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500强企业员工思维模式(Mbook随身读)
3894000000007

第7章 时刻准备着,机会不是等来的(1)

)第一节 学习思维: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职场中,任何一项工作都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这时候,积极准备的员工就要有想他人所未想的精神,随时有补位的意识。一个能够随时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员工,一定会成为老板最需要的员工。这样的员工自然比别的员工有更多的提升机会。

在这个知识与科技告诉发展的时代,不通过学习、培训进行技能更新,适应性自然会越来越差。只有具备学习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优势,才能使自己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停止学习意味着落伍

系山英太郎,一位在日本政商界呼风唤雨的显赫人物,30岁即拥有了几十亿美元的资产,32岁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显示,系山英太郎个人净资产49亿美元,排行第86位。

他的赚钱秘诀何在?系山英太郎说:“善于学习是制胜的法宝。”他一直信奉“终身学习”,碰到不懂的事情总是拼命去寻求答案。通过推销外国汽车,他领悟到销售的技巧;通过研究金融知识,他懂得如何利用银行和股市让大量的金钱流入自己的腰包……即使后来年龄渐长,系山英太郎仍不甘心被时代淘汰。他开始学习电脑,不久就成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并在网上发表他个人对时事问题的看法。即使已经年迈,系山英太郎依然勇于挑战新生事物,积极了解未知的领域。

正是凭借终身学习,系山英太郎让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之上。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爆炸之中,无论知识还是技术都日新月异。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的今天,可以说,知识不仅是力量,而且是最核心的力量,是终极力量。

对此,李嘉诚先生曾深有体会地说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新的信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若你有知识,没有资金,小小的付出都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会获得成功。

在摩托罗拉,有一所摩托罗拉大学。根据有关规定,凡公司员工,不论职位高低,无一例外地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培训。现在,这所大学已颇具规模,每年提供的课程多达170门,可以满足员工“充电”的需要。

机遇不在学历,也不在出身和地位,就在我们从事的每一份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树立起为自己的未来打工的理念,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那么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能找到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

◎提升学习能力,适应新挑战

工作每天都有新情况、新挑战,每天都要面对新事物,学习与工作相伴,工作就是学习。能够适应工作,实现自我而不被淘汰,靠的是实力,而实力来于自身。虽说现代社会的机会很多,但若是不学习,必然也会逐渐落后于社会。只要天天学习,就会天天有进步,天天有机会,工作也就会富有生机。

学习能力也是500强企业最为看重的一种关键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需要系统的、勤奋的、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终身学习、成就终生”,只有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才能成为有潜力可挖、有发展前途的员工。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1.通过互联网

现在有比较好的信息搜索工具,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这些信息搜索工具,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和其他相关信息。

2.通过书本

除了互联网,书本是我们系统学习某一类知识的最好工具。

3.参加培训

积极参加培训可以快速补充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技能。当然,如果再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和职业规划,有计划地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认证考试,那就更好了。

4.向上司取经

一项权威机构的调查表明,员工有60%的知识和技能是从自己的上司身上学到的。能担任我们上司的人,大多都有“过己之处”,上司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为人处世之法等许多方面往往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

5.向同事学习

不论是老同事还是新同事,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一定可以从他们的身上找到我们暂时还没有具备的对我们工作非常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6.以朋友为师

“好朋友既是益友也是良师”。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所结识的一些好朋友也是我们的学习对象。

7.向社会学习

“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社会上有许多知识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非常有用,因此需要我们去认真品味和学习。

)第二节 准备思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一个善作准备的人,是差错最少的人;一个善作准备的主管,是效率最高的主管;一个善作准备的企业,是前程最远大的企业。

◎有准备赢得一切,无准备必输无疑

我们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其实就是一种准备哲学。工作中,我们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准备工作作得越充分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诺基亚在2000年3月飞利浦芯片公司遭遇火灾的情况下,能胜过爱立信,就在于诺基亚作好了精心准备,把工作做在了前面。相反,爱立信则在芯片供应不足的情形下失去了市场份额,终至于败北。韩国三星原来不过是二三流的公司,是廉价货的代名词,但三星会长李健熙提出了“学习”与“准备”的发展策略,三星才成为一流的受人尊敬的电子产业的龙头企业。三星在中国的手机研发和销售都处于领先地位,在手机行业,日本所有手机生产商几乎都无法与三星相提并论。而联想之所以能在2004年成功收购IBM的个人PC业务,就在于联想长期励精图治,有精心而长远的准备。

人在职场,我们不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应当善于准备,采取有效的手段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成长赢得更多的机遇。

美国微软公司前副总裁李开复曾经任职于苹果电脑公司。一次,他和公司CEO史考利应美国当时最红的早间节目“早安美国”的邀请,在节目中演示他们发明的语音识别系统。这对于公司的产品宣传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如果在演示的时候失败,对于企业的声誉也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史考利和李开复的心里都有一点紧张。所以上节目前,史考利问李开复对于演示成功能有多大把握。李开复回答有90%。史考利想了想问能不能把这个可能性提高到99%。李开复回答可以。

节目如期进行了,一切都很顺利。这次成功的演示使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两美元。史考利真诚地对李开复表示感谢,然后问他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取得成功,是不是没有休息一直在改程序。李开复回答说,其实系统和昨天没有任何差别。史考利吃惊地问,你该不是冒着这样大的风险上的节目吧?李开复坦然回答,成功率是99%,因为他带了两台电脑,并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如果一台出了问题,他们马上可以切换到另一台上。这样一台电脑失败的可能性是10%,两台电脑连在一起的失败可能性就是10%×10%,也就是只有1%,所以成功率就是99%。

职场中,任何一项工作都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这时候,积极准备的员工就要有想他人所未想的精神,随时有补位的意识。一个能够随时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员工,一定会成为老板最需要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也就是给自己的成功架设更多梯子的人,他们自然比别的员工有更多的提升机会。

◎盲目的准备只是做无用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食用油严重匮乏。那时,有一位政府官员坐飞机视察了当时英国的非洲殖民地坦噶尼喀,认为那是种花生最理想的地方。政府听到他的建议,便兴冲冲地投资6000万美元,要在那片非洲的灌木丛中开垦出1300万公顷的土地种花生。

可是英国人哪里知道,当地的灌木坚硬无比,大部分的开荒设备一碰就坏。他们花了很大工夫才开垦出了原计划十分之一的土地。开垦过程中,英国人除掉了一种野草,后来才知道它是能保持土壤养分的,失掉它就破坏了生态平衡。花生种子若稍迟种下,光秃秃的新土就会被风刮走,或被烈日灼烤而丧失养分。

原计划在这片新垦地上一年要生产60万吨花生,可是到头来总共只收了9000吨。人们见势不妙,又改种大豆、烟叶、棉花、向日葵等。可是在那“驯化”的非洲土地上,这些作物竟无一能够扎根。英国政府于1964年终止了此项计划,损失8000多万美元,每粒花生米的成本达1美元。

由于准备工作中的疏忽,让英国政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学会在准备上下对工夫,是一个人达到目标的必由之路。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对有准备的人来说,遍地都是机会。看来,这准备二字,真不是说说而已。

)第三节 标杆思维:向榜样学习、向强者学习

对于任何企业和员工而言,都需要向别人学习,都需要“拿来主义”,借鉴别人的经验,学习别人的长处,从而改善自我绩效,实现自我超越。

◎模仿,通向成功的高效捷径

标杆是指模仿的榜样,从广义上讲,标杆可以是人、模式、流程、方法或是标准。标杆思维就是向榜样学习、向强者学习、向优秀者学习,模仿他们的经验、优势以及成功的方法,通俗地讲,就是“拿来主义”。

走一条新路,通常要遇到更多的障碍,要面对更大的风险。看清楚眼前要走的路,特别是留意别人怎样走同样的路,一定有让你受益的地方,它能让你避免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另外有一些路,值得你跟着别人一起走,这会使你成功的几率更大。

几十年前,美国制糖公司每次把糖输出到南美时,砂糖都在海运中变得潮湿,损失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和金钱,邀请专家研究,但始终找不出一个良好的方法。

该公司有个工人,他也在动脑筋,希望能够想出一个简单的防潮法。后来,他终于发现在糖包装盒的角落上戳个针孔,使它通风,就能达到防潮的目的。

这个方法竟然使糖横渡大西洋而不至于潮湿了。这位工人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报酬。

一位员工听了这消息之后,立即涌起一股模仿的冲动,希望自己也能够戳个洞防湿或防蒸气,以获得专利权,于是他便东戳西戳地开始研究。

他到处做戳孔实验,最后竟然发现,在打火机的火芯盖上钻个小孔很有价值。普通打火机注一次油只能维持10天,打孔之后,却能一次注油保持50天之久。他马上向政府申请专利,然后开始大量生产这样的打火机,结果销路极佳。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模仿的思路,故事中的这位员工是不会有这样的发明创造的。当然,我们并不主张大家整天都去寻找各类“小孔”,而是提倡一种模仿的理念:当你发现好的想法、经验时,你完全可以借鉴,在理解、创新之后,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星电子从一只“仿造猫”进化为“太极虎”,就是通过对电子巨头“索尼”进行创造性的模仿,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的。直到今天三星成为诸多中国企业推崇的对象,若干年前的三星是索尼的模仿者,而现在许多中国企业则成了三星电子的模仿者。

不过,模仿别人已有的成功办法,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生硬照搬,不然就成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了。模仿别人,也要在模仿中有所创新。正如齐白石教育学生时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有创新性的模仿,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我们要做的,是吸取其精华运用于实践中,追求的是神似而非形似。同时,要想获得最终的成功,仅靠模仿是办不到的。成功者必有自己的个性与独特之处。发展之初模仿成功者的模式是可以的,但不能一味模仿而不求突破。模仿是手段,创造才是根本。根据自己的个性,设计自己成功的路线和方法,这才是高人。

◎以对手为标杆,向对手学习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众多的零售商店,经过40多年的争斗搏杀,沃尔玛从美国中部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小城崛起,并创造了一个企业界的神话,它的成功秘诀在哪里?

沃尔玛的竞争对手斯特林商店开始采用金属货架代替木制货架后,沃尔顿先生立刻请人制作了更漂亮的金属货架,并使得沃尔玛成为了全美第一家百分之百使用金属货架的杂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