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本书读懂犹太智慧精华
3881600000002

第2章 立身篇(2)

犹太人在学习的时候,动用全身的器官进行辅助。他们将眼睛看、口读、耳朵听等各种方式综合起来,而不是单纯地阅读。课文虽然单调,但他们可以用一种旋律来吟读。这种旋律和他们以圣歌为原型改造的歌曲(做礼拜时吟唱)的风格一样。无论是《圣经》还是《塔木德》,他们都用这种旋律来吟读。

普通的犹太人很少能用希伯来语将《圣经·旧约》全部背诵出来。但《塔木德》的研究者中有人能记住经文的全部内容,他们就是用带有节律的吟读的方式将《塔木德》“印”到大脑里面去的。他们在记忆文章的线索时,经常先背诵某一提示性的句子,然后再反复诵读《圣经》和《塔木德》,直到眼前能出现所背文句的出处。

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的犹太子女,即使不聪明,也会不断地通过练习和复习来达到对某事物的理解。正是这种努力进取的热情使犹太人比别的民族明显高出一筹。正如发明家爱迪生所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商人也要学识渊博

深井里的水是抽不完的,浅井却可一抽见底。

——《塔木德》

⊙“商人要学识渊博”,这是犹太人提出的口号,同时也是他们的经商法则。学识渊博不仅可提高商人的判断力,还可以增加他们的修养和风度。一个文质彬彬和一个粗俗不堪的人,分别去应酬同一宗生意,成功几率大的必然是前者。

罗斯柴尔德金融王国的创始人迈耶·斯柴尔德小时候生活在法兰克福的一条脏乱不堪的犹太街上,在受尽欺凌中度过了童年。罗斯柴尔德的父亲经营一家小商店,兼做一些古钱币兑换生意,收入仅够一家糊口。在罗斯柴尔德大约10岁的时候,其父便开始向他传授做生意的方法,同时培养他对古钱币的兴趣。不久,他就十分起劲地收集中东、俄国以及欧洲的古旧钱币,加以整理出售。

当时,对古钱币有兴趣的人并不多,他们感兴趣的是现钱。但犹太人自幼就形成的耐心和毅力,促使罗斯柴尔德孜孜不倦地钻研其中的奥秘,渐渐地,他差不多成了一名古钱币专家。

终于有一天,命运出现了一线转机,罗斯柴尔德得到了向一位法国将军兜售钱币的机会。他把自己所有的古钱币统统拿出来,并对每一枚古币的来历和典故侃侃而谈。尽管当时他刚满20岁,但博古通今的古钱币知识和幽默风趣的谈吐吸引了所有人。结果不难预料,他激起了大家对古币的兴趣,人们纷纷购买,他也因此发了大财。

正因为对古钱币的透彻钻研,罗斯柴尔德凭借着渊博的知识,赚了大钱。当然,渊博的知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积累起来的,犹太人将知识视为他们真正能掌握的财富,他们有着宗教般虔诚的求知信念,并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和精神。这种精神让犹太民族在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表现,不管是科技界、思想界、文化界、政界,还是商界,犹太人均是独领风骚。

此外,学识渊博的犹太商人在经商和处世之中还遵循着另外一条原则,那就是他们绝对不和见闻狭隘、品德卑下的商人来往。因为,与这些人交往不但不会给自己的生意带来效益,反而会影响到自己的信誉。结交一些同样学识渊博的商人做生意朋友,则不但可以互相得益,而且可以提高信誉,使自己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把女儿嫁给学者

为使女儿嫁给学者,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也值得;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

——犹太格言

《塔木德》上说:“把你的女儿嫁给学者吧。”当然,这里的学者并不是指普通的学者,而是指博士或者被称为神童的能够出人头地的优秀人才。即使在今天,结婚对象是否聪明也是犹太人择偶时极度重视的一个标准。

犹太人的言行无不体现出他们爱知识的优秀传统。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表明,在人均拥有图书的比例上,以色列为世界之最,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除教科书外,以色列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达几千种。13岁以上的犹太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

在以色列,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共有几百所,平均不到几千人就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国内办出的借书证也有上百万之多,几乎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以色列最佳的风景之一就是大大小小的书店。

以色列人的每一天往往是从一张报纸、一杯咖啡开始的。每年以色列都要在耶路撒冷举办国际图书博览会。博览会期间,很多世界各地的图书爱好者或商人前来洽谈、参观,选购者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书。

以色列人还有自己的图书节,即“希伯来图书周”。不少犹太人很早就准备一部分钱,像盼望盛会一样等待图书节的来临。

在每一个犹太家庭里,还有着一个世代相传的规定:书橱及学习用具只可放在床头,不可放在床尾。这样的规定就是告诫本民族的人:书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不能对书本有所不敬。在古代,犹太人将书看得破旧得不能再看了,就挖个坑庄重地将书埋葬,这时候他们的孩子总是要参与其中的。他们对孩子说:“书是有生命的东西。”

如果一个犹太人在旅途中发现了他们未曾见过的书,那么这个人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去与家乡人共同分享。因为他们认为外来的书籍和知识是别人智慧的结晶,应充分地学习和利用,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深厚的基础。

在犹太人家庭中会有这种情况:家庭中产生了议员、部长、将军,并不被看重;而如果产生了一名或几名博士、教授,才更为荣耀。所以犹太富豪在为自己的儿子或女儿选择新娘或新郎的时候,即使变卖家产也要让自己的儿子和学者的女儿结婚或者让女儿嫁给学者。

§§§第二节 犹太人的挫折智慧

失败是向成功更近了一步

在人生的游戏中,不如意的事常常有,我们都没有悲观的权利和资格。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关键是要具有过人的耐力和意志力。

——犹太格言

在这么一个故事:

古印度莫卧尔皇帝在一生中经历过许多次失败,有一次他不得不在一个马槽里躲避敌军的搜捕。

作为一国统帅竟必须躲在马槽里,他越想越丧气,忍不住要冲出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这时,他看到马槽里有一只蚂蚁在艰难地拖着一颗玉米粒,试着爬过一道看来是它不可能过去的坎。已经是第六次了,蚂蚁从坎上翻滚下来,但小小的蚂蚁似乎没有意识到困难是如此巨大,它又一次拖起玉米粒爬了上去,终于成功地翻了过去。

莫卧尔从中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脱险后他再一次召集军队,不屈不挠地与敌人斗争,最后他建立了中世纪最后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犹太人认为,失败只是向成功更近了一步。

美国百货大王梅西于1882年生于波士顿,年轻时出过海,以后开了一家小杂货铺,卖些针线。铺子很快就倒闭了。一年后他另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仍以失败告终。

在淘金热席卷美国时,梅西在加利福尼亚开了个小饭馆。本以为供应淘金客膳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岂料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这样一来,小饭馆又倒了台。

回到马萨诸塞州之后,梅西满怀信心地干起了布匹服装生意,可是这一回他不只是倒闭,而且是彻底破产,赔了个精光。

不死心的梅西又跑到新英格兰做布匹服装生意。这一回他时来运转了,他买卖做得很灵活,甚至把生意做到了街头小店。头一天开张时账面上才收入11.08美元,而后来位于曼哈顿中心地区的梅西公司曾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

如果每当遭受失败时便放弃,不再努力了,那么你就绝不会胜利。失败者总是说:“你要是尝试失败的话,就退却、停止、放弃、逃跑吧!你不过是无名小辈。”千万不要听信这种劝言。成功者对此从来都不加理会,他们在失败之后总会再去尝试。他们会对自己说:“这是一条难以成功的道路,现在让我再从另一条路上去尝试吧!”

从长远来说,失败也是一次成功。对此发明大王爱迪生感触最深。他为发明电灯失败了无数次。当实验再一次失败,他的助手叹着气说:“唉,又失败了。”“不,”爱迪生轻松地说,“我们又成功地找出了一个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把失败看成一次成功,从失败中有所收获,这是成功人士应具有的最佳心态,他们最能深刻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谛,往往会在失败的教训中获益,然后从失败中走向成功,实现辉煌的转变。

危机是人奋进的动力

当我们邻居的屋子起火时,你就必须留心自己的屋子了。

——犹太谚语

人人都知道犹太人有钱——几百年来,犹太民族是全世界最富有的民族——却很少有人知道,犹太人能达到这一目标,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答案就是:犹太人一年365天都处在高度警觉和奋进的状态。

犹太人的危机意识像是深深地嵌在了生命里,比起动辄喊着“天下太平”的人,他们更懂得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社会看起来明亮耀眼,但实际上危机暗藏,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是安全的,生活随时会给你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惊喜”,为了避免措手不及,必须根植危机意识。

犹太人以各种形式让自己充满危机意识,当然这种危机意识绝不是杞人忧天。

有这样一个实验:

科学家把一只青蛙放在滚热的油锅旁边,在快到油面的时候,那只青蛙竟然跳离了油锅;可是,当把这只青蛙放进盛满水的锅里时,下面再放火煮,水越来越热,青蛙却已离不开锅,最后被煮死了。

青蛙的命运不就是人类命运的映照么?只有像那只快到油锅的青蛙一样,时刻充满危机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度的警惕,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

由于历史原因,犹太人总是充满着危机感,这使得他们掌握了许多抵御风险的方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犹太人在刚从事商业时就会定下目标,去建立一个“商业帝国”。“犹太人对‘商业帝国’管理架构的铺设无与伦比,因为这种架构能使其抵抗来自政治、经济、法律甚至自然灾害的种种风险,因此也被戏称为‘抗8级地震’的管理模式。”

犹太人的看家本领就是公司结构的治理,他们通常把企业作通盘考虑,就像一盘棋,有帅,有车、马、炮,有卒子,各代表不同的功能,在不同情境下,这些功能有不同的行事方式,这样才能避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举个例子,最早在避税岛国进行公司注册就是犹太人的发明,同时,由于在避税岛国可以申请豁免申报真正的股东,从而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商业隐私的作用。

当然,犹太人会选择多国多地进行注册,涉及几乎所有行业,有效地进行各类资产、资源的整合。

犹太人不光在商业上具有极强的危机意识,在日常的生活中亦是如此。比如犹太人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黑暗着开始,明亮着结束”,意图就在于提醒孩子时刻牢记困难,从而时刻怀有危机意识。

无论如何也不要放弃今天

今天将要发生的事我们都不知道,何必为明天而烦恼。

——《塔木德》

同样一杯水,消极的人看到的是“只剩下半杯了”,积极的人却想着“还剩半杯呢”。同样一堆玩具,消极的人想的是“玩具会被玩坏”,积极的人却想着“如何更多地开发这些玩具的功能”。不同的想法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态度。事实证明,乐观积极的人,他们的天空更美!

犹太人有一则名叫“飞马腾空”的童话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因为惹恼国王而被判了死刑,这人请求国王饶他一命,他说:“只要你给我一年的时间,我就能让您最心爱的马飞上天空。如果过了一年,您的马不能在天空自如飞翔的话,我宁愿被处死刑,绝不会有半点怨言。”国王答应了他。他回到牢房之后,另一位囚犯对他说:“你不要胡说了,马怎么能飞上天空呢?”这个人回答说:“在一年之内,也许我自己病死,也许国王会死,也许那匹马出了意外送了命。总之,在这一年之内,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所以只要有一年的时间,没准马真的能飞上天空!”

说不准,这种乐观的态度也许最后真的能保住他一命!

这个犹太囚犯从小就被父亲教育道:“即使明天就是末日也不要放弃今天,只要你不向困境低头,不向命运弯腰,你就有机会实现目标。”因此,长大后,即使在面对死亡时,他也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低头认命,乐观让他为自己寻找一切生还的希望来拯救自己。

一个乐观的人即使身处困境也能看到机会,而悲观的人即使机会在手边也只看到危难。犹太人一直认为,乐观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个犹太父母都会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精神。

纵观犹太人颠沛流离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时期都与苦难为伴,然而他们对生活一直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否则,这个民族又怎么能经受得住那么多的折磨,最后幸存下来?事实上,也正是苦难造就了犹太人不可动摇的乐观精神。欢乐和笑声是犹太人生活中必备的良药,这使他们总能保持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黑暗过去就是光明

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但是为什么只让透过黑暗的部分看东西?因为人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塔木德》

在犹太法典中有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所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透过黑的部分去看东西呢?”

回答是:“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犹太民族是一个神奇的民族。他们处处散发着犹太民族智慧的光芒,从生存到经商,从爱情到生活,从处世到谈判,他们的智慧充满了绚丽的光彩,闪烁着生存意义之外的魅力……

犹太实业家路德维希·蒙德学生时代曾在海德堡大学发现了一种从废碱中提炼硫磺的方法。后来他移居英国,将这一方法带到英国,几经周折,才找到一家愿意同他合作开发的公司。结果证明他的这个专利是有经济价值的。蒙德由此萌发了自己开办化工企业的念头。

随后他买下了一种利用氨水的作用使盐转化为碳酸氢钠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他参与发明的,当时还不很成熟。蒙德在柴郡的温宁顿买下一块地,建造厂房。同时,他继续实验,以完善这种方法。实验失败之后,蒙德干脆住进了实验室,昼夜不停地工作。经过反复而复杂的实验,他终于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1874年,厂房建成,起初生产情况并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连续几年企业完全亏损。

犹太人在逆境中的坚韧性格帮助了蒙德,他不气馁,终于在建厂6年后的188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产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来,产品由原先每吨亏损5英镑,变为获利1英镑。

后来,蒙德建立的这家企业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生产碱的化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