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个铜钱的两面
3892400000051

第51章 尽力做到最好

梁漱溟先生说:“英雄非他,即生命力特强的人而已。”而他之所以把青年时期称为英雄时代,就是因为青年充满着朝气与活力。

他认为青年人比较有勇气,喜欢理想,天真未失,比较可爱。年轻人初入社会,在之前的岁月中所积蓄起来的力量需要有展示的舞台,所以他们血气方刚,满怀热情和力量。而时间也还没来得及给他们雕刻上沉重和沧桑。

青年人往往渴望用一腔热血来向世界表现自己的存在,就像王维说的那样:“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像霍去病那样的机会的。当愿望受到阻挠时,人们往往会把精力引向另一处,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强大,这其实对生活没什么好处。

周处年少的时候力气很大,喜欢骑马打猎,可是因从小没有父亲,少人管教,加上性情暴躁,所以动不动就和人争斗。他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生来就该当大英雄,建立大功业,只是没有机会而已。他在村子里为所欲为,莽撞行事,别人都躲着他走,还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水里的蛟龙合称为“三害”。

有一天,周处正在闲逛,看到一些老人坐在树荫下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低声议论着什么。

周处走过去好奇地问:“如今天下太平,今年又赶上丰收,你们难道还有不满意的事吗?”

老人们都不敢回答,只有其中一个胆子大的鼓起勇气说:“三害不除,让我们怎么能安生呢?”

周处忙问:“什么三害,快说给我听。”

老人告诉他,一害是南山上的猛虎,二害是长桥下的蛟龙,说到第三害时,老人却闭口不语了。周处性急,非让老人说不可。

老人就说:“要问这第三害,就是欺压乡邻的恶人,弄得大家不得安生。”

周处不知道这人是谁,他见大家都看着他,便以为是希望他去除三害,就拍拍胸脯说:“这三害算得了什么,我去除掉它们。”

大家纷纷说:“你要是能除掉这三害,可是件大好事,我们一定感谢你。”

周处认准这是个表现自己的好机会,就背着弓箭,带着钢刀,迈开大步,兴高采烈地出发了。他爬上南山,用弓箭射死了猛虎;又来到了长桥,纵身跳下了水,去擒拿蛟龙。蛟龙顺水游了几十里,周处紧追不舍,三天三夜没上岸。

村里人以为周处与蛟龙同归于尽了,就相互庆贺这三害已除。当周处筋疲力尽地上岸,看到这幅场景时,才知道自己是三害之一。想到平日里自己的行为竟然已经像猛虎、蛟龙一样危害乡里,他后悔不迭,于是四处寻访名师,回乡后也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这才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又经别人推荐当上了官。

想做英雄的少年往往像周处一样,希望能够通过建功立业来赢得别人的尊重,但是英雄的出现是需要时机的,并不是凭着自己美好的理想就可以实现。事实上,只要能够像改过自新后的周处那样,把自己的生命用在造福身边的人身上,尽力去做到最好,这样的人就是英雄。

梁漱溟先生所说的英雄,不仅仅是“易于激动和冲动”,还要“富于感情,同情心很强”。真正的英雄,应该类似于金庸先生笔下的萧峰,最受人尊重的不是他的盖世武功,而是他甘愿为了契丹和大宋两国人民免于祸乱而以断箭自尽。如果无法做到那般的轰轰烈烈——这原本就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做到,那就努力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这样的人,也是英雄。

公元前490年,波斯时隔两年又对希腊发动了战争,大军横渡爱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雅典人毫不畏惧,推举米太亚得将军全权指挥。经过一番苦战,希腊取得了胜利,米太亚得急于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正在焦急等待的雅典人民,于是选中长跑能手斐里庇得斯去传送消息。

斐里庇得斯当时已受伤,但他拼命地奔跑,想让同胞们早日安心。当他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时,激动地喊到:“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啦!”喊声刚落,他便一头裁倒在地,再也没有醒来。

斐里庇得斯用自己的行动为青年做了最好的注解:天真纯朴,尽力去做到最好。打败波斯的并不是他,他只是传递了一个信息而已,但他同样是英雄,平凡而伟大的英雄。现在依然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年轻人。

青年时期正是人一生中精力最为旺盛的时候,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冲向世界、迎接挑战,却还没有受到社会的过多牵绊和束缚。他们也许稚嫩,但他们会努力地去磨炼自己。要注意的是,切勿急功近利,就像梁漱溟先生所说的,并不是非要建立大功业才是英雄,只要把自己的生命向着好的方向展示,就可以活得潇潇洒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