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3892900000005

第5章 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人

在《童仆阿芳》一文中,林语堂先生记录自己家里的一个叫阿芳的僮仆的故事。刚到先生家里的时候,阿芳十五六岁,一副古灵精怪的样子。做事麻利,一人可以顶几个人用,但骨子里还是有些脾气,有时会闯些小祸,不服管教。林语堂先生说,阿芳虽然比较勤快,但一星期打破的杯盘,大约和其他佣人半年打破的总量差不多。他是佣人中的首领,虽然年纪小些,但别人却不敢拿他怎么样。

林语堂先生曾经训斥过阿芳多次,要他好好做活,不要做其他,但无济于事。后来先生就不再管了。这不是放任他,而是确实觉得阿芳有超过其他佣人的地方。阿芳在没到先生家之前,修电灯,修马桶,家里的杂务都要先生来处理,可做这些事就耽误先生读书作文。阿芳去了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一个人处理,林语堂先生才慢慢惬意起来。所以他才会说:“阿芳有特赋的天才,多能鄙事。”

有一件事令林语堂先生尤其佩服。先生家里有一台打字机,非常爱惜,阿芳没事的时候也会过去玩一会儿。有一天机器突然坏了,先生就生气地骂阿芳不该老玩它,说完就出门散步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阿芳高兴地对先生说,打字机修好了。先生也非常惊讶。“从此以后,就只认他是一位聪明而无愧的同胞了。”

从林语堂先生和仆人阿芳的故事中可以感觉到,阿芳确实是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却也经常不听管教。先生也曾为此烦恼,但他没让这烦恼充斥整个生活。在他眼里,阿芳虽然有些调皮,做起事来的确还令人满意。他用阿芳的好抵他的不足,看到了他的优势和令人欣慰的地方。先生的生活因此增添了更多的乐趣,阿芳也越来越忠心尽职。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每个人都不排斥他人中肯的欣赏和赞美,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而不是去苛责或挑剔。

老李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儿,正值叛逆精神十足的青春期,常常对父母所说的话持相反的意见,大吵大闹几乎是家常便饭。老李参加了一个学习班,在课堂上听说欣赏别人很重要。于是,他决定首先在家里试用一次。一天晚上,他的女儿因为有约会要外出,并说会很晚才回家。他刚刚开口劝阻时,女儿又发起脾气,在父亲面前大吵起来。

面对此情此景,他却一反平常的态度,以欣赏的眼光微笑着看女儿。这与以前那种“以牙还牙”的做法完全背道而驰。当女儿看到父亲的表现时,似乎很疑惑,她就平静下来不再叫嚷,问:“爸爸,你今天看起来好像很奇怪呀!”父亲微笑着说:“我在欣赏你呢!你能据理力争,很有勇气,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可贵!我庆幸自己有你这样一个女儿!我很疼爱你,也想竭尽全力帮助你更好地成长。”

女儿被感动了,搂着他的脖子说:“爸爸,我也是很爱您的!我答应您,今晚一定会早点回家,免得让您担心。”

当女儿出去后,他太太走到身旁对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你像今天这样表现得如此聪明,真想不到,你居然还会有这么和风细雨的态度。”他的眼珠一转,很想再接再厉,于是笑着对太太说:“我以前在家里是太强硬了,有时候居然对你也会很冷漠。现在,我学会了把欣赏和感激的心情带回家,所以变聪明了。亲爱的,你说我聪明,其实在我看来,你不但聪明,而且还很美丽。”

太太有点不知所措地说:“你怎么突然夸起我来了?人都说‘女人四十豆腐渣’,我现在已经四十多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美啊!”他马上很认真地说:“不!你的确很美丽,不说别的,你的眼睛就好美啊!”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太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不,你的眼睛现在仍然很美,真的!”他的话语依然毫不含糊。

“难道是真的吗?”太太的脸上不由得泛起红晕,眼睛眯眯地笑着,显得很满足。

同一件事,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它,带来的是和谐,以厌恶的眼光对待它,带来的是对抗。角度不同,天壤之别。这就像林语堂先生对待自己的僮仆那样,把别人的劣处看小,多看他的长处和优势,自己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