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本书读懂犹太智慧精华
3881600000007

第7章 发展篇(2)

之后,每到圣诞节,雅克就准备好多姿多彩的小蜡烛、电动彩灯、卷心菜娃娃,又大量购置火鸡、烤肉、灌肠,制作出配有火鸡肉、热狗之类的节日蛋糕。由于是专门为圣诞节制作的蛋糕,购买的人特别多。而卷心菜娃娃、小蜡烛则是镶在另一种点心盒上,配有“圣诞快乐”的字样。这种点心盒为儿童们所喜爱,每逢节日到来,销售量激增,许多家庭都用这种点心盒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孩子。

当圣诞节一过,雅克的点心店也关门歇息。雅克认为好东西如果经常出现在眼前,就会变得很平常,只有适时出现,才能获得意料之外的收益。

当然,其他特殊节日如父亲节、情人节等雅克也会推出一些产品。每到节日来临,雅克就全身披挂,亲自督阵制作节日糕点。顾客也似乎熟知他的脾气,早早就给他下了订单,来晚了的只好排队购买。

几年后,雅克成了自己的奇妙构想的受益者。他把一年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休闲上,轻轻松松地实现了自己的发财梦,迈进了富豪行列。

借用特殊节目,雅克实现了他的财富梦想。由此可见,借特殊日子生财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

学会借力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的能力发挥最大效果是成功的捷径,善于拜访比自己有智慧的人可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犹太格言

犹太人认为,学会借力“输血”是每个人尤其是弱者和贫困者的必修课。无论是初入社会一筹莫展时还是遭受挫折急需帮助时,寻求“输血”,利用他人的心理,借助外在的力量,就显得特别重要。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方法把“血”输进来。

一家开业近两年的理发店位于华盛顿犹太居住区,该理发店良好的服务吸引了附近一大批客户。每天店内生意不断,理发师傅难得休息,加上店老板经营有方,每月收入颇丰,利润可观。但由于经营场所限制,始终无法扩大经营,该店老板很想增开一家分店,可此店开张不久,投入的资金较多,手头资金还不够另开一间分店。

店老板苦思冥想如何才能筹措到开分店的启动资金。他突然想到,平时不是有不少熟客都要求理发店打折、优惠吗?自己都是很爽快地打了9折优惠。于是他灵机一动,推出10次卡和20次卡:一次性预收客户10次理发的钱,对购买10次卡的客户给予8折优惠;一次性预交20次钱的客户,给予7折优惠。

通过这种优惠让利活动,吸引了许多新、老客户购买理发卡,结果大获成功,两个月内该店共收到理发预付款达7万元,解决了开办分店的资金缺口,同时也稳定了一批固定的客源。就是用这种办法,店老板先后开办了5家理发分店,2家美容分店。

理发店利用购卡打折优惠的方法成功融资,解决了自己的资金问题,这种借助外在力量经营的创意理念值得借鉴。

其实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注意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和善于利用别人的金钱,在借助外来力量的同时,使自己的力量发挥得更充分、更有成效。只要你找准“借”点,巧妙发挥,就能走上致富之路。

§§§第五节 犹太人的冒险智慧

只要值得,敢用血本去下赌注

商业从来不是平静的港口,那些不敢冒险、不善冒险的人,就是上天给了他们成为富翁的机会,他们也不敢接受,这是他们缺乏商业素质的表现。

——犹太格言

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会赢得人生的辉煌。并且,那种面临风险、审慎而行的人生体验练就了我们过人的胆识,这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犹太人无疑是这种财富的拥有者:他们凭着过人的胆识,抱着乐观从容的风险意识,知难而进,逆流而上,赢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这种身临逆境,勇于冒险的进取精神是成就“世界第一商人”的又一重要因素。

1921年的俄国,经历了内战与灾荒,急需救援物资,特别是粮食。哈默本来可以拿着听诊器,坐在清洁的医院里,不愁吃穿安稳地度过一生。但是在哈默眼里,似乎那些未被人们认识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大干一番事业的战场,所以他厌恶这种生活。最后,他作出了一般人认为是发了疯的抉择,踏上了被西方描绘成地狱似的可怕的苏联。

当时,苏联被内战、外国军事干涉和封锁弄得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霍乱、伤寒、斑疹等传染病和饥荒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那时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被称作是“到月球去探险”。

哈默心里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认为:风险大,利润必然也大。哈默认为,目前被灾荒困扰着的苏联最急需的是粮食。他又想到,这时的美国粮食大丰收,价格早已惨跌到每蒲式耳一美元,而苏联这里有的是美国需要的、可以交换粮食的白金、毛皮、绿宝石。如果双方能够交换,岂不两全其美?后来哈默得知苏联需要大约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才能使乌拉尔山区的饥民度过灾荒。哈默立刻向苏联官员建议,从美国运来粮食换取苏联的货物。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初战告捷。

就这样,哈默成了第一个在苏联经营企业的美国人。此后,列宁给了他更大的特权,让他负责苏联对美贸易,哈默成为美国橡胶公司、福特汽车公司、艾利斯—查尔斯机械设备公司等30几家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来越多。他存在莫斯科银行里的卢布数额惊人。

这次冒险使哈默尝到了巨大的甜头。于是,“只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险”,成了哈默做生意的最大特色。

哈默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风险和利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风险能带来巨大的效益。与其不尝试就失败,不如尝试了再失败。不战而败如同运动员在竞赛时弃权一样,是一种极端怯懦的行为。所以,要想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自由遨游,非得有冒险的勇气不可。

要想成功,就要敢于承担风险

财富就是风险的尾巴。

——《财箴》

犹太人认为,要想成功,就要有“与风险亲密接触”的勇气。不冒风险,则与成功永远无缘。而商战的法则是风险越大,赚钱越多。当机会来临时,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是平庸之人。而犹太商人大多具有乐观的风险意识,所以常能发大财。

不少时候,犹太商人正是靠准确地把握这种“风险”之机而得以发迹。

公元1600年前后,摩根家族的祖先从英国迁移到美洲来,到约瑟夫·摩根的时候,他卖掉了在马萨诸塞州的农场,到哈特福定居下来。

约瑟夫最初以经营一家小咖啡店为生,同时还卖些旅行用的篮子。这样苦心经营了一些时日,逐渐赚了些钱,就盖了一座很气派的大旅馆,还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地方铁路的股东。

1835年,约瑟夫投资加入了一家叫做“伊特纳火灾”的小型保险公司。所谓投资,并不要现金,出资者的信用就是一种资本,只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姓名即可。投资者在期票上署名后,就能收取投保者交纳的手续费。只要不发生火灾,这无本生意就稳赚不赔。

然而不久,纽约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投资者聚集在约瑟夫的旅馆里,一个个面色苍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很显然,不少投资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件。他们惊慌失措,愿意自动放弃自己的股份。约瑟夫便把他们的股份统统买下。他说:“为了付清保险费用,我愿意把这旅馆卖了,不过得有个条件:以后必须大幅度提高手续费。”

这真是一场赌博,成败与否,全在此一举。另有一位朋友也想和约瑟夫一起冒这个险。于是,两人凑了10万美元,派代理人去纽约处理赔偿事项,结果,代理人从纽约回来的时候带回了大笔的现款。这些现款是新投保的客户出的比原先高一倍的手续费。与此同时,信用可靠的“伊特纳火灾保险”已经在纽约名声大振。这次火灾后,约瑟夫净赚了15万美元。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能够把握住关键时刻,通常可以把危机转化为赚大钱的机会。

敢于冒险,才能开辟出新天地

拥有了高财商,不仅可以让你懂得如何创造财富,同时还能够让你知道在财富的机遇面前应该如何去抓住它,把运气变成财气。

——犹太格言

现代社会中充斥着种种冒险游戏。在经济领域,投资意味着风险,特别是炒股票,风险就更大。不过,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商家的法则就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特别是对于一个前人尚未涉足的市场领域,作为开拓者就更要冒风险。犹太人历来以冒险家闻名于世。

19世纪80年代,在关于是否购买利马油田的问题上,洛克菲勒和同事们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利马油田是当时新发现的油田,位于俄亥俄州西北与印第安纳东部交界的地带。那里的原油有很高的含硫量,反应生成的硫化氢发出一种鸡蛋坏掉后的难闻气味,人们都称之为“酸油”。所以,没有炼油公司愿意买这种低质量的原油。

当洛克菲勒提出买下油田的建议时,几乎遭到了公司执行委员会所有委员的反对,包括他最信任的几个得力助手。原因是这种原油的质量太差了,价格也最低。虽然油量很大,但是谁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提炼。然而洛克菲勒坚信一定能找到除去高硫的办法。在大家互不相让的时候,洛克菲勒宣称将个人冒险去“关心这一产品”,并不惜一切代价。

由于洛克菲勒态度十分强硬,委员会被迫作出了让步,最后标准石油公司以800万美元的低价买下了利马油田,这是公司第一次购买产油的油田。此后,洛克菲勒花了20万美元聘请一名犹太化学家,让他前往油田研究去硫问题。实验进行了两年,仍然没有成功。但洛克菲勒从未放弃,在他的坚持下,这项希望渺茫的工程仍未被放弃。这真是一件天大的幸事,又过了几年,犹太科学家终于成功了!

洛克菲勒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他具有能够穿透迷雾的远见,也具有比一般大亨更强的冒险精神。

其实,犹太大亨们个个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风险,他们在风险的惊涛骇浪中自由地活动。因为他们知道,商业从来不是平静的港口,那些不敢冒险、不善于冒险的人,就是上天给了他们成为富翁的机会,他们也不敢接受,这也是他们不能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

冒险与成功往往结伴而行

当机会来临时,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是平庸之辈。

——《塔木德》

如果你想发财,就必须有勇气,不怕失败。所谓勇气,是一种冒险的心理特质,是一种不屈不挠对抗危险、恐惧或困难的精神。许多人无法成功,是因为他们心中存有许多障碍。事实上,成功创富只不过是一种心智游戏。

有一次,摩根旅行来到新奥尔良,在人声嘈杂的码头,突然有一个陌生人从后面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问:“先生,想买咖啡吗?”

陌生人自我介绍说,他是一艘咖啡货船的船长,前不久从巴西运回了一船咖啡,准备交给美国的买主。谁知美国的买主却破了产,不得已,只好自己推销。他看出摩根穿戴考究,一副有钱人的派头,于是决定和他谈这笔生意。为了早日脱手,这位船长说,他愿意以半价出售这批咖啡。

摩根看了货,经过仔细考虑,他决定买下这批咖啡。当他带着咖啡样品到新奥尔良的客户那里进行推销的时候,大家都劝他要谨慎行事,因为价格虽说低得令人心动,但船里的咖啡是否与样品一致却还很难说。但摩根觉得这位船长是个可信的人,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愿意为此而冒一回险,便毅然将咖啡全部买下。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船里装的全都是好咖啡。摩根赢了。

在他买下这批货不久,巴西遭受寒流袭击,咖啡因减产而价格猛涨了2-3倍。摩根因此而大赚了一笔。

美国只有少数人是富豪,因为只有18%的家庭中有自己开公司的老板或专业人士。美国是自由经济的中心,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人敢自行创业?许多努力工作的中层经理,他们都很聪明,也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们为什么不自行创业,为什么不去找一个根据工作业绩发薪水的工作呢?这是因为他们害怕风险。

由贫穷走向富裕需要的是把握机会,而机会是平等地铺在人们面前的一条通道。具有过度安稳心理的人常常会失掉一次次发财的机会。机会稍纵即逝,过度的谨慎就会失去它。

当然,冒风险也并非铤而走险,敢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效益,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胆识结合。

一旦看准机会就大胆行动

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必须马上付诸行动,绝不可优柔寡断。

——《财箴》

犹太人告诉我们,想拥有巨额财富,就必须有强烈的进取心;敢冒风险,机遇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犹太人哈德斯就是敢于冒别人不敢冒的险才获得了一份财富。

哈德斯在波士顿刚建铁路的时候就来到这里,那时候,波士顿还是一个小镇,自从建造了铁路,从四面八方聚集来的人越来越多。刚来的时候,他的身上只有500美元,他想在这里做一番大事业。

那时候,适逢土地价格升值,地价疯长,哈德斯觉得做土地买卖一定能赚大钱,但苦于没有资金。他想到了租地的办法,几经寻找,他终于找到了一家即将弃用的工厂。哈德斯提出租地60年,每年费用为10万美元,这样下来,整个租期厂家共收入600万美元,厂长一听很是高兴,觉得这要比卖地还要赚钱,于是欣然同意了。

虽说600万美元对哈德斯来说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但他并不担心,他又找来了一个投资商伙伴,成功地说服了他在这个黄金地带建造一座大厦。大厦落成以后,哈德斯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宣传,招徕了不少来波士顿投资的商人入住他的大厦。一年下来,大厦给他带来的租金居然有300多万,他只需两年时间就可以把所有的租地的费用付清了。

而此时,那个把土地租给哈德斯的工厂只有后悔的份儿了。

大凡成功人士,无不独具慧眼,他们在机会中能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

机遇常与风险并肩同来,一些人看见风险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机遇在他们的眼中都失去了魅力。这种人往往在机会来临之时踌躇不前、瞻前顾后,最终什么事也做不成。我们虽然不赞成赌徒式的冒险,但任何机会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因为怕风险就连机会也不要了,无异于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