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历史就是读故事(世界卷)
3893100000034

第34章 世界新格局(7)

1940年末,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上将琢磨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日本想要占领东南亚,最大的威胁是美国。日本将来有一天肯定要占领东南亚,到时美国不会袖手旁观,它的太平洋舰队主力肯定要从珍珠港出击,从侧翼对日军进攻东南亚进行牵制。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呢?就是让太平洋舰队先沉进水里。山本五十六虽然有这样的想法,可不敢实施。但日本军部知道这样的计划后,拍手大叫:“太好了!”于是,第二年的2月,日本军部就制订了袭击珍珠港的计划。

自此,日本进入了紧张的备战时期。备战工作包括:模拟珍珠港地形,然后让鱼雷轰炸机进行特技表演似的攻击训练;派出间谍侦察美国太平洋舰队进出珍珠港的情况;为了让美国没有准备,日本外交部派遣前驻德大使来栖三郎作为“和平特使”赴美,协助野村舍三郎大使与美国进行和平会谈。

1941年11月,山本五十六根据军令部的指示下达了“联合舰队绝密第1号作战命令”,概括了行动开始后的第一阶段内海军的战略,不但包括对珍珠港的袭击,还包括对马来西亚、菲律宾、关岛、威克岛、中国香港和南洋等地同时进行袭击。袭击时间就定在本年的12月8日,星期日,凌晨3点半(美国夏威夷时间12月7日,星期日,上午8点)。

在开战前,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大将找来负责此项计划的山本五十六:“我大日本帝国一旦对美国开战,阁下认为有多大把握?”

山本五十六很老实地回答:“我在美国待了13年,如果您去过美国,看看底特律的汽车,堪萨斯的石油,您就知道,这场仗一点把握都没有。”

永野很有中国汉朝时期夜郎国国王的架势:“是吗?好吧,那你觉得我们能坚持多久?”

山本五十六没有掐指一算,直接告诉他:“大概半年吧,半年以后的事情,只有鬼知道了。”

永野哈哈大笑:“时间正好,半年时间消灭美国没有问题。”

接着,他又跑到天皇那里。天皇问他:“你们要多长时间解决这个问题?”他很自信地回答:“半年。”

天皇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看着他的鼻子问:“当年跟中国交战之前,你跟我说是三个月,现在过去了几个‘三个月’了?”

永野鼻子冒了点汗。天皇没有理他,继续说:“太平洋比中国还大呢,你半年能解决吗?”

永野觉得能。

天皇虽然指出了问题,但没有阻止问题的发生。可能他永远都不知道,日本在美国这个成年人面前就是一个三岁孩子。

当时,美国钢产量是日本的9倍,石油是日本的25倍,汽车是日本的450倍,飞机制造能力是日本的600倍。跟这样一个国家开战,如果不是找死,还真找不出可以解释的理由来。

1941年11月25日,日本海军倾巢出动,向待机海域驶去。12月7日黎明,日本的机动部队到达珍珠港以北约230海里处。同时,日本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开始飞离航母。

在15分钟的时间里,担任第一波攻击任务的183架飞机就全部飞离甲板向珍珠港扑去。这一编队主要包括战斗机43架,水平轰炸机49架、鱼雷机40架,俯冲轰炸机51架。

这个时候,美军太平洋舰队除了2艘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艇和14艘驱逐舰分别在威克岛、中途岛运送飞机,以及在约翰斯顿岛演习外,其他战舰都在珍珠港。加上这一天是星期天,大部分官兵都休息了,正式在战斗岗位的没有几个人。

接近8点的时候,日军发出突击信号,各飞行突击队立即展开攻击队形,俯冲轰炸机队率先顺山谷进入。接着,成批炸弹暴雨般倾泻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四周的希凯姆机场、惠列尔机场和福特岛机场,将机场上成比翼排列的数百架美机炸成了碎片。等于说,不过几分钟的时间,珍珠港的防空设施就被彻底摧毁了,袭击的飞机向日本“赤城”号航空母舰上拍发了袭击成功的信号:“虎!虎!虎!”

当防空设施被摧毁后,日本空军开始向美国军舰发动攻击。在第一波的攻击中,美军的军舰损失大半。但还没有完,当日军第一波飞机成功完成任务返航后,第二波的168架飞机很快到来。轰炸机主要攻击浓烟滚滚的美国舰船,水平轰炸机则继续攻击各机场,战斗机则担任空中掩护的任务。在水里,潜入珍珠港内的日本袖珍潜艇施放水雷,发射鱼雷,攻击美舰,封锁港口。

美国大兵被打傻了,在日本的第一波攻击中,根本没有来得及还手。最有意思的是,很多美国大兵把到来的日本飞机误以为是自己的飞机,还向飞机挥手,而飞机给他们的回报是无数的炸弹。

直到8点半,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才把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发往海军部:“珍珠港遭空袭,这不是演习。”但为时已晚,珍珠港内已经是狼藉一片,无数的美国大兵被炸死,或是被火烧死。

8时50分,也就是日本第二波飞机开始攻击的时候,日本外交部才向美国人递交了最后通牒,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赫尔大怒不已,说:“我已经工作了半个世纪,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份充满卑鄙的谎言和歪曲的文件。”

10点整,日本飞机欢呼着撤离了珍珠港,返回母舰。很快,日本舰队就撤回了本土。

美国人彻底愤怒了。总统罗斯福当时已经重病在身,但却没有坐轮椅,只是让他的儿子扶着他走进了美国国会,他开门见山地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国遭到了蓄意的猛烈攻击,这个日子将永远是我们的国耻日!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部队的蓄意进攻……”最后他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懦怯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1个小时后,参、众两院一致通过了罗斯福的宣战要求。当天下午,美国政府对日本宣战。

美国对日本宣战到底对“二战”有什么重要意义,还是看看当时人们的反应吧。

当英国首相丘吉尔听到这个消息后,老泪纵横,他几乎是跳着说:“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而日本和意大利的同盟国德国元首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死去活来。希特勒从一开始就担心美国,当年的“一战”就是因为美国的参战,才出现了德国战败的后果。他开战前就认为德国征服欧洲,摧毁苏联、最后制服英国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必须有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美国不介入。因此他尽量不给美国以参战的借口。他曾经对德国的海军将领下达过严格的命令:“任何德国潜艇不准在大西洋攻击美国船队。”。可是,珍珠港事件使美国人终于找到了参战的借口,希特勒的梦想要破灭了。

蝴蝶效应在美国宣战的第二天就开始了。

12月9日,中国正式对日本宣战,10日又对德、意宣战。接着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近20个国家也相继对日宣战。11日,德、意只好作出反应,对美国宣战。美国同样也对德、意宣战。至此,战争名副其实地打成了一场世界大战。而美国强大的实力使德意日同盟很快就陷入绝境。

可以说,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而之所以有这个转折点,就是因为日本人的耗子吞大象的不自量的野心。

【酷评】

世界上有两种勇气,一种是勇气,另一种是日本人的勇气。7世纪时,日本人就敢跟当时处于巅峰的唐王朝作战,结果海军全军覆没。20世纪,日本人又敢向一直想参加“二战”的巨兽美国开战。日本人的勇气,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狂妄。勇气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之一,拥有勇气就等于拥有了成功的机会,而妄自尊大、目中无人的狂妄乃是无知愚昧的产儿。可以说,勇气通往天堂,狂妄通往地狱。

§§§第十六节 “绞肉机”斯大林格勒

这个情景发生在1942年11月的一天。

斯大林格勒城南粮仓的近卫步兵第35师师长杜比扬斯基一脸焦急地给总司令朱可夫打电话:“报告朱可夫将军,情况在不断变化着。本来,我们在粮仓的上面,德国人在下面。我们刚刚把德国人从下面赶出来,他们却又爬到了上面。”

杜比扬斯基并没有夸张声势,自1942年7月17日德军进入顿河大河湾开始,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打响。德军采用闪电战的方式迅速向前推进,9月13日,德军开始攻击斯大林格勒。两军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展开了巷战。苏军投入了62集团军和64集团军,德国投入了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这是有史以来最惨烈的巷战之一,苏军62集团军的司令部设在城南废墟中的一座地堡里面,最近的战斗地点离司令部只有200米。双方为了每一寸的土地而拼命。在废墟和瓦砾中,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楼房,甚至每个房屋都成为了苏德两军争夺的战场,火车站在双方手中传来递去达13次之多。

这样惨烈的战役中,也有很有意思的场面出现。比如,一幢楼的半边被德军占领,可他们不知道另外半边还有苏军士兵。到了夜里,炸药会偷偷地从隔壁扔进来把他们炸上天;德军占领了苏联的“红十月”军工厂的一半,而在另外一半,苏军装甲车的生产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装甲车一下生产线,立刻就对德军开火。德国的飞机在这个时候已经不仅仅是投掷炸弹了,有时候,从飞机上还会“飞下”金属块、犁、拖拉机轮子、耙子、空铁桶等。

狙击手在巷战中的作用此时被发挥出来。无论是苏军还是德军,都派出大量狙击手潜伏在各个隐蔽的角落。有时候,黑暗中的一个烟头就可能让一条生命被夺走。这些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往往先打伤第一个露面的敌军士兵,然后以伤员为诱饵继续射杀前来救援的战友。

这年秋天,苏军狙击手扎依采夫在10天之中就击毙了42名德军官兵,这让德国人又气又怕,为了对付扎依采夫,德军调来了柏林狙击兵学校的校长科宁斯上校。科宁斯很快就到达前线,并且在一天之内就干掉两个苏联狙击手。扎依采夫决定和他来一次巅峰对决。

一天早上,秋天的阳光穿过城市废墟,从德国人背后照射在苏军的阵地上。扎依采夫觉得没有“天时”,因为在阳光直射的上午,瞄准镜的反光会把位置暴露给德国人。午后,苏联狙击手的步枪已处于背光位置,而科宁斯的隐蔽处则是暴露在阳光之下。扎依采夫让战友库利科夫藏在自己的隐蔽点,并小心翼冀地用枪管把头盔稍稍向上举起。而他自己则来到另一个隐蔽点,枪口死死地瞄准了科宁斯的藏身之处。科宁斯哪里知道是计,他看到猎物,自然要猎取,所以他朝那顶头盔开了一枪,库利科夫顺势将身子一挺,大叫一声倒了下去。科宁斯以为扎依采夫真的中弹了,于是从隐蔽处探出半个脑袋,想看个究竟。就在这一刹那,扎依采夫扣动了扳机,子弹正中科宁斯的前额。

像这样的战斗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每天都在上演,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并不为过。

但只要是战役,就必然有个胜负。1942年11月11日,德军认为已经无法获得胜利,准备突围。德军只要前进400米,就能到达伏尔加河突围。可就在这400米宽的战线上,双方士兵杀得昏天黑地。他们在瓦砾间拉锯着,犹如恶兽撕搏了四天四夜后,德军宣布突围失败。

随后的严冬使饥寒交迫的德军更加虚弱,但在军官“红军不留活口”的威胁下仍然困斗,直到1943年2月德军战地最高指挥官宣布投降。至此,德军和苏军在这场巷战中各自损失了数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