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3892900000010

第10章 生命各有各的境界

冯友兰先生除了提出人生的四个境界之外,还道出了人与人之间境界的不同。他借用佛家的话说:“每人各有其自己的世界。在表面上,似乎是诸人共有一世界;实际上,是各人的世界……照我们的说法,就是说,有一个公共底世界。但因人对之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此公共底世界对于各个人亦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在此公共底世界中,各个人各有一不同底境界。”

就以与冯友兰先生同时代的学者为例,虽然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同,但其所过的人生却各有不同,有人以哲学为生,有人以国学为旨,有人以针砭时弊为职,有人以潜心研习为业。即便是同一领域之人,也因成长环境、求学经历、个性特征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使得人生境界大不同。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冯友兰先生说:“严格地说,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体,每个人的境界,都是一个个体底境界。没有两个个体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亦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既然生命的差异是必然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并在那片天地间活出自己独特的人生。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在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的边上,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就如同杂草一样,但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的心里很高兴,可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却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它们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着内心的能量。

终于有一天,它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成的泪滴。

每年春天,百合都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于是,种子所到之处,到处都开满了洁白的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都被触动内心深处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感动得落泪。那里也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样欣赏,如何日称赞,漫山遍野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正如王维的《辛夷坞》所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那山中的芙蓉花并不因生在深山而黯然失色,春去秋来,它依然绽放自己生命的美丽,灿烂地活在世上。

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各人有各人的境界,严格地说,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人生在世,总是有一些固定的身份,需要扮演一些固定的角色,但无论我们的身份与角色是什么,都要如那株百合般牢记自己的独特之处,坚定地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成就属于自己的境界。或许那个世界不是特别广阔,那个境界并不高远,但至少它是属于自己的。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一种极致:漫步于充满诗意的大自然中,呼吸森林吐出的清新气息,静听溪水的细语呢喃,尽享山风的轻柔抚摸,碧绿的草丛、波涛的云海、雀跃的鸟儿、绚烂的野花,一览无余。此刻,俗世的纷扰顿时消退,急行的脚步不由地放慢,喧嚣的心境渐归宁静与平和,被尘世覆盖的心灵得到洗涤。大自然纯美的诗篇给予我们“重生”的力量,当然,享受与获取的同时,也应有所作为与付出,以保证自然之美的永恒不灭。

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有一首诗,叫做《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

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鸟儿可以沉默,森林可以沉默,天空可以沉默,山可以沉默,水可以沉默,但是,人类却不能继续无知下去了。

与其伸手摘花,不如让它继续绚烂地绽放;与其躺在翠绿的草坪上休憩,不如站着欣赏绿色带来的宁静。让我们手下留情、脚下留青,尽情享受那份失落已久的鸟语花香,随性品味那份清新与静谧;弯腰种一粒绿色的种子,绿色就会覆盖在每一片土地上;挑一担绿色的希望,就能将其播撒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能如冯老般体会到物我两相忘的快乐时,“合内外之道”的天地境界便能永久地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