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本书读懂犹太智慧精华
3881600000005

第5章 立身篇(5)

众人着衣时莫要裸身,众人裸身时莫要着衣;众人就坐时莫要站立,众人站立时莫要坐下;众人哭时莫要笑,众人笑时莫要哭。

——《塔木德》

犹太人深谙“入乡随俗”的道理,他们懂得,在生活中“入乡随俗”是非常必要的。犹太父母常常用一个经典的故事来教育孩子。

在博里纳日煤矿区,几乎所有的男人都下矿井。他们的工作繁重而危险,但工资很低。他们生活相当贫穷,往往是全家人一年到头都在忍受着寒冷、疾病和饥饿的煎熬。这里的人都是“煤黑子”,肥皂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品。

文森特被临时任命为该地的福音传教士时,他找到了峡谷最下头的一所挺大的房子,和村民一起拿麻袋装了很多煤渣,在房子里升起了炉子,以免房子里太寒冷。

在他第一次传道演讲时,这些博里纳日人脸上的忧郁神情渐渐消退了,他们对他充满了信任,喜欢上了他。文森特很快就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人这么快就能接受他这个异乡人呢?文森特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回到自己的住处,准备用从布鲁塞尔带来的肥皂洗脸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跑到镜子前面端详着自己,看见自己全身都沾满了黑煤灰。

“原来如此!”他大声说,“这就是他们对我认可的原因所在,我终于成了他们的自己人了!”

他把手在水里涮了涮,脸连碰都没碰就去睡了。留在博里纳日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往脸上涂煤灰,从而使自己看上去和其他人没有两样。

犹太父母给孩子讲这个故事,意在告诉孩子:如果你穿着与对方同样的服装,表现出与对方类似的举止,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和他是相似的,对方也就会对你产生好感。文森特就是这么做到的!

人的确要张扬个性,但处处表现得和别人不一样,自然不会和别人打成一片。很多孩子都有种想使自己看上去有些特别的心理,如果想和周围的孩子打成一片的话,最好“入乡随俗”。

笑是百药中最佳的良药

笑是百药中最佳的良药之一。

——《财箴》

犹太人讲笑话,更是信手拈来。在大多数犹太教堂里,每天下午的祷告仪式和傍晚的祷告仪式通常会合在一起举行。在两个仪式之间,有几分钟的休息时间,做祷告的人们常聚在一起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或开几句玩笑。

在费城的一个教堂里,两个老朋友聚在一起聊天。一个说:“看那个家伙——他是当地的小富翁。30年前他只穿着一条磨破的裤子来到了这里,可是如今,他拥有了100万!”“什么!他是不是疯了?他要100万条破裤子干什么?”

这套说笑话的天赋,也被杰出的犹太商人所利用,现在商界里还流传着“内森借笑话广结人缘”的故事呢。

犹太商业巨头罗斯柴尔德有5个儿子。他们成年后,每一位都成为了商业奇才。在5兄弟当中,罗斯柴尔德的三儿子内森相貌平平,但他的外交能力是最强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特别喜欢说笑话。为了这一爱好,他甚至专门建立了一套“笑话快递”制度。

内森刚到伦敦时,英语能力并不强,于是,他决定用笑话来弥补这个缺陷。所以,内森专门建立了一个通讯网,其任务就是帮助他尽快收集和传递欧洲最新的笑话,以便他能够利用这些笑话在伦敦社交界广结人缘。这个笑话网不断扩大,各国的外交官甚至用报告的形式将各种笑话传递给内森。

直到今天,伦敦罗斯柴尔德银行的博物馆里,还保存着当年欧洲各地送来的笑话邮件。

由于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国家,流浪于他国的犹太人经常受到歧视和迫害,为了在逆境下顽强地生存、快乐地生活,犹太人一直很乐观、豁达和幽默。毫不夸张地说,幽默是犹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认为幽默是“智慧的磨刀石”。因为幽默不仅可以放松心灵、缓解压力,而且还能使人的想法变得丰富起来,并成为产生新想法、新创意的原动力。

团结互助,共渡难关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是凡人说的话;“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是无知者说的话;“我的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是圣人说的话;“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也是圣人说的话。

——犹太格言

《塔木德》中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生下来的婴儿长着两个头一个身体的话,应该把他算作一个人呢,还是两个人?

也许有人觉得这个问题过于幼稚。实际上未必如此。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婴儿似乎有点麻烦。因为按照犹太律法,孩子满月时要请拉比祝福,这时究竟祝福一次呢,还是两次?祈祷时究竟应该在头上放一个钵呢,还是两个?

《塔木德》中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简洁明了:在一个头上淋上热水,要是另一个头也发出悲鸣,就是一个人;如果另一个头满不在乎,那就是两个人。

用犹太人的话来说:如果有人听到不管是以色列的犹太人受到迫害,或是俄国犹太人受到迫害,都会感受到痛苦,并发出呼喊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犹太人;如果不会呼喊,就不是犹太人!

十分明显,这个设问只是一则比喻,实质上是为了说明犹太人有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这种感应,从小处讲,只是一个犹太人对另一个犹太人的遭遇的感应;但从宏观上看,便是所有犹太人对个别犹太人的感应,是民族共同体对个别成员的感应。

如果一个犹太人遭受迫害,其他犹太人都一致呼喊时,这种指向一致的感应已经汇成了一股合力,这股合力牢不可破。

世世代代的犹太人都非常重视团结的力量。犹太人认为,散居在全世界各地的同胞之间的交流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基础。例如:东欧一些国家的犹太社团成员为了消除相互之间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隔阂,在赎罪日前夕做礼拜时,往往会真诚地向相遇者打招呼,说声“请宽恕我”。这时,对方肯定会全神贯注地听完他的话,然后立即回答:“我宽恕你。”同时,他也要向对方寻求宽恕。这种习惯已经在犹太人中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法律,即使社团的首领和德高望重的长者也不例外。

有的时候,如果两个犹太人误会太深,见了面都互相躲避,这时,与他们都很熟的老人就会主动上前,使其中一方首先开口,这样做,至少会使他们平息怒气,有时甚至握手言和。

在新的移民地区中,虽然犹太人没有严密的组织,但是,在很多地方,他们自行作出了两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周聚会一次,或集体做礼拜,或开研讨会、欣赏音乐、观看电影等;在住宅的选择上,他们也要体现集体色彩,尽可能集中居住在一起,这样在发生意外时,可相互援助。

⊙犹太人多次经历大驱逐、大杀戮、大迫害,但他们始终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这完全得益于他们这种高度团结的精神。

给别人留一个台阶

思考要用自己的脑袋,但要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犹太格言

犹太人告诉我们,如果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无可厚非,但是,倘若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上纠缠不休,那就大可不必了。与人相处,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到给别人留一个台阶。适当地让步并不是懦弱的表现,相反,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会让我们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曾有一位高僧受邀参加素宴,席间,他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随从徒弟对此很不满意,他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主人看到,没想到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

高僧在宴后辞别了主人。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父,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到素菜中?而徒弟只是想让主人知道,处罚处罚他。”

高僧在听了他的话之后,意味深长地说:“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刚才如果让主人看到了菜中的猪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当众处罚厨师,甚至会把厨师辞退,这些都是我不愿意看见的。”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待人处世固然要“得理”,但绝对不可以“不饶人”。

给人一个台阶,是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原则之一。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也曾说过:“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宽容也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良好修养。只有襟怀坦荡、关心他人的人,才会时刻牢记给人一个台阶。宽容虽然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忍让,但学会最大限度的宽容,就能避免很多尴尬。

说话做事时给别人一个台阶,往往还会赢得友谊,得到信赖。在社交活动中,可以学一点给人“下台阶”的技巧,以便你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不仅可以让对方免丢面子,也能使你获得对方的好感,并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