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性中医养生小全书
3887500000006

第6章 精神养生—好心情是女人健康的守护神(2)

§§§第五节 笑口常开可抗衰老

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

——《类修要诀》

我国自古就强调,笑口常开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抗衰老。明代医学家胡文焕在《类修要诀》中写得很明白:“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

笑为心声,是乐观的表现,常笑的人,形成习惯,就更容易时时乐观。笑是人的良好情绪的反应。笑不仅能使肺部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能够消除对健康有害的神经紧张感。会使健康的人更健康,生病的人更快痊愈。

清朝的时候有位八府巡按,患了精神抑郁症。家里为他请了许多名医诊治,但都没有效果。有一天,一位老中医为他治疗,诊舌按脉,沉吟不语。过了好一会儿,老中医煞有介事地说:“唉呀,大人得的是月经不调症嘛!”这位巡按和他的家人听了以后,大笑不止,尤其是患病的巡按更是捧腹大笑。这次诊断过后,巡按每当想起此事,就禁不住笑了起来。可奇怪的是,就在他经历了一次次开怀大笑以后,他的病竟不药而愈了。巡按亲自拜访老中医,并询问其中缘由。这位老中医笑着说明原委:“我是故意让你经常笑一笑,使你精神愉快,心情开朗,这样病自然就会好了。”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笑对一个人的健康多么重要。笑可牵动全身主要神经和数十块肌肉,能够行气活血、增进脏腑功能、防病祛疾、消除疲劳和抑郁情绪,使人轻松愉快,对健康十分有益。医学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是维持人的生理机能正常进行的前提,有51%的疾病患者可以通过自身机能调节而获得痊愈。俗语所说的“乐以忘忧”、“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一个现代女性,经常保持愉悦的心境,体验内心的微笑,更是维护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大补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说得好:“对我来说,保持健康的方法不是吃补药,而是一句话:‘在微笑中写作,心情舒畅。’这可以说是我健康长寿的‘维生素’。”

中医养生小提示

进食或饮水时大笑易使食物或水进入气管,导致剧烈咳嗽或窒息。吃得很饱后大笑易诱发阑尾炎或肠扭转等疾病。

§§§第六节 解闷消愁胜于服药

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吴尚

祸从口出,人人皆知,但病由心生,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情绪与心血管、肌肉、呼吸、泌尿、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等功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情绪激动达到高潮时,便是愤怒,那时,植物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大量释放肾上腺素,导致心跳突然加快,血压急速升高,如患有高血压,便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脑溢血,如患有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强烈收缩,引起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

不少疾病都是心病引起的,“病由心生”这句话很有道理。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因此,我们应该知道: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很重要,药和营养品只起到外因作用,乐观健康的心态才是健康的内因。

那么,如何做到乐观呢?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吟唱,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让我们感受到旷达者的欢快与潇洒,热情和豪放。近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削官为民,穷困潦倒之时,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打击,向人们展示了“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的坦荡,表现出乐观者的豁达。同是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不幸一目失明,但是他却专门刻了一枚“尚留一目看梅花”的闲章,以极大的热情去对待生活。

心理学家提出:以下6种方法可以帮助女性保持乐观的心态。

1.豁达法

人有很多烦恼,心胸狭窄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一个人应该心胸宽阔,豁达大度,遇到事情不要斤斤计较。平时要开朗、合群、坦诚,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了。

2.松弛法

具体做法是被人激怒以后或感到烦恼时,应该迅速离开现场,进行深呼吸,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甚至还可以进行放松训练,采用以意导气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逐渐进入佳境,使全身放松,摒除内心的私心杂念。

3.制怒法

要有效地制止怒气是不容易的。就一般情况而言,克制怒气暴发主要依靠高度的理智。比如在心中默默背诵传统名言“忍得一日之气,解得百日之忧”等等。万一克制不住怒气,就应该迅速离开现场。

4.平心法

一个人应该尽量做到“恬淡虚无”、“清心寡欲”,不要被名利、金钱、权势、色情等困扰,要看清身外之物,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5.心闲法

一个人只要有闲心、闲意、闲情,就可以消除身心疲劳,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心态。

6.健忘法

忘记烦恼,可以轻松地面临再次的考验;忘记忧愁,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所赋予的种种乐趣;忘记痛苦,可以摆脱纠缠,体味人生中的五彩缤纷。

中医养生小提示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在解释什么是乐观时指出:“乐观与悲观的区别就在于,如果面前放着半杯水,乐观者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水’,而悲观者看到的是‘只有半杯水’。”

§§§第七节 心理平衡,需做到三个“三”

所有健康长寿处方中,心理平衡是第一重要的。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一切保健品的总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各器官代偿功能才能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一切疾病都能减少。因此谁掌握了心理平衡,谁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谁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

——洪昭光

护心要靠“心理平衡”,这同样是保持身体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如今,心血管病与癌症两大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性格偏执、过于争强好胜,或者长期情绪低落、忧郁等都是致病的心理因素。

因此,养成良好的健康心理,用阳光思维方式即积极的心理暗示去看待问题,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能够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洪昭光指出:“所有健康长寿处方中,心理平衡是第一重要的。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一切保健品的总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各器官代偿功能才能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一切疾病都能减少。因此谁掌握了心理平衡,谁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谁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

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就是一个乐天派,1915年生于江苏无锡。他的养生秘诀就是不在乎年迈,不透支身体。老人对生死看得很淡,他深谙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能够坦然地面对疾病和衰老。

华君武是位和悦达观的长者,有幽默的性格和健康的人格,笔下常出现活蹦乱跳的兔子形象。2000年他不慎跌坏了股骨,手术后卧床40多天。他为此还作了一首打油诗:“龙腾新千年,兔断股骨头。开刀动手术,喜遇新华佗。卧床四十天,下地学走路。轮椅靠边站,拐杖也可丢。龟兔在竞走,慢也不落后。”在85岁高龄逢此一难,华老还能如此豁达,实在让人敬佩。洪昭光认为做到三个“三”,就达到了心理平衡的至高境界。

第一是三个“正确”。

一是正确对待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智更难。二是正确对待他人,心中常有爱心。三是正确对待社会,常怀感激之情。这样在社会交往和事业追求中才能给自己准确定好位。不要自卑不到位,也不要自傲常越位。只要自我定位客观准确,处事就能够得心应手,心理压力就小。

第二是三个“既要”。

一是既要全心全意奉献社会,又要尽情享受健康人生。二是既要怀殷殷报国志,在事业上力争一流,又要有颗淡淡平常心,在生活上甘于平淡。三是既要精益求精于专业知识,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闲爱好。这样人的心境和情绪,认知和感觉才能有深度和广度,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潇洒惬意,达观坦荡。

第三是三个“快乐”。

一是顺境时要助人为乐。在助人的过程中,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升华,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二是要知足常乐。无须将心灵的标准定得过高,要懂得满足,懂得感恩,懂得该放下的时候就放下,让心灵解脱。三是逆境中要自得其乐,不能气馁。逆境时意味着光明就在前面,正如巴尔扎克说的“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放下心头沉重的包袱,走出命运的长冬,也许便会迎来生命的春天。

中医养生小提示

大自然是心灵的净化器。孔子说要“虚以待物”。其实,只要宁心静神,就可以听到自然界的天籁之音,如潺潺的流水声,清脆的虫鸣。应当经常到远离城市的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这样心情自然畅快,心境自会平和。

§§§第八节 名不过求,利不过贪

名不过求,利不过贪。

——王为兰

王为兰是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也是知名的医学教授,年过90的他依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王老一直坚持工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王为兰教授一直贯彻的养生经验是“十不过”,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就是“名不过求,利不过贪”。他对名利的态度是:“名”任其自由发展,绝不刻意追求,以不伤害别人为准;“利”取之有道,绝不徇私舞弊,只求温饱,不求富贵。他常说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是他最大的光荣和愿望;平平安安、克勤克俭的生活,是他最大的幸福。王老既无私心,不管顺境、逆境都能处之泰然,有如此高寿也就不足为奇了。

古代有位医生,自取名号为“四休居士”,黄庭坚问他为何取名四休呢?四休笑而答道:“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平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黄庭坚听后感叹说:“此安乐法也,知足者,极乐之园也。”

人活在世上,物质享受是有限的,而精神享受却是无限的,一个人被名利缠绕,就永远没有健康可言;若放下名利包袱,你就会发现健康就在你身边。要想健康长寿,就要从思想和行动中做到不追名、不逐利,不患得患失,不斤斤计较,一个人胸怀坦荡,内心清静,才能活得踏实、活得健康。

中医养生小提示

善待自己,掌握好名利与健康的平衡点,把握住健康的主动权,拥有健康的体魄,人生才会更美丽。

中医养生箴言

◎杨力认为:“身体不健康并不一定是由食物引起的,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心态。”

◎《黄帝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中医认为,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但异常的情绪活动,则可引起很多疾病,小至毛发大至全身。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在《先天后天论》中写道:“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写道:“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经也。”中医认为,宽厚善良使人健康长寿。

◎《老老恒言·戒怒》中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中医认为,恼怒伤身。

◎我国自古就强调,笑口常开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抗衰老。明代医学家胡文焕在《类修要诀》中写得很明白:“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

中医养生箴言

◎不少疾病都是心病引起的,即“病由心生”。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中医认为,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很重要,药和营养品只起到外因作用,乐观健康的心态才是健康的内因。

◎洪昭光说:“所有健康长寿处方中,心理平衡是第一重要的。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一切保健品的总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各器官代偿功能才能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一切疾病都能减少。因此谁掌握了心理平衡,谁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谁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

◎王为兰说:“名不过求,利不过贪。”他对名利的态度是:“名”任其自由发展,绝不刻意追求,以不伤害别人为准;“利”取之有道,绝不徇私舞弊,只求温饱,不求富贵。

★慢生活,慢养生。

★一个人只要有闲心、闲意、闲情,就可以消除身心疲劳,保持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