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个铜钱的两面
3892400000002

第2章 预则立,做事要有计划

南怀瑾先生在解释“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时,不光解释了这段话的字面意思,还进一步讲了它的延伸意义。他说看上去这是在说出门旅行该怎么准备,实际上讲的却是人生的境界:前途远大的人,就要有远大的计划;眼光短浅、只看现实的人,恐怕只能抓住今天。我们应该做的不只是拥有今天,还应该抓住明天、后天,抓住未来。

有计划的人做事情,考虑了各种可能。他设法规避不利因素,而利用有利条件,因此成功的机会就很大。所谓“往远处看”,就是要有远见;所谓“向平处行”,就是规避不利。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个身无分文的牧师,是如何有计划地建成一座价值2000万的水晶大教堂的。

1968年,加州的一位牧师想要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朋友描述自己的梦想时,说那将是“一座人间的伊甸园”。朋友问他预算多少,他开朗地说:“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我需要用教堂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大家的捐款。”

最后,牧师粗略地计算了一下,这个教堂大概需要700万美元,他在心里盘算着得到捐款的系列途径:

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280笔2万5千美元的捐款;

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卖掉1万扇窗,每扇700美元。

第40天后,牧师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说服了一位富商,他捐出了第一笔100万美元。

第50天,一对倾听了牧师演讲的农民夫妇,捐出了1000美元。

第70天,一位被牧师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的陌生人,在生日的当天寄给牧师一张100万美元的银行支票。

6个月后,一名捐款者对牧师说:“如果你的诚意与努力能筹到600万美元,剩下的100万美元由我来支付。”

第二年,牧师以每扇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的办法为每月50美元,10个月分期付清。6个月内,一万多扇窗户全部售出。

1980年9月,总造价为2000万美元的水晶大教堂竣工了,这成为世界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奇迹。而这一切是靠身无分文的牧师一点一点筹集资金做到的。

这个故事中,牧师规避了他最为不利的因素,那就是这700万美元的巨款并不能指望一个人一次捐齐。他计划着如何让更多的人分摊这笔钱。完美的计划,再加上他出色的演讲,让他办成了这件旁人认为不可能办成的事情。

在筹资的过程中,他每一步都充满了计划,考虑了各种因素。他对富商不动之以情,也不晓之以理,而是利用他们的好奇——他把那个教堂描述得奇特而美妙,结果富商同意了;他在农民夫妇面前进行激昂的演讲,是因为他了解这些农民朋友的善良,知道他们容易被感动;他以最开始的资本,做范围最广泛的宣传,结果陌生人知道了,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的时候,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试想,如果这位牧师不先考虑办法,而是没头没脑地直接去筹集资金,效果恐怕没有这么好。

计划是什么东西呢?计划就是把目光放长远,就是为你能看到的那个远方设计行动方案。

秦汉时期宣曲(今陕西西安市西)有一个大富商任氏,他的祖上曾经担任过秦时督道仓的官吏。秦朝覆灭后,豪强之人争着夺取金玉珍宝,只有任氏用地窖藏了许多粮食。任氏的家人都埋怨他,任氏也没有多加解释。

后来,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相持于荥阳一线,农民无法种庄稼。加上当时战事频繁,粮食也不能从别的地方转运过来,荥阳开始闹起了饥荒,一石米价陡然涨至一万钱。那些抢夺金玉珍宝的豪强们,空有一堆宝物,也无可奈何。

这时,任氏打开自己的地窖,趁机贩卖粮食。很快,那些金玉珍宝就都流到了任氏手中。任氏的家人也开始夸赞他的眼光独到。

其实,他眼光也没有什么太独到的地方,只不过是目光长远,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每一步行动,才有计划的烙印,他做事情才不会为世俗所动。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总是能先别人一步。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他们能将未来的各种可能都细想一遍;每每遇见困难,实际上早已经料到,因此不慌不忙地从容应对,克服重重困难直至成功。而你要做的事,就是给自己一个计划,一个能应对各种危机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