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之道重在应酬,应酬之道重在平时。只有养成日常应酬的习惯,才能够不断积累办事资本。
小李和小姜是老邻居,大学毕业后他们在一起工作,小姜比小李早来3年左右。小姜是个非常敬业的人,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尽管工作并不忙,但每个周末小姜都会来办公室看看,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工作狂”。生活上,小姜非常爽快,也非常喜欢结交朋友,跟大家一块打牌、玩球。周末,小姜经常会把小李他们这帮单身同事招呼到家里吃饭,最多的一次居然去了30多个人,把60平米的房子挤得满满的。正因为常来常往,大家对他了解得越来越多。后来,单位调来一个领导,居然是小李的姐夫,这实在是凑巧。一次小李去看望新领导,说话间谈到了小姜。小李只是说了对小姜的看法,完全是闲聊,没有任何目的或意图,没想到这次谈话成了一次机缘,小姜被安排担任一个项目的设计师。他本来就是一个天分极高的人,又非常勤奋,项目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赞赏和钦佩。现在小姜已经成了总设计师。他认为是小李帮了他的忙。正由于这些,小李和小姜比以前交往更多、更深了。
小姜的能力不可否认,可是如果没有小李不经意的介绍,就算小姜有登天的本事,恐怕也难以施展。可以说是小李这个人脉延伸了小姜的能力,给小姜的能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发挥舞台。“人脉有多广,你的能力就有多大”,要提升自己的办事能力,日常应酬就不能忽视。为了提高日常应酬的效率,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应酬对象锁定为三类人。
第一类朋友与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又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常是我们在参加各种研讨会、同乡会和各种社团时认识的朋友,有些可能还是“吃”出来或“喝”出来的“酒肉朋友”。他们不但可以成为我们各行各业知识信息情报的“提供者”,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动态,有时甚至可以成为我们的知心朋友或“监护人”,有什么事都可以拿出来商量或发泄。这种朋友俗称“哥们儿”。
第二类朋友提供给我们有关工作的情报和意见,称为“情报提供者”。这种人大都是记者、杂志和书刊的编辑、广告和公关界从业人员以及政府行政人员,他们的提供的信息及时广泛,即使你不频频请教打扰,对方也会经常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
第三类朋友提供给我们有关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意见,称为“顾问”。这种人多半是专家学者,甚至是本行业内的权威人士,我们可以把他们视为前辈或师长。我们要对他们十二万分的尊敬,而我们所得到的也将是十二万分的惊喜。
无论哪一类朋友,我们都应该尽力和他们处好关系,当我们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办事诀窍
应酬之道,功夫在平时。只有养成日常应酬的习惯,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