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个铜钱的两面
3892400000003

第3章 人生当厚积薄发

成败宛若两重天,人生必须厚积薄发。时机未达之时,静若处子,沉心定气,卧薪尝胆;一旦时机成熟,动如脱兔,灵敏应对,抓住机遇,扶摇直上。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段神话般的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意思是深海里头有条非常大的鱼叫“鲲”,它不仅能在海里游,还能摇身一变,变成在天上飞的大鹏鸟。南怀瑾先生说,鲲化鹏这个问题含义丰富,包含了两个方面——“沉潜”与“飞动”。人生的某个时刻,或是一个人年轻之时,或是修道还没有成功的时候,或是不断经历失败的时候,必须“沉潜”在深水里头,动都不要动,只要修炼到相当的程度,才能化身为“鹏”,才能自由地翱翔。

庄子在这里讲述的“深海沉潜”与“一怒而飞”让我们想起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贤君楚庄王年少即位。面对混乱不堪的朝政,为了稳住事态,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声色犬马,实则在暗地里等待时机。人问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果然,不久后,他厚积薄发,励精图治,其在位的22年间,知人善任,整顿朝纲,兴修水利,重农务商,使国力日渐强盛,先后灭庸、伐宋、攻陈、围郑,陈兵于周郊,问鼎周王朝,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时,曹操曾遥指天边龙挂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这其中便蕴含着鲲鹏沉潜高飞之道。

孟子曰:“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其实也是沉潜以待的深刻解读。可见,早在千年前,古人们便将“厚积”与“薄发”的辩证法诠释得淋漓尽致。

一位年轻的画家,在他刚出道时,三年没有卖出去一幅画,这让他很苦恼。于是,他去请教一位世界闻名的老画家,他想知道为什么自己整整三年居然连一幅画都卖不出去。那位老画家微微一笑,问他每画一幅画大概用多长时间。他说一般是一两天吧,最多不过三天。听后,那老画家对他说:“年轻人,那你换种方式试试吧,你用三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我保证你的画一两天就可以卖出去,最多不会超过三天。”

年轻的画家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照着老画家的话去做了。结果,他那幅用了三年时间创作的作品,不到一天就卖了出去。

曾有人为了观赏天鹅高贵优雅的姿态,便缩小了它们生活的水域的空间,因为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供它滑翔,如果助跑线的长度过短,天鹅就难以施展它拥抱蓝天的理想了。久而久之,天鹅便丧失了飞翔的信念,甚至泯灭了飞翔的本能。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沉潜的日子相当于长长的助跑线,能够让你飞得更高更远。没有足够的助跑,又怎能飞上蓝天呢?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静下心来,日积月累地积蓄力量,才能够“绳锯木断,水滴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