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历史就是读故事(世界卷)
3893100000022

第22章 资本主义狼来了(6)

查理二世在1685年去世,因为没有子嗣,所以就由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即位。本以为换个国王,日子会好过一点,但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噩梦才刚刚开始。詹姆士二世信奉天主教到了狂热的程度,他比查理二世更加反动。查理二世还只是想着要报“父仇”,而詹姆士二世却是一心一意想着要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从而恢复封建君主专制。他一上台,所有的政策改革都围绕着天主教,不仅任命天主教僧侣担任国家要职,还释放了大批的天主教徒。他不断在宫廷里举行天主教的祈祷仪式,还在牛津成立出版社,专门印发天主教的宣传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同时也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

詹姆士二世对于人民的反动情绪视而不见,依旧我行我素,大力推行天主教。人民最终忍无可忍,在1688年发起了反抗詹姆士二世的运动。只要是天主教的礼拜仪式,人们都拒绝参加,只要是听到有关美化和吹捧国王的宣传时,便马上走开。詹姆士二世很是气愤,下令对不听从他命令的主教实行残酷的迫害,并把他们交给法庭审判。但是詹姆士二世小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广大人民的力量,在他们的支持下,法官宣布遭国王迫害的主教无罪。这下可彻底惹火了詹姆士二世,但是人民群众也不甘示弱,双方冲突日益激烈,一场战斗即将到来。

为了尽快脱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一次政变。詹姆士二世的长女玛丽是荷兰国王威廉的王后,所以他们准备同荷兰国王威廉谈判,要求他派兵对英国进行武装干涉。本来詹姆士二世没有儿子,长女玛丽自然就成了王位的继承人。威廉认为没有必要多此一举,所以并没有派兵干涉英国。

但是不久后,情况发生了变化,1688年6月10日,詹姆士二世的王后竟然为他生了个儿子,因此英国王位的继承权也就发生了变化。这时,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再次向威廉发出了邀请,请他立即到英国来保护他们的自由。这次威廉欣然同意,并很快发表了出兵宣言,宣称因为“同情”英国人民的苦难处境,所以派兵到英国,目的只是为了保护英国“新教、自由、财产及自由的议会”。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威廉带兵入驻英国,不仅受到了贵族和乡绅们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了许多高级军官的支持。詹姆士二世见荷兰大军已经入驻英国,于是慌忙向二女儿和女婿求救,但是他的二女儿和女婿也背叛了他,投向了威廉。詹姆士二世见大势已去,带着王后和他的宝贝儿子向法国逃去。

詹姆士二世出逃后,1689年2月,英国议会正式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女王,实行双王统治。

随后,议会还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其中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下令废止法律,不得任意征税,不得任意招募军队及维持常备军。王位继承问题也不能由国王个人决定,而是要由议会讨论通过。

就这样,英国人民用他们的方式,没留一滴血就完成一场政变,后来历史上称其为“光荣革命”。在此之后,英国的专制主义统治彻底结束,君主立宪制的时代正式开始。

【酷评】

作为成功人士的克伦威尔,他的儿子事业并不成功,在老爸的关照下当下护国主,没想到几年之后被下岗。中国有句俗语“富不过三代”,祖辈一开始辛苦创业,积下丰厚家财,使得后代子孙可以享用,却也使其沉迷,变得不思进取,导致家业一步步衰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成长自然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很多成功人士没有理性地认识到过去的艰苦对自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是过去艰苦磨炼的吃苦精神才使自己拥有财富。反而,他们不希望子女再吃苦受累。俗话说:“娇子不如杀子”,对子女的过分娇养只会使他们丧失自立的能力,形成依赖心理,最终害了他们。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洛克菲勒学习。

§§§第十二节 彼得一世的秘密武器

1698年8月26日,沙皇彼得一世从西欧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让彼得一世见识了不少。按照礼制,贵族们都要到王宫中对彼得一世进行祝贺。彼得一世在回国后,让人准备饭菜和酒,大家共同庆祝一下。

饭菜刚刚端上来,彼得一世就盯着大元帅夏诺,把夏诺看得很不自在。突然,彼得一世快步走到夏诺面前,手一晃,多了一把剪刀。还没等夏诺大元帅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那把剪刀已经把他毛茸茸的胡须剪掉了。夏诺大元帅“啊呀”一声,急忙用手抚摸下巴,事实证明,地上的那一大堆胡须就是他的。

夏诺大元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不是因为剪刀凉,也不是彼得一世剪到了他的肉,而是在三百多年来,俄国人始终保留着宽阔而密实的大胡子,长胡子是那个时代俄国人自豪的标志,国教东正教甚至把胡子看作是“上帝赐予的饰物”。在当时的俄国,雄性激素分泌差的人会被视为异端,常常有人和政府找他们的麻烦。彼得一世身为国王,难道连这个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吗?

夏诺大元帅还在对着他的胡子发呆,其他贵族大臣一片哗然。彼得一世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剪刀在手中飞舞,估计是在波兰的时候练了很久,很快,那些大臣的胡子全都掉落。

彼得一世剪完了所有人的胡子,也把自己的胡子“咔嚓”几下剪掉,然后让人清扫。在场的人看到彼得一世对胡子不屑的表情,还以为这只是在扫垃圾呢。

几天后,夏诺大元帅摸着自己的下巴正在出神,彼得一世突然跑到他家里来,把夏诺的宾客的胡子全都剪掉了。从此,在上层社会,大家都知道,国王的身上有两把武器,一把是配剑,另一把是剪刀。

“剪胡子”事件立即在俄国传开了,有人捂着自己的胡子哭泣,也有人摸着胡子思考,国王是不是疯了。还有人认为国王这一行为很好,因为没有了胡子,下巴真正与空气做了亲密接触,那感觉真是太舒服了。

很快,彼得一世就宣布了一项法令:剪胡子是俄国百姓的义务,要想保留胡子就得交重税。官吏和贵族每年要缴60卢布,平民缴30卢布。

这简直就是昏君行径,胡子是我自己的,我留它,你还要我交钱。即使你是国王,这也说不过去啊。

普通百姓只能怨恨一下,教会却敢当面顶撞。当时的阿德里安大主教就写信给彼得一世斥责说:“不应该改变人的容貌……那些圣徒都留有胡须,而且都把它作为上帝恩赐的装饰品加以爱护……剪去胡须不仅令人可怕,不仅很不光彩,而且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罪。”

也有军官告诉彼得一世:“俄国人对胡须抱有宗教式的崇敬。他们留胡须让它垂到胸前,并加以梳理,使之光滑闪亮,还要小心翼翼地使其一根也不脱落,这是俄国人区别于外国人的标志。”

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1672—1725),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之子,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作为罗曼诺夫王朝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后人尊称他为彼得大帝。

虽然彼得一世宣布剪胡子是全俄国人的义务,但乡下人和一些顽固的市民包括教徒仍然顽固地留着大胡子。彼得一世只好宣布,教徒可以留胡子,但其他人绝对不行,除非你有钱。

胡子在这个时候已经被彼得一世当成了一种象征,当然,不仅仅是胡子,还有服装。俄国人当时的服装长袍肥袖,装饰烦琐,穿衣服和脱衣服的时间要很久。彼得一世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又拿起了他的武器——剪刀,瞅着王公们的衣服就剪。一边剪,他的嘴也不闲着:“长袖子这是什么玩意,实在是个祸害,不是碰到了玻璃杯,就是把汤给搞脏了。”这些王公只好看着他使用他的武器。

不久后,彼得一世就规定:“莫斯科和其他城市居民都应该着如下服装:其外衣之长不得长于吊袜带衔接处,内衣要短于外衣,依此类推。”

在那个时候,俄国各方面都比西欧落后,改革的阻力相当大。彼得一世为了打破本国传统的因循守旧思想,只好在俄国人的崇尚物——胡子上开刀,作为他推行强制“西欧化”政策的前奏,这为他今后采取各项改革措施开辟了道路。

【酷评】

人都是有惰性的,再加上习惯的影响,人们会懒于思考,结果造成头脑僵化、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愿接受新事物。而创新被认为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走向发展进而成功的灵魂。彼得大帝改革成功的例子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要想取得成功,改变现状,必须摒弃因循守旧,创新求变,才会有真正的成功。我们有很多人常抱怨自己脑子太笨,这是因为不开动脑筋,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中打转转。不要指望未来某个不确切的时候“情况将会好转”,而将就着过日子。如果你不改变因循守旧的习惯,生活中将永远不会出现转机。

§§§第十三节 以身试疫苗的女皇

天花一直以来都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疫病。在18世纪50年代,一场空前的天花传染病肆虐了整个俄罗斯。在极短的时间内,天花的病毒就一传十,十传百,飞速蔓延开来。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所以那些染病的患者一大批一大批地死去。整个俄罗斯笼罩在一片悲哀绝望的氛围下,全国上下所有的人都谈天花色变。没有被传染的人,整天紧闭房门,几乎与世隔绝,被传染上的人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只能乖乖地等死。当时执掌俄罗斯的是一位开明果敢、崇尚文明科学的女皇,叫叶卡捷琳娜二世,同时也是18世纪后期欧洲最著名的“开明专制”君主之一。

叶卡捷琳娜二世力主推行“开明专制”,她对俄罗斯的这次天花疫病极为重视。但是当时没有药物能治愈和预防天花,叶卡捷琳娜二世看着子民们身陷在天花疫病的水深火热之中,深感苦恼,寝食难安。

不久后的一天,好消息传来,西欧国家刚刚发明了一种能有效预防天花的疫苗,只不过还没有人试用过。叶卡捷琳娜二世当机立断,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引进这种疫苗。一来,如果有效,俄罗斯人民就有救了,二来,既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试用,也就是说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引进过,如果俄罗斯能率先引进,并加以推广,定会让那些看不起俄罗斯的西欧国家刮目相看。

但是要引进疫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命令一下达就引起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和反对。就连当时深明事理而且对天花疫苗这种科学新发明的作用深信不疑的俄罗斯卫生研究所所长车尔卡索夫,都对俄罗斯引进这一发明成果表示担心。大多数人认为,俄罗斯是处于落后状态的国家,人们根本不可能接受自己的血液里流着一种不知效果的所谓的抑制天花病菌的疫苗。

开明专制

18世纪下半叶,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中,封建专制君主推行了一种叫“开明专制”的政策。当时的欧洲大陆各国,封建制度已经日益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各国的封建君主利用法国启蒙学家提出的观点,对外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特别是利用伏尔泰“希望有一个开明君主”的言论,高喊“开明”的口号,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并在哲学家的辅助下,改革社会生活。而当时的欧洲除了英国、波兰、法国之外,剩下的所有封建制国家更是以“开明专制”为特征。在东欧,“开明专制”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因为那里资产阶级的势力还相对薄弱。其中,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更是自称“国家的第一个公仆”,愿意为人民造福。

叶卡捷琳娜二世面对着来自多方的压力,把她的决定告诉了当时同样奉行“开明专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本来以为普鲁士国王会支持她,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普鲁士国王从稳固皇位和统治的角度,劝叶卡捷琳娜二世放弃这个念头。因为,如果一旦疫苗接种失败,那势必会引起全国大乱,到时候,不止是整个宫廷,甚至是整个俄罗斯都会反对她。到时候,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皇位就岌岌可危了。

但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并没有听普鲁士国王的劝说,也不顾朝中各方的压力,毅然决然地引进疫苗,还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第一个以身试疫苗。这样,就不会出现人们拒绝接种疫苗的情况了。况且,她充分相信这次的试用一定能取得成功。

面对如此“固执”的女皇,朝中的大臣们也只能听命行事。于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接种天花疫苗的试验就此启动。首先,叶卡捷琳娜二世从英国聘请了著名的医学专家托马斯·西姆戴勒。很快,托马斯·西姆戴勒就从伦敦抵达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并且马上着手进行接种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

“女皇要接种疫苗了!”消息一传出,全国上下都紧张起来,而女皇身边的几个侍卫还因为担心女皇而哭了。一切准备就绪,但是此时负责接种试验组织工作的车尔卡索夫却又犹豫了,他劝说女皇三思而后行。然而,此时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却是神情自若,满脸坦然,不仅跟托马斯·西姆戴勒谈笑风生,而且还劝慰车尔卡索夫不要担心。她说她从小就知道天花疫病的厉害,那个时候她就想如果有一种药能预防天花那该有多好啊。如今,这种药真的出现了,作为接种的第一人,正好圆了她儿时的梦。而且,作为俄罗斯女皇,理应为俄罗斯人民作出榜样,即使要冒再大的风险她也不在乎。

精心准备之后,试验开始。托马斯·西姆戴勒拿着手术刀在叶卡捷琳娜二世胳膊上轻轻地划了一下,不久便完成了接种疫苗的操作。整整九天,全国上下人心惶惶,俄罗斯人民都在为叶卡捷琳娜二世担心着。终于,预定接种观察期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的反应,这预示着疫苗接种成功了,俄罗斯人民有救了!

人们奔走相告,无不啧啧称赞女皇勇敢过人。叶卡捷琳娜二世用她的“固执”和勇气赢得了俄罗斯人民的尊敬和拥护。

【酷评】

在中国,古代人对草木世界还一无所知的时候,神农遍尝百草,亲自为大家试验出哪些草可以吃,哪些草可以入药,以及哪些草有毒。无独有偶,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俄国人民面临天花灾害而又对疫苗心怀恐惧之时,她挺身而出,以身试药,颇为难得,在俄国人民心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鲁迅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在循规蹈矩的生活和工作中,总有些人会脱颖而出,可能并不是他们干了什么改变历史的大事,而只是他们敢于创新,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十四节 茶叶,是一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