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3892900000011

第11章 要有发现美的眼睛

关于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像冯友兰先生说:“凡美都含有主观的成分。这就是说美含有人的赏识,正如颜色含有人的感觉。离开人的赏识,不能有美,正如离开人的感觉,不能有颜色。”

确实,世间的美总是因主观的因素而显得形态各异。激情澎湃者说:“美强烈而可畏,就像暴风雨一般,震撼着我们脚下的大地和头上的天空。”疲乏者说:“美是柔声细语,她在我们的心灵中讲话。她的声音沉浸在我们的寂静中,正如一抹微光在阴影的恐惧中颤抖。”好动者却说:“我们曾听过她在山峦中呼喊,她的呼喊唤来了马蹄声、展翅声和雄狮怒吼声。”

美,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样子都不同。孩提时期,我们都曾拥有一双锐利的、发现美的眼睛,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双眼睛逐渐隐退,甚至消失殆尽了。对于生活中的一切,我们麻木地一扫而过,再也没了当初的新奇和惊喜之情。

一个对生活极度厌倦的绝望少女,她打算以投湖的方式自杀。在湖边,她遇到了一位正在写生的画家,画家专心致志地画着一幅画。少女厌恶极了,她鄙夷地看了画家一眼,心想:“幼稚,那鬼一样狰狞的山有什么好画的!那坟场一样荒废的湖有什么好画的!”画家似乎注意到了少女的出现和她的情绪。他依然专心致志、神情怡然地画着。

一会儿,他说:“姑娘,来看看画吧。”她走过去,傲慢地注视着画家和画家手里的画。突然间,少女被吸引了,她从来没有发现过世界上还有那么美丽的画面——他将“坟场一样”的湖面画成了天上的宫殿,将“鬼一样狰狞”的山画成了美丽的、长着翅膀的女人,最后将这幅画命名为“生活”。少女的身体在变轻,在飘浮,她感到自己就是那袅袅婀娜的云。她将自杀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良久,画家突然挥笔在这幅美丽的画上点了一些麻乱的黑点,似污泥,又像蚊蝇。少女惊喜地说:“星辰和花瓣!”画家满意地笑了:“是啊,美丽的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发现的呀!”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没有人去发现,去欣赏,羞答答的玫瑰也只能静悄悄地开。具备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才能见到别人看不到的美景。

《我希望能看见》一书的作者彼纪儿·戴尔是一个几乎瞎了50年之久的女人,她写道:“我只有一只眼睛,而眼睛上还满是疤痕,只能透过眼睛左边的一个小洞去看。看书的时候必须把书本拿得很贴近脸,而且不得不把我那一只眼睛尽量往左边斜过去。”

可是她拒绝接受别人的怜悯,不愿意别人认为她“异于常人”。她在家里看书,把印着大字的书靠近她的脸,近到眼睫毛都碰到书本上。她得到两个学位:先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得到学士学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得到了硕士学位。

她开始教书的时候,是在明尼苏达州双谷的一个小村里,然后渐渐升到南德可塔州奥格塔那学院的新闻学和文学教授。她在那里教了13年,也在很多妇女俱乐部发表演说,还在电台主持谈书和作者的节目。

她曾写道:“在我的脑海深处,常常怀着一种怕完全失明的恐惧,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我对生活采取了一种很快活而近乎戏谑的态度。”

然而在她52岁的时候,一个奇迹发生了。她在著名的梅育诊所施行了一次手术,使她的视力提高了40倍。一个全新的、令人兴奋的、可爱的世界展现在她的眼前。

她发现,即使是在厨房水槽前洗碟子,也让她觉得非常开心。她写道:“我开始玩着洗碗盆里的肥皂泡沫,我把手伸进去,抓起一大把肥皂泡沫,我把它们迎着光举起来。在每一个肥皂泡沫里,我都能看到一道小小彩虹闪出来的明亮色彩。”

生活中,恐怕已没有多少人能像彼纪儿·戴尔一样看到肥皂泡沫中的彩虹了。其实,生活的美与丑,全在我们自己怎么看。只要用心,还是会发现,即便生活充满阴晦与泥泞,仍然还有许多美丽动人之处。

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呈现给你一种怎样的姿态。就像林语堂先生说的:爱生活,爱它的挫折和苦难,爱别人不经意的打搅,爱一切,一切才会爱你。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笑容就会反馈;你对它哭,泪水就会成为唯一的主题。

生活并不容易,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获得一个欢愉的心境。要想淡然、雅致、无忧,就要学会在平凡中感知美的真谛,学会在行走中顿悟人生。走的意义,全在于不停地感知和丰盈。在行走中顿悟,包含了一个求真求我的大世界。

一辆公交车行驶在路上,车到中途抛锚了,乘客们只好纷纷下来步行。

他们有的怨声载道,有的骂声迭迭,唯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心平气和,悠然自得,好一番明媚的心情!别的乘客低着头匆匆地赶往目的地,哪怕是青年人也毫无生气和活力;而老人倒是相反,信步而行,态度悠闲,意趣盎然,偶尔抬头看看蓝天白云,竟有一番仙风道骨。

老人的“另类”行为感染了匆匆的人群。为什么其他人行色匆匆,老人却气定神闲?

生活中,我们习惯了拖着长长尾气的汽车、预先设置好轨道的火车,抑或是飞机,抑或是轮船,最差也是那充满杂技风情的自行车,而没有做好迎接意外的准备。我们习惯于依赖车马,却在失去依赖之时陷入了迷惘,不知道怎样结束现在的迷惘,找到来时的路。因为我们维持着习惯,就像戴着沉重的枷锁,时间长了,竟不觉得它是重的,反而还很惬意。

其实,生命的节奏就像河流的奔涌,有急有缓,既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舒缓从容,又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烈紧迫。一张一弛,生活之道。哪能一味地急迫,一味地悠然?一味地急迫,生命就显得狭窄了;一味地悠然,生命就显得虚无。只有急缓相当,张弛有度,方为人生大境界。

当我们低头匆匆而行的时候,我们不但在心底种下了怨懑的种子,还忽略了沿途风光秀美的景色。春花的蓬勃灿烂、夏雨的专注猛烈、秋月的寂寥淡远、冬雪的晶莹无瑕、小溪的吟唱、蟋蟀的弹奏、鸟儿的放歌……一切都与我们擦肩而过,失之交臂。那么,我们生活的目的还有什么?

当我们静下心来,放慢脚步,就会发现周围的景色原来这么美。这就是我们天天经过,天天走过的路途吗?几年如一日,怎么竟未发现过?我们的心里涌起莫大的悲哀,于是开始细细地欣赏,美美地体味。这体会包含了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也包含了小小的意外和惊扰,一切都是生活的馈赠。

我们要在行走中感知,放慢脚步,幸福和快乐就藏在那些纷纷扰扰的细节中。像林语堂先生一样爱生活,像他那样亲切地谈论生活的色彩和滋味,喜爱干草的气息,怜爱地把手放在一匹马抽搐的侧腹上,一切的美好都会在这些动作中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