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本书读懂犹太智慧精华
3881600000006

第6章 发展篇(1)

§§§第四节 犹太人的借力智慧

◎为什么犹太人总是那么优秀?为什么犹太人相比其他民族的人们更容易取得成功?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发展智慧。他们善于借力,利用身边的各种关系和资源来帮助自己成功;敢于冒险,善于发现并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勇于创新,打破各种陈规的束缚。正是这些特质给他们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善于为自己找到乘凉的大树

世界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一切资源,关键看你会不会“借”过来,为己所用。

——《财箴》

烈日当头,为自己找到一棵乘凉之树,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挫折与烦恼。犹太人认为,一切都是可以借的,资金、技术、人才,这些东西都可以“借”来为自己所用。倘若你自认本领不强,同时也想减少挫折,那不妨认准大势,借题发挥。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再有智慧再有才华,而能力总是很有限的。巨大的成功,都是乘势借力的结果。犹太人哈罗德就是如此。

犹太人哈罗德创业多年,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跟他开玩笑,辛苦奔波却收获甚微。一次,他所在的城市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他感到这是个机会。可是同一个城市里符合要求的公司多达十几家,怎样才能获得这个机会呢?哈罗德绞尽脑汁,针对专门管理此工程的负责人,他想出了一个好点子。

管理这个工程的负责人有个习惯,他每逢周末都要到郊区的鱼塘钓鱼。于是哈罗德探明地点,也带上渔具,跑到该鱼塘。他先在旁边看着负责人垂钓,每当负责人钓上鱼的时候,哈罗德都表现得很羡慕,这位负责人自然就觉得很得意。他看见哈罗德带着渔具却没有钓鱼,便好奇地询问。哈罗德装作不会钓鱼,借机请教。负责人一下觉得遇到了知音,便告诉哈罗德一些钓鱼的窍门。两人越聊越投机,不知不觉就谈到了各自的职业,哈罗德一副很委屈的样子,说着自己的行业竞争激烈,向负责人大吐苦水。等到负责人表露身份的时候,哈罗德也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要求。

可想而知,哈罗德的公司自然拿到了工程招标,从此以后哈罗德的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人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平台。由此可见,在认准行业形势的情况下,借题发挥是多么重要。

商场上,依靠别人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在其他行业里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年轻人追求个性,习惯什么问题都靠自己,这是好事。可是,很多事情并不是只靠自己的能力就能完成的,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当你完全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将事情做好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懂得“大树底下好乘凉”,借助他人的力量,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

利用名人为自己助力

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

——《塔木德》

犹太人信奉这样一句话:“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记住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现况阻碍了发展,放胆去“借”,放胆去用,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

在做生意过程中,利用“名人效应”来打响商品品牌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这也证明了借助名人效应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推销方法。然而名人只是一棵大树,自己的智慧才是花朵,只有将二者巧妙地结合,才能相映生辉,形成夺目之势。犹太人就很擅长借用名人效应来赚钱。

一位犹太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当他苦于不能出手时,一个主意冒了出来——给总统送一本,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哪有时间与他纠缠,便随口而出:“这本书不错。”于是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就销售一空。

时间不长,这个出版商又有卖不出去的书,他便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鉴于上次的经验,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糕透了。”出版商闻之,灵机一动,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销售一空。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予回答而将书弃之一旁。出版商却大做广告:“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名人效应是一种非常有利用价值的社会效应,名人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他们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比较多、比较熟悉的群体。名人效应就是因为名人本身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有着一呼百应的作用。

利用名人,是搭造形势的一种策略。如果我们办事的时候能够多一点这样的思维,我们的事业必定能够出现一番新的局面。

借树开花,虚实结合

如果你有一块钱,却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企业家。

——犹太格言

俗话说: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现实生活中,商人真正拿自己的钱去赚钱的并不多,他们往往是从各方面去筹措资金以实现赚钱的目的。犹太人认为,要玩转金钱,就要会顺从局势的变化,因势利导,借树开花,虚实结合,使其向于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捕捉最佳战机,以求一举成功。犹太人洛维格就是采用借树生花的方式不断积累财富的。

洛维格年轻时曾一度贫困,他当过一段时间的推销员,也从事过其他的很多职业。后来他凭着自信与毅力,担任了一家灯饰公司商场的副经理,并在灯饰经营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洛维格决定自立门户。

刚开始创业,困难自然不少,最大的“拦路虎”是资金不足,为此洛维格动了不少脑筋。1998年他承包了一个大型超市的巨型灯饰店,接手时这家店已经亏损。但洛维格不怕,利用承包经营的优势,他不必自己再去寻找铺位、购置设备和产品,只需出一些活动资金,比起自己开店,需要的本钱要少得多。他自己有经营灯饰的经验,在工作的时候也积累了一些客户方面的资源。借助这家巨型灯饰店已经拥有的市场和优势,他努力经营,不到一年,这家灯饰店就“开花”了,还净赚了好几万。

借树开花中的“树”一般指那些借来张势的东西,它应有一个高大的形状,不但可以使“花”有所依托,还可以花枝招展,形成一定的气势。树上所开之花可以是真花,也可以是假花,可以实开,也可以虚开,也可以虚实结合地开。

在竞争对手强大而我方弱小的形势下,为了创造和等待战机,防止被对手吞并,便借别人的力量来虚张声势,示强于敌。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借局布势,借别人现成的局面,布成有利于自己的新阵势。“布势”之所以要“借局”,主要是自己的力量暂时还比较弱小,无力独自形成一种所需要的强大声势。二是求之于势,就是要依靠有利的形势来取胜。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客观环境,如果客观环境所提供的条件不利,我们便应因势利导,使其向有利的方面发展,以求一举成功。

强于“借资源”,善搭“顺风车”

景气或者不景气是相对的,对有眼光的人来说,赚钱的机会永远存在。

——犹太格言

犹太人认为,一个成功之人必然是一个善于借力之人,而善于借外力的人总是能成功借别人的力量、金钱、智慧、名望甚至社会关系,用以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提高赚钱能力。正所谓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钱”程,这就是犹太人经商的秘诀之一。荷兰的犹太商人卢斯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荷兰的犹太人卢斯福,他从55岁开始创业,经过10多年的努力,就拥有了52亿美元的家产,曾被列入荷兰富豪榜第96位。他的成功也是充分利用了有利于自己的条件。

卢斯福年轻时就很喜欢机动车,对车的结构和零配件了如指掌,所以他想从事做机动车发动机的生意。但他知道发动机市场被国家级的两大品牌所垄断,要与这两大品牌直接竞争,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于是,卢斯福采取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策略。

卢斯福选好其中一个厂家,指示手下将发动机配件买过来,自己仿效装配,组装之后再卖出去。配件的成本是1400元,而装配成成品的卖价就高达1998元。因为零部件出自名门,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这样卢斯福的“产品”就供不应求。

后来,该厂家察觉到了,就不再卖零配件给卢斯福。卢斯福便采取对策——不定期、不定地方地进行购买,同时自己努力设计替代品。半年之后,等到厂家醒悟过来,卢斯福设计的发动机的替代品已经研制出来了。因为吸收了原厂家产品的优点,改进了其性能,所以比原厂家的产品更受欢迎。卢斯福就是靠这种替代品,成为世界级的富豪。

这就是犹太人。借用资源是犹太商人的拿手好戏,只要他们动脑筋,总能够成功。当然,在借用别人“钱袋子”的时候,必须要有明确的指标,将赚回来的钱除去基本开支外,其余的都放回生产线上。社会上最普遍的筹集他人资金以发展事业的机构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如果有雄心在商业上干出一番成就,必须借用别人的资源。固守个人风格,只会困于“自己”的圈子,永远难以成就令人震惊的大手笔。

聪明人会用银行的钱

愚蠢的人总是向亲人提出要求,而聪明的人总是向银行提出要求。

——犹太格言

犹太人有一句经商名言:“如果你有一块钱,却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企业家。”也就是说,生意场上的成功,靠的是巧妙借用他人的金钱来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对于商人来说,银行是朋友。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放款,通过把钱借出去,从而赚取利息。银行借出的愈多,其获利就愈大。

当然,借用银行的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对于白手创业的人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在银行或私人投资者心目中树立较好的信用,自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有些人巧用妙策,大获成功。

白手起家的犹太富豪阿克森,原是一位律师。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觉得借用银行的钱可以赚大钱。他很快找到一家银行的借贷部经理,说要借一笔钱修缮律师事务所。由于他在银行里人头熟、关系广,因此当他走出银行大门的时候,手里已经有了1万美元的支票。

阿克森一走出这家银行,紧接着又进了另一家银行,在那里,他存进了刚才借到手的1万美元。这一切总共才花费了1个小时。看看天色还早,阿克森又走进了两家银行,重复了刚才发生的那一幕。这两笔共2万美元的借款利息,用他的存款利息充顶,大体上也差不了多少。过了几个月之后,阿克森就把存款取出来还债。此后,阿克森在更多的银行玩弄这种短期借贷和提前还债的把戏,而且数额越来越大。不到一年光景,阿克森的银行信用已经“十足可靠”,凭他的一张签条,就能借到10万美元以上,他用贷来的钱买下了费城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几年之后,阿克森成了费城一家出版公司的大老板,拥有15亿美元的资产。

实际上,按照金融规定,这是一种所谓的“双名合同”。在这种政策下,阿克森轻松地树立了自己的信用并借到了钱。

犹太人常说:宁愿欺骗上帝,也不可欺骗银行家。犹太人认为,当商人最困难的时候,银行家是朋友、是救世主;但如果你欺骗了银行家,他就是债主、是你的死神。所以,要获得贷款,树立起自己的信用形象是最好的方法。

借助他人的头脑来创造利润

所谓成功,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来创造一番事业。

——犹太格言

犹太人有一个生意成功的方程式:生意的成功=他人的头脑+他人的金钱。这个方程式的意思是这样的:如果希望在商场上成功,就应该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以创造利润。如华纳卡这样成功的企业家,能自由使用上亿美元的个人资金,其设计的成功方程式竟然也需借用他人智慧,故而可见借用他人之力的重要性。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他处理白宫内的事务时,就是一位典型的巧于借用别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

基辛格有一个惯例,凡是下级呈报来的工作方案或议案,他先不看,压上几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议案的人叫来,问他:“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议案)吗?”对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答说:“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基辛格就会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过了一段时间后,提案者再次送来修改过的方案(议案),此时基辛格把它看完了,然后问对方:“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还有没有比这方案更好的办法?”这使提案者又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

基辛格就是这样反复让别人深入思考研究,用尽所有的智慧,从而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这就是基辛格的一手高招,也反映出犹太人一种成功的诀窍。

在犹太人看来,所谓成功,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来创造一番事业。

因此,你应该趁早培养一种借用别人智慧的习惯。你可以与若干不同行业的朋友保持联系,把他们组成一个不具形式的智囊团。你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要,参加各种演讲座谈。而最方便的莫过于读书,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本来就是要送给读者的,借用这种智慧,是一种很明智的选择。而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不仅可以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还可以使你避免主观武断。

当然,犹太人巧借他人之智也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聪明,那就要和聪明人在一起,这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这样你才会出类拔萃。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借人之智,成就自己。

特殊的日子也是你发财的良机

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但是却有多条道路供你选择。

——犹太格言

特殊日子是指节日、假日、各种纪念日以及重大会议、奠基落成典礼等日子。商家可以利用特殊日子,以特殊的产品和特殊的经营方式来赚钱。

一般来说,有许多产品是专门为某个或某些特殊日子而准备的。例如,月饼是专为中秋节准备的,粽子是专为端午节准备的,等等。当然,产品的针对性也不需要像月饼之于中秋节这么强。例如,一个很普通的本子,如果印上“某某纪念日”的字样,也可以说是特殊的。商店在业务范围之内,经营要有与众不同之处。如果在经营上没有特殊之处,就不会对顾客有特别的吸引力。犹太人雅克就深谙此赚钱之道。

雅克是美籍犹太人,做面包的手艺非常高超,他发财的希望就寄托在这门手艺上。他先后在几个城市发展,结果都不太理想,于是,他决定到旧金山碰碰运气,然而他的面包仍然销售平平,生意冷清。

在算账的时候雅克发现,一年中的大部分生意是在圣诞节期间做的。与其每天在这里白耗时间,为什么不只做圣诞节生意呢?于是,一个奇特的想法在他脑海里形成了,即利用特殊节日来挣钱。

圣诞节是美国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持续时间较长,生意成交额大,是文化与商贸活动结合的大节。雅克粗略计算了一下:如果这段时间蛋糕生意做得好,会超过其他时段4个月的全部经营额。雅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