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是设计出来的(MBook随身读)
3895000000005

第5章 高调不张狂,低调不怯懦

)第一节 做人做事赢在有分寸

低调,从来都是一种难得的品格。但凡有大成功的人,都是绝顶聪明却肯做“笨功夫”的人。这个“笨功夫”包含两点:一是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二是表现得大智若愚,比别人低调。前者是从做事的角度来说,后者是从做人的角度来谈。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你成功人生的必修课。

任何时候都给自己留条退路

做事留有余地,给自己保留一条退路,就不至于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事情做尽做绝,如同话说尽说绝一样,不是伤人就会被别人伤。当事情做到尽处,力、势全部耗尽,想要改变就难了。

“不给自己留退路”,这作为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精神体现是无可厚非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充满了变故与无常,勇往直前固然可敬,但也可能因此被撞得头破血流,最终走到山穷水尽处。所以爱迪生就曾倡导我们:“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吧!”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

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一座金矿,新主人正在挖山炼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一个人一旦孤注一掷地丢掉属于自己的所有东西,就有可能失去金矿。

有一位慈祥的师傅,把全身之术尽数传给了一个性情暴戾的恶徒,恶徒学艺出师,不思图报,反倒认为留着师傅是多了一个竞争对手,于是便凭着年少勇力跟师傅决斗,最后达到了自己罪恶的目的。

与此相反的一个例子是猫与老虎的故事。传说猫曾做老虎的老师,教它诸般发威、怒吼、卷尾、剪、扑之技,但猫思虑老虎比自己庞大若干,若日后它欲反扑于我该怎么办,遂保留了一手爬树的技巧,果然老虎不久就翻脸了,怒欲扑食猫老师,猫老师“嗖”地蹿上树顶,老虎抬头张望但无计可施。

同样,倘若师傅留一手,也就是给自己留条退路,也不致身处惨境,慈善反而为慈善所害。

永远都留一手,就会使人保持一些神秘感,形成一种不可知、不可测、不可估量的力量,本身也就成了另外一种力量。杯子装满了,当然再也倒不进去。在所有事物中都有所保留,以便容纳些“意外”,给自己留后路,留下回旋的余地。任何时候都给自己留条退路,才不至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人生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这是世事变化的基本公式。世事既然如此,做人也就应该处处把握恰当的分寸,永远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俗话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凡事留有退路,才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是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更要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就收,防患于未然,牢牢握住对日后人生的主导权。

得理时也要让人三分

一个人不仅要胸怀宽广,更要注意别人的自尊。一个人如果损失了金钱,还可以再赚回来,可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了避免因伤害别人的自尊而为自己树敌。

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颗完全理智的心,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会割伤使用它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就像一枚硬币一样具有它的两面性。这就告诫我们做人做事都不要太绝对,要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房太太发现有3个人在后院里东张西望,她便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报警电话,就在小偷被押上警车的一瞬间,房太太发现他们都还是孩子,最小的仅有14岁!他们本应该被判半年监禁,房太太认为不该将他们关进监狱,便向法官求情:“法官大人,我请求您,让他们为我做半年的劳动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吧。”

经过房太太的再三请求,法官最后终于答应了她的要求。房太太把他们领到了自己的家里,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热情地对待他们,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还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半年后,3个孩子不仅学会了各种技能,而且个个身强体壮,他们已不愿离开房太太了。房太太说:“你们应该有更大的作为,而不是待在这儿,记住,孩子们,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吃饭。”

许多年后,3个孩子中一个成了一家工厂的主人,一个成了一家大公司的主管,而另一个则成了大学教授。每年的春天,他们都会从不同的地方赶来,与房太太相聚在一起。

房太太就是“得理让三分”的典范。“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是一个人在被人排挤,或者被人欺侮时,经常说的一句急欲“争气”的话。

“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这是普通人常犯的毛病。其实,世界上的理怎么可能都让某一个人占尽了?所谓“有理”“得理”在很多情况下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凡事皆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就会走向反面,“得理不让人”就有可能变主动为被动。反过来说,如果能得理且让人,就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气量与水平。给对手或敌人一个台阶下,往往能赢得对方的真心尊重。

给自己留余地

人在社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学会留有余地。这也是做人的智慧、做事的聪明所在。话不可说满,事不能做绝。留出一定的余地,才有足够的回旋空间。

人生如同下棋,黑白之间蕴藏着无限的玄机。如果你想成功,如果你想做这盘棋中的胜者。那么,希望你花点儿时间,想想自己的这盘棋该怎样下,你打算怎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下棋,需要精心谋划,否则,“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世事如棋,人生,更需要进行战略谋划,否则,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一步走错,便会落得个失败的下场!重要的是一盘棋下输了,还可以从头再来;而做人一旦一败涂地,东山再起谈何容易!所以,遇事要留有余地,给自己留条退路,也能给人生留白,这是至关重要的!

留有余地也可看作是一种修养,是完善自我的一种方式。把话讲得有些弹性,让别人听起来感到舒服;做起事来有一个灵活的安排,进退空间更大。如果能做到这些,大家心里就都不会为沉重的负担所累,从而能轻轻松松地、坦诚地同别人相处。

做人为自己留点儿余地,也是解脱自己的一种方式。有些时候,为了一件毫无意义的小事,双方争论得面红耳赤,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人会解脱,说一句:“开个玩笑嘛,何必当真?”这就完全可以熄灭“战火”,从进攻的路上撤退下来。最后,谁也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大家依旧可以像以前一样友好。

韩非子的《说林·下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小不可大也,目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工艺木雕所需要注意的要领,首先在于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还可以改小,如果一开始便刻得小了,那么以后就没有什么办法补救了。同样的道理,初刻眼睛的时候要小,小了还可以加大,如果刚开始雕刻时,就把眼睛弄得很大,那么后面也就无法缩小了。为人做事,也是同样的道理,凡事要留有余地,留有后路。只有做到如此,才不至于使自己遭遇大的失败。

)第二节 人情练达即文章

大智若愚是一种高明智谋

“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若”设计了巨大的假象与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和感情。

“大智若愚”从字面上理解,大智亦即最高的智慧接近于没有智慧,接近于木讷,接近于愚。智慧(尤其指的是智术)如果过于外露,仍然称不上高级的智慧,“聪明反被聪明误”,“多智则谋”,一个人过分地精于算计反而会被人算计。

从做人的原则来看,“大智若愚”体现为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以反处正之道,表现为降格以待的智慧。如果要克敌制胜,那么可以在不受干扰、不被戒惧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以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如果意图在于获得外界的赏识,愚钝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的表现却又超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智慧表现就能出其不意,引人重视。“大智若愚”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明更具优势,更能保护自己。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小时候是个文静怕羞的孩子,人们都把他看作傻瓜,常喜欢捉弄他。他们把一枚5分硬币和一枚1角的硬币扔在他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5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好心人问他:“难道你不知道1角比5分值钱吗?”

“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1角的,恐怕他们以后就再也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

做人的成败与做事的成败密切相关。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行为学家皮鲁克斯曾有一句名言:“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把握不住这两点的人,永远都是边缘人!”的确,只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才能胸怀大智、心装大事,才能通过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确的行动,求得事业的成功。

我们每一个人,做事,要做好事,要好好做事,做有益之事;做人,要做好人,要好好做人,做优秀之人。做事先从做人开始,利人利己的事多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绝对不做,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成就大事的必要前提。

做人与做事的互动双赢

“做人”是“做事”的前提,也可以说,“做人”是“做事”的舵手、风向标,只有方向正确了,所做的事情才能发挥它的正面价值,否则,不仅可能产生不了预期效果,甚至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做事先做人是为人处世、工作生活中的一条金科玉律,我们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自己的品质修为,人做好了,事才有可能做好。只把眼睛盯在事上,无视或轻视做人,最终也是不能把事做好的。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

做事先做人,是因为人格在空间上决定了做事的空间;做人先做事,是因为人的各种素质,只能在做事中形成;人的本质,只能在做事中展开;人的潜能,只能在做事中开发;人的能力,只有在做事中发挥;人的成就,只能在做事中取得;人的梦想,只有在做事中实现。做事即做人,做人即做事,是因为做事和做人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没有先后之分。没有先后之分,并不是说没就有高下之别。做人是主导,做事是基础。

有一老华侨,在国外事业做得很大,但思乡情重,想出资在家乡办厂。

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纷纷与他联系,表示愿意与他合作在家乡开办工厂,因为大家都看到此事有利可图,这让老华侨在挑选合作者上面犯了难。

最后,他在众人中挑了两个比较合适的人选,想在他们两人中挑出来一个与自己合作,并把他在国内投资的所有经营都交给他管理。有一天,他叫来那两个人说:“我本人没有什么爱好,唯独酷爱下棋,今天,你们谁下棋赢了我,我就会与谁合作。”

那两个人也都是下棋高手,棋下得都极好。第一个人与老华侨下了起来,最后老华侨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那个人。第二个人很精明,在下棋时,老华侨转身去倒了一杯水,第二个人以为他不在意,便偷偷换了一个棋子,其实这一切全被老华侨从玻璃的影像上看到了。最后,第二个人获得了胜利。后来,老华侨选择了下输了棋的那个人来管理自己在国内的事业。他说,第一个人虽然没有赢我,但是他却是凭着自己的实力没有想着去耍小计谋,诚心诚意地与我对弈。这也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他是可信的。而第二个人却偷换了一个棋子,虽然这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却可以看出他的品质低下、为人不诚,与这样的人合作是不能让我放心的。

没有做事,做人就没有根基,做事是我们立身成人之本。我们懂得做事,就永远有可以付出的资本。做事越多,付出越多,收获越大;懒惰越多,收获越小。人生就是由这样一种惯性趋势操纵着,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做事,这种惯性趋势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人生的价值通过他所完成的事显现出来,事情的意义通过人的自动呈现效果。在理想的界面,做人与做事是一致的;做人的直接目的就是做事,人以此为生存手段,并以此充实自己;做事是实践自己的现实能力,也是达到做人成功的唯一途径。

明察秋毫,洞悉人情百态

《红楼梦》中有一句让贾宝玉讨厌的话,但却揭示了人们生存的道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生活中,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行业,无论是自己当老板还是给别人打工,都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我们想要做得好一些、成功一些,就需要用细致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洞悉他人的真实想法,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掌握主动权,与他人更好地合作相处。

某著名大公司招聘职业经理人,应者云集,其中不乏高学历、多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经过初试、笔试等四轮淘汰后,只剩下6名应聘者,但公司最终只选择一人作为经理。

所以,第五轮将由老板亲自面试。看来,接下来的角逐将会更加激烈。

可是当面试开始时,主考官却发现考场上多出了一个人,出现7名考生,于是就问道:“有不是来参加面试的人吗?”这时,坐在最后面的一个男子站起身说:“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参加一下面试。”

大家听他这么讲,都笑了,就连站在门口为大家倒水的那个老头也忍俊不禁。主考官也不以为然地问:“你连考试第一关都过不了,又有什么必要来参加这次面试呢?”这位男子说:“因为我掌握了别人没有的财富,我本人即是一大财富。”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都认为这个人不是头脑有毛病,就是狂妄自大。

这个男子说:“我虽然只是本科毕业,只有中级职称,可是我却有着10年的工作经验,曾在12家公司任过职……”这时主考官马上插话说:“虽然你的学历和职称都不高,但是10年的工作经验倒不错,不过你却先后跳槽12家公司,这可不是一种令人欣赏的行为。”

男子说:“先生,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2家公司先后倒闭了。”在场的人第三次笑了。一个考生说:“你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男子也笑了:“不,这不是我的失败,而是那些公司的失败。这些失败积累成了我自己的财富。”

这时,站在门口的老头走上前,给主考官倒茶。男子继续说:“我很了解那12家公司,我曾与同事努力挽救它们,虽然不成功,但我知道错误与失败的每一个细节,并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是其他人所学不到的。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经验避免错误与失败!”

男子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我深知,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容易模仿;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用10年的时间学习成功的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经历错误与失败,那样所学的东西会更多、更深刻;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

男子离开座位,做出转身出门的样子,又忽然回过头:“这10年经历的12家公司,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

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惊愕,目光转而注视着倒茶的老头。那老头诧异之际,很快恢复了镇静,随后笑了:“很好!你被录取了,因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这一切的。”

老头的言语表明他确实是这家大公司的老板,这次轮到这位考生一个人笑了。

其实,这个男子之所以能得知倒茶老人的真实身份,正是因为他注重成功与失败的每一个细节,正是对细节的明察秋毫,让他捕捉到了他人不曾在意的信息。

)第三节 你不可不知的处世之道

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在人际交往中,没必要将事事都分析得滴水不漏,小事上糊涂一些,别太在意计较。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彼此间的信任,还可以增进感情,加快相互交往的速度。

俗语说:“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是告诉人们在小事上不妨糊涂些,而真正遇到大事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时刻表现出大智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凡能够做到“糊涂”的人还真的非常有限,因为他们无法达到超然的境界。因此,生活包袱里装满了大事小情,思想还往往要被那些小情所缠绕。有这样一句人生格言:“小事多糊涂,大事不含糊。”这句话最适合这种人了。

鲁迅先生曾专门揭示了“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他说:“糊涂主义,唯无是非观等——本来是中国的高尚道德。你说他是解脱、达观罢,也未必。他其实在固执著什么,坚持着什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坚持着什么”。其实难得糊涂的人实际上是再清醒不过了。之所以要“糊涂”,是因为他将世上的一些事情已经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因为有某种无以言表的原因,所以不得不糊涂起来。当人们想起这四个字时,在小事上也不妨糊涂一把,索性放下包袱,轻松、潇洒一回。

人一生要经历的事情数也数不完,如果事事都要认真盘算,势必会使自己筋疲力尽。所以,在一些小事上最好糊涂点,得过且过就是了,尤其是面对个人的名利问题时,更应该如此。要做到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则糊涂,有时稀里糊涂地度日也不失为一件乐事。当然,遇到大事不但不能糊涂,而且要铆足精神、开动脑筋思考解决之道。

大智若愚,即小事愚,大事明。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愚,并非自我欺骗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糊涂。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太较劲。特别是涉及人际关系时,这之中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太认真,不是扯了胳膊,就是动了筋骨,会越搞越复杂。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暂时忍一忍,受点儿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数(树),就不是荒山。”有时候,事情逼到那个分儿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给他个“模糊数学”,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应该韬光养晦,还是锋芒毕露

崭露锋芒是正常的,但应认清形势,不要不分场合、地点及其他客观形式一味锋芒毕露,要懂得适时隐藏。

心直口快有时往往会使自己陷入不利之地。一个人即使是天才,如丝毫不懂收敛,也是很难立足的,而且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厄运。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位名叫高尔顿的将军,很有军事才干,可是他毫无城府,爱放大炮,这不但使上司颇为难堪,自己也因此失去了不少人缘,被同事们称为“军队内部的战争贩子”。

有一年,高尔顿到斯科菲尔德军营观看演习,他对这次演习非常不满,就直接向指挥官递交了一份措辞激烈的意见书。他的这种做法是纪律所不允许的,因为他只是一名少将,无权指责一名中将指挥官。这样一来,他便招致了上司的非议和怨恨。

但高尔顿并未吸取教训。第二年,在观看了一场战术演习后,他又一次递交意见书指责指挥官和其他人员训练无素、准备不足,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虽然这次他很明智地请副官代替自己签了名,但其他军官心里很清楚,知道这又是他搞的鬼,所以就联合起来一致声讨他。

众怒难犯,司令官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位爱放大炮的高尔顿从少将的位置上撤了下来。

如果仔细看看周围那些有人缘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毫无棱角,言语如此,行动也一样。他们各自深藏不露,表面上看好像个个都很讷言,其实都是颇有雄才大略而不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谈举止上露锋芒,不肯做出众人物,其道理何在呢?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锋芒太露,很容易得罪他人,给自己前进的道路制造阻力。而且,这种阻力会来自方方面面,令你防不胜防,你又如何能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呢?

当然,这里所说的隐藏锋芒,只是要求在不适合展现的时候,要注意隐藏、适时隐藏,而非永远隐藏,要看准时机,展示自己的才华。

精明人从小处着手,愚笨者对着大事幻想

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做起来会有天壤之别,其中是否勤于思考、是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上,有人提出了一种论点:大事小事都精明——少;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好;大事糊涂,小事精明——糟。在古罗马律法中就有“行政长官不宜过问细节”一条。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领导者,普通人也要时时面对自己的大事和小事。

哈同是旧中国闻名于上海滩的“大班”,控制着大上海一半以上的房地产,财富难以计数。但是,这个闻名一时、富甲一方的犹太大亨,刚到中国时却一文不名。

当时,年仅24岁的犹太人哈同尾随嘴咬雪茄的洋商与身带枪炮的洋鬼子,流浪到了旧中国的大上海。当时,他一贫如洗,靠他父亲在上海的老朋友介绍,才勉强到沙逊洋行混了个看门的差事,住在又脏又臭的勤杂工宿舍。

看门本是一个不能发财的下等差事,可哈同一干上就不一样了。虽说只干了几天,但他对洋行上下都已了如指掌,特别是他还悉知,那些来洋行办事的,大多是来谈烟土等黑货生意的,于是他脑袋一晃,就想出了一个发财的鬼点子。

这之前,前来办事的只需和门卫打个招呼就能被放进去,这回哈同的工作方法改变了。他在门口放了一本登记簿,来客一律要先登记,然后坐在门口的长凳上等候,按顺序进门。这下可把那些烟土商急坏了,因为他们急于将黑货出手。有些机灵的商人,猜透了哈同的用意,便拿出1元钱,轻轻塞入哈同手中,恳求道:“我有急事,能不能通融一下?”哈同马上到里面跑一趟,出来说:“请进吧。”

当排在前面的人提出质问时,他就会用刚学的中国话说:“他的生意比你们的紧急。”

久而久之,其他的商人也看出窍门来了,于是也在登记时塞给他1元钱。有个别的生意较大,需“货”较急的,还多加两元钱,要求“插号”。

这一看门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哈同一天能多收入二三十元的外快,而且还给营业部管事留下一个聪明能干的好印象。因为,以前这位管事的办公室里,从早到晚总是挤满了客户,他们争先恐后地谈生意,吵得管事头晕目眩。忽然从某一天起,客商们秩序井然地有进有出,而且几乎所有大买卖都排在前头。管事起初颇感纳闷,特意抽空去门口侦察了一番,才知“原来如此”,不觉对哈同另眼相看:“这个犹太青年聪明能干,让他做看门人,岂不是大材小用!”

不久,营业部管事就找哈同谈话,表扬他工作认真、聪明能干,并问哈同对洋行业务有何高见。哈同怎肯放过这个在上司面前表现的机会,忙说:“我看,用抵押的办法可以扩大营业额。”这话一下就说到了管事的心坎上。用抵押、用期票,不仅可以增大营业额,而且大有发挥的余地。

就这样,哈同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并像坐直升机般被提拔为业务管事、领班及行务员,直到最后成为旧上海首屈一指的富豪。

很多人渴望发现自己的价值,渴望成功,但却总是在冥思苦想,而不是从简单的小事做起,这样就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和走向成功的契机。那些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物,尽管他们的成就各不相同,也都在不同领域“开花结果”,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也是最基本的特点:从小处着手,把小事做到完美。点点滴滴的小事,汇集起来就是人生成败的关键。