘能体会到被人歧视的滋味,在于通过“他人”的体验映照了自己的内心。尽管这个“他人”还是她自己,但由于身份的变换,使得她跳出了“当局者迷”的圈子,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平时自己看不清的问题。
曾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中,记述了这么一件事情:
我的下属中有一个“自觉心”明显不足的人:他虽然有一些能力,但是他自视甚高,总是对自己目前的职位不满意,随时随地自吹自擂,总是不满现状。前一段时间,他认为我不识才,没有重用他,决定离开我的组,并期望在微软其他组中另谋高就。但是,他最终发现,自己不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公司里的同事也都对他颇有微词,认为他缺少自知之明,期望和现实相距太远。最近,他沮丧地离开了公司。
接替他职位的人,是一个能力很强而且很有“自觉心”的人。虽然这个人在上一个职位工作时不很成功,但他理解自己升迁太快,愿意自降一级来做这份工作,以便打好基础。他现在的确做得很出色。
李开复对他的下属的评价,如果该下属能够有幸看到,那么他也就借助了李开复的力量,实现了“旁观者清”,很利于他认识自己。许多人看不清自身的缺陷与自私自利的品德,但也有的人恰恰相反——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优秀的品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古人所讲的,作为我们平常人,以人为镜,可以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接受他人的失败的教训而少走弯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人为镜,把别人的优点记在心上,学习他们的长处,取长补短,将他们的优点变为自己的。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自己引以为戒,不去犯同样的错误。在对人方面,不要总记住别人的缺点,要总是想到别人的优点,想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
以人为镜,要选对镜子,选对自身有益之镜,如若拿错镜子,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也是自己的镜子,别人通过对我们的一言一行观察、揣摩、了解并最终把我们定性和归类,于是我们就成了别人眼里的好人、坏人、可信之人、不可信之人……别人如果觉得你真心诚意待他,他就会真心实意地待你。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作为我们的镜子,正面的可以借鉴,反面的可以自省。这些都是他人送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有这么多现成的财富我们不去利用,岂不可惜?
由彼知己的过程中要注意,在我们在对自己、对他人追求完美时,不能过于超越其他相关的因素来要求自己和他人,不能因对方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完美而产生抑郁或沉沦。接受现实,接受身边一切,将这样的思维带入生活中,才会发现自己生活得并不是很累。
有一个女孩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总是显得自卑和胆怯。直到有一天她无意中听到别人评价她“很有能力,相当出色”,这才恍然大悟,从此对自己多了一份自信。
在自我认识的时候,想做到客观、全面,就必须通过他人的眼睛观测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切记不要完全依赖他人,否则会走进一片不够自我、没有主见的沼泽。
§§§第六节 太迎合别人,便失去自己的格调
自己不尊重自己,任何人都不会尊重你。——小泽征尔
EQ关键词 自尊自重
当你看到鼻子上有红红的圆球、脸上浓墨重彩、衣着诡异梦幻的小丑时,你一定以为他们做这样一份工作很快乐——他们的工作就是让人发笑,他们的言行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小丑的扮演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单纯为了取悦于人,对小丑来说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可笑的假面背后,往往是一颗疲惫的心。
取悦他人,往往需要不断地伪装自己。没有谁受得了长久地掩饰自己的本性,除非他内心是麻木的。所以,哪怕在强调要懂得社交技巧和办事艺术的今天,情商研究专家依然告诫我们: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迷失自我。
高情商者用其经验告诉我们,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赢得所有人的满意。跟着他人眼光来去,为了取悦他人而随意改变自己,会逐渐让自身的光彩暗淡。
西莉亚自幼学习艺术体操,她身段匀称灵活。可是很不幸,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她下肢严重受伤,一条腿留下了后遗症——走路有一点瘸。为此,她十分懊丧,因为害怕看见别人注视自己残腿的目光,甚至不敢走上街去。作为一种逃避,西莉亚搬到了约克郡乡下。
一天,小镇上的雷诺兹老师领着一个女孩来向西莉亚学跳苏格兰舞。在他们诚恳的请求下,西莉亚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为了不让他们察觉自己残疾的腿,西莉亚特意提早坐在一把藤椅上。
那女孩偏偏天生笨拙,连起码的乐感和节奏感都没有。当那个女孩再一次跳错时,西莉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给对方示范那个要领——一个带旋转的交叉滑步动作。西莉亚一转身,便敏感地看见那个学生的眼睛正盯着自己的腿,一副惊讶的神情。西莉亚意识到,自己一直刻意掩盖的残疾在刚才的瞬间已暴露无遗。这时,一种自卑让她无端地恼怒起来。失控中的言语伤害了女孩的自尊心,她难过地跑开了。
事后,西莉亚满心歉疚。过了两天,西莉亚亲自来到学校,和雷诺兹老师一起找到那个女孩,对她说:“如果把你训练成一名专业舞者恐怕不容易,但我保证,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不错的领舞者。”
这一次,她们就在学校操场上跳,有不少学生好奇地围观。那个女孩笨手笨脚的舞姿不时招来同学的嘲笑,她满脸通红,不断犯错,每跳一步都如芒刺在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