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要懂点人情世故
3887000000061

第61章 做最好的自己就足够了

很多人认为成功只是一元化,然而李开复博士告诉我们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那么,他是如何追寻多元化成功的呢?

多元化成功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去刻意重复别人的成功之路,或者用别人的标准来评价和衡量自己,但它要求我们重视诚信的价值观,拥有完整、均衡的人生态度,善于用智慧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并能不断地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妥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和沟通问题……

如果从这些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提高,那么,无论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结果,这种努力本身就是最可嘉许的成功。所以说,做最好的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径,只有一元化的成功才会强迫人们复制他人的成功模式。

其实,仔细深入思考下去就不难发现,财富、名利等外在指标往往是社会整体意识强加给个人的镜子、标尺和参照物。在李开复的看法中,大多数追求外在名利的人其实都是在竭尽全力地模仿他人的成功,而忽视了自己的特点、潜能和兴趣,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东施效颦”的闹剧。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迫于家长或社会的压力,将考试成绩、财富、名利当作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那么,这个人所做的多半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把这件事做好并因此而获得成绩、财富、名利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

相反,那些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李开复就是这样,因为他所从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所以他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近乎完美;所以他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并最终得到快乐和幸福。

国内某大学教师曾对李开复说:“优秀是有标准的,我们有一个给学生打分的指标体系。”这种给人才贴标签、分类别,给成功评等级、定指标的做法在国内教育界几乎是根深蒂固的。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老师们就习惯于将孩子简单地划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两种类型,就好像他们分别是从两个不同的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

而美国教育界的思维方式恰恰与此相反。有一次,一位中国家长问美国某大学的校长:“你们学校里有多少好学生,有多少差学生?”校长诚恳地说:“我们这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动选择,每个人就都有成功的机会。

成才没有公式可以套用。试图用一个成功案例来总结成才规律,或寻找某些成才捷径的做法都是有失偏颇的。

曾有这样一起事件:复旦附中高三女生汤玫捷,在校成绩排在100名左右。在国内的许多老师看来,汤玫捷并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学生。但是,汤玫捷因为自身优异的综合素质,成为2004年唯一被哈佛提前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的中国学生。

顿时,汤玫捷的成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来自上海的“哈佛女孩”炙手可热。那段时间汤玫捷每天都会接到不少电话,希望她出书介绍成功经验。但汤玫捷告诉记者,她不愿出书,不愿把自己的经历简化成抽象的“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而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的确,每个人都有条件在超越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成功,李开复就是这样做的。正因为这样,他才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成了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管理者。平凡的你我也是如此,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会影响自己所处的世界,影响自己的未来。

处世感悟

成才没有公式可以套用。试图用一个成功案例来总结成才规律,或寻找某些成才捷径的做法都是有失偏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