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历史就是读故事(世界卷)
3893100000033

第33章 世界新格局(6)

罗斯福上任后的第二天,就宣布全国银行停业4天,并颁布了《存款保险法》。但是,这样的举措并不能挽救什么,充其量不过是短暂的遏制而已。罗斯福必须要找到更好的办法来重拾民心。

他的幕僚告诉他,想要重拾民心,必须先取得百姓的信任,让他们知道总统是和他们站在一起,并能和他们一起度过这个艰难期的。在幕僚们的策划下,罗斯福总统制订了一个演说计划。于是,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就开始在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装置扩音器。罗斯福给这些人提建议说,自己希望谈得亲切些,就像在家里和邻居聊家常一样。在商讨这个节目的名字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经理比彻信口说道:“既然是在壁炉旁边举行的谈话,那就叫‘炉边谈话’吧。”罗斯福总统立即同意了这个名字。

罗斯福上台的第八天,“炉边谈话”正式开始。这个节目很有特点,既无严峻的说教,也没有执意的辩白,而像是同亲友促膝谈心一样。罗斯福的谈话亲切真挚,简洁实用,他娓娓地向人民解释当时的经济危局以及银行暂停营业的做法的合理性,然后又向美国听众保证:“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他那磁性的嗓音和真诚的态度,激发了美国人坚定的信念。就这样,第一次“炉边谈话”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二天一早,重新开业的银行门前就排起了长队,人们将大包小包的黄金和货币重新存入银行。三天之内,美国有574所银行重新开业。

在罗斯福担任总统的12年里,这样的“炉边谈话”共进行了30次,每一次都有很大的收获。而这一收获的背后却是真诚与辛苦的付出。

从第二期开始,罗斯福就把准备工作做得很完备。在开播的一个星期前,他就把他的几个主要撰稿人找来,围绕着演说的主题准备材料。晚餐之后,罗斯福亲自审阅初稿。他总是先翻看最后一页的页码,然后嘀咕着,“至少要删去百分之九十二”。然后从头看起,并在某些段落中口授增补材料。待到审阅完毕,讲稿已经比原来的篇幅增大了很多。撰稿人连夜整理,赶在第二天早餐前交出,以便让罗斯福吃饭后审阅。

就这样反复几次,直到节目开播的前两天,罗斯福才开始优化讲稿,包括结构的严谨,条理的分明。然后又朗诵一遍,看看效果如何。罗斯福经常会把全篇演讲词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不过在真正开播的时候,罗斯福又不是照本宣科,有时候会随意发挥,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就是讲我心里要说的话。”

当然,罗斯福总统并不是只在炉边谈而不做,而是“边谈边做”。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仅3月9日至6月16日间,就通过了70多个新法案,史称“百日新政”。新政的实施将美国经济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而“炉边谈话”所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

【酷评】

高高在上的罗斯福总统虽然没有亲身出现在民众面前,但他那热忱的态度和屈尊的姿态让他的声音成为那个时代最美妙也最有力量的声音。沟通术中有一条叫情感沟通,说的是,如果想让你的沟通对象成为你的知音,就必须与他坐到一起,面对面地进行真诚的交流,以情动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员工,都应该放下姿态,用最动人的情感来交流,这种沟通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十三节 轮到“少壮派”当家

孙悟空曾对玉皇大帝说,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1936年初的日本政坛,就有一股势力在实践孙悟空的话。

1936年2月22日,大雪;23日,依旧大雪;24日,还是大雪。25日这天下午,雪停了,但天空没有放晴,整个东京还是被黑云罩盖着。这是日本东京54年来最大的一场雪,东京城里的雪已达半米深。

日本天皇办公的宫内省大厦和皇宫都银装素裹,皇宫后面的一座小山已经成了雪山,雪山后面,是一幢幢政府官员的官邸,其中最大的是首相官邸。

这样的天气,特别是到了夜晚,任何人家都会安静地待在房间里,或是读书,或是喝点清酒。但是,在皇宫外侧一端负责守卫皇宫的精锐部队——第一师团兵营中却有人想要搞一下运动项目。这个运动项目在天皇看来就是暴乱。之前,有人告密说,这个兵营要闹事,所以,政府已经对这个兵营进行了严密监视,特别是头目香田清真大尉。同时,还给政府要员加派了保镖。首都官邸的门窗都用钢筋铁条加固了,并安上了直通警视厅的报警器。

任何人都觉得,没有人可以在这样的天气和这样的“保护”下闹事。

25号这一天晚上果然没有发生什么事,因为这支精锐部队正在商量明天拂晓前分头袭击东京的六个目标,包括警视厅和其他政府高官的住宅。

2月26日清晨4点,香田清真大尉和其他叛乱的头目把他们的士兵从梦中叫醒。士兵们睡眼蒙,对他们的计划一无所知,还以为是进行正常的夜间演习,各个小组立刻奔向了各自的目的地。香田清真率领的一组将攻占陆军大臣官邸,把那些高级将领软禁起来,进而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另一组将占领警视厅。其他四组则分别去刺杀首相、藏相(财政大臣)、宫内相和侍从长。

这些士兵经过严格而专业的训练,所以行动起来异常迅速而精准。其中一个头目栗原中尉和一队宪兵直奔首相官邸正门,用手枪解除了在大门旁室内睡觉的警察的武装,进入官邸。可进入官邸后,他们遇到了抵抗。抵抗他们的是首相的卫队。双方开始交火,把大厅内的吊灯全打碎了。

大厅里的人没有发出任何惊叫,住在首相官邸后门外对面的首相的秘书兼女婿迫水久常被惊醒,他急忙给警视厅打电话。电话不通,因为那边的警察很忙,正在忙着一面抵抗一面逃命。过了一会,他再把电话打过去——居然打错了,对方告诉他:“我们是起义部队。”迫水久常不知道,在很短的时间内,500名叛军就占领了警视厅。

他不甘心,又给附近的宪兵队打电话。可是宪兵队不敢出来,只是告诉他:局势失去了控制,我们无能为力了。

时任首相冈田启介最终无力反抗,被活捉。

在离首相官邸几条街的地方,叛乱者冲入陆军大臣川岛义之的官邸。香田清真大尉把川岛义之押出来,向他宣读一系列要求,川岛义之平时是个勇敢的人,但在枪口下,他立即转变角色。他俯首听命,立即前往皇宫,向天皇报告叛军的要求。

另一位叛乱首领安藤辉三大尉率领的150名士兵冲进天皇侍从长铃木贯太郎的官邸。铃木拼命反抗,被叛军打了好几枪,但未被击中要害,侥幸活了下来。

藏相高桥是清就倒霉透顶了,因为当叛军冲进他的卧室的时候,他正在睡觉。叛军把他的被子踢掉,他才醒过来。他还没有听到对方喊的是什么话,就被无数子弹送进了地狱。或许还怕他不死,另一名叛乱军官大喊一声跳到他身上,挥起军刀砍去。这些人之所以这么恨藏相,是因为藏相坚持削减军费,让当兵的这些人很不爽。

另一支叛军的头目高桥太郎少尉带领人马闯进了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的郊区寓所。渡边躺在床上,没有睡觉。高桥向他开了数枪,然后又抽出军刀,让他的脑袋搬了家。

当天大亮的时候,除了那些叛乱分子和受到攻击的人外,东京的市民们什么都不知道,直到一些上班族被警察强制要求绕开皇宫和政府大楼时,人们才知道有事情发生了。而这个时候,暴乱已结束,叛军占领了东京市中心约一平方英里的地方。他们把山王旅馆当作了临时指挥部,把“尊王义军”的旗子挂在首相官邸外。他们散发的“宣言”中声称,要清君侧,粉碎当时的重臣集团,认为元老、重臣、军阀、财阀、官僚、政党均为破坏国体的元凶。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影响极大的“二·二六”暴乱。

很多人都不明白,日本奉行武士道和绝对忠诚,怎么会有以下犯上的行为发生呢?

很简单,日本的一些“热血”军官早就有征服中国进而征服世界的野心。早在1927年夏天,首相田中义一就给天皇一份秘密奏章,这份奏折被后人称为“田中奏折”,奏折的内容是,先征服中国东北和蒙古,再侵略全中国,然后征服全世界。

这份奏折影响着所有的日本军官。有疯子的言语,就有疯子的行动。但在军队里,一派人认为不经过政变,也可以实现军事独裁和侵略中国的目的,主张放弃刺杀和政变计划。他们在陆军内被叫做“统制派”。但另一部分下级青年军官,仍没有放弃发动政变刺杀大臣建立军事独裁的主张。他们被称做“皇道派”。“二·二六”暴乱就是“皇道派”这帮青年军官搞的。

虽然,“二·二六”叛乱由于得不到其他部队的支持,最后被和平地缴械了,但是,日本法西斯势力却逐渐加强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在日本陆军中渐渐地占据了领导地位。他们得到了日本势力最大的四大财阀的支持,确定了全面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国策,并进行扩军。这样,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体制,在“二·二六”暴乱之后,最终确立起来了。仅一年后,也就是1937年7月,这群人就在中国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公开侵略中国,世界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了一角。

【酷评】

趁年轻,就该猛打猛冲,但冲出成绩后不能得意忘形。日本这群虎虎生气的少壮派想要实现理想而冲锋陷阵没有错,错的是在得到胜利果实后还不顾现实情况,想继续向前冲。当你追求梦想时应该知道适可而止,对自己的实力要有清醒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人要有清醒的头脑,也就是说要有自知之明。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有时不顾客观实际,不惜一切代价,盲目冒进,会让自己吞下恶果。

§§§第十四节 古怪的“舰队”

1940年5月26日,法国北部诺尔省濒临多佛尔海峡的海港城市敦刻尔克附近的海面上,驶来了一支古怪的大型“舰队”。组成这支舰队的舰船很奇特,有颜色鲜艳的法国渔船,有运载乘客的旅游船,还有维修船、小型护航船、扫雷艇、拖网渔船、驱逐舰、雷达哨船……甚至还有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船。而驾驶这些船只的人更是奇怪,他们中间有银行家、牙科医生、开出租的,也有快艇驾驶员、码头工人、工程师、渔夫……当他们驶近了,你会发现,这些人中有瘦弱的老头,有肥胖的中年妇女,至于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

似乎有人对这样的舰队很反感,有着纳粹标志的飞机把炸弹和机枪子弹纷纷扔给他们,有的船只在一阵火光之后永远地沉入海底,有人还没有来得及发出惊呼就被如雨的子弹射进了地狱。但没有人退缩,反而更加奋力向前,仿佛前面就是天堂一样。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支古怪的舰队呢?事情要从1940年5月10日清晨说起。

当时,纳粹德国陆军的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的引导和配合下,以A、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和卢森堡。英法等国组成的联军当时把所有注意力放到了B集团军群上,而且集结后准备全面迎战,但是他们忽略了阿登山区的A集团军群。所以,1940年5月10日,德军A集团军群以1700辆坦克作为尖刀,偷偷越过天险阿登山区,迅速突破了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马奇诺防线。5月14日,德军以闪电战占领法国色当,然后以10天的行程突破数百公里,直扑英吉利海峡。短短十几天时间,英法联军几十万人就被困在法国以北的海港小城敦刻尔克附近的海岸边,在仅仅60平方公里的海滩上,英法联军三面被德军围困,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飞”过英吉利海峡回到英国本土。

但人是不会飞的,而且当时,英法两国又没有那么多飞机,所以只能靠船。

对于德国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为如果可以把这几十万英法联军歼灭,那么,德国在之后的战争进程就会顺利得多。

而对于英法联军而言,这无异于灭顶之灾。敦刻尔克港口并没有坚固的防御设施,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如果几十万人从这个港口撤退,在德国炮火的强烈攻击下,那和自杀没有任何区别。

英国政府大为焦急。英国和欧洲的其他国家不同,它实行的是志愿兵役制。年轻人当兵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有点钱的英国人都不会来当兵,如果德国人真的把这几十万人给一窝端了,那英国就等于没有军队了。英国政府咬着牙发誓,一定要把这些人解救出来。

英国政府开始动员,在大喇叭里喊口号。英国人有“仁者爱人”的精神,所以,全民动员,有船的出船。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这些人都是自发而去的,很有秩序,也不叫苦。谁都不知道,这一去是否还能回来,但他们还是很勇敢地去了。

不过,勇敢与莽撞只有一线之差。被围困的英法联军没有被德国人杀掉,全是因为希特勒的一纸命令。就在5月24日这一天,已经接近敦刻尔克的德国A集团军群的总司令古德里安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原地待命。直到两天后,希特勒才下令古德里安攻击英法联军。

至于希特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令,并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我们要说的是,正是这一道命令,让英法联军有了时间,乘着那群勇敢人的船渡过了英吉利海峡。

5月26日下午7点的时候,历史上有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了。

那是非常壮观的场面,在敦刻尔克海滩,成千上万的士兵排成一行行,50人编为一组,他们站在沙滩上,站在没踝、没膝、齐胸的海水里,等候救援船只。据说,大撤退开始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跑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祈祷:“我坐在唱诗班的位置上,能感觉到民众有害怕的心情,不是怕死,不是怕伤,或者怕物资损失,而是怕英国战败和最后灭亡。”

的确,物资损失相当严重,英法联军几乎把所有的重型武器全都留在了敦刻尔克。然而,英国军队没有被消灭。

后来的数据表明了这次“逃跑”是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的逃跑,可以肯定地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5月28日,撤走了17804人;

5月29日,撤走了47310人;

5月30日,撤走了53823人;

5月31日与6月1日,两天撤走了132000人。

到了6月4日14时23分大撤退结束,从敦刻尔克“撤退”了33.8万名官兵,为以后取得“二战”的胜利保存了巨大的有生力量。

【酷评】

中国人相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且千百年来,一直在奉行不渝。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比如,在大街上看到迷路的小孩,一定要帮忙联系家人;遇到倒地的老太太,千万不要置之不理。举手之劳的事,就应该伸出道义之手,为这个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不要像“小悦悦”事件中的十八冷士,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人做事,天在看,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遇到危险和困难,所以不要吝于伸出你的双手,从某种意义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第十五节 虎!虎!虎!是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