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效能员工的11项修炼
3892200000033

第33章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有一则英国谚语说:“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

在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要能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充分体会他人情感和需要,你就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这样你与他人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一位母亲在圣诞节带着5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商场橱窗里装饰着彩灯,可爱的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琳琅满目。

“一个5岁的男孩将以多么兴奋的目光观赏这绚丽的世界啊!”母亲毫不怀疑地想。然而她绝对没有想到,儿子紧拽着她的大衣衣角,呜呜地哭出声来。

“怎么了,宝贝?”

“我……我的鞋带开了……”

母亲只好蹲下身来,为儿子系好鞋带。母亲无意中抬起头来,啊,怎么什么都没有?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装饰丰富的餐桌……原来,那些东西都太高了,孩子什么也看不见,落在他眼里的只是一双双粗大的脚和妇人们低低的裙摆,在那里互相摩擦、碰撞……真是可怕的情景!这是这位母亲第一次从5岁儿子目光的高度眺望世界。她感到非常震惊,立即起身把儿子抱了起来。

从此,这位母亲知道再也不能把自己认为的“快乐”强加给儿子了。

工作中也一样,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而是要学会转变角色,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从而达到共赢。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别人的心理需要,将心比心,切实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

例如,你的同事小陈,是个很优秀的业务员,在公司业绩领先。但他最近有点消沉,下班以后,他找你聊天。小陈说:“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但客户的销售量还是不高。”

这时,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怎样回应呢?你是建议他怎么做吗?你是点头倾听吗?你是一起来抱怨销售策略吗?

其实,同样是这句话,不同的语气,蕴藏了多种不同的感情成分,有抱怨、无奈、表达建议、征求建议、希望指导等。能听懂他表面的意思是初级水平,关键的是听懂他说这句话背后可能隐藏的内容。

下面是用不同的方式说“用了一周的时间,客户的销量还是不高”的事实。让我们来看看不同的说话方式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吧。

如果小陈说:“看来是麻烦了,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客户的销量还是不高。”这样的说法,可能就是小陈想放弃这个客户了,他心中已经有候选客户了。

如果小陈说:“说来也奇怪,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销量还是不高。”这样的说法,可能就是小陈想从你这里得到建议,希望和你探讨一下,怎样做这个客户。

也就是说,对方表达的“信息”是同样的,但是因为表达的语气不同,所以带给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给对方回应最多的是“给出建议”。

当对方仅仅是向你抱怨的时候,你给出了指导的建议,这时小陈心里会怎么想呢?他可能想:“就你厉害,就你能,难道我不知道怎么做业务吗?你又不是销售经理,上个月你的销售额还没我的高呢,凭什么指导我?”但是他不会和你说的,表面上他会附和你的说法,很可能其中有很多不耐烦。最后的结果是你好心帮他,可是还落下了坏的印象和一个“好为人师”的绰号,这样是很不值得的。

当小陈在抱怨时,他其实自己知道怎么做,就只是想发泄一下而已。这个时候他需要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你只要听着就可以了,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发表一些无关痛痒的抱怨。

当小陈无奈的时候,可能对客户的能力有怀疑,可能需要和你分析一下客户的实际情况和公司的策略,这个时候你只要安慰和一起分析就可以了。

当小陈想更换客户时,可能是对候选客户信心不足,需要你给他鼓励。这个时候你只要鼓励他,并分享你曾经更换客户的经验就可以了。

当小陈真正寻求你的帮助的时候,你可以和他一起来分析这个市场的情况,给出你的建议。但是要说明,仅仅是你的建议而已。

有的员工不懂得换位思考,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而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因此在沟通中,会出现错位、误解,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高效能员工会考虑到别人的处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因而能够兼顾别人的感受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做到有效沟通。

不仅要知道,还要能做到

换位思考就是要多考虑别人的处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沟通起来才能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