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本书读懂犹太智慧精华
3881600000009

第9章 创富篇(1)

§§§第七节 犹太人的经商智慧

◎犹太人善于经商是举世闻名的,犹太人富豪的比例也是远高于其他民族的。他们超强的创富能力令人叹为观止。无论经商、投资还是理财,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这些方法既有一般人熟知的,也有长时期内都是专属于犹太民族的。学习犹太人的创富智慧,对我们实现致富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金钱是上帝派到人间的特使

金钱给人间以光明,金钱给众生以温暖。金钱让说坏话的人舌头发直,金钱让举起屠刀的人呆立发愣;金钱给神购买了礼物,敲开神那禁闭的门。

——《塔木德》

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金钱在社会中的作用都是不可以低估的。犹太人这样说:“富亲戚是近亲戚,穷亲戚是远亲戚。”《塔木德》这样描述:金钱是上帝派来人间的特使,它代替上帝给人们带来幸运和福祉。

犹太人的历史一再地验证了这个事实。当他们没有金钱的时候,就处于社会的底层,人们都看不起他们,说他们是“犹太鬼”,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凌辱和压迫。的确,金钱不但能给犹太人生存的机会,而且能为犹太人争得权力和地位,让犹太人真正地能够站立起来,重新获得世人对他们的尊敬。

在驻日本的联合国某司令部里,犹太士兵总是无端地受到多方的歧视,根本没有尊严可谈。犹太士兵只要走过,白人士兵必然要满怀憎恨而轻蔑地骂一声“犹太鬼”,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地挖苦犹太士兵一番,而犹太士兵虽然恼火却无可奈何。

有个叫威尔逊的犹太人,由于他的军衔低微,因此更是受尽了白人士兵和高级军官们的歧视。大家都看不起他,背地里经常议论他,他也饱尝了人们对他的各种侮辱。但是他拥有犹太人智慧的头脑。一开始他口袋里也没有钱,他就省吃俭用,积攒了一小笔钱,然后他就把这笔钱借贷出去。在白人士兵里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很普遍,他们总是等不到发薪水的时候就囊中羞涩了。他们看到威尔逊有钱,就迫不及待地向他借。

威尔逊就借钱给他们,同时还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还清,且附带高额的利息,但是那些士兵们早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威尔逊收到这些利息之后总是继续攒起来再借贷给那些士兵们。对于没有钱可还的人,威尔逊就让他们把他们自己的一些值钱的东西作抵押,然后再高价卖出去。这样,过了不多久,威尔逊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还买了两部车和别墅,变成了士兵里面的“大款”。这些待遇即使是高级军官也未必可以享受得到。那些经常过山穷水尽、灰头土脸日子的白人士兵,对威尔逊趾高气扬的样子再也没有了。他们对威尔逊惊羡不已。

威尔逊用自己的富有为自己赢得了尊严。

金钱不仅仅可以购买尊严,还可以购买你所能想象得到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和金钱有关系。有了金钱,你就拥有了令大家羡慕的生活方式,有了大家对你的恭维和羡慕;你还有了发言的权利,“富有的愚人的话人们会洗耳恭听,而贫穷的智者的箴言却没有人去听。”在今天,金钱已经是成功的标志和人生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已经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想赚钱,先保持一颗野心

贫穷不是因为没有钱,而在于缺少赚钱的野心。

——《财箴》

大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但是,在犹太人看来,穷人最缺少的是赚钱的野心和发财的梦想。犹太富豪洛克菲勒曾经这样幻想:“我希望钱就像拧亮电灯或打开水龙头那么多,永远不会够。”富有戏剧意味的是,在他说完此话后的八年里,他的梦想就成了现实。

洛克菲勒小时候,全家过着不安定的日子,一次又一次地被迫搬迁,历尽艰辛,他们来到了纽约州的南部。

1854年,15岁的洛克菲勒来到克利夫兰的中心中学读书,这是克利夫兰最好的一所中学。据他的同学后来回忆说:“他是个用功的学生,严肃认真,沉默寡言,从来不大声说话,也不喜欢打打闹闹。”

不管有多孤僻,洛克菲勒一直有他自己的朋友圈子。他有个好朋友,名叫马克·汉纳,后来成为铁路、矿业和银行3方面的大实业家,当上了美国参议员,并作为竞选总统的后台老板,在政界为洛克菲勒行将解散的美孚石油托拉斯进行斡旋。

洛克菲勒和马克·汉纳——两个后来影响了美国历史的大人物,在全班几十个同学中能结为知己,不能说出于偶然。美国历史学家们承认,他们两人的天赋都与众不同,一定是受了对方的吸引,才走到一起的。

表面木讷的洛克菲勒,其内心的精明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同龄人。汉纳是个饶舌的小家伙,通常是他说个不停,而洛克菲勒则是他忠实的听众。应当承认,汉纳口才不错,关于赚钱的许多想法也和洛克菲勒不谋而合,只是汉纳善于表达,而洛克菲勒习惯沉默罢了。有一次,马克·汉纳问他:“约翰,你打算今后挣多少钱?”

“十万美元。”洛克菲勒不假思索地说。

汉纳吓了一跳,因为他的目标只是五万美元,而洛克菲勒整整是他的两倍。

当时的美国,一万美元已够得上富人的称号,可以买下几座小型工厂和五百英亩以上的土地。而在克利夫兰,拥有五万元资产的富豪屈指可数。约翰·洛克菲勒开口就是十万元,瞧他轻描淡写的模样,仿佛十万美元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

当时同学们都嘲笑这个开口就是十万的家伙的狂妄,殊不知,不久的将来,洛克菲勒真的做到了,而且不是十万,是亿万!

在小小的洛克菲勒的心目中,他就将自己的财富定位在很高的位置上。最终,他也获得了比别人高亿万倍的成就。

可见,穷人的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他们根本就缺乏一个赚钱的头脑;富人的富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现在手里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是他们有一个发财的野心。

靠头脑而不是靠双手致富

不去自己思考和判断,就是把自己的脑袋交给别人看管。

——《塔木德》

思维是一切竞争的核心,因为它不仅会催生出创意,更会在根本上决定成功。如果你希望改变自己的状况,获得进步,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思维,像富人那样去思考。

犹太人特奥的母亲不幸辞世,给他和哥哥卡尔留下的是一个可怜的零售店。微薄的资金,简陋的小店,出售一些罐头和汽水之类的食品。一年节余下来,收入微乎其微。

他们不甘心这种穷困的状况,一直探索发财的机会。卡尔问弟弟:“为什么同样的商店,有的赚钱,有的赔钱呢?”特奥回答说:“我觉得是经营有问题。如果经营得好,小本生意也可赚钱的。”

“可是经营的诀窍在哪里呢?”

于是他们决定到大街小巷去调查。一天,他们来到一家“消费商店”,这家店铺顾客盈门、生意红火。

他们走到商店的旁边,看到门外有一张醒目的红色告示写道:“凡来本店购物的顾客,请把发票保存起来,到年终可凭发票免费购买发票款额3%的免费商品。”

他们把这份告示看了几遍后,终于明白这家店铺生意兴隆的原因了:原来顾客就是贪图那年终3%的免费购物。他们一下子兴奋起来。

回到自己的店铺,他们立即贴上了醒目的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全部商品让利3%,并保证我们的商品是全市最低价。如达不到全市最低价,可到本店找回差价,并有奖励。”

他们不仅借鉴了那个商店让利3%的做法,还提出了现款交易就可以让利3%,加上全市最低价的攻势,自然,他们的店铺很快就生意火爆。很快,他们的阿尔迪商店出现了购物狂潮。借这个机会,阿尔迪商店在市里发展了十几个店铺,占据了几条主要的街道。此后,凭借这种“偷”来的经营原则,他们兄弟的店铺迅速扩大,南到阿尔卑斯山,北到弗伦斯堡,到处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阿尔迪”商店。

由此可见,获取财富是要依靠脑子的。犹太人始终认为一个人自身的价值是脑袋,而不是双手,因此,在其他民族的人依靠双手赚取金钱时,犹太人则依靠脑袋发财。犹太人在经商时之所以显得很轻松,就在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致富的秘诀。

灵活变通,点亮“钱”程

无论以何种方式赚钱,都必须为自己争取到足够宽广的生意空间。

——《财箴》

在犹太人看来,生意场上,唯一不变的道理就是永远在变。只有适当地变通与改变,才能保持事业长青。

以色列的住房很紧张,几个德裔犹太商人只好将一个报废的火车车厢用作临时住所。有一天晚上,那几个犹太商人穿着睡衣,在寒风中颤抖不已地来回推动车厢。一个本地犹太人不解地问:“你们到底在干什么?”“因为有人要上厕所,”推车人耐心地说明,“车厢里写着:停车时禁止使用厕所。所以,我们才不停地推动车厢。”

从这个笑话当中可以看出犹太商人的变通能力:从形式上遵守规定,同时又不真正改变自己原有的活动方式。这几个寄居在火车车厢之中的犹太人,就像犹太人长期寄居在其他民族的社会中一样。这条规定是铁路部门制定的,这几个犹太人没有立法的权利,自然也没有废除某项法律的权利。说实在的,犹太人在各自的所在国中,经常也要面临这类原该废弃但偏偏还起着“作用”的法律或约定俗成的规矩,规定不能废除,但用厕所又在情理之中,因此聪明的犹太商人就想出了让列车“动起来”的点子。

犹太人就是善于活用一切。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千差万别,但不管在欧洲、美洲或者在亚洲乃至非洲,不管从事商业、科学技术事业或是文化艺术乃至农业,都涌现出大批事业有成的佼佼者。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能适应环境,活用一切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犹太人认为,人生的过程中离不开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也离不开自身的主观条件。改变整个客观环境,是整个社会的事,作为个人或企业只能适应客观环境。至于主观条件,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有些则是不能改变的,这得靠自身的努力和善于活用主观条件了。

每个人都有一些无法改变的条件,比如眼睛的颜色、身材的高低、出身背景,等等。每个人也有一些可改变的条件,如文化水平、工作能力、身体的强弱,等等。只要自己奋发学习、注意方法、适当地锻炼保养,是可以提高文化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强健身体的。有些人的通病在于漠视本身的条件,没有灵活运用和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却祈求或奢望自己所没有的东西,那是难以事业有成的。

把信息转化为财富

信息是有价的。

——《财箴》

商业舞台越大,商情就越重要。一向以世界为舞台的犹太商人对信息的理解和重视自然甚于常人。

人类社会从事信息产业的第一人是犹太人,世界最早的通讯社也是犹太人开办的。成功的商业活动无不源于某一种奇思妙想。也可以这样说,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我们某一刻的某种设想的演绎。

希伯来语中的“语言”一词,包含着“产品”、“经营活动”和“信息”三个词的意思。犹太人敏感于信息,也许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一词汇的暗示的。

在这方面,素有“犹太经商之道代表”之美称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罗斯柴尔德家族信息网遍布西欧各国。这种分布使这个家族较易获得情报信息,也使各种信息具有了特别重大的价值:在一地已经过时了的消息,在另一地可能仍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为此,罗斯柴尔德家族特地组织了一个专为其家族服务的信息快速传递网,在交通和通讯还没有像今天这般便利快捷的时代,这个快件传递网还着实发挥过一阵子作用。有一次,罗斯柴尔德为了获取信息,平生亲临火线,并当了一回快件传递员。

19世纪初,拿破仑领导下的法国和欧洲联军苦苦作战,战局变化不定,谁胜谁负,一时难以判断。后来,联军统帅惠灵顿将军在比利时发起了新的攻势,因为一开始打得非常糟糕,因此,欧洲证券市场上的英国股票疲软得很。

这时,在伦敦的纳坦·罗斯柴尔德为了了解战局的走向,专程渡过英吉利海峡,来到法国打听战况。当战争发生逆转,法军已成败局之时,纳坦·罗斯柴尔德就在滑铁卢战地上。纳坦得知这个确切消息,马上动身,赶在政府急件传递员之前几个小时,回到伦敦。罗斯柴尔德家族靠信息的便利而占了先机。他们动用了大笔资金,乘英国股票尚未上涨之际,大批吃进。短短几小时后,政府公布消息,股价直线上升,转眼之间罗斯柴尔德就发了一笔大财。

可见,信息是有价的。在犹太人看来,从信息里赚钱,首先要从信息里发现商机。赶在别人之前抓住信息,你就比别人先抓住了商机,就抢先抓住了财富。

用笑脸迎来财神

坑蒙顾客就是播种仇恨,微笑带来的则是滚滚财源。

——《塔木德》

不要认为成功的商人都是严肃的、冷酷的、不苟言笑的。作为一个商人,你的成功与失败是跟微笑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越是成功的人物,他们越是注意微笑的连锁反应,微笑着面对生活、面对战场、面对你的敌人!笑是一种走向成功的武器。提倡对顾客微笑服务的希尔顿就深谙微笑生财的道理。

希尔顿是一个有名的旅馆业商人。当他的事业进入轨道,并赚到相当多的利润时,他自豪地去告诉母亲。母亲却不以为然,而且还提出了新的要求:“你现在与以前根本没有什么两样。事实上你必须把握住比几千万美元更值钱的东西——除了对顾客诚实之外,还要想法使来希尔顿旅馆的人住过了还想再住——你要想出这样一种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又行之久远的办法来吸引顾客。这样你的旅馆才有前途。”

“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又行之久远”,具备这四个条件的究竟是什么办法呢?希尔顿为此而冥思苦想了好久,仍然不得其解。

就在他逛商店、串旅店、从顾客的角度去感受时,他终于如梦初醒——微笑,一个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行之久远的服务方式。

他对服务员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今天,你对顾客微笑了吗?”他要求每个员工不论如何辛苦,都不能将自己心里的愁云挂在脸上。就这样,在经济大萧条中,无论旅馆本身遭受到什么样的困难,希尔顿旅馆服务员脸上的微笑始终如一,永远是旅客的阳光。结果,经济萧条刚过,希尔顿旅馆就率先进入新的繁荣时期,跨进了黄金时代。

微笑是希尔顿成功的秘诀,他曾经说过:“如果我的旅馆只有一流的设备,而没有一流的服务员的微笑的话,那就像一家永不见温暖阳光的旅馆,又有何情趣可言呢?”中国古人云:“人无笑脸莫开店。”希尔顿的成功为这句话作了十分精彩的佐证。

俗话说:“笑能生财。”顾客花钱买东西,受到热情诚挚的接待会使他们的心情格外舒畅,往往超过了买到一件物美价廉商品时的高兴心情。当顾客的脚刚一迈进店门,看到的就是服务员温暖如春的微笑,首先感到的就是受到了尊重,而热情周到的服务使顾客产生身价倍增的感觉。微笑服务无形中缩短了买卖双方的情感距离,使生意成交变得更加顺利。

即使一美元也要去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