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历史就是读故事(世界卷)
3893100000023

第23章 资本主义狼来了(7)

中国的茶叶最初只在亚洲范围内饮用。1647年,荷兰人把中国的茶叶走私到了北美沿海城市,茶叶这才在北美地区兴盛起来。1690年,英国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出现首个中国茶叶代销点。北美殖民地人民开始把饮茶当成一种生活习惯,纽约、费城、波士顿等地的杰出人物纷纷参加“茶会”,当时就有人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这里(北美),人们饮用茶水就像法国人喝酒那样,终日不能离口。”

事实上,早在1651年10月,英国人就对茶叶和其他物品走私到北美而感到震惊,为了保护英国政府的利益,英国政府通过了《航海条例》,这一条例主要有以下几条:

1.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物。

2.政府指定某些殖民地产品,只准贩运到英国本土或其他英国殖民地,包括如烟草、糖、棉花、靛蓝、毛皮等。

3.其他国家制造的产品,必须经由英国本土,而不能直接运销到殖民地。

4.限制殖民地生产跟英国本土形成竞争的产品。

不过,随着英国在北美13州殖民地的发展,当地人民越来越希望降低对英国本土的依赖,寻求独立发展自己的经济。当然,这是一种梦想,因为英国政府还是希望13州殖民地继续担当“廉价原材料供应地及商品倾销市场”这一角色。所以,当北美殖民地越来越不想充当这样的角色时,英国政府开始采取高压政策来阻遏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英国政府颁布法令,不准殖民地人民向西开拓、禁止发行自己的货币、征收重税、解散议会等。

在1765年3月,英国政府又通过了《印花税法》,该法律规定所有契约、抵押契据、酒类许可证、法律证件、娱乐牌照、年鉴等约50项出版物品,均要支付印花税,甚至新闻报纸发行人和出版商也要为出版刊物缴纳印花税。这一法案的颁布,让几个殖民地的代表们大为震怒,所以,在七个月后,英国政府只好取消了《印花税法》。

1767年6月,英国政府又颁布了《唐森德税法》,该项法律规定,从英国输往13州殖民地的纸张、玻璃、铅、颜料、茶叶等货品,均一律要征收进口税,一旦发现有走私行为,将严厉惩罚。1768年2月,殖民地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英国货运动,在这一期间,发生了多起武力暴乱事件。

英国人此时还是比较清醒的,他们知道一旦真的让13州殖民地闹将起来,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就在1770年3月取消了《唐森德税法》,不过,英国人保留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税收,那就是茶叶税。

事实上,当时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所饮用的茶叶都是当地的商人走私来的,价格奇高。而英国东印度公司运到殖民地的茶叶价格只有这些商人走私来的一半。在这样悬殊的价格对比之下,为什么北美殖民地的人民居然不喜欢买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呢?

其实,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是喜欢买东印度公司的茶叶的,因为价格低廉。但是,北美殖民地的商人却恨透了英国人,比如当时波士顿商人汉考克,他就特别不喜欢东印度公司。他一开始就是活跃分子,主要领导当地民众抵制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中国茶叶,同时走私茶叶以逃避关税,以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销量大跌。1773年,英国国会颁布《茶叶法》,容许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到北美洲市场销售商品,以提升竞争力,又可以将价格低于走私茶叶的价格,借此让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13州殖民地的茶叶贸易,协助英国本土商人谋利。

1773年11月,东印度公司的七艘大型商船前往13州殖民地,四艘开往波士顿,其余三艘分别前往纽约、查里斯顿、费城。12月16日,四艘满载茶叶的商船抵达波士顿,一直就非常活跃的波士顿革命分子分为三组,每组50人,装扮成印第安人潜到其中三艘船上,将船上货物捣毁,并将342箱茶叶倒入港口内,总值约18000英镑。而他们之所以要扮成印第安人,只是因为印第安人是北美土著居民,他们是想让英国方面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整个北美已经与英国对立了。

这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此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大为震怒,随即下令封锁波士顿的港口,同时派战船载着军队开抵13州殖民地。可这个时候,英国人还是不想开战。所以在1774年,英国政府又通过一系列强制法案,表面上是要波士顿市民赔偿损失,实际上是想加强控制。虽然这些法案是针对马萨诸塞州,但被13州殖民地的人民视为“不可容忍的法案”,也认为英国想以此为借口,要彻底剥夺13州殖民地人民的自由,况且在英国国会里没有13州殖民地人民的代表,英国政府的征税就是“无代表权的征税”,最终成为1775年4月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酷评】

一起由几吨茶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实质则是北美13个殖民地要闹独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了解真相。比如人们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向你发难,真实的原因则可能要在很紧要的大事上去找。坏事不会突然发生,在它们降临之前,早已有所征兆。关键在于你能否发现这些征兆,未雨绸缪,从而避免损失。有远见的人,能够看见坏事的苗头而将它化解为无形。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要对小事掉以轻心,因为一个火苗可能酿成一场火灾,一个刹车片可能酿成一场交通事故。

§§§第十五节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两次转折

很多人都不知道,美国独立战争中有两次转折,彻底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这两次转折都是由狙击手完成的。

第一个狙击手叫帕特里克·弗格森,出身苏格兰贵族家庭,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他以枪法精准而进入了英军,担任上尉。1777年,弗格森组建了英国第一支职业的狙击团队,上了战场。短短的时间里,弗格森和他的团队利用当时先进的步枪,在战场上把很多美国人吓得死去活来。这年的9月,弗格森和他的团队在一次战斗中陷入美国人的包围圈中,弗格森命令大家全部卧倒射击,很快就打开了一个缺口,弗格森率部成功突围。

突围之后,他又带领自己的三个手下来到宾夕法尼亚州日耳曼城,这个地点是狙击美国人最好的地方。当他们在等待的时候,突然听到马的叫声。弗格森立即在一条要道上埋伏起来。当他把枪调整好射击状态后,他看到在马路上,有两匹马飞奔而来。

弗格森很快就通过他们的衣着断定这两个人都是敌军的军官,弗格森向他的手下下令,隐蔽好了,等敌人走到有效射程内就开枪。他的手下在树后举枪瞄准,只等弗格森一声令下,射人的射人,射马的射马。要知道,这几位都是弗格森训练出来的神枪手,四支枪一起射击,两人两马肯定会当场毙命。

两匹马越来越近,据后来弗格森的回忆,那个距离应该在110米左右。他一声令下,不是对他的手下,而是对着那两个敌人,他告诉两人,立即下马投降,否则就开枪。那两人正在专心地骑马,听到弗格森的一声大喊,吓了一跳,但当听了弗格森的建议后,他们坚决不接受,而是掉转马头,准备逃命。弗格森哪里会让他们逃跑,他举起枪,瞄准其中一个就准备射击。

当时弗格森心情非常好,因为那人不仅在有效射程内,而且视野很清晰,凭弗格森的射击能力,片刻之间起码能射击六次。但是,他没有扣动扳机,而是看着那人骑着马跑出了他的射程。

弗格森最终收回了枪,而且问心无愧。他后来说,因为那人背对着他,而且手无寸铁,他不应该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枪。这是绅士的做法。

就在当天,当弗格森悠然地在想射击别人的时候,别人射中了他。他大喊大叫,被抬进了医院。在医院,有人告诉他,被他“绅士”对待的那位正是美国军队的总司令乔治·华盛顿。

还是在1777年,独立战争进入了关键时刻,英国政府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击败北美大陆军,调集了三路大军,想要占领哈得逊河流域,以此来切断北美陆军总司令华盛顿的大陆军同新英格兰的联系。可惜的是,这三路大军的指挥官的沟通能力相当差劲,结果只有伯戈因将军所率领的一路,从加拿大沿哈得逊河南下。华盛顿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调动军队将伯戈因包围在了纽约州的萨拉托加一带。

伯戈因将军对北美军队始终就没有放在眼里过,所以,他坚决不撤退。9月13日,他的部队在他的命令下通过了临时架设的浮桥,他把部队分三路,沿河的西岸向南开进。

北美大陆军方面的指挥官霍雷肖·盖茨在哈得逊河上游的一个名叫比米斯高的地方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在他的部队中,就有北美第一支狙击部队——丹尼尔·摩根狙击团。

盖茨天生就是个防守天才,他的防御阵地长1.25英里,纵深0.75英里。土木工事和胸墙从鸟瞰哈得逊河的高地一直延伸到左侧的尼尔森(当地的一个农场主)住宅。由于正前方有一条很深的峡谷,阵地就变得更加坚固。这条防线主要由大陆军各旅把守。在这条坚固防线的右侧,美军的大炮控制着道路和河流。在防线的中央,美军的防御工事沿西北走向,一直通到尼尔森的谷仓,这里也布置了炮群。谷仓的西面是一座小山丘,这里,美军只修建了部分防御工事,但是主阵地沿西南方向一直通到盖茨的总部。

伯戈因将军的部队首次与大陆军的接触发生在9月17日,在距盖茨的阵地大约5英里的索德住宅地区。这是一次伯戈因当时并不想打的战役,他带着部队正在通过一片树木茂密的地区,突然,他的几个士兵被狙击手击中了。他的队伍略乱了一下,然后开始漫无目的地还击。但对方的狙击手还是在不停地把伯戈因的士兵送进地狱。伯戈因立即改变策略,决定不再沿着通往奥尔巴尼的道路开进,与盖茨的部队正面接触,而是绕到敌人阵地的左侧,迂回包抄,把战线从悬崖推向河岸。

9月19日上午,伯戈因的军队在浓雾和毛毛雨中从索德住宅出发。他们兵分三路:弗雷泽将军指挥右路,汉密尔顿将军指挥中路,菲利普斯将军在里德泽尔的支援下率左路沿河边的道路前进。弗雷泽将军是三路军中最优秀的军事家,他一路向西横扫,伯戈因率领中路沿一条大车道穿过大谷河,然后继续向西,从弗里曼农场的北面穿过。三路部队间隔很远,中路和左路更是如此。

弗雷泽将军在他的战区内打得非常好,不过他遇到了美军的摩根狙击团,摩根狙击团的狙击手们始终咬着他的部队不放。在这场近距离的战斗中,英国人的炮火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为他们的炮手伤亡很大。但是,美国人也未能利用他们缴获的火炮,因为那些幸存的炮手总是把火绳杆取下来。伯戈因将军渐渐地感觉到恐慌,因为他损失了许多军官。当时英国军官穿着鲜艳漂亮的服装,因此很容易被摩根狙击团当成靶子。

不过,伯戈因的军队还是占据着战场上的主动权,但是,伯戈因感觉并不轻松,因为时刻会有狙击手要了他的将领的命。

10月7日,最大的悲剧发生了。一名北美狙击手发现了正在战场上指挥作战的弗雷泽将军。这名狙击手从他的军服上看出他是条大鱼,于是爬上一棵小树,瞄准了弗雷泽。这名狙击手不知道,自己正在瞄准这位骑白马的英国将军的时候,人类狙击手排行榜上已经写下了他的名字——蒂莫西·墨菲。

墨菲在摩根狙击团中待的时间并不长,不过,能进入这个狙击团,都是受过严格而正规的狙击训练的,他在战场上至少已经狙击了20个英国人。所以,当他爬上那棵小树瞄准弗雷泽开了第一枪而未中的时候,他一点都没有懊恼,而是继续瞄准,开了第二枪。第二枪击中了弗雷泽将军的马鞍,马一惊,弗雷泽在上面晃动起来,墨菲几乎是闭着眼睛打出了第三枪,这一枪准确无误地将弗雷泽击中,弗雷泽从马上翻了下来,被一大群人抬到了战地医院,当天晚上,弗雷泽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这位将军的死对英军总指挥伯戈因的打击相当大,他迅速将军队后撤到萨拉托加,之后,北美军队迅速出击,最终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

1777年10月14日,伯戈因在高级军官的一致同意下,向北美指挥官盖茨求和。10月16日,萨拉托加条约签字;10月17日,伯戈因正式投降。

【酷评】

狙击手墨菲的那颗子弹,恐怕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分量的一颗子弹。因为自萨拉托加大捷后,北美军连战连胜,并且还取得了法国的援助,最终,北美就此获得了独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很多人往往盯着大事大目标紧紧不放,其实,有时候改变命运的正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职场中有个故事,某人到一公司应聘,面试人已经不打算要他了,当他走时把倒在地上的扫帚扶到墙角里,就是这样一个小动作,让面试人改变了主意。这就是命运的拐点,它在我们人生中时刻都存在,只要你肯去发现它。

§§§第十六节 路易十六之死

1791年5月22日,被法国皇室遗弃的杜伊勒里宫,阴暗的走廊里晃动着三个人影。其中一个人正在墙壁上凿开的大洞安装铁门,他叫加曼,是一个锁匠。另一个在给他传递工具的人,是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六的男仆杜雷。第三个人手里拿着蜡烛,为两个人照亮,他就是路易十六。三人的行迹相当可疑,一位堂堂的国王,怎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

事情要从1774年说起。这年的5月,路易十六被推上了王位,他面对的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帝国。此时的法国债台高筑,国内形势日趋紧张,路易十六想通过改革来挽救这种局面,但没有成功。这个原本就没有治国才能的国王索性对国内政事不管不顾,只专心于消遣,消遣的方式之一就是“制锁”。

其实,早在还是王储时,他制锁的天赋就显露无遗。在成为国王后,他决定向巅峰冲刺。在经过多方打探后,他得知民间有位特别神奇的锁匠加曼,于是,他把加曼请到宫里来,并且允许加曼自由出入他的寝宫。在加曼的指导下,路易十六制锁的水平突飞猛进。他制造的锁极富创意,形状各异,几乎每一把都是一件艺术品。他曾把锁制成活泼可爱的鲤鱼、松鼠、鸭子等形状。有一把“蝾螈”锁,把钥匙插进后转动3圈,“蝾螈”的嘴里就会喷出水来。显然,这已经不仅仅是锁了,而是一件艺术品。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路易十六的这种爱好使很多人都受到了启发,他们纷纷用各种各样的锁来巴结国王。在一次庆祝王子出生的游行中,有人甚至抬出了一把特制的“大锁”。打开“大锁”的门,里面居然走出来一位可爱的“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