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个铜钱的两面
3892400000080

第80章 尊重对方,求同存异

佛法自两千多年前由释迦牟尼创立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传播范围的扩大,出现了众多的佛法宗派。虽然各个宗派之间的教义稍有差别,而且修行的方式也大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那便是求得觉悟、能够成佛。不仅如此,佛法还一直将各宗派放到平等的位置上,使得各个宗派之间能够共存,并且共同求得发展。弘一法师就一直强调,佛法各个宗派之间应密切联系,虽然宗派不同,但殊途同归,所有的宗派的目的都是让人获得真正的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佛法的各个宗派之间也都有差异,这也体现了自然界差异性存在的客观性。但不管差异性如何,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事物之间的那种共同点。所谓“本是同根生”,世间万物原来就是一个整体,只要彼此能在差异中容忍对方的存在,世间自然会少去很多不必要的斗争。

三个云游四方的和尚在山上一座破庙里相遇。

“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了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

“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

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看看谁能重振庙宇。

于是第一个和尚礼佛念经,第二个和尚整理庙务,第三个和尚化缘讲经。没多久,这座破庙香火渐盛,原来的庙宇也恢复了旧观。

“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

“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

“都因我四处化缘,所以香客众多。”

三人日夜争执不休,谁也不愿理庙宇的事务了,于是刚兴盛不久的庙宇又衰败了。

这时,三个和尚终于明白了,破庙原先荒废就是因为和尚不和睦。

三个和尚因为不能和睦,各说各话,各自自以为是,结果终还是不能共荣。其实用和尚的故事来形容人世间的人情关系是多么恰当。

这世上的事物千奇百怪,人与人之间也有着众多的差异,生活背景、生活方式、个性、价值观等的差异,让我们的相处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困难,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真诚相对,不必强求一致,或许反而彼此都能过得很好。要做到“求同存异”,“尊重”是基础,而且还需要有耐心、能包涵、心胸开阔。如果能将这一条与取长补短、开诚布公协调运用,那么,不仅双方能表达得更为舒畅,而且还能从中学到不少的新东西。

如果我们不懂得求同存异,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在面临差异与分歧的时候不顾同根生而相煎太急,最终使双方都受到巨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