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3892900000004

第4章 以德报怨,赢得友谊

西方有句谚语:“多交一个朋友,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由此可见,多交朋友的重要性。很多人觉得朋友只能从陌生人中交起,却不知敌人也可成为自己的朋友。化敌为友是种高超的交友技巧,很多人不知道,是因为做不来。他们总觉得朋友就是朋友,敌人就是敌人,两者势不两立。有些人最开始就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划分朋友和敌人,在没了解他人的时候就强加自己的主观好恶,朋友和敌人就这样被人为划分,这种做法是有失偏颇的。

林语堂先生也不同意这种行为,他在《化敌为友》中说:人应该具备让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喜欢自己的能力,即能够化敌为友。他指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学会使自己的内心平静。无论别人有什么举动,自己都不会被激怒。当内心无比沉静的时候,才会处于一种别人无法伤害的心境中,一切问题就都会从容应对。其次,要诚恳的自我检讨,回想一下为什么对有些人不抱好感,甚至生起厌恶之情。是自己性格的问题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自检完毕后,努力地进行针对性修改,塑造一个让大家喜爱的自我。最后,要用发自内心的善意对待他人。只有真心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从林语堂先生的话中不难看出,没有人不可以成为朋友,即使是敌人,也要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使之成为自己的挚友。虽然实际做起来有些困难,但一旦做到就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华盛顿任上校时曾率领部队驻守在亚历山大市,他与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发生了冲突。原因是当时正值弗吉尼亚州议会选举议员,威廉·佩恩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据说,华盛顿与佩恩就选举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说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话。佩恩火冒三丈,一拳将华盛顿打倒在地。当华盛顿的部下跑上来要教训佩恩时,华盛顿急忙阻止了他们,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第二天一早,华盛顿就托人带给佩恩一张便条,约他到一家小酒馆见面。佩恩料想必有一场决斗,便做好准备赶到酒馆。可令他惊讶的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枪而是美酒。

华盛顿站起身来,伸出手迎接他。华盛顿说:“佩恩先生,人没有不犯错的。昨天确实是我不对,我不可以那样说,不过你已经采取行动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认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话,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从此以后,佩恩成为华盛顿的一个狂热崇拜者。

当别人冒犯你时,将这种不满情绪堆积于心是有害的,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对方也非上策。故事中华盛顿主动淡化矛盾的处理方式相当恰当,这不仅为他消灭了一个敌人,还成功地赢得了一个朋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青少年朋友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你身边人的行为在有意或无意间侮辱了你,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去面对呢?最好的办法是淡然处之,视而不见,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怀。此时如果针锋相对,双方矛盾就会加剧,一旦矛盾升级,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你能忍一时,事情过后,对方经反思后,很可能会改变对你的看法,也有可能化敌为友。就像林语堂先生说的,朋友之间起冲突时,化干戈为玉帛才是上策。而化解矛盾中,以德报怨也是一种绝妙的方法。

战国时期,楚、梁两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在各自的地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不事瓜事,瓜秧又瘦又弱,与梁亭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比。楚亭的人心生嫉妒,于是在一天晚上乘着夜色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扯断了。

第二天,梁亭的人发现自己瓜地里的瓜秧全被人扯断了,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要过去把对方的瓜秧扭断。宋就说:“这样做当然能解气,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过去扯断他们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能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

渐渐地,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过一天,仔细观察后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惭愧和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这件事后,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给梁王,以示自责和酬谢。结果这两个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冲突和争执会破坏团结和友谊,如果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化解矛盾,就会避免给双方造成伤害,重新获得融洽与和谐。林语堂先生认为,没有人能成为朋友。青少年朋友,以德报怨,宽怀地容纳别人,你的友谊就会获得更大的空间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