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3892900000006

第6章 懂得人生,才能享受人生

在《生活的艺术》中,林语堂先生说,这个世界太严肃,因为严肃,所以必须有一种智慧和欢乐的哲学作为调剂,它的具体表现就是享受我们的人生和生活。但是很多人却并不能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一个人要想真的享受人生,人生是够他享受的。”很多人之所以没有从人生中得到足够的乐趣,是因为他还不深爱人生,把生活过得太枯燥、太刻板,生活回馈给你的,当然也只能是同样的内容。

其实,生活中除了学习、求名,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情值得我们去享受: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蓝天白云、花红草绿、飞溅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与草原、包括遥远的星系、久远的化石、还有诗歌、音乐、友情、谈天、读书……甚至工作和学习本身也可以成为享受。如果我们不是太急功近利,不是单单为着一己的利益,我们的辛苦劳作也会变成一种乐趣。

林语堂先生曾经在《懂得享受》一文中说道:“为什么人类的寿命有长有短?为什么有些人未老先衰,有些人老而弥健?衰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除了疾病的克服和保健的改善,长寿的要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要懂得人生。唯有懂得人生,才能享受人生,才能活得更久。”由此可见,懂得人生和享受人生是多么的重要。

据说恺撒与亚历山大就是在战事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的、正当的生活乐趣。他们认为,享受生活乐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动,而战事才是非常的活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也支持恺撒与亚历山大这种面对人生的态度。他说:“我们的责任是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去编书;是使我们的举止井然有序,而不是去打仗、去扩张领地。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

享受生活是一种超然的生活境界,是在领略了生活真谛后的洒脱和自然。所以林语堂先生鼓励我们到生活中去,活出诗意和真人生。他说,人们应该能够体验出人生的韵律之美,应该能够像欣赏交响乐那样欣赏人生的主旨,欣赏它急缓的旋律,以及最后的决定。很多时候,读林语堂先生的文章,就像步入一片世外桃源,其中之美,只可意会,无以言表。此谓真人生,此谓领悟生活真谛后的舒怡和洒脱。

此外,享受生活是要努力丰富生活的内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质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闲。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是坐在草地或海滩上晒太阳。享受这一切,就可使烦忧消散,灵性回归,亲情融洽,过上一种修养灵魂的生活。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同时,也没忘记拉小提琴,他用这种方法舒缓心境,让美妙的音乐驱散烦恼。毛泽东一生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仍会忙里偷闲去江河游泳,和大自然亲近。越是伟大以及具有非凡智慧的人,越是能聆听到生活中至真至纯的美妙声音。日常生活中的人,如果想要和这些智者一样,享受生活的乐趣和人生之美,就不能整天埋头于烦躁的工作和交际中,而要学会多发现生活的点滴和细节。

在林语堂先生看来,人生就像一个梦一样的谜。它虚幻、缥缈又真实得难以抗拒。我们身在其中,很多时候,却不知怎样解释它。先生说,我们无法解释它,是因为无法掀起它的面纱,无法打开它的门,我们就是梦的一部分,梦就是我们。

人活着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所以才执著于梦中的悲喜。殊不知,这悲喜就像梦本身一样虚幻,而且可能与真实的情况完全相反。但很多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只在快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才有了“恍然如梦”的感觉。中国古代流传了许多“恍然如梦”的故事,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

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别有洞天。车行数十里,行人络绎不绝,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招他为驸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

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屡战屡败,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连遭不测,失去国君宠信。后来他辞去太守职务,扶柩回京,心中悒悒寡欢。后来,君王准他回故里探亲,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车出洞穴,家乡山川依旧。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惊醒过来,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一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原来如此!

故事虽为大家所熟知,但读来仍别有意味。真正参透梦境、参透人生之人又能有几个?《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有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表现的是道家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不管人生是怎样的一个梦,每个人仍要在这个梦里走下去。就像林语堂先生说的一样,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事是我们无法明白,或者暂时感到困惑的。即使是这样,所有人都需要继续拼争,因为我们想活下去,至少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快乐。我们之所以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因为它蕴含着我们依赖和热爱的一切,这就是我们坚定地走下去的理由。

所以,不管人生是怎样的梦或者谜,我们都要热爱它。这热爱不在于是否揭开了它的谜底,而在于它就是我们生命本身。它可能不完美,也可能时而虚幻时而真实,但这就是人生,它的不完美就是常态。我们只需寻着理想坚定地努力,不畏艰险,用乐观、积极的眼光看待一切,生活就会美好下去。

我们要能够爱美、懂美,能够去发现生活中一切值得享受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才更加快乐和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最关键的,生活是不是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明白它对于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