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个铜钱的两面
3892400000083

第83章 戒除浮躁,事半功倍

浮躁,乃轻浮急躁的意思,它往往是造成人们做事目的与结果不一致的常见的原因。很多人一味地追求效率和速度,做起事来既无准备,也无计划,只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就动手去做,他们恨不能一日千里、一蹴而就,但却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是和预期目标背道而驰,这就是浮躁的代价。

弘一大师在念佛一事上是最讲求戒“躁”的,他认为没有一个人是不能念佛的,因为不认识字的人完全可以先听大家念,一边听一边学;口舌不灵便的人则可以跟在大家后面慢慢地念;懒惰的人也可以被大家一起念佛的积极性所感染,从而也和大家一起念。那些念不好佛的人往往都是由于过于浮躁而导致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大家都静下心来努力去做,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古时候有这样一对兄弟,他们很有孝心,每日上山砍柴卖钱为母亲治病。

神仙为了帮助他们,便教他们二人,可用四月的小麦、八月的高粱、九月的稻、十月的豆、腊月的雪,放在千年泥做成的大缸内密封49天,待鸡叫三遍后取出,汁水可卖钱。

兄弟二人各按神仙教的办法做了一缸。待到49天鸡叫第二遍时,老大耐不住性子打开缸,一看里面是又臭又黑的水,便生气地洒在地上。老二坚持到鸡鸣叫三遍后才揭开缸盖,里边是又香又醇的酒,所以“酒”与“洒”字差了一小横。

当然,“酒”字的来历未必是这样,但这个故事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与失败,平凡与伟大,往往没有多大的距离,就在一步之间。这一步就是韧劲的较量,是意志力的较量。

成功的关键在于戒除急躁,真正静下心来做好某件事。你越是急躁,就会在错误的思路中越陷越深,也就越难摆脱痛苦。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宋朝的朱夫子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于是,他坚信“欲速则不达”这句话,之后勤下苦工,最终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有一句16字箴言:“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世上许多人追求形式上的美好,或者短暂的成功喜悦,又或者通过不正当竞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他们却忽略了成功的本质,误入歧途。如果一个人想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摆脱速成心理的牵制,戒除急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大多数人又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然而人生短暂,生命常常在拥有和失去之间流走。得到了这一样,或许错失的就是幸福。拥有时加倍珍惜,失去了,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的考验。

人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做人亦如念佛,只有静下心来,戒除浮躁方可功德圆满。因此,无论外界怎样,我们都应该随时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浮躁,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努力才是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