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个铜钱的两面
3892400000010

第10章 海纳百川方能成大事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

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弟子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

“没有。”弟子答道。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开阔心胸装着天下,才能真正融入天下,获得无上的境界。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大师所说的容器,其实就是我们的器量,它的“容量”决定了生活的浓淡,器量越大烦恼越轻,器量越小烦恼越重。器量小的人,容不得、忍不得、受不得,这样的人很容易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相反,有成就的人,往往都是器量宽广的人。再看那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古圣大德,更是为人类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其实,每个人的器量是一个可开合的容器。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的私欲,它就会愈缩愈小;若事事斤斤计较,便把自己的心局限在一个很小的框框里。这种处世心态,既轻薄了自身的能力,又轻薄了自己的品格。如果一个人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它又会渐渐舒展开来。

南怀瑾先生感慨说:“一国君主应该戒慎恐惧,就是一个平民,平日处世也应该如此;否则的话,稍稍有一点收获,就志得意满。赚了一千元,就高兴得一夜睡不着,这就叫做‘器小易盈’,有如一个小酒杯,加一点水就满溢出来了,像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大作为的。”在南怀瑾先生看来,古人立身修德,应当追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之境界。那些目光短浅、骄傲自大之辈,是绝不会成就大事的。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器量和胸怀决定一个人生存的高度。器量,是一种不需投资便能得到的精神高级滋补品;是一种保持身心健康,具有永久疗效的“维生素”;是一种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清醒剂;是一种使人做到“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智慧和定力。

器量,鄙视的是斤斤计较、蝇营狗苟和鼠目寸光的行为,崇尚的是磊落坦荡、无私无畏和志存高远的品格;失去的是不平、烦恼和怨恨,得到的是友情、快乐和幸福;抛弃的是狭隘、偏激、小气和毫无意义的你争我斗,得来的是宽广、博大、舒畅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带领人民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步入老年,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苛求他。

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他的主要任务是将采石场采的大石块碎成石料,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或做采石灰的工作。

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看守他的就有三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但是,27年的监狱生活并没有打倒曼德拉,他坚强地走出监狱,获得了自由。1991年,他被选为南非的总统。

曼德拉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在就职仪式开始时,曼德拉起身致欢迎词。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看守他的三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然后他把这三人介绍给了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精神,让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三个曾看管他的看守致敬,世界在那一刻平静了。

事后,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面对苦难。

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如果一个人的身体逃出了现实的囚禁,但内心深处仍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这个人其实仍在狱中,因为他的心灵始终都处于禁锢的状态。

匆匆百年红尘,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面对挫折、苦难,是否能保持一份豁达的胸怀,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直接决定着一个人人生的成败。所以,南怀瑾先生提倡“风物长宜放眼量”,即人生重在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忍受孤独,在彷徨失意中修养自己的心灵,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如蚌之含沙,在痛苦中孕育着璀璨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