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个铜钱的两面
3892400000049

第49章 学会自觉,把握人生的方向

“人非草木”,“我心匪石”——人常以此类话语表明与他物的区别。在人看来,花鸟鱼虫基本都是无情无思的,它们或者春生秋死,新生的草木似乎也无异于旧时光景;或者千年无转移,天长地久对它们来说毫无意义。梁漱溟先生在谈到人的创造力的时候也说“其他一切生物都不会用心思”。

而比生物更为可悲的是机器,因为它的命运完全不能由自己掌握,就像石头可以任人丢弃,树枝可以任人攀折一样,毫无主动性可言;而动物,像是一个动的机器,不用人摇而自动的机器,似乎有了点进步。它们懂得累了休息,饿了觅食,然后代代繁衍下去,再过几十年、几百年可能都变化不大,但依然没有摆脱不自觉的状态。只有人,才有主动选择生活的思想和能力。

梁漱溟先生说:“‘自觉’是人类真正最可宝贵的东西!”人可以去创造,可以去超越,这些都是因为人有自觉性。然而,人的生命是沿着动物的生命而来的,与动物,甚至是与机器同样有相近之处。人的身上有七情六欲,那些管不住自己的人,就会不由自主地“看这个贪,看那个爱,怠忽懒惰,甘自堕落”。

一个乞丐每天都在想:假如我有两万元钱就好了,我就可以变成正常人,不用再做乞丐。一天,这个乞丐无意中发现了一只很可爱的小狗,他见四周没人,便把狗抱回自己住的窑洞里,拴了起来。

这只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这位富翁丢狗后十分着急,便在当地电视台发了一则寻狗启事:如有捡到者请速还,付酬金两万元。

第二天,乞丐行乞时看到这则启事,便迫不及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那两万元酬金。可当他匆匆忙忙抱着狗路过新贴的启事时,发现启事上的酬金已变成了三万元。原来,大富翁寻不着狗,又把酬金提高到了三万元。

乞丐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向前走的脚步突然间停了下来,想了想又转身将狗抱回了窑洞,重新拴了起来。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涨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涨到让市民们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这才跑回窑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只可爱的小狗已被饿死了。

乞丐还是乞丐。

孔子说:“食色,性也。”人喜欢看美景,品美食,赏名花,饮美酒,但有时不知道适可而止,或者知道了,却不去自制。梁漱溟先生举例说:“更如好名、出风头等,有时自己知道,好歹都明白,可是他管不住自己。”

有个人在朝廷做官,去外地任职前向老师告辞。

老师告诫道:“地方官可不好做呀,你随时都要小心谨慎。”

学生胸有成竹地回答说:“老师请放心,我已经准备了‘高帽子’100顶,逢人便送一顶,如此一来,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

老师一听,立刻板起脸来生气地训斥道:“我们要用正义来待人,哪能靠这种手段?”

学生马上低头说道:“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能有几个啊!”

这时,老师微微点头道:“你这话说得还有点见识。”

这人辞别了老师后,在路上遇见一个朋友,说:“我这100顶高帽子,如今只剩99顶了。”

若论道理,这个义正言辞的老师自然知道无论是送高帽还是收高帽,都非君子所为,甚至可以讲得头头是道。然而不知不觉中,他却掉入了自己所不齿的陷阱之中。

人在无法自我控制的时候,就像是被链条带动的齿轮,不由自主地就顺从了别人的意图或行为,或停或转都身不由己。梁漱溟先生认为,能够自觉“是人类第一也是唯一的长处”。人虽然是从动物发展而来的,但这一过程既然称之为进化,人就应当在某一点上高于动物才对,这一点就是自觉。人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向哪里走,或者是怎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