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大部头里的小故事(中国卷)
3883400000006

第6章 《资治通鉴》:以史为鉴,通古知今(2)

陈馀说:“我估计前往巨鹿不仅不能救赵军,还会白白葬送全军。我之所以不去一起赴死,是想为赵王、张君报复秦国。现在一定要共同赴死,就像把肉块丢给饿虎一样,有什么好处呢?”来使约请陈馀出兵共同战死。陈馀于是让他们带领五千人先试攻秦军,到秦军阵前交战时,五千人全部战死。在这时,齐国的军队、燕国的军队都来援救赵国。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到北面收集代地的兵卒,收得一万多人。张敖带领军队来到,与诸侯军队都在陈馀军旁边驻守营垒,不敢攻击秦军。

项羽杀死了上将军宋义,声威已震动楚国,于是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士卒两万人渡过黄河援救巨鹿,交战稍有胜利,便截断了秦所筑的粮道,阻断了王离军队的粮食供给。陈馀又向项羽请求派出救兵,项羽于是带领全军渡过黄河,并把船全部沉入到黄河中,打破釜、甑等炊具,烧毁庐舍,带上三天的干粮,以表示士卒要决死战斗,没有一人存侥幸生还之心。

到了巨鹿城外,项羽军队与秦军遭遇,包围了王离军队。交战时,楚军在诸侯军中最勇猛,诸侯军来援救巨鹿的有十多个营垒,没有哪个营垒敢开营出兵。到楚军攻击秦军时,诸侯将领在营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没有不是以一当十的,他们的呼声震动天地,诸侯军队个个恐惧。经过九次大战,大败秦军。

楚军打败秦军后,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诸侯将领进入项羽的营门,个个都屈膝前行,没有人敢仰头看项羽。项羽从此才成为诸侯信服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服从他的指挥。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项羽是历史上有名的英雄,其武艺、智慧无不令人佩服。在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即便是到了绝望之时,只要坚定决心,破釜沉舟,往往能够扭转局势,出现奇迹。

赵高指鹿为马弑二世

中丞相赵高想独揽秦朝大权,又怕大臣们不服,便先设置圈套考验大臣,把一头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说这明明是一头鹿,并问身边的侍臣们,侍臣有的默不作声,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便暗地记下那些说是鹿的人,找借口把他们都关进了监狱。从此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没有人敢议论他的过错。

赵高以前多次说:“关东反贼不能为害。”到了项羽俘虏了王离等人,秦军屡败之时,局势已不可收拾。关东各地,大都群起反叛秦朝官吏,响应诸侯军队,各诸侯也都率领自己的军队向西进攻。秦二世三年八月,沛公率领几万人的军队进攻武关,并一举攻下。

在这样的境况下,赵高怕二世发怒,诛杀自己,便推托有病,不朝见二世。一天,二世梦见白虎咬死了自己车乘的左边骖马,觉得很奇怪,便去询问掌管占梦的官吏。占梦官占卜后说:“泾水作祟。”二世便在望夷宫斋戒,想祭祀泾水神灵,并派使者以反贼为害的事责备赵高。赵高怕招致杀身之祸,便暗中与任咸阳令的女婿阎乐及弟弟赵成谋划拥立子婴为皇帝。

于是使郎中令作内应,假说是宫内有大贼,命令阎乐召集官吏出动士卒追捕。阎乐率领官吏兵卒一千多人来到望夷宫殿门,杀死阻挡他们的卫士,直入宫内,一边前进一边向郎官及宦者射箭。郎中令与阎乐一起攻到殿内,用箭射二世所坐的帷帐。二世大怒,召唤身边侍卫,侍卫都惊惶混乱,不肯上前保护。

阎乐来到二世身边,指斥他骄横妄为,诛杀无辜,二世请求放自己一条生路,阎乐没有答应,并指挥士兵进入殿内,二世无奈自杀而死。

阎乐返回后报告赵高,赵高便召集所有大臣和公子,将诛杀二世的情况告诉他们,说:“秦原来是王国,始皇成为天下君主,所以称为帝。现在六国又自己建立国家,秦朝地方更狭小,仍然称‘帝’不应该。应该像以前一样称为王,就合适了。”于是立子婴为秦王,将二世以百姓的身份埋葬了。

九月,赵高令子婴实行斋戒,到宗庙行礼,接受传国的玉玺。子婴与他的两位儿子谋议说:“丞相赵高杀了二世,怕臣子们诛杀他,便假意立我为王。他现在要我去宗庙,是想在宗庙杀死我。我推托有病不去,他一定会亲自到这里来,他来我们就杀了他。”赵高几次派人来请子婴,子婴都不去。赵高果然亲自来到斋宫,子婴就在斋宫里杀了赵高,把赵高家三族诛杀示众。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赵高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他陷害忠臣,重用小人,最终自取灭亡。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是非,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恶意的欺骗。我们绝对不能做有悖于良心的事,要坚持正义,远离邪恶。

昭君和亲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朝见元帝,自称希望能娶得汉女,使自己能成为汉朝的女婿。元帝就把后宫中一个良家女子王嫱(字昭君)赐给单于。单于很高兴,上书说:“愿意替汉朝防守边塞,使上谷郡以西,直到敦煌郡四千多里地,都能传世无穷,永远顺从。”请求元帝可以撤去在边境上戍守的边兵,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元帝将单于的上书交给有司审议,参与计议的人都认为这个建议可以采纳。郎中侯应因为很熟悉边塞上的各种事宜,觉得不能答应。元帝就问他原由,侯应说:自周、秦以来,匈奴常常侵略边境,汉朝兴起以后,受到他们的祸害尤其多。臣听说,北方边塞一直到辽东郡,外有阴山,东西共一千余里地,草木茂盛,禽兽很多,本是冒顿单于所盘据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制作弓箭,常出来侵盗,那里仿佛是他们的一个园囿。

到了孝武帝时,派兵去征伐他们,开辟了这一片土地,把他们赶到沙漠以北,在这里,汉朝建筑了防守用的要塞、小路,兴建了守望的据点、亭障,还修筑了不少外城,派了驻军屯兵防守,边境才稍得安宁。沙漠以北,土地平坦,草木稀少,匈奴若来侵犯,就没什么可以遮挡他们的。从边塞向南,都是一些崎岖难行的山谷,往来很困难。

“自从沿边设立要塞,已有一百余年。这些边塞并不完全用土筑,有的利用悬崖绝壁,有的利用大石巨木,有的利用深沟险谷,有的利用水峡渡口,征发士卒和囚徒修建,经年累月,用去的劳力经费无法计算。我恐怕那些主张撤除边塞的人,没有很好地考虑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只为了节省徭役戍守的权宜之计,而忽视事情的长远利害关系。十年之后,百年之内,如果突然发生变化,要塞破坏,亭隧毁绝,道路淹没,就得再行调遣屯卒重建,可是,几十年累积下来的工程,不可能马上修复。如果撤回驻守要塞的边卒,省去守望戒备,边境一片太平,匈奴单于就认为他替汉朝保卫了边境,对汉朝有大恩大德,于是就会不断请求赏赐,如果稍有不满,使他失望,那后果就难以预测。这是给夷狄制造机会,毁灭我们自己的坚固守卫。由于以上种种理由,我认为:撤除边防军队,不是保持永久和平安定、控制百蛮的好策略!”

奏书上去后,元帝采纳了侯应的建议,便下诏停止讨论撤除边塞这件事。派车骑将军许嘉向单于传达口谕,解释了不能撤走北方边塞屯田戍守军队的理由。单于道歉说:“我愚昧,没有想到这些重大的谋划,幸亏天子派大臣告诉我啊!”

后来单于封和亲的王昭君为宁胡阏氏,生下了一个男孩,名叫伊屠智牙师,当了右日逐王。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也是历史上很著名的故事。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她牺牲了自己,去遥远的匈奴和亲,这种勇气与决心值得人们称赞。我们要学习无私奉献,为大义而失小利的精神。

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天下已定,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妒忌秦王李世民的军功,便与后宫的嫔妃一起,日夜在高祖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同时想尽种种办法,或是治罪关押,或是任职外派,或是诬陷驱逐,把李世民身边的人弄走,削弱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